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山馍馍

合集下载

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

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

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1 地文景观 (1)1.1 牛魔洞 (1)1.2 白虎山 (1)2 水域风光 (1)2.1 长清湖 (1)2.2 崮云湖 (2)2.3 北大沙河 (2)2.4 玉珠泉 (3)3 生物景观 (3)3.1 大崮山玉皇山古树群 (3)3.2 古槐 (3)3.2.1 王府古槐 (3)3.2.2 凤凰古槐 (3)3.2.3 坡庄古槐 (4)4 遗址遗迹 (4)4.1 徐志摩遇难处 (4)4.2 李布政墓 (4)4.3 捻军遗址 (5)4.4 711山洞 (5)4.5 衔草寺 (6)4.6 玉皇山和皇姑井 (6)4.7 双龙山 (8)4.8 来佛山 (9)崮云湖街道旅游资源概述1 地文景观1.1 牛魔洞牛魔洞为岩溶地貌的岩溶洞,位于崮云湖街道土山村南,东经116°50′,北纬36°29′,洞长103米,宽4米,高15米,出露海拔230米,所处地层属于张夏组时代属中寒武世晚期,洞长居济南市第四。

1.2 白虎山位于崮云湖畔土山村东,紧靠崮五路,遍山磊磊青石,形状像只白虎蹲伏在那里,因以为名。

古人迷信,认为白虎是凶星,“白虎临城”很不吉利,多次想把山名改掉,但终因山形确实太像白虎了,所以老百姓便一直称呼到如今。

白虎山虽不甚高,但巍巍峨峨,靠近山湖,风光无限,登临方便,所以游人甚众。

2 水域风光2.1 长清湖长清湖原名东风水库,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聚长清县全县之力建设的东风水库做浇灌农田用的,是当时山东省第一座大型水库。

2009年济南西区投融资中心改造建设,因其位于园博园内,取其地处古长城、大清河发源地,园博园址又在长清区之意,且“长清”内涵丰富,既寓意湖水长清,又与“长青”谐音,有着四季常青、园林花卉生生不息的美好意境,更名为长清湖。

长清湖长2.3公里,湖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

按照“以人为本,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设计理念,长清湖设计强调生态性与生活性,将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相结合,集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休闲与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以大面积绿化、景观和体贴的服务设施,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休闲空间。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长清,她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长清的物产十分丰富,最有名的是木鱼石。

木鱼石因其色、纹、声酷似和尚诵经敲打的木鱼,故称木鱼石。

长清特产还有崮山馍馍和炒鸡,双泉豆腐皮,归德大蒜,马山寿桃,武庄柿子,张夏玉杏,孝里西瓜,五峰山大樱桃等等。

长清的名胜也很多,最有名的是灵岩寺,它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长清还有齐长城、五峰山、莲台山、孝堂山、马山等。

长清园博园是新建的旅游公园,它成为长清又一个标志性的景点。

我的家乡十分美丽,我爱我的家乡,祝愿长清的明天更美好。

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周边小吃

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周边小吃

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周边小吃以下是西霞口野生动物园周边的一些小吃推荐:
1. 周村烧饼:位于离动物园不远的周村,是山东省的传统小吃之一,烧饼外层酥脆,内馅松软,非常美味。

2. 熏鱼:附近的黄池村熏鱼店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熏鱼店,有熏罐熏制的鱼,口感鲜美,肉质细嫩,值得一试。

3. 烤肉串:沿着动物园周边的街道会有很多街边摊,可以品尝到烤羊肉串、烤鸡翅等烧烤美食。

4. 粥店:周边有一家老字号粥店,提供各种口味的粥品,如皮蛋瘦肉粥、酸菜粥等,是一家不错的早餐店。

5. 小吃摊:在园内门口会有一些小吃摊,提供各种当地特色小吃,如蒸糕、煮玉米等,价格实惠,非常适合路边小吃爱好者。

旅游攻略--山东淄博必尝六大特色美食

旅游攻略--山东淄博必尝六大特色美食

旅游攻略--山东淄博必尝六大特色美食山东淄博,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犹如一部千年史书,处处弥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每一道美食,每一个历史故事,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散发着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

