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分类原理
普通昆虫学1-1 概论

第一节 分类学概说
二、昆虫分类学的任务(内容) 3、研究昆虫系统发育和进化
昆虫分类学最终目的是建 立符合进化实际符合进化实际 的分类系统。既是一个信息存 储系统,又是一个历史总结系 统,客观正确地反映昆虫进化 的历史和亲缘关系的远近。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二、学名的构成 (一)种级单元和名称
1.双名法(binominal monenclature): 如果定名人为知名人士时,其姓氏可以缩写; 有时,定名人前后加括号,表明种的属级组合发生了变 动(新组合)。 如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 必须指出,种名不能单独使用,而只有属名和种名组合构 成一个双名时,才能代表一种动物的名称。
第二节 分类特征
(三)地理拉大沙漠 以北。 2.东洋区:亚洲南部及 群岛。 3.新北区:北美,墨西 哥城以北。 4.新热带区:墨西哥城 以南。 5.非洲区:撒哈拉大沙 漠以南。 6.澳洲区:澳大利亚及 所属岛屿。
第二节 分类特征
(四)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 包括代谢因子、血清、蛋白质和其他生化差异等。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五、模式方法和模式标本 命名一个新的分类单元应该有明确的标准,仅仅依靠文
字记述和绘图是不能把分类单元的特征表述完全的。因此有 必要把学名与实物标本联系起来,即用模式标本来固定一个 具体种的学名,同样可用模式种和模式属来固定属和科。这 种将分类单元的名称与载名模式联系起来的方法,称为模式 方法。
同翅目:Homopyera 蚜科: Aphididae 蚜属:Aphis 排版时属名用斜体,属级以上的单元则用正体。
第三节 昆虫命名法
二、学名的构成 (二)种上单元和名称
昆虫分类原理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基本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空间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分类特征
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身体上的各类 不同特征,主要包括:
形态学特征
生态学特征
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 地理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六) 分类检索表
编 制 检 索 表 要 使 用 1.典型特征 2.绝对性状
3.严格对称
4.简练文字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双命名法
菜粉蝶 Pieris rapae L. 属名 种名 定名人姓氏
第一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学名的构成
三名法:
一个亚种的学名由3个拉丁词组成,即属名 + 种 名 + 亚种名,即在种名之后再加上1个亚种名,就构 成了“三名” 。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D.前翅为半翅,多具臭腺….半翅目
DD.前翅质地相同,多为膜质,部分种类具蜡腺……同翅目
注意检索表的格式,检索表所 含的类群数与条数是什么关系?
(六) 分类检索表
?
检 索 表 的 使 用
1.无论使用哪种检索表,都必须从第一条 开始查起,绝对不得从中间插入。 2.双向式检索表,所检索标本的特征必符 合两项其中之一。 3.符合某项时,根据该项所引出的条数继 续向下检索,直至检索到类检索表
A.口器咀嚼式
成包孕式检索表:
B.前、后翅均为膜质…………………………………………膜翅目
检 索 表 的 制 作
BB.前翅加厚,后翅膜质
C.前翅鞘质;前足非捕捉足………………………………鞘翅目
(完整版)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

《昆虫分类学》复习重点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⒈生物学物种概念物种是自然界能够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群存在生殖隔离,占有一定生态空间,拥有一定基因遗传型和表型的群体。
⒉分类单元(Taxon):分类工作中的客观单位,有特定的名称和分类特征。
如一个具体的属、一个具体的科、一个具体的目等。
分类阶元(Category):各分类单元按等级排列的分类体系(hierarchy)。
在分类学中有7个基本的分类阶元,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⒊超/总科-oidea科-idae亚科-inae族-ini亚族-ina⒋亚种:由于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降低,各自向不同方向演化,有相当大的趋异,而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因而又称地理亚种。
⒌双名(binomen):用于种级单元的命名。
昆虫的种名(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种本名,第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故谓“双名”法。
⒍⑴种、亚种的载名模式是具体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
属、亚属的载名模式为模式种;科、亚科、总科的载名模式为模式属;目和纲无模式。
描述新种时,必须指定1或多个标本作为模式标本。
⑵正模标本(holotype) :在原始描记发表时,由原始描记的作者所指定或示意作为“模式标本”的单个标本,或在写作原始描记时所知的唯一标本。
副模标本(paratype) :正模标本以外的模式标本,作者在写原始描记时曾经查看过,并经指定为此项模式标本。
或者明确说明是原始描记时所依据的标本。
配模标本(allotype) :与正模标本相对性别的任一个副模标本。
⒎⑴可用名Available name符合法规规定的命名格式,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名称,因为还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关系,可用名必须符合以下几点:①必须符合双名法;②必须由拉丁文字或已拉丁化的文字;③必须是已经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名称;④近代发表的新种,新亚种的名称,必须有相应的描述,鉴别特征,并说明模式标本的存放处,否则称其为“裸名”——无效。
