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树》有感

合集下载

读《爱心树》有感(精选4篇)

读《爱心树》有感(精选4篇)

读《爱心树》有感(精选4篇)读《爱心树》有感篇1《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

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

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我不敢想象,一棵苍天大树,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叶子的时候用力甩动枝叶将男孩甩下来,让他终身残疾避免以后被砍倒的事实。

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将挥动斧头要砍自己的时候,用枝条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给他以严重的教训,让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

可它没有,哪怕是在自己作为树的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依然无怨无悔地给男孩当了座椅。

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多么浩瀚和深沉的大爱啊!大树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贪欲旺盛的人类的代表。

起初人类对大自然的奉献感激不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对人类的行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一切。

可是大自然不同于文中的大树,它可不会一直忍让下去,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以针见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如今人类已经埋下了这个因,那这个果,大自然是迟早要报的了。

看着看着,我又想到父母、朋友、孩子。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

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

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5篇)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5篇)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我们可以用心体会到作者的意蕴和情感满分,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爱心树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爱心树读后感篇1读过许许多多的书,但有一本最让我难忘,就是《爱心树》。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树的故事。

小男孩经常到一棵苹果树下玩,树很喜欢小男孩,每次小男孩来它都很高兴。

可是男孩慢慢长大,很久没来大树下玩了,大树很想念男孩。

后来小男孩终于来了,但是它不再爬到大树身上玩,他说他需要一些钱,于是大树让男孩摘下它的果子去卖,男孩摘下果子走了。

之后很久没来,每当他来时,都会向大树索取一些东西。

把大树的枝叶、树干砍了,最后只剩下一个树墩。

最后小男孩老了,来到大树下,树抱歉地说什么都不能给他了,自己只剩下树墩了,小男孩说自己什么也不需要了,只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于是树尽量挺直它的树墩,男孩坐下了。

看了这本书,有点伤感,有点感动。

伤感的是男孩一味地向大树索取,感动的是大树不计条件的付出。

这个故事仿佛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就是那小男孩,父母就相当于故事里的大树。

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长大以后,离开了父母,却只有在遇到麻烦或者有求于父母时才会回家。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总是有求必应,没有任何条件的给予我们一切,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开心。

虽然有时也会感到孤独,但还是很开心。

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放学后都要买一根烤肠吃,夏天放学就买一根冰棒或雪糕吃。

每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来就没想到过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点事,只知道问他们要东西。

今后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孩子,少索取,多奉献,也为父母做点事。

看了这本书,收获很多,希望所有的人都看看《爱心树》,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够对父母多一点爱,少一点索取。

爱心树读后感篇2你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吗?这是一本关于树对一个小男孩的爱心的故事。

有一棵树,它喜欢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也爱和它玩儿,比如:采集一些树叶做一个王冠、和树捉迷藏……他也在树上画了两个爱心。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23篇)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23篇)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23篇)《爱心树》读后感(精选23篇)《爱心树》如同一缕暖阳,照在了孩子的心上,让对母亲的心不再冰冷,《爱心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精选23篇),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爱心树》读后感篇1我读完《爱心树》这本绘本以后,我觉得大树感到很悲伤、伤心,因为,他把所有小男孩需要的东西全都奉献给了他,但是呢,你们知道小男孩真阳报答他吗?不知道,好,让我来告诉你,小男孩却没有给大树一点点的回报。

我又觉得大树很快乐,因为,大树帮助了小男孩。

如果我是小男孩的话,不管我想要什么东西也不会让大树来帮助我,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我要帮助大树,因为大树很爱我,我也很爱大树。

我会每天都陪大树玩一会儿,让大树感到快乐。

我读完《爱心树》这本绘本以后,让我联想到了我和那一棵柳树的关系,我那时候还不知道要爱护大树呢!我一看见这美丽柳树就摘了一串,过了一会儿,我又摘了一会儿,等到我知道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时候,我非常后悔,以前我摘了那么多串柳枝,我发誓,以后我再也不摘。

如果我是大树的话,我会把小男孩需要的东西全都奉献给小男孩,让小男孩爱自己。

让我最感动的话是:大树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还想给小男孩一点东西。

我觉得大树非常爱小男孩。

我自言自语的想:抽空我一定要种许许多多的大树、多帮助大树,让大树学会爱别人、爱自己。

然后,多陪大树玩一会儿,让大树感到快乐,让大树爱我,我也要经常给大树浇水,让大树快快乐乐的成长,然后,让小鸟在大树上做巢,让小鸟爱大树。

我又想到了前年的时候,我觉得我门前的这棵小树很冷,然后,我就为大树伟上了厚厚的草绳,到了春天,我门前的这棵小树发出了嫩芽,好像小树在说:“谢谢你,我现在已经不冷了,把我身上的草绳解下来吧!”接着,我就把小树身上的草绳给解下来了。

我想对小男孩说:“小男孩,大树把自己的所有东西都奉献给你了,可是,你呢?一点回报也没有,我觉得你做的不对。

《爱心树》读后感

《爱心树》读后感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1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心树》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心树》读后感1“从前,有一棵树,他爱一个男孩,男孩……”在好小好小的时候,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轻轻地读着手中的绘本,我睁着好奇的眼睛听着,只知道“男孩爱树,但为了别的东西把树砍光了,但树还是很快乐。

