有毒有害气体检查记录8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一、检测目的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健康,本次检测旨在评估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二、检测范围本次检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毒有害气体:1. 一氧化碳(CO):由于燃烧、燃料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容易导致中毒,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
2. 氧气(O2):大量氧气的缺乏会导致窒息,高浓度氧气可能加速火灾的发生。
3. 二氧化碳(CO2):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4. 氮气(N2):高浓度氮气会导致窒息,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5. 硫化氢(H2S):天然气等有机物腐烂或工业过程中产生,有毒,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及环境有严重危害。
三、检测设备和方法1. 本次检测使用的设备包括可燃气体检测仪、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和甲烷检测仪等。
所有检测设备均经过校准和验证,确保准确、可靠。
2. 检测员将检测仪器放置在目标区域,并保证其周围没有明显的干扰物,如电器设备、风扇等。
3. 根据检测需要,采取点测和线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检测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情况。
4. 检测过程中,检测员将记录每个点位的测量数值和检测时间,并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以确保准确性。
四、检测结果与分析1. 检测区域:工厂车间2. 检测目标: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3. 检测结果:- 工厂车间一氧化碳浓度保持在国家标准要求以下,未超过安全范围。
- 氧气浓度正常,未发现异常情况。
- 二氧化碳浓度在正常范围内,未超过国家标准。
- 氮气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 工厂车间未检测到有害气体硫化氢。
五、安全建议根据本次检测结果,工厂车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但为了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
2. 提供员工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对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层、探井和含有有毒有害气体的井进行作业时,必须加大检测频次。
5、发生井喷或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时,按相应的应急程序处理。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记录表
安全临界浓度50%。
气体浓度在标准范围时,每间隔1-2小时检测一次。
当气体浓度超过标准,没有达到安全临界浓度时,不间断检测。
2、进入井场前或打开井口后对井场内进行检测为20%LEL (检测方法:距作业井口10m外不同方向向作业井逐渐靠拢),做出评估;3、对井口、大罐进出口、放喷口以及井入的有限空间和油气聚集区域进行检测。
4、在新构造、新
区块、新。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操作保养规程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操作保养规程概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是一种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可靠性强的仪器,主要用于检测工业生产实验室等特定场所的空气质量。
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正确保养仪器,以确保精准、准确地完成空气质量的检测工作。
操作规程1. 环境准备在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的操作前,要确保检测环境符合仪器的使用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温度:5℃~40℃•相对湿度:15%-95%•清洁,无粉尘和油脂堆积。
2. 操作流程(1)打开检测仪电源,确保检测仪电源正常,显示屏显示内容正常。
(2)执行校零操作在校零操作前,需将即将进入检测的环境保持空气畅通3-5分钟。
对于多元检测仪,需进行手动或自动设置零点,单元检测仪自动校零,校零应至少每班执行1次,以确保检测的准确度。
(3)执行检测操作在完成校零操作后,即可开始检测。
具体操作如下:•按照相应的说明选择检测目标气体和检测模式。
•按下启动键,检测仪器开始工作,检测完成后自动停机。
•根据所检目标气体,选择合适的检测量程,并设置报警阀值。
(4)记录检测数据记录检测所得的数据及检测时间、仪器编号、被检测物料名称及数量和测量位置等相关信息。
3. 维护和保养(1)保持干净检测仪表表面应定期用干布擦拭,不得用硬刷子或铜丝球进行清洁,以避免对元器件造成损坏。
检测仪表面如有污渍,宜使用软布或棉签沾结一点清洁剂清洁。
(2)更换传感器传感器是检测仪的核心部件。
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在2-3年左右,如传感器用后长时间不使用,宜进行定期校准。
在更换传感器时,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予以更换。
(3)定期检测为确保检测仪的精度和准确度,检测仪需要进行定期校准。
具体校准间隔根据使用情况而定,但一般为1-2年进行一次。
同时,对各元件、电路板及连接线等可动部件,应按照操作手册说明进行检查,如出现松动、破裂、裂缝、腐蚀等现象,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注意事项•在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检测过程中,确保通风设施放置完备,消毒剂储存分离,氯气、氢氟酸等有毒有害气体放置妥当。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指南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指南1. 简介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有限空间中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基本指导。
有限空间是指具有限制进出口、通风不良或无法长时间停留的地下室、地窖、储罐、油槽、船舱、管道等环境。
2. 检测原则-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对其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 检测应该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进行,并持续监测,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 检测设备应具备高灵敏度和准确性,并由合格的技术人员操作。