第五章昆虫分类

是指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产 生的不同表现型,形态 上有明显差异。 这种变异不能遗传,随着生态条件的恢 复,其 子代也就失去了这种变异,而 恢复原来的性状,如东亚飞蝗的 群居 型与散居型,蛱蝶的春型、夏型等。
3 )型( Morphs )或变型( Variety ) 指在相同的物种中,在外形、颜色、花斑等方面有
3 )内部形态特征: 如马氏管的数目、形状,
滤室的有无,雌性受精囊的形 状等。内部形态特征。这些特 征常常用于高级阶元的系统发 育研究。
4 )超微结构特征: 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 察到的结构特征, 如体表、卵 壳的一些表面结构、精子的结 构等。
1— 南美斑潜蝇; 2— 美洲斑潜蝇; 3— 番茄斑潜蝇; 4— 豌豆彩潜蝇
2 、胚胎学特征及幼期特征
胚胎发育特征和幼期(卵、幼虫、蛹)的特征均可用于 分类学研究。对于幼期特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 分类指标,同时对于农业害虫的治理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 为很多昆虫是以其幼虫危害农作物的。但幼虫分类鉴定则是非 常困难的!!
Locusta
Locusta migratoria L.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 nsis (Meyen)
4 、种下阶元
物种内并非均匀一致,而是由一系列居(种)群所组成。 不同居群间由于遗传变异而产生差异,所以出现了一些种下分 类阶元。
1 )亚种 (Subspecies)
2 、物种概念
物种( Species )概念是分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必 须对物种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有关物种的判别标准争议很大,定义也很多,有形态学 的物种定义,生物学的物种定义,系统发育的物种定义等等 ,例如影响较大的是生物学物种定义,即“物种是自然界能 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它种群存在生殖隔离的群 体”。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

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昆虫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昆虫种类繁多,分类也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那么,昆虫如何分类呢?本文将从昆虫分类的原理和方法两个方面阐述昆虫分类的具体过程。
一、昆虫分类的原理昆虫分类的原理基于种类的相似性,即具有相似特征的昆虫被归为同一类别。
这些类别是根据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特征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分类的。
在昆虫分类过程中,一个昆虫被归为某一类别时,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 形态特征相似。
分类的基础是昆虫的形态相似,即体型、体色、大小、翅膀和触角的数量和形状等方面的相似性。
这些个体特征都能够反映出昆虫群体的分类。
2. 生态习性相似。
昆虫的生态角色也是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如,食性相同的昆虫会被归为同一类别,而生活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的昆虫也可能彼此相似。
3. 遗传特征相似。
现在的昆虫分类方法不仅包括形态方面的分类,还包括遗传物质的分析。
遗传物质的分析能揭示昆虫间的遗传相似性和变异程度,并对昆虫分类和进化关系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黄瓜田中,各种害虫的DNA均不相同,这些差异被用来进行害虫种的区分。
二、昆虫分类的方法昆虫分类主要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和分子生物学分类三种方法。
1. 形态分类昆虫分类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方式是基于昆虫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基于国际昆虫学家协会的规范,将昆虫分为几十种不同的类别,以趋同性或同源性为基础进行分类。
这些类别包括:纤细昆虫,长翅昆虫,裸颚亚纲昆虫等。
2. 生态分类昆虫分类和生态学关系密不可分。
同一类昆虫在生态角色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昆虫分类往往以昆虫的生态角色为主要特征之一。
例如,食性相同的两种昆虫、分布在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同种昆虫等都能被归入同一类别。
3. 分子生物学分类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昆虫分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通过检测DNA序列遗传物质的变化,昆虫的进化历史关系被揭示出来。
这种分类方式是基于昆虫的遗传特征,将昆虫分类为不同群体,更多地告诉了人们进化和遗传的基本规律,并为昆虫进化和分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分类等级
目
在昆虫纲下,根据更具 体的特征,昆虫被归入 不同的目,如蝗虫、蝴
蝶、甲虫等。
科
在目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科。
属
在科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属。
种
在属下,根据更具体的 特征,昆虫被归入不同
的种。
昆虫的命名规则
拉丁文命名
昆虫的学名通常使用拉丁文进行命名 ,遵循双名法,即属名+种名。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的生物特性,可以研发出新型的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质能源
