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归纳讲课稿

合集下载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

该单元收录了多首咏史怀古诗,包括《滕王阁序》、《乌江亭》、《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作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气概、忠诚节义等方面的感慨和思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引导学生从诗作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白板、教学PPT。

学具:学生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情景引入,例如播放《乌江亭》历史背景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解释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历史背景的运用、英雄人物的赞颂等。

2. 分析教材中《滕王阁序》等诗作,讲解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作。

三、例题讲解(10分钟)以《过零丁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作中的历史背景、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学习,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类似的咏史怀古诗作品,让学生自主鉴赏,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五、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从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诗作内容。

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分析诗作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

咏史怀古诗鉴赏课件
▪ 别称: 石头城、建邺(吴)建康(南朝)、江宁 (南唐、宋)应天(明)、龙盘虎踞、六朝古都。
12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 用凤凰的飞去象征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 表达了昔盛今衰 的感慨。
4.理性分析,独抒机杼:
反思历史,表达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 点,抒一己之感慨,启迪世人。 35
借古伤己 借古伤今 借古讽今 理性分析
归纳情感主旨
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叹功业未就、 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叹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昔盛今衰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关心同情百姓疾苦 批评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荒淫 劝诫统治者吸取教训, 勿重蹈覆辙 发表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
翠袖曼舞的场面, 让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化做可听可感的
具体形象。
21

台 城① 刘禹锡

▪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 奢侈豪华, 荒淫误国

台 城 韦庄
▪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 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 怀 古伤今。
20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个楼阁。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台城一直是朝廷台省和
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四首诗歌。

通过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内容,使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基本情感倾向。

2. 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增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诗歌欣赏:(1)咏荆轲: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体会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感悟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乌江渔者:讲述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感受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4)蜀相:介绍诸葛亮的事迹,理解诗人对贤臣的赞美和怀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用典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人的手法,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四首:《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2. 诗人:生平简介、创作风格3. 诗歌主题:英雄、历史、家国情怀4. 艺术手法:比兴、对仗、用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模仿教材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一首新诗。

2. 答案示例:(1)题目:《乌江怀古》(2)答案:乌江之水清且深,英雄末路何堪寻。

项羽豪情今已矣,空留江水照人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技巧。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优质教案咏史怀古诗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优质教案咏史怀古诗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优质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经典诗篇,通过分析这些诗人作品,理解他们如何借古讽今,抒发自己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体会诗人情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表现手法,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古诗抒发自己情感。

教学重点:对《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诗篇深入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介绍咏史怀古诗背景及特点。

b. 对《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等诗篇进行详细解读。

c. 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特点2. 《登幽州台歌》、《乌江渔者》、《赤壁怀古》解读3. 咏史怀古诗意象和修辞手法4. 课堂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至少包括诗背景、表现手法和情感。

2. 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给出详细答案及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自己文学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思考历史与现实联系,激发学生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是教学内容深度解读,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把握,以及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深入。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的第三章,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乌江渔者》三首诗。

通过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领悟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悟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重点:分析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与咏史怀古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a. 《登幽州台歌》: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分析诗中的怀古之情。

b. 《赤壁怀古》:讲解苏轼的文学成就,解读诗中的历史感悟。

c. 《乌江渔者》:阐述诗人张志和的创作背景,探讨渔者形象的象征意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解读另一首咏史怀古诗。

5.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b. 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c. 例题解析d.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滕王阁序》中的咏史怀古元素。

2. 答案要点:a. 历史背景: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

b. 意境: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抒发怀古之情。

c. 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等手法,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咏史怀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咏史怀古诗》概述2. 《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3.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4.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3. 知识讲解:(1)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

(3)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意象: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景象。

意境:阐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哲理。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咏史怀古诗,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咏史怀古诗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理解其历史背景。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中“咏史怀古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怀古》、《汴京怀古》三首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领悟诗人通过咏史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领悟咏史怀古诗的审美价值。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咏史怀古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讲解:分析三首诗的背景、意境、表现手法,详细解读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4. 例题讲解:以《赤壁怀古》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进行分析,谈谈自己对诗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表现手法3. 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乌江怀古》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要点包括:诗中的意象(如乌江、古战场等),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以及诗人通过怀古抒发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对这一题材的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咏史怀古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考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提升学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应考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韵味。

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鉴赏和应对这类题目。

2.咏史怀古诗的概念与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常用典故、隐喻等修辞手法。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高考命题规律直接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考查诗句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

4.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答题。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作客”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D.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的对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选项A、B、C都是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而选项D中的对比手法并不准确,因为“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并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归纳咏史怀古诗归纳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典型咏史怀古地点: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2)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②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③“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④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

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励精图治,振作有为,即使还强欢作乐,苟且偷安。

李煜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

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

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⑤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

《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隋宫1作者:李商隐乘兴南游不戒严2,九重谁省谏书函3?春风举国裁宫锦4,半作障泥半作帆5。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

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隋宫2 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1,欲取芜城作帝家2。

玉玺不缘归日角3,锦帆应是到天涯4。

于今腐草无萤火5,终古垂杨有暮鸦6。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全部注释】 1.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2.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

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

《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 4.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

"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5.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隋宫》3 陈恭尹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作者简介]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顺德(今属广东)人。

清初诗人、书法家。

幼时其父陈邦彦抗清牺牲,他以逃匿得免。

以父荫,南明桂王授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桂王失败后,避迹隐居。

其诗多有颂扬抗清人物之作。

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

有《独漉堂集》。

[注释]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乐的弦管出于迷楼。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乌衣巷、朱雀桥: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⑦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咏史怀古诗的源流:咏史怀古诗的源流: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

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

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二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初唐四杰及盛唐诸名家都写了不少咏史诗篇,题材也很广泛,上自春秋吴越旧事,下到隋炀帝荒淫无道,都成了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⑶中晚唐咏史怀古诗: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

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如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

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

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其他,《长恨歌》(白居易)、《连昌宫词》(元稹)、《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塞下曲》(李益)、《过华清官三绝句》、《过乌江亭》(杜牧)、《隋宫》、《贾生》、《马嵬》(李商隐)等咏史佳作,它们都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上品。

在中晚唐怀古诗人中,最突出的当数李商隐和杜牧。

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国势衰微,生活在这个时代,诗人往往选取历史上突出的亡国乱政的皇帝(甚至包括本朝的唐玄宗)以托讽,对他们的贪欲、无视历史教训终于自亡其国的事实加以讽刺揭露,借史实以警世人,他们堪称中国咏史怀古诗人中的圣手。

三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

苏轼《念奴娇o赤壁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贺铸《将近酒》(城下路)讽刺名利之徒,寓托胸臆。

周邦彦《西河o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北宋百年间虽然出现了《明妃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题李愬画像》(惠洪)、《绝句·生当做人杰》(李清照)等名篇,但更多的咏史之作已少见唐人咏史诗精辟的见解、深刻的嘲讽。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

如辛弃疾《南乡子o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o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