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含答案)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选汇编虹口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柏乡知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①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柏乡,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②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推毂(gǔ):举荐。
②疵:缺点或过失。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⑴进士及.第()⑵召诣.行台白事()12.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通过翻阅文书寻找侯蒙获罪。
B.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翻开文书案卷导致侯蒙获罪。
C.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获罪。
D.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到达侯蒙获罪。
13.侯蒙及第后的故事表现出他是个、的人。
(4分)11⑴及,达到。
⑵诣,到12C13公正严明正直无私普陀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郑人爱鱼郑人有爱惜鱼者,列盆庭中,且实水焉,得鱼即生之。
鱼新脱网罟①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
逾旦,鳍尾始摇。
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③,复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
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
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
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注释】①罟(gǔ):捕鱼的网。
②喁(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③糁(sǎn)麦而食:喂食饭粒和麦屑。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得鱼即生.之(2)郑人掬而观.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郑人开始后悔不应该听取有些人的话B.郑人才开始后悔没有听取那个劝告人的话C.郑人开始后悔不用或不听别人的话D.郑人才悔恨听有些人的话是错误的13.郑人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磷败以死”的结局?作者借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是什么?(4分)11.(1)养活(2)仔细看12.B13.用水盆养鱼,鱼生存空间小,又每天玩弄鱼统治者不能口称爱民,实际将民众当成自己的玩物,随意摧残。
2019年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分项汇编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2期)(原卷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年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__________(2)又欲.作“推”字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二、【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020年中考语文三年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2019·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________)(2)故.尝歌(________)【答案】(1)年幼(2)所以【解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
少:年幼。
“故尝歌”:所以吟唱过。
故: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过几天,几天后。
“度”:到。
“过”:拜访。
“其”:他的。
“庐”:家。
所以选B。
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
3.张远度来到“ 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长宁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
(3分)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上海市金山区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上海市金山区含答案) 金山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初三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9年1月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满目萧然,__________。
(《岳阳楼记》) 4. __________,艨艟巨舰一毛轻。
(《观书有感》)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题中“酬”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颔联写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人事全非,心里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C.颈联用“沉舟、病树”为反衬,表现了诗人感慨年华已逝的悲伤。
D.尾联中点明了本诗题意,表现出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口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上文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
上海市静安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5分)默写(1)荡胸生层云,。
《望岳》(2),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3)回看射雕处,。
《观猎》(4),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5)峰回路转,,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3.(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课文《岳阳楼记》选自,是(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而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
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
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
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
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02 文言文对比阅读(含古诗文)(基础题+提升题+创新题三位一体)(2024上·上海闵行·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伯父君谟,号“美髯须”。
仁宗一日属清闲之燕,偶顾.问曰:“卿髯甚美,长夜覆之于衾下乎,将置之于外乎?”君谟无以对。
归舍,暮就寝,思圣语,以髯置之内外,悉不安,递A.(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B.(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感觉都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C.(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全,于是一夜不能睡觉。
D.(君谟)把胡子放在被子的里面或外面,都感觉不安心,于是一夜不能睡着。
间”,表现了太守的思想。
5.【甲】诗“悠然见南山”一句有版本作“悠然望南山”,苏轼认为“望”不如“见”,用【丙】文的话说,“望”出于“”而“见”出于“”。
【丙】文给我们的启发是(2024上·上海浦东新·九年级一模卷)【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3)季布封官后,朱家并不求回拫,从此不再见他。
(三点任意答两点〉14、D(选B、C给1分)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包拯①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②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④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⑤曲直,吏不敢欺。