一些昆虫能够以废弃物为食,通过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可以将这 些昆虫用于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材料
一些昆虫具有特殊的生物材料,如壳聚糖、丝蛋白等,可以用于 制造生物材料和药物载体等。
随着显微镜和新技术的发展,昆虫分 类学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立了更加科 学和系统的分类体系。
02
CHAPTER
昆虫的分类体系
昆虫的分类等级
01
02
03
界
昆虫属于动物界,是生物 分类中的一大类。
门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与 其他如蜘蛛、蜈蚣等生物 共同构成这一生物门。
纲
昆虫根据其形态和生物学 特性被归入不同的昆虫纲, 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 目等。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繁殖方式包括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的繁殖 方式,如蜜蜂和蟑螂。
昆虫的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包括栖息环境、食性、迁移和行为等,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 同的生活习性,如蚊子和水蝇。
04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Ⅱ》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昆虫分类学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Insect Taxonomy基本内容:(1)物种概念Species concept(2)分类阶元Category(3)分类特征Characters(4)学名Scientific names(5)模式标本Type specimens(6)异名与同名Synonymy and homonymy 基本要求:(1)掌握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动物命名法的主要原则(3)学习检索表的原理与制作教学重点:(1)物种概念(2)学名与俗名教学难点:(1)模式标本(2)同物异名第二章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 The Phylogeny of Haxapoda基本内容:(1)系统发育学Phylogenetics(2)现生六足总纲Extant Hexapoda基本要求:(1)了解六足总纲的分类和系统发育(2)掌握各目的识别特征教学重点:各目的识别特征教学难点:各目之间的亲缘关系第三章直翅目Orth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娱乐性Recreation(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剑尾亚目Ensifera和锥尾亚目Caelifera的特征(2)识别螽斯科Tettigoniidae、蟋蟀科Gryllidae、蝼蛄科Gryllotalpidae、蝗科Acrididae、锥头蝗科Pyrgomorphidae、癞蝗科Pamphagidae、菱蝗科Tetrigidae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系统发育第四章缨翅目Thysan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 (4)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锯尾亚目Terebrantia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的特征(2)识别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蓟马科Thripidae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系统发育第五章同翅目Hom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4)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木虱科Psyll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瘿绵蚜科Pemphigidae,蚜科Ahpidae,粉虱科Aleyrodidae,绵蚧科Margarod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的特征(2)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蜡蝉科Fulgoridae,飞虱科Delphacidae,蝉科Cicadidae,叶蝉科Cicadellidae,沫蝉科Cercopidae,角蝉科Membracidae 的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与半翅目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第六章半翅目Himi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7个次目的特征;(2)掌握黾蝽科Gerridae,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猎蝽科Reduviidae,盲蝽科Miridae,网蝽科Ting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臭虫科Cimicidae,长蝽科Lygaeidae,红蝽科Pyrrhocoridae,缘蝽科Coreidae,盾蝽科Scutelleridae,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蝽科Pentatomidae,龟蝽科Plataspidae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与同翅目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第七章鞘翅目Cole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1)掌握原鞘亚目Archostemata、肉食亚目Adephaga、菌食亚目Myxophaga、多食亚目Polyphaga 