淄博的美食,主要集中在博山、周村两地,犹如一场美食盛宴,等待着你来品尝。

今天,就让我来为你分享山东淄博必尝六大特色美食,第二款尤为特别,一起来看看吧。

一、豆腐箱在中国的烹饪舞台上,豆腐箱是一道独特的传统名菜,源自山东省淄博市。

这道菜既可做成荤菜,亦可做成素菜,其馅料千变万化,因人而异。

它所展现的,不是味道的奥妙,而是烹饪的精湛技艺。

将豆腐经过油炸,然后开口、去瓤,再填入肉馅,最后再下锅煨制调味,每一步都充满了细腻与技巧。

在品尝这道菜时,你可以感受到豆腐的细腻口感和肉馅的醇香味道。

这种烹饪技艺的展示和美味的结合,使得豆腐箱成为了一道让人难以忘怀的佳肴。

二、博山酥锅博山酥锅,一道令味蕾陶醉的特色美食,而非仅仅是一只锅。

作为迎宾待客的骄傲之作,它充分展示了主人的手艺。

自小,我便对这道美食情有独钟,每年年夜饭,酥锅都是必不可少的。

坐在炉子边,守着一口大锅,聆听咕嘟咕嘟的翻滚声,那汤汁在锅中起舞,食材们争先恐后地跃入锅中,炸豆腐、炸鱼、洗海带、切藕、撕白菜、焯水猪蹄五花肉……它们在汤汁中悠然自得,每一个食材都以最美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三、道口咸菜一到冬季,我就会怀念起淄川区道口村的那道特别美食——道口咸菜。

它不仅仅是一种咸菜,更是一种独特的酱瓜,它的口感和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天气凉了,一坛坛的咸菜不容易变质,能够保存更久。

道口咸菜入口先咸,然后会感觉到一种若有若无的辣,最后留下的是蔬菜本身的甘甜。

它的口感丰富,味道层次分明,让人回味无穷。

虽然道口咸菜非常受欢迎,但毕竟是腌制的咸菜,建议不要频繁食用,偶尔品尝一下还是非常不错的。

四、博山水饺博山水饺,这款来自山东省的传统名吃,其外形犹如一个个闪闪发光的金元宝,让人一见便心生欢喜。

独具风味崮山馍

独具风味崮山馍

独具风味崮山馍
到过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的人,不论是在饭店酒楼就餐,还是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十有八九要吃上一种形奇味美的食品,这食品如大拇指大小,十个一串,表面白亮,底部有一层杏黄色的硬壳,头大的那边还有四个小红点,煞是好看。

吃起来硬中有柔,柔中有韧,层层能剥,丝丝清香,百吃不厌。

这便是饮誉大江南北的传统名吃——崮山馍馍。

崮山馍馍始创于明末清初年间,据《长清县志》记载:位于玉皇山下的大崮山村,早在唐朝就已建镇,后来从北京到南方各省的御路穿街而过,集市、驿站相继设立,逐渐变得有些火爆来。

在临街的众多商家当中,有两家开反扑的颇有经济头脑,他们一家姓司、一家姓张,为了多挣点钱,给孩子置办家产物业,不约而同的展开了凡是花样未到竞赛,你把大面饼子改为小面饼子,我把小面饼子做成二十个一斤的小馍馍,你用揉面,我用压杠挤面。

这样就做出了既好看又好吃的面食佳品,从而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许多顾客不光自己在店里吃,还买上几串带回家让老人孩子品尝,当他们问“这是什么食品”时,捎馍馍的人便顺口答道“崮山馍馍”!“崮山馍馍”就有外地人给就起来了。

崮山馍馍至今声誉不衰,其远古就是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此地尝崮山馍馍味美香甜,赞不绝口,大为欣赏,崮山馍馍由此成为贡品,物以稀为贵,崮山馍馍的美名传得更广。

现在它不再是皇上的专用食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是沿用着他的传统做法,保持着独到的用料讲究,靠品质赢得信誉。

崮山馍馍加工户以当地优质小麦面分为专用原料,用挤压力很大的压面杠反复积压,不仅可以冷食,也可以热食,还可以配以汤料制成独具风味的崮山泡馍。

正因如此,崮山馍馍便成为宴请宾客、馈赠亲友的理想食品。

枣庄市地方美食探索

枣庄市地方美食探索

枣庄市地方美食探索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这座古老城市中,蕴藏
着丰富多样的地方美食,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前来探寻。

本文将带您深入枣庄
市的美食世界,探索当地独特的美食文化。

美食街道
枣庄市内有许多著名的美食街道,如饮马街、月亮湾美食街等,这些街道聚集了
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特色餐馆。