3.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以下是在有限空间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 硫化氢(H2S)- 氧气缺乏- 高浓度可燃气体如甲烷(CH4)4. 检测步骤步骤一:确定适当的检测设备根据需要,在有限空间中选择适当的检测设备,如多气体检测仪、气体探测器等。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步骤二:检查设备和传感器在使用检测设备之前,确认设备和传感器的正常运行状态和准确度。
必要时进行校准和维护。
步骤三:准备工作区域确保有限空间周围的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清除任何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物体和杂质。
步骤四:扫描空间内部将检测设备放置于有限空间中,并按照设备说明书的指导进行扫描。
记录并分析检测结果,确保空间内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
步骤五:设置警戒值根据有限空间的特性和相关法规,确定针对不同有害气体的警戒值。
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报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步骤六:进入有限空间在确保有限空间内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合格的工作人员才能进入有限空间进行工作。
5. 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在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护目镜等。
- 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明确有限空间中的风险和应急措施。
- 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并紧急采取安全措施。
6. 总结有限空间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一环。
本指南提供了相关的基本指导,但每个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和安全措施。
矿井空气成分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矿井空气成分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矿井空气成分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第一章矿井空气一、教学内容:1、矿井空气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质量浓度标准、检测仪器与方法;2、矿井空气主要有害气体及其基本性质、质量浓度标准、检测仪器与方法、防止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3、矿井气候条件标准、改善方法,二、重点难点:1、矿井空气主要有害气体的质量浓度标准 ;2、气体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3、防止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4、矿井气候条件各参数的测定仪表及测定方法。
三、教学要求:1、了解矿井空气各主要成分的基本性质;2、了解矿井气候条件的质量标准及改善办法;3、掌握矿井空气各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检测仪表及方法;4、掌握矿井气候条件各参数的测定仪表及方法。
第一节矿井空气成分地面空气又称为大气, 是混合气体, 大气中除了水蒸气的比例随地区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外, 其余化学组成成分相对稳定。
一般将不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干空气 , 它的组成成分和体积百分比分别为氧气(20.9 6% ) 、氮气 7 9% 和二氧化碳 0 .04% 。
地面空气从井筒进入井下就成了矿井空气 , 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主要有 : 氧气含量减少; 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粉尘浓度增大; 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状态变化等。
在矿井通风中,习惯上把风流分作新鲜风流(新风) 和污风风流 (污风或乏风) 。
一、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一) 氧气( O 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 1.10 5 。
氧气很活跃, 易使多种元素氧化 ,能助燃。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
一般情况下 , 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 0 .4L / m i n ;在工作时为 1~ 3L / m i n 。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表 1- 1 所示。
表 1- 1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氧气浓度(体积) / % 人体主要症状静止状态无影响, 工作时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心跳1 7呼吸及心跳急促, 无力进行劳动1 5失去知觉,昏迷, 有生命危险1 0 ~ 1 2短时间内失去知觉 ,呼吸停止 ,可能导致死亡6 ~ 9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 氧气浓度要有所降低, 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 人员呼吸 ; 煤岩、坑木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 ;煤岩和生产中产生其他有害气体等。
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总表分批

出厂编号型号量程1OLC50d0-100%2UC-KT-2021J0-100% 35124004OLC50d0-100%4UC-KT-2021J0-100% 55124003OLC50d0-100% 68428012009BS03II0-100% 78428012044BS03II0-100% 85115003OLC50d0-100% 98428012004BS03II0-100ppm 105512065009SP-31040-100ppm 111312065089SP-21020-100% 121312065085SP-21020-100% 131412055118SP-21040-1000ppm 148080306FE-11020-100% 158080305FE-11020-100% 168080302FE-11020-100% 178080304FE-11020-100% 188080301FE-11020-100% 198080303FE-11020-100%20SP-21040-100%21SP-21040-100%LEL 22SP-21040-100ppm 23SP-21040-100ppm 2420201SA_LEL_N0-100% 2520100703uc-kt-20100-100%26 2.78E+14GD-2000N-LEL0-100%27 2.78E+14GD-2000N-LEL0-100%28 2.78E+14GD-2000N-LEL0-100%29 2.78E+14GD-2000N-LEL0-100%30FGM-33000-10ppm 