的识别特征(2)掌握虎甲科Cicindelidae,步甲科Carabidae,龙虱科Dytiscidae,水龟虫科Hydrophilidae,隐翅虫科Staphylidae,埋葬甲科Silphidae,金龟科Scarabaeidae,粪金龟科Geotrupidae,吉丁甲科Buprestidae,叩头甲科Elateridae,萤科Lampyridae,花萤科Cantharidae,皮蠹科Dermestidae,谷盗科Trogossitidae,锯谷盗科Silvanidae,瓢甲科Coccinellidae,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芫菁科Meloidae,天牛科Cerambycidae,豆象科Bruch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三锥象科Brentidae昆虫的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第八章脉翅目Neuroptera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Systematcis基本要求:掌握螳蛉科Mantispidae,草蛉科Chrysopidae,褐蛉科Hemerobiidae,蚁蛉科Myrmeleontidae,蝶蛉科Ascalaphidae昆虫的特征教学重点: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第九章鳞翅目Lepidoptera鳞翅目基本内容:(1)识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ics基本要求:(1)掌握轭翅亚目Zeugloptera、无喙亚目Aglossata、异蛾亚目Heterobathmiina、有喙亚目Glossata的特征(2)掌握蝙蝠蛾科Hepialidae,谷蛾科Tineidae,蓑蛾科Psychidae,细蛾科Gracillariidae,巢蛾科Yponomeutidae,菜蛾科Plutellidae,麦蛾科Gelechiidae,木蠹蛾科Cossidae,卷蛾科Tortricidae,斑蛾科Zygaenidae,刺蛾科Limacoididae,蛀果蛾科Carposinidae,羽蛾科Pterophoridae,螟蛾科Pyralidae,尺蛾科Geometridae,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蚕蛾科Bombycidae,天蚕蛾科Saturniidae,天蛾科Sphingidae,舟蛾科Notodontidae,毒蛾科Lymantriidae,灯蛾科Arctiidae,夜蛾科Noctuidae,弄蝶科Hesperiidae,凤蝶科Papilionidae,粉蝶科Pieridae,灰蝶科Lycaenidae,蛱蝶科Nymphalidae昆虫的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有喙亚目Glossata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1)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2)翅脉的识别第十章双翅目Diptera基本内容:(1)鉴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ics基本要求:(1)了解长角亚目Nematocera和短角亚目Brachycera特点(2)认识大蚊科Tipul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e,蚊科Culicidae,虻科Tabanidae,食虫虻科Asilidae,蜂虻科Bombyliidae,食蚜蝇科Syrphidae,潜蝇科Agromyzidae,秆蝇科Chloropidae,实蝇科Tephrit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麻蝇科Sarcophagidae,寄蝇科Tachinidae,花蝇科Anthomyiidae,蝇科Muscidae等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瘿蚊科、蚊科、食蚜蝇、潜蝇科、秆蝇科、实蝇科、寄蝇科、花蝇科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发育第十一章膜翅目Hymenoptera基本内容:(1)鉴别特征Diagnosis(2)生物学特性Biology(3)分类特征Taxonomic characters (4)经济重要性Economic significance(5)分类Systematics基本要求:(1)掌握广腰亚目Symphyta和细腰亚目Apocrita的特征(2)认识叶蜂科Tenthredinidae,茎蜂科Cephidae,姬蜂科Ichneumonidae,茧蜂科Braconidae,小蜂科Chalcididae,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蚜小蜂科Aphelinidae,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土蜂科Scoliidae,蛛蜂科Pompilidae,蚁科Formicidae、胡蜂科Vespidae、泥蜂科Sphecidae、蜜蜂科Apidae 教学重点:(1)亚目的识别(2)重要科的识别教学难点:高级阶元和系统。
昆虫的分类学如何对昆虫进行分类

昆虫的分类学如何对昆虫进行分类在自然界中,昆虫是最为庞大且种类繁多的一类生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昆虫,科学家们借助分类学的方法对昆虫进行分类。
通过昆虫的共性和差异,昆虫分类学将昆虫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类、目、科等级别。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对昆虫进行分类方面的应用。
一、昆虫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昆虫分类学基于生物分类学的理论,依据昆虫的形态、生态、遗传等方面的特征,将昆虫进行分类。
主要原理如下:1. 形态特征: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如体长、体节、触角等,可以初步判断其所属类别。
例如,昆虫的翅膀形态、复眼的结构等是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
