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9年上海市初三一模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含答案)

2019年上海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汇总宝山(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1,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2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3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4,立偿之。
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5,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1瓦瓮: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
2 向:将近、将近的意思。
3铃铎:代指车马。
4缣:线织品,此处用作货币的代用品。
5结络:捆扎瓦瓮的绳子。
1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1)文中,两处加点词“于”的意思是的;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的。
(2分)A相同 B不同(2)根据文意,“属天寒”中“属”一词的解释,应选的一项是(2分)A同“嘱”,嘱托。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类,一类。
例——“忠之属也”(《曹刿论战》)C适逢,适才。
例——“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史记·留侯世家》)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14.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和。
(3分)15.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
(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2分)12.(4分,每小题各2分)(1)B A (2)C13.(3分)刘颜于是打开行囊拿出缣(货币代用品),马上偿还(抵补)给那个人(瓦瓮主人)14.(3分)道路峻滑车马太多车身太重15.(2分)当机立断(处事果断)慷慨大度(豪爽大方)长宁(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5分)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2。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北京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各区2019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房山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 弗敢专也专:⑵ 小惠未徧徧:⑶ 齐人三鼓鼓: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⑴ 可以一战。
翻译:⑵ 公将驰之翻译:⑶ 夫战,勇气也翻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齐军。
(3分)答:参考答案四、本大题共9分⑴专有。
或:独自享有⑵徧,通“遍”,普遍⑶击鼓评分:本题3分。
每词1分。
通假字未解释不给分。
⑴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⑵ 鲁庄公将要(或“准备”)驱车追赶齐军⑶ 作战,靠的是(凭借的是)勇气评分:本题3分。
每句1分。
①鲁庄公能够做到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②曹刿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鲁军出击和追击评分:本题3分。
鲁庄公角度的答点2分,曹刿角度的答点1分。
密云区四、文言文阅读 (共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1——13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019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北京初三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乙】两文,完成4—7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夫将者,国①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③,则军士惑④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能够战与不能够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⑤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⑥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⑦;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注释】①国:这里指国君。
②縻(mí)军:束缚军队的行动。
③政:政务。
④惑:困惑。
⑤识众寡之用:了解用众多兵力或少量兵力的各种战法。
⑥虞:准备,戒备。
⑦殆:危险。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_(2)知胜之道.也道:___________5.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 B.辍耕之.垄上 C.前人之.述备矣D.夫将者,国之.辅也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北京2019中考语文一摸汇编-文言文阅读(01含解析解析)

北京2019中考语文一摸汇编-文言文阅读(01含解析解析)燕山【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8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云归而岩穴暝暝..: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14、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乐”有哪些?〔3分〕答:参考答案:12、①昏暗;②寄托;〔2分,每个1分〕13、①它的西南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幽美,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②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评分:共4分,每句2分〕14、“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评分:共3分,每点1分〕朝阳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019-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

