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沪教版.doc
沪教版初三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一、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云:“何陋之有?”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6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二、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6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经常被引用,请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句话蕴含的观点:。
(3分)三、橘逾淮为枳(节选)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6分)(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3分)四、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020年上海浦东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①,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②,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③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④;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
(选文有删节)[注]①南郑:刘邦被封为汉王,国都在南郑。
②上:指汉王刘邦。
不我用:即“不用我”。
③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大王只想在汉中称王,就没有韩信的用处。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B. 韩信几次对萧何说,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C.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D.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非常奇怪。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
功名与功德①“功名”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功业和名声”。
纵观古今,人们对待功名的态度各有不同。
②孔子不反对追求功名,讲“见利思义”“富而可求也……吾亦为之”,但他尤其看重精神的“功名”,认为“仁义”比功名更重要。
庄子对功名持超然的态度:“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他还认为追求功名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功名使得人们相互倾轧,使人丧失自由。
③科举时代,世人热衷功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功名意识深入千家万户。
人人能诵“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是明证。
面对世人追逐的功名,当代国学大师熊十力的见解:“所谓功名富贵者,世人以之为乐,志学者不以为乐也。
”世人因热衷功名、追逐功名,苦便随之而来;志学者因只求神清思澈,心地干净,便不以为乐,也不以为苦。
④追求功名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功名束缚,更不能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讲过一个小故事:一学生来旁听,思维迅捷,课后常与他磋磨学问,更兼意趣相投。
上海市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沪教版.docx

上海市历年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2020 年)2020 年楚人学舟楚①人有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之是听。
于是小洲渚之,所向莫不如意,遂以尽操舟之。
遽舟,椎③鼓径,亟犯④大,乃四胆落,失柁⑤。
【注】①楚:古国名。
②折:。
旋: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前以鼓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下列句中加点的。
( 2 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胆落()12.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 4 分)(1)遂以尽操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人的道理是:。
(2分)2020 年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 注释 ] 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 4 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 B 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 4 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2分)2020 年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最新模拟)-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最新模拟1.(2023•上海市松江区一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唾,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杨朴事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②,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①东封:封泰山。
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
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坐:因犯……罪。
(1)【甲】【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及.召对②顾.语妻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怀民和东坡应是情投意合的朋友。
B.【乙】文由“妻子不觉失笑”可推断,苏轼的家人之前应听说过杨朴妻之诗。
C.【甲】文月色引发了苏轼之“乐”,【乙】文苏轼的话让家人的心情转为愉悦。
D.【乙】文交代了苏轼获罪、被贬的原因,【甲】文体现了他被贬后的生活状态。
(6)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答案】(1)北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①等,等到。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2分)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3.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4.小语登高远眺,原野上艳阳高照,江中小洲草木茂盛,他不禁联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10题(23分)【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
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
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
明年夏,大稔⑤。
计其道里,资遣还业。
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
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
”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
②商胡:地名。
③坌:并;一齐。
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
⑤大稔:大丰收。
⑥无虑:大约。
5.【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2)卒.辞不受__________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文言文考前强化模拟训练:狼

沪教版初三语文中考重点课内文言文考前
强化模拟训练:狼
晚上,一个屠夫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被取走,只剩下一些骨头。
路上遇到两只狼,一只停下来了,另一只还在追。
屠夫害怕,把骨头扔给它们。
一只狼停下来吃骨头,另一只还在追。
屠夫再次扔骨头,后面的狼停下来,前面的狼又跑回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还是像一起追逐一样并排奔跑。
屠夫非常窘迫,害怕前后都被它们攻击。
他看到野外有一个麦场,场主在堆积柴火。
他跑到柴火下面,把担子放下,拿起刀子。
狼不敢靠近,只是盯着他看。
不久,一只狼离开了,另一只坐在前面。
它的眼睛似乎闭上了,非常放松。
屠夫突然起身,用刀砍了它的头,再用几刀杀死了它。
他正准备走,突然发现柴火后面有一只狼,想从那里偷袭他。
它已经半身进去,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后面砍断了它的腿,也杀死了它。
他意识到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引诱他们上当。
狼是非常狡猾的,但在这个故事中,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这说明了狡猾的人最终会失败。
9.本文选自XXX的《聊斋志异》。
10.“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可以翻译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它的伙伴坐在前面”。
“其”指代前面提到的狼。
11.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屠夫在麦场下杀死了两只狼。
实际上,屠夫只杀死了一只狼和一只狼狗。
沪教版初三语文默写和课外文言文

