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成语运用和病句练习(共28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成语运用和病句练习(共28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成语运用选择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各项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2、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高中课内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中课内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中课内成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非常守信用。

B.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分量重,有权威。

C. 一视同仁:形容对人平等看待,不分亲疏。

D. 一意孤行:形容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意见。

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A. 不去冒险,就得不到成功。

B. 不去尝试,就无法获得经验。

C. 不去深入,就无法了解真相。

D. 不去努力,就无法取得成果。

3.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无中生有,自己吓自己。

B. 事情复杂,难以解决。

C. 事情简单,容易解决。

D. 事情不明朗,难以判断。

二、填空题4.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细致。

5. 成语“________”用来形容人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三、解释题6. 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

7. 解释成语“对牛弹琴”的意思。

四、改错题8.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地方,并给出正确的成语。

-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

9.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地方,并给出正确的成语。

- 他总是杯弓蛇影,对小事过于敏感。

五、造句题10. 请用“一诺千金”造一个句子。

答案:1. A2. A3. A4. 粗心大意5. 善始善终6. “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最后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7. “对牛弹琴”原指对牛弹奏琴曲,牛听不懂,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8. 错误成语:一意孤行正确成语:独断专行9. 错误成语:杯弓蛇影正确成语:杞人忧天10. 他一诺千金,从不食言,因此赢得了众人的信任。

结束语:成语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这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二语文-成语练习题选择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成语练习题选择题及答案

成语练习题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假设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望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不识丁,不善于与人交流。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中无人,不善于与人交流。

C.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不暇接,不善于与人交流。

D.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目不转睛,不善于与人交流。

答案:B2. 形容事情非常紧急,一刻也不能耽误的成语是()A. 刻不容缓B. 急不可耐C. 迫不及待D. 迫在眉睫答案:A3.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不能持之以恒。

B.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不能精益求精。

C. 他做事总是一言九鼎,言而有信。

D.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劝告。

答案:C4. 形容人非常吝啬,一毛不拔的成语是()A. 一毛不拔B. 一文不值C. 一贫如洗D. 一掷千金答案:A5.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B.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C.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D. 他总是自作聪明,结果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答案:A6. 形容人非常固执,不听别人意见的成语是()A. 固执己见B. 固执己见C. 固执己见D. 固执己见答案:A7. 下列成语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B.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C.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D. 他总是自命不凡,结果却一事无成。

答案:B8. 形容事情非常困难,难以完成的成语是()A. 难上加难B. 难于上青天C. 难能可贵D. 难分难解答案:B9.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B.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C.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D. 他总是自视甚高,结果却一事无成。

答案:A10. 形容人非常谨慎,小心谨慎的成语是()A. 小心翼翼B. 小心谨慎C. 谨小慎微D. 慎之又慎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形容人非常聪明,反应敏捷的成语是()。

高中成语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成语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成语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成语中,哪一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说话或做事非常谨慎”?A. 小心翼翼B. 心直口快C. 口若悬河D. 滔滔不绝2.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行为的?A. 欺骗自己B. 欺骗别人C. 偷窃行为D. 掩盖事实3. “画龙点睛”成语中“点睛”指的是什么?A. 画眼睛B. 画龙的尾巴C. 画龙的鳞片D. 画龙的翅膀4.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A. 对牛说话B. 对牛唱歌C. 对不理解的人讲道理D. 对牛讲音乐5.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事件?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垓下之战D. 官渡之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懒惰。

7.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吝啬。

8.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聪明。

9.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勇敢。

10. “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忠诚。

三、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11. 解释“杯弓蛇影”这个成语的含义。

12. 解释“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

13. 解释“一箭双雕”这个成语的含义。

14. 解释“井底之蛙”这个成语的含义。

四、应用题(每题10分,共30分)15. 请用“画龙点睛”这个成语造句。

16. 请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造句。

17. 请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造句。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C5. B二、填空题6. 懒洋洋7. 一毛不拔8. 聪明绝顶9. 勇往直前10. 忠心耿耿三、解释题11. “杯弓蛇影”形容因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恐慌。

1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13.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同时完成两件事情。

14. “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

四、应用题15. 这幅画的龙缺少了眼睛,一旦点上眼睛,立刻显得生动起来,真是“画龙点睛”。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50道(共8页)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50道(共8页)

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50道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B.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次联赛我们虽然输了,但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总结教训,卷土重来嘛!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选为全市优秀共青团员。