2019-2020 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宝山(四)阅读下文,达成11—— 14 题( 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平生失物,何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未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说明】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
③良已:果然康复了。
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盗窃。
11.挨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领悟终于更为推行B.能够逝世利处推行C.获得终于更为做D.发现终于利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平生失物,何尝征于.声色13. 翁从“不骂”到“骂”,是由于某“”。
(2 分)14. 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因此异史氏就是___________( 人名 ) 。
这篇故事,异史氏专门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备盗窃者并使之病癒的情节,实质上是喻示了的道理。
( 4 分)________答案阅读下文,达成11--14 题( 12 分)11.( 3 分) C12.( 3 分,得分点:“素”、“何尝”、“征于声色”)街坊老人向来度量很大,平常丢了东西,(心中的不快乐)素来不在(未曾)话语、脸面上表露出来(括号中内容不补出来也能够)13.( 2 分)因实告邻翁14.( 4 分,前一空 1 分,后一空 3 分)蒲松龄对歹人坏事要勇于责备,才能使之更正(对歹人坏事不该当谅解,要揭穿出来等)(意对即可)崇明(四)下文,达成10-13 ( 12 分)楚庄王群臣酒。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卷分类汇编(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9届湖北黄石初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已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文侯:魏国君主。
②适:到……去。
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
④中山:中山国。
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
⑥任座:人名。
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
B.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
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外来的(人),与“主”相对。
“上客”,即上等客人。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B.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C.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己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D.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中考汇编】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Word版,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上海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3)季布封官后,朱家并不求回拫,从此不再见他。
(三点任意答两点〉14、D(选B、C给1分)杨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包拯①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②徒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③,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③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④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⑤曲直,吏不敢欺。
④拯性峭直⑤,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节选自《宋史·包拯侍》有删改)【注释】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③缘贡:趁着进贡的机会。
④造:到,去。
⑤陈:陈述。
⑥峭立:严厉刚直。
⑦苟合:无原则的附和。
11、解释加点字(4分)(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2)以遗.权贵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13、第③段中“吏不敢欺”中的“欺”有多重含义,具体是指①;②。
(3分)14、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请结合选文分析原因。
(写出三点叩可)(3分)如:断案神明①;②;③。
11、(1)不久(2分)(2)送给,赠给(2分)12、(包拯)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2 分)13、①对下不欺压百姓;②对上不欺瞒官员。
(3分)14、执法公正为民作主为官清廉不徇私情(不事权贵不结党营私等可酌情考虑)3分徐汇区(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孙觉(字莘老)知福州。
时民有欠市易钱①者,系狱甚众.。
适有富人出钱五百万葺佛殿,请于莘老,莘老徐曰:“汝辈所以施钱,何也?”众曰:“愿得.福耳。
”莘老曰:“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②,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富人不得已,诺之。
即日输官,囹圄③遂空。
【注】①市易钱:此处指与官府交易产生的钱款。
②偿官:偿还官府(欠款)。
偿,偿还。
下文“输”:交纳。
③囹圄:监狱。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系狱甚众.()(2)愿得.福耳()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莘老慢慢地说:“你们之所以要捐钱,为的是什么呢?”B莘老慢慢地说:“你们用这样的方式捐钱,为什么呢?”C莘老慢慢地说:“你们这样捐钱,怎么行呢?”D莘老慢慢地说:“你们捐钱的原因,是什么呢?”13、孙觉以“”为由,委婉地表明不建议修佛殿的态度。
(2分)14、选文中孙觉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富人捐钱,既,还填补了官府的亏空。
(4分)(四)课外古文11、(1)多,众多(2分)(2)获得,得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课内150个实词积累的情况,给出答案是也需要注意联系前后文,尤其是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并检查与上下文义的通顺。
(1)句上文“甚”为“很,十分”的意思,由此可确定“众”为形容词,看前后搭配应为“多”。
(2)句“得”后无动词,故“得”为动词,与“福”搭配,应为“获得”。
12、D(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需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也应联系前后文。
由“所以”的翻译“之所以…的原因”,排除B和C。
A项中“为的是……”在原句中无对应的字词,故排除A。
13、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注意题干对应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可找准答题范围由题干以“孙觉”(即莘老)为主语,找到其不建议修墙的句子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其中“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为不修墙能带来的好处(作用),因而直接对应理由(借口)的答案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
14、满足富人祈福的愿望解除百姓牢狱之灾。
(4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需要注意题干对应的主语,结合上下文可找准答题范围由题干以“孙觉”(即莘老)为主语,找到其不建议修墙的句子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
,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其中直接对应理由(借口)的答案为“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因而孙觉提出富人捐钱的目的在于“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苫,其获福岂不多乎?”句,翻译以后即为满足富人祈福的愿望和解除百姓牢狱之灾。
松江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君但志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岂善学者所应有邪?”王生惊觉,谢②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注释】①还:同“旋”,转身。
②谢:道歉。
③炯戒:告诫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王生不说.()(2)王生益.愠()12、结合语境,填入文中划线处给当的一项是(3分)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学而不思则罔C.思而不学则殆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3、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起先是“”。
而后是“口”(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他明白了善学之道在于 ____ 。
(5分)11、(1)通“悦"高兴(2)更加12、B13、不应而还走觉不耻下问、择羞而从之静安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1,遇事敢言,不为小谨○2。
为谕德○3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4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5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6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1少容:不肯容忍。
○2小谨:谨小慎微。
○3谕德:教育太子的官。
○4亟:紧急。
○5即:如果。
○6第:只管。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1)使者及.门()(2)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C.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D. 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1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5分)11、(1)到,到达(2)全部,详细地(4分)12、A(3分)13、因饮酒误了皇帝召见,却能以实情相告(3分)诚实正直(2分)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娄师德与狄仁杰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
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
(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
卿知所自①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②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则天久之,曰:“朕比③不知卿,卿之遭遇④,实师德之力。
”因命左右取筐荚,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
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
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注释】①所自:由于什么原因。
②直道:品行端正。
③比:这里解释为先前。
④遭遇:君臣遇合。
这里指狄公受到重用。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2)得十许.通荐表()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拿得出文章,品行也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B.我因为文章出色且品行端正求上进而被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C.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忙忙碌碌无所作为的。
D.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
13、梁公所阅的是“_______ ”,其后的反应是“ __________ ”。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狄公最后一番话,表明了他复杂的内心。
请简要分析(4分)11、(4分,每小题2分)(1)担任(2)左右12、(2分)D13、(2分,每空1分)荐表恐惧14、(4分)既有惭愧又有佩服(2分)惭愧是因以己度人,错看娄师德,佩服是因娄师德心胸开阔,以德报怨(2分)青浦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田单①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②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