漫步在这些街道上,扑面而来的诱人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您可以品尝到当地传统的烩面、烤鱼、糖火烧等美食,感受枣庄市独特的美食氛围。

地方特色小吃
枣庄市的地方特色小吃琳琅满目,其中以“枣庄大馒头”最为著名。

这种馒头体
积大、口感鲜美,是枣庄人早餐的主食之一。

此外,还有糖油粑粑、枣庄鸡肉馅饼等
美食也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还承载着枣庄人的情感与记忆。

地道家常菜
除了小吃,枣庄市的地道家常菜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

比如“糖醋鲤鱼”、“家常炒鸡蛋”等菜品,口味地道,营养丰富。

在当地的餐馆或农家乐里,您可以品
尝到地道的枣庄家常菜,体验家庭般的温馨与味道。

美食文化传承
枣庄市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民俗。

许多美食传统从一代传
一代,代代相传。

参与当地的美食探索,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佳肴,还能感受到枣庄
人对美食的热爱与传承。

在这里,美食不仅是填饱肚子的工具,更是连接人们情感的
纽带。

枣庄市地方美食探索,是一场丰富多彩的味蕾之旅。

希望您能在这片美食的海洋
中畅游,品味枣庄独特的美食风情。

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

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

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产品资源的城市。

这里的农家私房菜以当地的特色食材为基础,采用传统的烹饪方法,加上独特的调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道代表性的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

一、芝麻烧饼芝麻烧饼是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中的一道经典小吃。

采用新鲜经过发酵的面粉,加入适量的芝麻,搅拌均匀后制作而成。

制作时,面团需反复揉搓,使其变得柔软有韧性。

然后将面团擀平,用擀面杖轻轻捶打,使之薄而均匀。

最后将面饼放入烤箱中烘烤,直到表面呈现金黄色即可。

芝麻烧饼松脆浓香,是威海人经常享用的早餐之一。

二、海鲜烩面威海位于黄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

海鲜烩面是一道将当地新鲜海鲜与传统面条相结合的菜品,成为了威海特色菜肴之一。

制作这道菜时,先将新鲜的海鲜(如虾、蟹、鲍鱼等)煮熟,取出备用。

然后在热锅中加入高汤、葱姜蒜等调料,烧开后加入煮熟的海鲜,再加入汤面煮熟即可。

这道菜的特点是海鲜鲜美,面条劲道,汤汁浓郁,口感丰富。

三、花椒凉粉花椒凉粉是威海农家私房菜中的传统凉菜之一。

选用优质的红薯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至成糊状后倒入模具中,晾凉至凝固即可。

切粉条时,要保持刀刃的湿润,这样能使粉条更加细嫩。

配料方面,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油、花椒粉、蒜末、酱油等调料,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花椒凉粉酸爽开胃,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四、茄子烧腊茄子烧腊是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中备受喜爱的一道菜肴。

选用新鲜的茄子,切成均匀的块状。

将锅中的油烧热,加入茄子炒至出香味,炒至外皮微焦时盛出备用。

再将锅中的油烧热,加入葱姜蒜爆炒,然后放入炒好的茄子块,加入腊肠、腊肉等烧煮片刻,最后加入适量的调料炒匀即可。

茄子烧腊具有茄子的鲜嫩和腊味的香醇,口感丰富。

五、椒盐虾仁椒盐虾仁是威海特色农家私房菜中的一道海鲜美食。

首先将新鲜的虾仁洗净,沥干备用。

然后将锅中的油烧热,加入适量的盐、辣椒面、花椒粉,翻炒均匀后加入虾仁,迅速翻炒,使其均匀上色。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邹城的美食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邹城的美食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邹城的美食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邹城的美食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邹城的一些特色美食。

邹城是山东省一个小县城,虽然地方不大,但是美食可真不少呢!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热热闹闹地欢聚一堂。