B.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

C.吴华迎着再次前来家访的老师激动地说:“您能不顾疲劳,三顾茅庐,太使我感动了。

”D.一桩手法隐蔽的盗窃案,经过一番缜密、深入的侦查,终于水落石出了。

4.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齐白石的画大体是某植物和一两只草虫结合在一起,植物用意笔,草虫用工笔。

那些莲叶啦,树丛啦,〔①〕好像是用大笔饱蘸了墨汁随便挥洒而成;而那些蝉啦,蚱蜢啦,则画得细致极了,那真是〔②〕描绘出来的,纤细的触须,虫翅上的脉络,都〔③〕。

这两种笔墨结合在一起,彼此衬托,〔④〕:植物更显得欣欣向荣,草虫更显得〔⑤〕A.用墨如泼惜墨如金清晰可见相映成趣生气蓬勃B.浓墨重彩轻描淡写依稀可见相映生辉勃勃生机C.粗犷豪放刻意求工历历可辨相得益彰栩栩如生D.寥寥数笔煞费苦心历历可数相互配合呼之欲出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全国卷1)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高一语文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成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 一诺千金,言而有信C. 一视同仁,一视同仁D.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2.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画龙的技术高超B. 画龙时点上眼睛的动作C. 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内容生动D. 画龙画得栩栩如生3.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弹琴给牛听B. 对牛弹奏音乐C. 向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D. 对牛进行音乐教育4. 下列成语中,与“班门弄斧”意思相近的是:A.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B. 班门弄斧,自取其辱C. 班门弄斧,自讨苦吃D. 班门弄斧,自寻烦恼5.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A. 破坏船只B. 破旧的船只C. 决心战斗到底,不留后路D. 船只沉没二、填空题6. “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择手段,不顾后果。

7. “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疏忽。

8. “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说话或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无章。

9. “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有远见,能够预见未来的发展。

10. “________”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别人。

三、解释题11. 解释“杯弓蛇影”的意思。

12. 解释“画蛇添足”的意思。

13. 解释“掩耳盗铃”的意思。

14. 解释“亡羊补牢”的意思。

15. 解释“井底之蛙”的意思。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B5. C二、填空题6. 不择手段7. 小心翼翼8. 杂乱无章9. 高瞻远瞩10. 海纳百川三、解释题11. “杯弓蛇影”形容因疑神疑鬼而引起的无端恐惧。

1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13. “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以为别人不知道。

14.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可以防止继续损失。

15. “井底之蛙”比喻视野狭窄,见识有限的人。

高中语文成语运用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成语运用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语文成语运用练习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 这次考试,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他总是喜欢夸夸其谈,却很少付诸实践。

D. 他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真是小题大做。

答案:A2. 下面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缺乏决断力。

B. 他们俩真是志同道合,一拍即合。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晰。

D. 他经常自吹自擂,却很少得到别人的认可。

答案:D二、填空题1. 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仍然坚持不懈,这种________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锲而不舍2.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________,从不轻言放弃。

答案:迎难而上三、改错题1.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________,真是年轻有为。

原句: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功成名就,真是年轻有为。

修改后: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崭露头角,真是年轻有为。

2. 他总是________,却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

原句:他总是独断专行,却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

修改后:他总是固执己见,却很少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解释题1. 请解释成语“画龙点睛”的含义及其使用场合。

答案: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最后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决定性贡献。

2. 解释成语“杯弓蛇影”的含义及其使用场合。

答案:成语“杯弓蛇影”原指把杯中的弓影误认为是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产生不必要的恐惧或疑虑。

常用于形容无端的猜疑或过度的担忧。

五、应用题1. 请用成语“对牛弹琴”造句,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他向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讲解音乐理论,真是对牛弹琴。

这个成语形容对不懂或不欣赏的人讲高深或美妙的事物,白费力气。

2. 请用成语“掩耳盗铃”造句,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他做了错事却试图掩盖,这不是掩耳盗铃吗?这个成语比喻自欺欺人,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知道,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及答案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毒奶粉、地沟油、假羊肉等一系列的事件接连发生,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道德竟然沦落到了这样的地步?②在离地球三百公里的太空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一边做实验,一边,为6000万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

③中国不差钱,只要能激活民间资本让银行资本难以的灵活运作方式与潜能,“钱荒”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A.耸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尘莫及B.骇人听闻娓娓而谈望其项背C.耸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尘莫及D.骇人听闻振振有词望其项背答案B试题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中,我们首先当然要明白词语意思,其次我们必须注意词语的适用范围,①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合语境中各种社会问题,应使用“骇人听闻”。

②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根据感情色彩判断,选“娓娓而谈”。

③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从搭配判断,应该选“望其项背”)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答案:C【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到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

