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及十二经脉中起止穴的记忆技巧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的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十二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主要经脉系统,它们贯穿全身,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
对于学习中医和相关领域的人来说,熟记十二经络的走向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快速记忆十二经络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我们可以通过“头尾相连”的方法来记忆十二经络的走向。
具体来说,就是将十二经络按照头部到尾部的顺序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
比如,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依次经过手腕、前臂、手臂,最后终止于肩部。
我们可以将它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经过头部、颈部、背部、臀部,最后也终止于肩部。
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闭环,方便记忆。
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记忆十二经络的走向。
比如,手阳明大肠经的走向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似,它们都起始于手指,经过手腕、前臂、手臂,最后终止于肩部。
我们可以将它们看作是一对“夫妻经络”,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记忆它们的走向。
同样地,我们可以将其他经络两两类比,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以便更好地记忆。
我们还可以通过记忆一些特殊经络的穴位来帮助记忆十二经络。
比如,手少阳三焦经的一对穴位是阳陵泉和天井,它们分别位于手小指和无名指的指缝处。
我们可以通过记忆这些特殊穴位的位置,来帮助我们联想到相应经络的走向。
通过记忆这些特殊穴位,我们可以将十二经络的走向与具体的身体部位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我们还可以通过编制故事、制作记忆卡片等方法来帮助记忆十二经络。
比如,我们可以将每个经络想象成一个具有特殊能力的人物,然后编制一个故事,描述他们的冒险旅程。
通过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记忆十二经络的走向和特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制作记忆卡片,将经络的名称、起始点、经过部位等信息写在卡片上,通过反复翻阅和复习,加深记忆。
记忆十二经络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记忆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是通过连接、类比、穴位记忆还是故事、卡片记忆,重要的是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复习,不断巩固记忆,才能真正掌握十二经络的知识。
十二经络穴位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

十二经络穴位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十二经络穴位快速记忆的方法口诀在学习中医学习过程中,十二经络及其相关的穴位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十二经循行及特定穴歌诀

十二经脉循行LU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LI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ST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SP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HT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SI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BL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人体的学位很多,穴位名词之间看起来又毫无关联,如果靠强背硬记来记忆,没几天可能又忘记了。
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1、经络穴位数传统针灸学的核心理论为“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经络”和“腧穴”理论。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全部)。
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两脉上的腧穴,共有361个。
尽管我一再反复向大家灌输我的“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观念,但我认为一个从事针灸的人若能记住传统针灸里每一个腧穴所在的经脉、其所处的位置、作用等等,对我们肯定是大有好处的,至少你不会找错地方。
遗憾的是,无论是大学里还是民间的很多针灸人,不仅无法记住这些,甚至于连这十四条经上各自有多少个穴的数也记不住。
但我深信,假如你看过此文后,不消十分钟,对每一条经上的穴位数你一定会终生不忘。
请先记住人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也就是二十(20) 的概念。
任脉的穴位很好记,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任脉有24个穴;督脉的穴位更好记,你联想一下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故督脉有28个穴;这样的话:任脉有:24个穴;督脉有:28个穴。
现在我们来看看手上的六条经脉:手三阴经为: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太阴肺经。
其中两个和心有关的经脉的穴位数是个位数里最大的一个数,也是古时的至尊数,就是9。
另一个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数为20-9=11。
这样的话:手少阴心经有:9个穴;手厥阴心包经有:9个穴;手太阴肺经有:11个穴。
手三阳经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其中大肠经有20个穴位;小肠是大肠的弟弟,少一个,就是19个;三焦经既然有一个“三”字,就是23个穴位。
这样的话:手阳明大肠经有:20个穴;手太阳小肠经有:19个穴;手少阳三焦经有:23个穴。
再来看看足上的六条经脉: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你只要记住4567就行了。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资料讲解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经开始,依次是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胳于肝经.再由肝经上注肺经,如此往复循环.(一)手太阴肺经经(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qú)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二) 手阳明大肠经经(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yáng),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lì)复温溜(wēnliū),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qūchí)肘髎(zhǒuliáo)五里近,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当,天鼎扶突(fút ū)禾髎(héliáo)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qì)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Jiá)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yì)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shū)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Bì)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廷厉兑(duì)穴,大趾次趾之端中。
(四)足太阴脾经(21)足太阴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dū)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lòu)谷地机阴陵泉,血(xuè)海萁(jī)门沖门开,府(fǔ)舍(shè)腹(fù)结大横(héng)排,腹哀(āi)食窦(dòu)天溪(xī)连,胸乡(xiāng)周荣(róng)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五)手少阴心经(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líng)少海深,灵(líng)道通里阴郄(xì)穴,神门少府少(shào)冲寻。
十二经络大脑快速记忆的方法