让我最期待的就是爷爷奶奶做的家乡菜啦!首先要说的是邹城著名的"沂蒙扒鸡"。

这道菜通常是用当地放养的生猛土鸡,先用开水汆烫去毛,然后入锅爆香之后,再放入姜丝、蒜茸、酱油、醋和适量的水一同焖烧。

烧好的鸡肉香气扑鼻、肉质鲜嫩多汁,吃起来满口留香,别提有多美味了!另外,邹城的"红烧狮子头"也是一绝。

这是用猪肉馅儿塞在大白菜卷心里,先用猪油把大白菜卷心炸至微焦,然后放入红烧汁里焖烧数小时才出锅。

吃起来外皮脆嫩酥爽,里面的馅儿又鲜香可口,老少皆宜。

再说一道我最爱吃的"糖炒栗子"。

这是用当地的特产板栗,先用糖浆炖煮,待入味后,再放入一些香料如桂皮、丁香等,最后快速翻炒一番出锅。

吃这道甜点不仅香甜可口,口感劲道,而且能给人以活力。

除此之外,邹城还有许多别的风味小吃,比如酥香扑鼻的"烧麦"、香脆可口的"沂蒙咸菜卷"、劲道十足的"糖蒜"等等。

每一种都别有一番风味,吃过之后都让人回味无穷呢!最后,我要说的是,家乡的这些美味佳肴不仅味道鲜美、口感一流,而且大都选用本地的新鲜农副产品,制作过程也很讲究,因此营养丰富、绿色健康。

所以,下次若是你们有机会到邹城游玩,一定要尝尝我们这里地道的家乡菜哦!篇2邹城是个美食之乡,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可真不少。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邹城臭鸡蛋和烙馍啦!大家都知道普通的鸡蛋是什么味道吧?白白嫩嫩的,闻起来有淡淡的鲜香味儿。

但是邹城的臭鸡蛋可不一样,它们被放在一个特殊的池子里发酵,最后变成了绿绿的颜色,散发出一股怪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长清县志》记载,位于玉皇山下的大崮山村早在唐朝就已经建镇。

因为处在济西走廊上,且紧靠泰山,从北京南下的御道穿街而过。

集市、驿站相继设立,大崮山村逐渐变得红火起来。

在临街的众多商铺中,有两家饭铺显得很特别。

他们一家姓司,一家姓张。

为了能多挣点钱,他们两家不约而同地展开了竞争。

你把大面饼子改成了小面饼子,我就把小面饼子改成了馍馍;你用手揉面,我就用杠子压面。

竞争让这两家推出的食品花样不断翻新。

最后,其中一家就推出了一种样子独特、口味特别的小馍馍,馍馍细如人的手指,十个一排,铁锅蒸制,表面白亮,底部有一层杏黄色的硬壳,吃起来硬中有柔,柔中有韧,层层能剥,满口清香,周围百姓是百吃不厌。

从此,这家饭铺生意兴隆,许多顾客慕名而来。

当很多顾客询问这种馍馍的名称时,店老板随口答道:“崮山馍馍。

”崮山馍馍从此便成了长清人的最爱。

馍馍蒸好后,底面呈金黄色,上面呈白色,吃起来酥脆可口,还有股香甜味,而且越嚼越香。

最后,再用特制的红笔点上梅花,此时,好看又美味的崮山馍馍便出来了。

崮山馍馍成名后,很多大崮山村人都在家里做崮山馍馍。

崮山李家馍馍第四代传人李元告诉我们,他的曾祖父也曾是一位比较出名的崮山馍馍制作高手。

后来,逐渐地做崮山馍馍的人家是越来越少,到现在整个大崮山村只有李元一家还在坚持用最传统的纯手工方式做崮山馍馍。

李元告诉我们,传统的纯手工方式很费劲,蒸一锅崮山馍馍需要十几道工序。

他曾多次想不再蒸了,但是现在当地人依旧还非常喜欢崮山馍馍,特别是在结婚、过生日、过年过节的时候,好多人都要提前来预订,还有好多人到外地探亲时也喜欢带上崮山馍馍。

所以,直到今天,他依旧在坚持着。

□特色:纯手工味道的确很特别8月1日,我们来到李元家里采访时,李元原本没打算做崮山馍馍,因为他现在主要经营大馒头和烤烧饼。

李元说,每天他大概要蒸400多公斤的白面馒头,而崮山馍馍一般是需要预订的。

为了满足我们的采访需要,李元特地蒸了一锅崮山馍馍。

让我们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

李元说,蒸崮山馍馍严格上说需要18道工序。

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对很多工序进行了改革,目前依旧保留了10道工序,其中包括“老面发酵”、“杠子压面”、“手揉成形”和“柴火烧灶”这四道至关重要的环节。