2. 生态特征:昆虫的生活习性、生境选择等生态特征也对其分类起到重要作用。
比如,一些昆虫偏好栖息于水中,而另一些则栖息于陆地,这些特征与昆虫的亲缘关系有直接的关联。
3. 遗传关系:通过对昆虫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昆虫的分类位置。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将基因序列作为分类依据,在昆虫分类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昆虫分类学的方法昆虫分类学依据较为严谨的方法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形态分类法:这是最为传统和常用的分类方法。
基于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科、属、种等分类单位。
这种方法需要对昆虫的外部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从而确定其分类位置。
2. 化石分类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古代昆虫的分类研究。
通过对保存完好的古昆虫化石进行形态分析,可以推测其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
3. 分子分类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这一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对昆虫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推断昆虫的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更加客观准确,对昆虫分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昆虫分类学的应用昆虫分类学在昆虫研究和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昆虫分类学的具体应用:1. 种类鉴定:昆虫分类学方法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对新发现的昆虫进行鉴定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分类阶元
二.分类阶元 昆虫分类与其它动、植物分类一样,分为一系列阶元, 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等级。其 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种以上 的分类阶元则是代表在形态、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相近 的若干种的集合单位。例如将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 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近的科归纳为目等等。为了 更客观的反映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常在种以上的基 本分类阶元间增设新的阶元,如在“门”下设“亚门”, “纲”下设“亚纲”,“目”下设“亚目”、“总科”, “科”下设“亚科”、“族”,“属”下设“亚属”等。 有时在“种”下还设“亚种”或“变型”、“生态型” 等。
第二节
分类阶元
三.种下阶元 亚种(subspecies):由1~多个种群组成,是种内 群体间具有一定间断性(形态、生理、遗传特征) 的类群,代表物种分化的一定阶段。由于地理上的 长期隔离而形成的同种的不同种群,又称地理亚种。 亚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 种是当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中唯一要求命名的种下 阶元。如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
第一章
昆虫分类学原理与方法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一节
分类学概述
一.分类学含义
分类(classification): 就是将客观事物分 门别类,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基本的方法。 分类方法学(taxonomy): 分类理论的研 究,包括基础、原理、方式、法则等。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四节
动物命名方法
动物命名法是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动物命名的 基本方法,从而在国际上取得一致,促进名称的普 遍性和稳定性。 一.学名的构成 双名法(binominal monenclature):一种昆虫的种 本名(学名)是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即属名+种名,第 1个词是属名,第2个词为种名,即“双 名”(binomen)。如菜粉蝶 Pieris rapae L.。分类 学著作中,学名后面还常常加上定名人的姓。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二节
分类阶元
变种(variety):在早期的分类学实践中应用较多, 用以描述那些与模式标本不符合的个体。 生态型(ecotype):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 产生的不同表型。如龟纹瓢虫有2斑型、4斑和隐4斑 型。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二节
二.分类阶元
分类阶元
在昆虫分类中,科名字尾常加—idae,亚科加—inae,族加—ini,总科(有时还有 亚目和目)名字尾加—oidea。在具翅昆虫中,其目名字尾多加—ptera。属以上各 阶元名称的第1个字母一律要求大写。 现以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为例,表示昆虫的分类地位 和阶元如界(Kingdom):动物界(Animalia) 门(Phylum):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Class):昆虫纲(Insecta) 亚纲(Subclass):有翅亚纲(Pterygota) 目(order):直翅目(Orthoptera) 亚目(Suborder):蝗亚目(Locustodea) 总科(Superfamily):蝗总科(Locustoidea) 科(Family):蝗科(Locustidae) 亚科(Subfamily):蝗亚科(Locustinae) 属(Genus):飞蝗属(Locusta) 种(Species):飞蝗(migratoria)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亚种(Subspecies):东亚飞蝗(manilensis)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三节