十二经络大脑快速记忆的方法
以下是十二经络大脑快速记忆的方法:
1. 了解十二经络的顺序:十二经络按照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顺序排列。
记住这个顺序对于记忆经络的名称和走向非常有帮助。
2. 口诀记忆:可以借助口诀来记忆经络的顺序和名称。
例如,“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可以帮助记忆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经络的名称。
3. 图像记忆:将经络的走向画成图像,然后通过图像来记忆。
可以将每个经络想象成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将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4. 关联记忆:将经络与一些相关的词语或图像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记忆。
例如,手少阳三焦经可以与“水壶”联系起来,因为三焦经与水液代谢有关,而水壶是用来盛水的。
5. 重复练习:重复练习是记忆的关键。
经常重复练习十二经络的名称和走向,直到它们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脑海中。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记忆十二经络。
十二经络最好记的方法3分钟

十二经络最好记的方法3分钟十二经络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是人体内的主要能量通道,贯穿全身,调节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
对于初学者来说,记忆十二经络可能会觉得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好记的方法,就能够轻松地记住它们。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记忆十二经络的好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联想的方法来记忆十二经络。
比如,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中府,我们可以联想太阴肺经和中府两个词,太阴对应着月亮,月亮在中央升起,所以我们可以联想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中府。
这样一来,通过联想,我们就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经络的名称和穴位。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故事的方法来记忆十二经络。
比如,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走向是从手指开始,一直到面部。
我们可以编一个故事,比如说一个人吃了太多食物,导致肚子疼,然后按摩手指上的穴位,最后疼痛就减轻了。
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就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手阳明大肠经的走向。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的方法来记忆十二经络。
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经络图谱,将经络的走向和穴位画成图像,然后通过观察这些图像,来帮助我们记忆经络的走向和穴位。
图像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经络的相关知识。
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反复复习的方法来巩固记忆。
通过不断地复习和练习,我们就能够更加牢固地记住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不断地巩固记忆,直到能够熟练掌握为止。
总之,记忆十二经络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好记的方法,就能够轻松地记住它们。
通过联想、故事、图像和反复复习等方法,我们就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方法,轻松地记住十二经络,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学知识。
(完整版)十二经循行及特定穴歌诀

十二经脉循行LU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LI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ST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SP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HT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SI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拙,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BL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定穴及十二经脉中起止穴的记忆技巧
在考试中,针灸学部分的十二经脉起止穴及特定穴常是重要的考点,可以说在每年的考试中都是必考的。
下面就把特定穴的相关记忆歌诀及十二经脉中起止穴的记忆技巧分享给
大家,希望通过去记忆这些歌诀能帮助大家很好的在考试中去回答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
十二经脉起止穴记忆技巧:(每条经脉后边对应的标紫色的句子就是其记忆的歌诀)。
(手太阴肺经) ---肺起中府止少商(11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商阳至迎香(20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 --- 胃起承泣终厉兑(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 --- 脾起隐白大包乡(21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
(手少阴心经) ---心起极泉少冲行(9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少泽至听宫(19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睛明至阴止(67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 ---肾起涌泉兪府停(27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天池至中冲(9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关冲丝竹空(23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 --- 胆瞳子髎足窍阴(44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 --- 肝起大敦止期门(14穴)起于大墩,止于期门。
特定穴穴歌:
《五输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十二原穴歌》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
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记。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
内关阴维下总同。
公孙内关胃心胸;临泣胆经连带脉,
阳维目锐外关逢。
临泣外关目锐眦;后溪督脉内眦颈,
申脉阳跷络亦通。
后溪申脉内眦颈;列缺任脉行肺系,
阴跷照海膈喉咙。
列缺照海膈肺喉。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杼,气会膻中脉太渊。
《十六郄穴歌》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列,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下合穴歌》
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当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属委阳,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