“老面发酵”是制作崮山馍馍的第一个环节。

李元说,和现在流行的酵母相比,老面馒头的味道更地道,更受百姓喜欢,所以,他一直坚持使用老面。

“老面发酵”在夏天需要三四个小时,冬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还要加热。

发酵之后,接着进行的就是“兑面”和“和面”,之后就开始“杠子压面”这个环节了。

“杠子压面”能让整块面硬起来,也更加筋道,而且能让蒸出来的崮山馍馍成为一层层的,保证了崮山馍馍的韧劲和口感。

压面的时候,李元操起一根2米多长的枣木杠子,一端插在面板角上的铁环内,把整块面团放在杠子下面,一下一下地压了起来。

李元说,虽然现在有和面机了,但是和“杠子压面”相比,用杠子压出来的面硬度更高,韧度更强。

这个环节大约需要30分钟。

压好面以后,下一步就是做“剂子”,这个环节就像包水饺一样,将面搓成一根粗面条,然后均匀地分成若干小块。

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揉面成形”这个环节。

李元说,这个环节看起来挺简单,但实际上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他是整整学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掌握住要领的。

因为手中的这块面特别小,只能用两个大拇指揉面,且要揉成小棒槌形状的馒头:一头粗一头细。

不仅形状有要求,而且还要保证揉得到位,让蒸出来的崮山馍馍有鲜明的层次。

揉成形之后的环节是“成排”和“醒面”。

“醒面”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就可以上锅开蒸了。

一直以来,李元蒸崮山馍馍用的是柴火,因为相对煤块,柴火更柔,火力更好控制,铁锅受热均匀,蒸出来的馍馍软硬适中。

别小看“柴火烧灶”这个环节,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把握好火候,也就很难保证蒸出来的崮山馍馍的质量。

在他们家,一直是由李元的母亲负责看灶,因为她常年看灶,经验非常丰富,火候掌握得特别到位。

□传承:一道期待破解的难题在我们采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李元今年11岁的儿子一直躲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戏。

说起自己的儿子,李元感慨地说,他自己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做崮山馍馍,现在的孩子根本就不靠边。

李元说,他是崮山馍馍的第四代传人,李元兄妹四人,目前,只有他和妹妹两人还在做崮山馍馍。

最让李元头疼的是,崮山馍馍目前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李元是个特别爱钻研的人,在他做崮山馍馍的时候,经常琢磨着改良工艺。

他的目的是让崮山馍馍做起来更方便,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崮山馍馍的制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普及。

李元首先改良的就是“柴火烧灶”。

李元说,现在还坐在灶前烧柴火,效率真的太低了,而且现在的柴火都很难保证了。

于是,李元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反复的试验,自己研制了一种独特的煤气灶。

这种煤气灶用的是上下两层的“复式火”,这样就能保证蒸出来的崮山馍馍一面硬一面软,一面是杏黄色,一面是白色。

再就是“揉面成形”这个环节。

为了能实现这个环节的机械化,李元曾到多家炊事机械厂进行过考察,最终没有一家能给出一个令李元满意的设计方案。

李元说,过去崮山馍馍属于家传技术,一般是不传外人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他希望有志于此的人能将传统的崮山馍馍制作工艺传承下去,让崮山馍馍永远成为当地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崮山馍馍走进山东大厦,还到了美国位于玉皇山下的大崮山村早在唐朝就已经建镇。

因为处在济西走廊上,且紧靠泰山,从北京南下的御道穿街而过。

集市、驿站相继设立,大崮山村逐渐变得红火起来。

在临街的众多商铺中,有两家饭铺显得很特别。

他们一家姓司,一家姓张。

为了能多挣点钱,他们两家不约而同地展开了竞争。

你把大面饼子改成了小面饼子,我就把小面饼子改成了馍馍;你用手揉面,我就用杠子压面。

竞争让这两家推出的食品花样不断翻新。

最后,其中一家就推出了一种样子独特、口味特别的小馍馍,馍馍细如人的手指,十个一排,铁锅蒸制,表面白亮,底部有一层杏黄色的硬壳,吃起来硬中有柔,柔中有韧,层层能剥,满口清香,周围百姓是百吃不厌。