分类特征
二.生态学特征: 包括生境、寄主、食物、季节 变异、寄主反应,行为学、求偶等; 三.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 包括血清、蛋白质和 其它生化差异,基因性不育等。 四.地理学特征:主要包括一般的生物地理分布 格局、居群的同域-异域的关系等; 五.分子生物学特征:同工酶、蛋白质的氨基酸 序列和核酸序列等。 在以上五大特征中,鉴别昆虫主要应用形态 特征,尤其是一般外部形态和生殖器构造。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二节
一.物种概念
分类阶元
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 林奈 生物分类学 始祖,自他 1758年《自 然系统》第 10版发表起, 生物的命名 有法可循。
自然分类学的创始人 林奈(Linnaeus),在 18世纪给物种所下的 定义为:“同一种生 物,其形态相同,在 自然情况下能够交配, 生出正常的下代来”。 这个定义基本上是正 确的,但他同时又认 为种是上帝创造的, 种的类型是不变的, 种间在起源和发展上 没有任何联系,这显 然是唯心主义的。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一节
分类学概述
昆虫分类实践的过程是:先把看到的昆虫个体 individuals按照形态特征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 共同性,归为同形体phenon(phena),再根据生物种 的科学概念和知识,把同形体鉴定到种species,进 一步把种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归入高级分类单元 higher taxonomic taxon(taxa),属,科、目等,这 样就成为一个有序的分类系统classification system。现在一些昆虫分类单元,如昆虫纲的分目, 有些目的分科,有些科的分属分种,已有分类系统, 即有了由高级分类单元逐级向属、种鉴定认识的基本 科学资料。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二节
分类阶元
四.种上阶元 属(genus):包括1个种或有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1 群种,它与其它相似的单元(近缘属)之间存在着 明确的间断;每个属均有1个指定的“模式种”。 科(family):科是紧接属之上的1个分类阶元。包 括1个或若干个有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属。科与科 之间具有稳定、明确的形态特征差异。每科都设有 1个“模式属”。 目、纲与门:这些阶元的含义与科属相似,不需要 模式固定,只是特征更加稳定、易于鉴别,代表更 早的起源和分支。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一节
二.分类学的任务
分类学概述
鉴定(identification): 研究区分和确定生物 界中各个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 识别和辨别物种的知识和资料。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 确定所属分类阶元的层次,排列成序,列出较高 级阶元,即建立一个分类系统。 系统发育(phylogeny):探询物种和物类之间的 亲缘关系,以确定不同物种和高级分类阶元的系 统发育,追溯其进化过程或进化路线,简单说, 就是追根寻源。
Father of the modern theory of evolution 达尔文 进化论之父
第二节
一.物种概念
分类阶元
物种(species):是具一定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 占有相应的自然地理分布区域,以一定的生活方式 进行繁衍并相互交流基因的自然生物类群。 种(species):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 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 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 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四节
动物命名方法
单名(uninominnal monenclature):种级以上的名 称是单名,由1个拉丁词组成,第1个字母大写,属级 以上的阶元均用正体。 在有些分类阶元中,如总科、科、亚科、族4个阶 元的学名均有固定的词尾,分别是-oidea、-idea、inae和-ini。也就是在模式属字干后面加拉丁词尾, 如Sphex, Sphec-ini, Sphec-inae, Sphec-idae, Sphec-oidae。目以上各阶元则无规定标准的字尾。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第二节
一.物种概念
分类阶元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Darwin),在1859年所著 《物种的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中, 阐明了所有生物的种类都是 由低等的共同祖先演化来的, 不同的种是由不同的环境条 件影响下产生的,因而生物 的种与种之间都存在着血缘 关系。这是正确的一面,是 他在生物学上的伟大贡献。 但他只是把种看作环境条件 影响下量的变化和程度的差 别,并且是不停地变化着的, 而没有认识到质的不同,对 种的相对稳定性强调不够。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
Insect Department,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 G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