A.物换星移抱残守缺白驹过隙B.物换星移坚如磐石昙花一现C.时过境迁坚如磐石白驹过隙D.时过境迁抱残守缺昙花一现答案:D【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

此题大体内容是传统文化的存在及意义。

根据上下文联系,“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关键词“与时俱进”,也能判断第一个空缺用“时过境迁”较好;“时过境迁”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故可以排除AB;“化为明日黄花”容易让人联想到凋零、枯萎过时了。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而“抱残守缺”却有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

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的意思。

所以,联系上下文,第二处空缺用“抱守残缺”较好。

这样就可以排除C,选D。

4.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东山再起另眼相看白驹过隙B.休戚相关死灰复燃刮目相看行云流水C.休戚与共死灰复燃刮目相看白驹过隙D.休戚相关东山再起另眼相看行云流水答案:C【解析】“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

A.平铺直叙字斟句酌心照不宣B.平易近人字斟句酌心领神会C.平铺直叙咬文嚼字心照不宣D.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答案:B平铺直叙: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平和。

态度谦逊和蔼,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略带贬义。

字斟句酌:指对字句反复推敲琢磨,多半用来称赞人讲话或写文章,在语言上认真推敲,也可用来读文章时对语言的仔细品味。

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6.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致使坊间对夜明珠的认定具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也使得许多人造宝石充斥市场,。

(2)广大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把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3)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

A.鱼目混珠息息相关望其项背B.鱼龙混杂息息相关望尘莫及C.鱼目混珠休戚相关望尘莫及D.鱼龙混杂休戚相关望其项背答案A解析:第一句备选的“鱼目混珠”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而“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指物。

根据句意,此句应填“鱼目混珠”,故排除B、D两项。

第二句备选的“息息相关”形容联系密切;而“休戚相关”是说彼此之间祸福相互关联,此句不含“祸”,所以此句应填“息息相关”,故排除C项。

第三句中备选的“望其项背”是赶得上,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望尘莫及”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此句是否定句,不能填“望尘莫及”。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1)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这种的行为如不停止,将自毁自己的生存空(2)某公司非法占地,终于:所建37幢别墅式建筑被主管部门勒令全部拆除。

(3)制造1.20京广铁路爆炸案的罪犯终于,被逮捕归案。

(4)他不在村里安心劳动,却跑到城市来乞讨,自找苦吃,真是。

A.玩火自焚自作自受作茧自缚自食其果B.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自作自受C.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自作自受D.作茧自缚自作自受玩火自焚自食其果答案:B“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坏的后果,语意比“自作自受”重;“玩火自焚”玩弄火者,自身遭焚,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自作自受”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

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玉器厂展品室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②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A.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应接不暇B.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目不暇接C.美不胜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应接不暇D.美不胜收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目不暇接答案:D解析:题目所提供的四个成语都是用来赞赏美好事物的多与美的,但词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同中求异,正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①句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意在强调玉雕的美而不是说数量,当选“美不胜收”。

而②句“摆满”和“品种齐全”等词语说明东西很多很全,当为“琳琅满目”。

③句的“扑面而来”说话人是被动接受,选“应接不暇”更恰当;而人是主动去看,东西多,眼睛顾不过来应当选择“目不暇接”为好试题内容: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答案:D解析:①中说梅园“以梅饰山,以山饰梅”是指其建筑风格,故应选用“别具一格”。

②中说苏轼(人)与其他四人并称四大家,而“独树一帜”的主语也应是人。

③句中有“构思新颖”一词,其义正与“不落窠臼”相应。

④句中“闲笔”一词恰与“匠心独运”词意相对,故选用“匠心独运”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而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

文化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此外,市场还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创造,这也是各个旅游景点充斥______的“伪民间故事”的真正______。

(2)窗外树枝轻柔地敲打着玻璃……我希望能静静地、安稳地、______地思考,没有谁来打扰,一点也用不着从椅子上站起来。

A.淡薄信手拈来理由镇定自若B.淡薄信口雌黄理由从容不迫C.浅薄信口雌黄缘故从容不迫D.浅薄信手拈来缘故镇定自若答案C。

解析:(1)“浅薄”指缺乏学识或修养;(感情等)不深,微薄;轻浮,不淳朴。

“淡薄”指(云雾等)密度小;(味道等)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浅薄”。

“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是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信口雌黄”。

“缘故”指原因。

“理由”指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成或那样做的道理。

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缘故”(2)“从容不迫”指不慌不忙,沉着,镇静;“镇定自若”指在情况紧急是不慌不忙,很坦然,如往常一样。

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从容不迫”。

1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辛弃疾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