31FGM-33000-10ppm 32FGM-33000-10ppm 33FGM-33000-10ppm 34FGM-33000-10ppm 351412055115SP-21020-100% 361412025212SP-21020-100% 371412025193SP-21020-100% 381413025213SP-21020-100% 391312065086SP-21020-100%40FGM-13100-100%41FGM-13100-100%42FGM-13100-100%43FGM-13100-100ppm 44FGM-13100-100ppm 455512065011SP-31040-100% 461312065087SP-21020-100%471312065081SP-21020-100% 481312065088SP-21020-100% 491312065082SP-21020-100% 501312065084SP-21020-100%51A080791GDS-LEL0-100% 5220100701uc-kt-20100-100%53A080797GDS-LEL0-100%54A080794GDS-LEL0-100%55A080796GDS-LEL0-100% 5620100702uc-kt-20100-100% 5720200SA_LEL_N0-100% 5820100704uc-kt-20100-100% 11412055110SP-21040-1000ppm 21412055114SP-21040-1000ppm 31412055127SP-21040-1000ppm 41412125062SP-21040-1000ppm 51412125098SP-21040-1000ppm 61412125084SP-21040-1000ppm 71412125059SP-21040-1000ppm 81412125079SP-21040-1000ppm 91412125110SP-21040-1000ppm 101412125098SP-21040-1000ppm 111412125070SP-21040-1000ppm 121411125035SP-21040-1000ppm 131412125112SP-21040-1000ppm 141412055113SP-21040-1000ppm 151412055129SP-21040-1000ppm 161412055112SP-21040-1000ppm 171412055103SP-21040-1000ppm 185513075012SP-21040~1000ppm 191413105013SP-21040~1000ppm 205513075013SP-21040~1000ppm 215513075010SP-21040~1000ppm 225513075111SP-21040~1000ppm 235513075108SP-21040~1000ppm 245513075014SP-21040~1000ppm 251413035174SP-21040-1000ppm 261413035170SP-21040-1000ppm 271413035171SP-21040-1000ppm 281413035269SP-21040-1000ppm 291413035273SP-21040-1000ppm 301413035182SP-21040-1000ppm 311413035178SP-21040-1000ppm 32SP-2104Plus0~1000ppm 33SP-2104Plus0~1000ppm 34SP-2104Plus0~1000ppm35SP-2104Plus0~1000ppm 36SP-2104Plus0~1000ppm 37SP-2104Plus0~1000ppm 38SP-2104Plus0~1000ppm 39SP-2104Plus0~1000ppm 401312065092SP-21040-1000ppm 411312065083SP-21040-1000ppm 421312065090SP-21040-1000ppm 431312065091SP-21040-1000ppm检定日期检定部门2016/8/62016/8/62015/8/6市计量所氨罐1#球罐2015/8/6市计量所氨罐3#缓冲罐2015/8/6市计量所氨罐1#氨水灌装2015/8/6市计量所氨罐2#氨水灌装2015/8/6市计量所氨罐2#球罐2015/8/6市计量所2#液氨灌装区域2015/8/6市计量所4#氨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4#氨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7#甲醇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7#甲醇塔区域2015/8/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一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一楼西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二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一楼西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二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15万吨甲醇二楼西侧2015/11/6市计量所6#甲醇大槽2015/11/6市计量所甲醇中间槽(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一楼生控室外楼梯口转角2015/11/6市计量所二楼生控室外楼梯口转角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灌装泵房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1#、2#大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一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一楼南侧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二楼东侧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生产区二楼南侧2015/11/6市计量所1#甲醛一楼2015/11/6市计量所1#甲醛二楼2015/11/6市计量所2#甲醛一楼2015/11/6市计量所2#甲醛二楼2015/11/6市计量所甲醛中间槽(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1#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3#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5#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9#高压机2015/8/6市计量所一合甲醇中间槽2015/8/6市计量所4#,5#冰机上方,距地面8米2016/8/6市计量所2#冰机上方,距地面8米2016/8/6市计量所冰机4#卧罐顶部2016/8/6市计量所2#~3#氨泵中间的上方2015/11/6市计量所二尿素2#氨泵上方2015/11/6市计量所3#氨塔区域2016/5/6市计量所3#氨塔区域2016/5/6市计量所12#高压机2016/5/6市计量所14#高压机2016/5/6市计量所17#高压机2016/5/6市计量所二合甲醇中间槽2016/5/6市计量所I、J塔南面2016/8/6市计量所甲醇中间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I、J塔北面2016/8/6市计量所C、D塔南面2016/8/6市计量所C、D塔北面2016/8/6市计量所甲醇1#2#大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甲醇灌装泵房2015/11/6市计量所甲醇3#大槽区2015/11/6市计量所新造气控制室2016/5/6计量科二楼1#-2#