④拯性峭直⑤,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节选自《宋史·包拯侍》有删改)【注释】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③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
④造:到,去。
⑤陈:陈述。
⑥峭立:严厉刚直。
⑦苟合:无原则的附和。
11、解释加点字(4分)(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2)以遗.权贵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13、第③段中“吏不敢欺”中的“欺”有多重含义,具体是指①;②。
(3分)14、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写出三点叩可)(3分)如:断案神明①;②;③。
11、(1)不久(2分)(2)送给,赠给(2分)12、(包拯)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2 分)13、①对下不欺压百姓;②对上不欺瞒官员。
(3分)14、执法公正为民作主为官清廉不徇私情(不事权贵不结党营私等可酌情考虑)3分徐汇区(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觉(字莘老)知福州。
时民有欠市易钱①者,系狱甚众.。
适有富人出钱五百万葺佛殿,请于莘老,莘老徐曰:“汝辈所以施钱,何也?”众曰:“愿得.福耳。
”莘老曰:“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②,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富人不得已,诺之。
即日输官,囹圄③遂空。
【注】①市易钱:此处指与官府交易产生的钱款。
②偿官:偿还官府(欠款)。
偿,偿还。
下文“输”:交纳。
③囹圄:监狱。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系狱甚众.()(2)愿得.福耳()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莘老慢慢地说:“你们之所以要捐钱,为的是什么呢?”B莘老慢慢地说:“你们用这样的方式捐钱,为什么呢?”C莘老慢慢地说:“你们这样捐钱,怎么行呢?”D莘老慢慢地说:“你们捐钱的原因,是什么呢?”13、孙觉以“”为由,委婉地表明不建议修佛殿的态度。
(2分)14、选文中孙觉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富人捐钱,既,还填补了官府的亏空。
(4分)(四)课外古文11、(1)多,众多(2分)(2)获得,得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课内150个实词积累的情况,给出答案是也需要注意联系前后文,尤其是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并检查与上下文义的通顺。
(1)句上文“甚”为“很,十分”的意思,由此可确定“众”为形容词,看前后搭配应为“多”。
(2)句“得”后无动词,故“得”为动词,与“福”搭配,应为“获得”。
12、D(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也应联系前后文。
由“所以”的翻译“之所以…的原因”,排除B和C。
A项中“为的是……”在原句中无对应的字词,故排除A。
13、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注意题干对应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可找准答题范围由题干以“孙觉”(即莘老)为主语,找到其不建议修墙的句子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其中“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为不修墙能带来的好处(作用),因而直接对应理由(借口)的答案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
14、满足富人祈福的愿望解除百姓牢狱之灾。
(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注意题干对应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可找准答题范围由题干以“孙觉”(即莘老)为主语,找到其不建议修墙的句子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
,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其中直接对应理由(借口)的答案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因而孙觉提出富人捐钱的目的在于“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苫,其获福岂不多乎?”句,翻译以后即为满足富人祈福的愿望和解除百姓牢狱之灾。
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君但志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岂善学者所应有邪?”王生惊觉,谢②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注释】①还:同“旋”,转身。
②谢:道歉。
③炯戒:告诫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王生不说.()(2)王生益.愠()12、结合语境,填入文中划线处给当的一项是(3分)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学而不思则罔C.思而不学则殆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3、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起先是“”。
而后是“口”(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他明白了善学之道在于____。
(5分)11、(1)通“悦"高兴(2)更加12、B13、不应而还走觉不耻下问、择羞而从之静安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1,遇事敢言,不为小谨○2。
为谕德○3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4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5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6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1少容:不肯容忍。
○2小谨:谨小慎微。
○3谕德:教育太子的官。
○4亟:紧急。
○5即:如果。
○6第:只管。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1)使者及.门()(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C.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D. 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1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5分)11、(1)到,到达(2)全部,详细地(4分)12、A(3分)13、因饮酒误了皇帝召见,却能以实情相告(3分)诚实正直(2分)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娄师德与狄仁杰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
(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
卿知所自①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②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朕比③不知卿,卿之遭遇④,实师德之力。
”因命左右取筐荚,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
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
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注释】①所自:由于什么原因。
②直道:品行端正。
③比:这里解释为先前。
④遭遇:君臣遇合。
这里指狄公受到重用。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2)得十许.通荐表()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拿得出文章,品行也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B.我因为文章出色且品行端正求上进而被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C.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忙忙碌碌无所作为的。
D.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13、梁公所阅的是“_______”,其后的反应是“__________”。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狄公最后一番话,表明了他复杂的内心。
请简要分析(4分)11、(4分,每小题2分)(1)担任(2)左右12、(2分)D13、(2分,每空1分)荐表恐惧14、(4分)既有惭愧又有佩服(2分)惭愧是因以己度人,错看娄师德,佩服是因娄师德心胸开阔,以德报怨(2分)青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田单①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②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