从此,这家饭铺生意兴隆,许多顾客慕名而来。

当很多顾客询问这种馍馍的名称时,店老板随口答道:“崮山馍馍。

”崮山馍馍从此便成了长清人的最爱。

崮山馍馍成名后,很多大崮山村人都在家里做崮山馍馍。

崮山李家馍馍第四代传人李元告诉我们,他的曾祖父也曾是一位比较出名的崮山馍馍制作高手。

后来,逐渐地做崮山馍馍的人家是越来越少,到现在整个大崮山村只有李元一家还在坚持用最传统的纯手工方式做崮山馍馍。

李元告诉我们,传统的纯手工方式很费劲,蒸一锅崮山馍馍需要十几道工序。

他曾多次想不再蒸了,但是现在当地人依旧还非常喜欢崮山馍馍,特别是在结婚、过生日、过年过节的时候,好多人都要提前来预订,还有好多人到外地探亲时也喜欢带上崮山馍馍。

所以,直到今天,他依旧在坚持着。

□特色:纯手工味道的确很特别8月1日,我们来到李元家里采访时,李元原本没打算做崮山馍馍,因为他现在主要经营大馒头和烤烧饼。

李元说,每天他大概要蒸400多公斤的白面馒头,而崮山馍馍一般是需要预订的。

为了满足我们的采访需要,李元特地蒸了一锅崮山馍馍。

让我们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

李元说,蒸崮山馍馍严格上说需要18道工序。

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对很多工序进行了改革,目前依旧保留了10道工序,其中包括“老面发酵”、“杠子压面”、“手揉成形”和“柴火烧灶”这四道至关重要的环节。

“老面发酵”是制作崮山馍馍的第一个环节。

李元说,和现在流行的酵母相比,老面馒头的味道更地道,更受百姓喜欢,所以,他一直坚持使用老面。

“老面发酵”在夏天需要三四个小时,冬天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还要加热。

发酵之后,接着进行的就是“兑面”和“和面”,之后就开始“杠子压面”这个环节了。

“杠子压面”能让整块面硬起来,也更加筋道,而且能让蒸出来的崮山馍馍成为一层层的,保证了崮山馍馍的韧劲和口感。

压面的时候,李元操起一根2米多长的枣木杠子,一端插在面板角上的铁环内,把整块面团放在杠子下面,一下一下地压了起来。

李元说,虽然现在有和面机了,但是和“杠子压面”相比,用杠子压出来的面硬度更高,韧度更强。

这个环节大约需要30分钟。

压好面以后,下一步就是做“剂子”,这个环节就像包水饺一样,将面搓成一根粗面条,然后均匀地分成若干小块。

接下来要进行的就是“揉面成形”这个环节。

李元说,这个环节看起来挺简单,但实际上是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他是整整学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掌握住要领的。

因为手中的这块面特别小,只能用两个大拇指揉面,且要揉成小棒槌形状的馒头:一头粗一头细。

不仅形状有要求,而且还要保证揉得到位,让蒸出来的崮山馍馍有鲜明的层次。

揉成形之后的环节是“成排”和“醒面”。

“醒面”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就可以上锅开蒸了。

一直以来,李元蒸崮山馍馍用的是柴火,因为相对煤块,柴火更柔,火力更好控制,铁锅受热均匀,蒸出来的馍馍软硬适中。

别小看“柴火烧灶”这个环节,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把握好火候,也就很难保证蒸出来的崮山馍馍的质量。

在他们家,一直是由李元的母亲负责看灶,因为她常年看灶,经验非常丰富,火候掌握得特别到位。

□传承:一道期待破解的难题在我们采访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李元今年11岁的儿子一直躲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戏。

说起自己的儿子,李元感慨地说,他自己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做崮山馍馍,现在的孩子根本就不靠边。

李元说,他是崮山馍馍的第四代传人,李元兄妹四人,目前,只有他和妹妹两人还在做崮山馍馍。

最让李元头疼的是,崮山馍馍目前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李元是个特别爱钻研的人,在他做崮山馍馍的时候,经常琢磨着改良工艺。

他的目的是让崮山馍馍做起来更方便,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崮山馍馍的制作技术在更大的范围得到普及。

李元首先改良的就是“柴火烧灶”。

李元说,现在还坐在灶前烧柴火,效率真的太低了,而且现在的柴火都很难保证了。

于是,李元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经过反复的试验,自己研制了一种独特的煤气灶。

这种煤气灶用的是上下两层的“复式火”,这样就能保证蒸出来的崮山馍馍一面硬一面软,一面是杏黄色,一面是白色。

再就是“揉面成形”这个环节。

为了能实现这个环节的机械化,李元曾到多家炊事机械厂进行过考察,最终没有一家能给出一个令李元满意的设计方案。

李元说,过去崮山馍馍属于家传技术,一般是不传外人的,但是现在不同了,他希望有志于此的人能将传统的崮山馍馍制作工艺传承下去,让崮山馍馍永远成为当地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