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3#-4#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5#-6#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7#-8#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二楼9#-10#造气炉2016/5/6计量科二楼11#-12#造气炉2016/5/6计量科三楼1#-2#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3#-4#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5#-6#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7#-8#造气炉间2016/5/6计量科三楼9#-10#造气炉2016/5/6计量科三楼11#-12#造气炉2016/5/6计量科12#高压机2016/5/6计量科14#高压机2016/5/6计量科17#高压机2016/5/6计量科8#甲醇塔区域2016/5/6计量科转化炉焦炉煤气风机12016/5/6计量科转化炉焦炉煤气风机22016/5/6计量科转化炉废热锅炉B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放散管B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废热锅炉A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放散管A旁2016/5/6计量科转化炉操作室空间CO检测2016/5/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室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变压吸附生控区域2016/8/6计量科二合醇烷化循环机房2016/8/6计量科二合醇烷化循环机房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1#CO 检测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2#CO 检测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3#CO 检测2016/8/6计量科煤气风机4#CO 检测2016/8/6计量科1#气柜下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1#气柜上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2#气柜下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2#气柜上部CO 检测2016/8/6计量科1#高压机2016/8/6计量科3#高压机2016/8/6计量科5#高压机2016/8/6计量科9#高压机2016/8/6计量科。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制度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及时有效预防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对人体的危害,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特制定制度如下:
1、加强对通风工作的安全管理,要求其及时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如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异常,要及时掌握现场的真实情况。
2、每月至少分上、中、下三旬,由主管安全工程师组织检查测定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
3、一旦发现出现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专职安全员要组织分析事故、查明原因,预防事故扩大。
4、通风工作每次检测结果必须上报,记录在案。
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问题及原因

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在探测到装置设施管道等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时,将泄漏信息传递至控制中心,并以声/光的方式提醒、告知现场人员,有关人员将及时做出必要的人工干预及保护性响应,以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近来,应急管理部明查暗访组、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每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诊断,几乎都能查出企业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方面存在若干问题。
许多企业没有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和《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 233-2009)的要求进行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的设置和管理。
存在的主要问题1未按要求设置报警装置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有些企业没有设置相应的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这将不能有效预防火灾、爆炸和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在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有的企业只是设置了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但未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这将不能预防中毒事故发生。
有一家企业,在其反应器设备与管道连接大法兰处发生过两次可燃气体泄漏、着火,但该企业仍未按《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第4.1.2条的要求,在法兰处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2报警装置硬件设置上存在缺陷有些企业虽然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设置了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但存在着不同类型的设置缺陷。
(1)未设置就地声光报警;(2)报警控制器未设置UPS电源,或者报警控制器UPS电源回路没有供电;(3)不符合防爆要求:有的是防爆区域的报警控制器为非防爆,有的是气体检测器与报警灯之间防爆接线盒防爆等级低于工程防爆要求;(4)安装高度或偏高或偏低,不符合《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第6.1条的要求;(5)通讯、提醒功能存在问题:有的存在主线通讯故障,有的泄漏报警信号未发送至有操作人员常驻的控制室进行报警,还有的未在控制室设置可燃、有毒气体闪烁报警灯;(6)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与DCS控制系统使用同一组控制器;(7)无储存记忆功能;(8)报警仪未进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