古诗文默写1、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得钱何所营?。
2、可怜身上衣正单,。
夜来城外一尺雪,。
3、,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4、,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5、。
燕子飞时,。
枝上柳绵吹又少,。
6、。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8、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9、,天气晚来秋。
,清泉石上流。
10、竹喧归浣女,。
随意春芳歇,。
11、,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12、浮云游子意,。
挥手自兹去,。
15、,人面桃花相映红。
16、人面不知何处去,。
18、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一鼓作气,,。
19、,故克之。
20、夫大国,难测也,。
,,故逐之。
21、山不在高,。
,有龙则灵。
22、斯是陋室,。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23、可以,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24、,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2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亭亭静植,。
26、予谓菊,;牡丹,;莲,。
27、噫!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曹冲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欲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而为鼠所啮()谬为失意()是以忧戚()一无所问()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3、曹冲救库吏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给我们的启示是:。
合浦珠还尝迁合浦太守。
郡不产谷实,而海产珠宝。
与交趾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记极,珠逐渐徙于交趾郡界。
于是,行旅不至。
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说明:篇目中打★的为重点考查的理解性默写易考篇目(依据沪教版六年级—八年级以及部编版九年级要求默写的篇目)不打★的为沪教版六年级—八年级以及部编版九年级要求默写的篇目(这些篇目在教材中出现在每周一诗或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列举理解性默写的题目,但可以不作为复习的重点。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在沪教版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重点篇目,而在部编版为九年级第二学期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根据2020年《点击》,把它归在读读背背中,因此列举了理解性默写的题目,但不打★号。
★《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诗人观景处所,写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宁区(三)下文,完成第8-9 ( 8 分)核舟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能以径寸之木,室、器皿、人物,以至、木石,罔不因象形,各具情。
余核舟一, 盖大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中敞者,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雕相望焉。
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徐来,水波不”,石青之。
③船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坡,佛印居右,直居左。
、黄共一手卷。
坡右手卷端,左手直背。
直左手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
坡右足,直左足,各微,其两膝相比者,各卷底衣褶中。
佛印弥勒,袒胸露乳,首昂,神情与、黄不属。
卧右膝,右臂支船,而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状。
居左者右手蒲葵扇,左手炉,炉上有,其人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甫刻”,若蚊足,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一舟,人五;窗八;篛篷,楫,炉,,手卷,念珠各一;、名并篆文,字共三十有四;而其曾不盈寸。
盖桃核修狭者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 _________(人名)。
( 2 分)9、用代翻第①段的划句。
(3分)罔不因象形,各具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文章理解恰当的一是:()(3 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徐来,水波不’”与前文“盖大泛赤壁云”一句意相。
B、“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釆用了例子和列数字的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之小。
C、作者在介核舟,按照从上至下的空序,介了核舟的船、船、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D、全文构可以概括先后分,先述王叔技奇巧,再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8、明魏学9、(他的作品)无不就着木原来的子摹(那些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
10、 A杨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 题( 9 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_______________。
(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联系全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中“异”的具体内容是。
(4分)8、北宋,范仲淹(2 分)9、我看那巴陵郡最美的景致,全集中在洞庭湖上。
(3 分 )10、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或“悲”或“喜”两种情感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8-10 题( 8 分)捕蛇者说(节选)【唐】柳宗元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③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署,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④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8、初中阶段还学过柳宗元写的一篇文章是(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都死于捕蛇。
B、选文第②、④两段中“悲”的原因相同,但程度有所差异。
C、作者将蒋氏的生活境遇与乡邻对比,为了赞叹蒋氏的幸运。
D、蒋氏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赋敛之毒更胜于蛇毒的残酷现实。
8、( 2 分)《黔之驴》《小石潭记》9 、( 3 分)(如果)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10、( 3 分) D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 9 分)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8、上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人名),由选文内容可推断,桓、灵二人是____(朝代)时期的君王。
(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节选内容主要写作者希望后主刘禅,完成的大业。
(4分)8、诸葛亮汉代9、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10、亲贤臣、远小人兴复汉室之隆静安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 9 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课文《岳阳楼记》选自,是(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而写。
(3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
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
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
D 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范文正公集》范仲淹重修岳阳楼( 3 分)9、(有)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 3 分)10、 B( 3 分)宝山区(三)阅读下文, 完成 8---10题(9分)橘逾淮为枳晏子至 , 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 , 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 : “缚者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 坐盗。
”王视晏子曰 :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 “婴闻之 , 橘生淮南则为橘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叶徒相似 , 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 入楚则盗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 “圣人非所与熙也, 寡人反取病焉。
”8、“橘逾淮为枳”的意思是( 2 分)9、晏子一番话的主要目的,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告诉楚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客观现象。
B分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产生的原因。
C巧妙回敬了楚王的侮辱。
D智慧化解了楚王的困惑。
10、选文结尾处画线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4 分)8、( 2 分)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9、( 3 分) C10、(4 分)神态上写出楚王的尴尬( 1 分),语言上写出了楚王的自嘲( 1 分),反衬出晏子的机智善辩( 2 分)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 题( 8分)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刘向编订的《》。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王之蔽甚矣10、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是(3分)A忌从生活小事推到治国大事,宣王。
B“ 庭若市”表明向宣王的人很多。
C“无可者”的原因是人已懈怠。
D“皆朝于”写出的巨大成效。
8、国策( 2 分)9、大王受蒙蔽很重了( 3 分)10、 C( 3 分)普陀区(三)下文,完成第8-10 ( 9 分)岳阳楼()予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山,吞江,浩浩,横无涯。
朝夕阴,气象万千。
此岳阳楼之大也,前人之述矣。
然北通巫峡,南极湘,迁客人,多会于此,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 ! 予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堂之高,其民,江湖之,其君。
是亦,退亦。
然何而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后天下之而”欤! 噫 ! 微斯人,吾与?8、下列法正确的一是()(3分)A 岳阳楼的“大”表在“ ”“吞”之气。
B 第 1 段抒了范仲淹登楼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用代翻下面句子。
(3分)居堂之高,其民。
10、第 2 段用了三个疑句,表作者怎的思想感情? ( 3 分)8、 A( 3 分)9、于高高的堂之上,就他的百姓担。
(3分)10、在抒写生活度和政治抱的深深,以此引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共。
(3分)浦新区(三)下文, 完成第 8-10 ( 9 分)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中游而乐,而不知太中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醉翁”“六 - 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