”这故事,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树什么也没有了,还快乐呢?随着时光的流逝,直到今天,再打开这本书时,我流下了眼泪。

的确,长大了,感觉也不同了,爱心树其实就是我们的父母啊,付出了太多、太多,却从来不求回报……当只有一个老树根时,也要让孩子坐一坐,好好休息,这就是无私,这就是奉献。

“从前,有一棵树,他爱着一个男孩,男孩……”在似懂非懂的时候,故事会上,一位阿姨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当时,我想的是,大树太可怜了,所爱的孩子不孝,不常回来看他,每回来一次,却拿走了大树上的一样东西。

直到今天,我打开这本书,才真正明白,人间有真快乐和假快乐,给予的快乐,是相依相伴,才是真快乐。

现在有一个名词叫啃老族,那是一群依靠父母生存的人。

这种人,我们应该如何去评说他们呢?不屑一顾,瞧不起。

孝顺的孩子都是长大后来尽心照顾父母的,而他们呢?真的,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父母成为第二棵孤单的爱心树。

《爱心树》读后感2《爱心树》是一本百看不厌的书,每读一遍,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爱心树》又名《给予树》,讲的是一个孩子幼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四个时期对大树的索取,索取到大树一无所有,但是树很快乐。

大树这样做对吗?不,它是错的。

孩子自私、贪婪、依赖,都是因为大树的溺爱。

溺爱使爱变了味,成了“陷害”。

是大树的溺爱,惯坏了孩子,使孩子离不开它;也是大树的溺爱,宠坏了孩子,使孩子只知索取,不懂回报。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爱心树》读后感通用15篇

《爱心树》读后感通用15篇

《爱心树》读后感通用15篇《爱心树》读后感1当我拿到《爱心树》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封面的标语深深地吸引住了。

上面是这样写的`: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我好奇的打开了这本书,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被这本书讲的故事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这棵大树实在是太有爱心了。

这本书里面有一个小男孩,大树一直都很喜欢他,大树给他了一切,却不求任何回报,他只要小男孩和他一起玩儿,有空陪陪他。

开始的时候小男孩也很喜欢大树,每天都来和大树一起玩游戏。

最后,随着小男孩慢慢地长大,渐渐地就不太和大树一起玩儿游戏了。

大树很难过也很孤独。

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不会感恩的小男孩。

通过这个故事,我比以前更爱我的爸爸妈妈了。

我也知道了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有多辛苦。

我们不能像小男孩一样,因为自己的需要就不去陪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就像大树,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长大了也应该去陪爸爸妈妈。

《爱心树》读后感2《爱心树》这一本书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了,这本书讲了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书中讲到,大树能够实现别人的愿望,于是这个小男孩就不断地向大树提出愿望,想要各种东西。

大树为了满足男孩的愿望,把自己的树干都砍了下来,做成了木船送给了小男孩,这个男孩还不满足,还要大树给他做个能休息的地方,大树只好将自己剩下的树墩都拿出来给男孩当凳子用。

这个故事里的男孩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男孩,那么那一棵大树就是代表过于爱溺小孩子的'大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身为一个小朋友,要体谅家长的辛苦,向大人提出要求时,先要想一想这一个要求到底过不过分,我们大家千万不能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

只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先思考。

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它让我们世界更加美好。

所以,让我们像“爱心树”学习吧!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分信任!《爱心树》读后感3《爱心树》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男孩很喜欢一棵大树,每天去和大树玩,经常收集树叶编皇冠、抓着树叶打秋千、摘下苹果吃、和大树捉迷藏……男孩长大了,不想和大树玩那些游戏了,大树好孤独。

《爱心树》读后感14篇

《爱心树》读后感14篇

《爱心树》读后感14篇《爱心树》读后感1《爱心树》描写从前有一棵树,她好爱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跑去树下吃苹果、荡秋千,依偎在她身边陪她聊天,树觉得好快乐。

可是男孩渐渐长大,对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树却总是不求回报,用尽一切力量来帮助小男孩。

这是一本寓意深远、令人动容的好书。

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用简单的文字,带领读者进入故事的情境。

书中以树和男孩的隐喻描写男孩小时候直到老年所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无止尽的欲望。

随着作者笔下的故事铺陈,看着爱心树无怨无悔的付出与牺牲,着实让人鼻酸。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故事中,有许多画面让我感到悲伤不已。

小男孩长大了,不再需要爬树和荡秋千,他只需要钱、房子和一艘带他远离的船。

树的内心虽然感到孤单,但还是选择默默的帮助他,不但不责怪他的自私,反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只为了换来男孩的笑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是说为人子女想要尽孝道时,父母亲已不在世上。

爱心树的不求回报就像爸爸妈妈的爱,在我们生病时,他们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在我们伤心难过时,他们总是默默的陪伴我们,给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孝顺要及时,很多事情是无法重来的,我们要好好陪伴亲爱的家人,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努力做个孝顺的好孩子!爱心树的读后感400字我最近喜欢上了一本书叫《爱心树》。

它讲述了一个小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

这棵大树是一棵孤独的大树,但是不久之后它有了一个朋友——一个小男孩。

这个男孩很可爱,总是和大树玩,陪大树聊天。

不过,他很自私,他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停向大树索取。

大树给了他自己的苹果、树枝和树干,自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桩。

我喜欢大树,它很无私,为了朋友,乐于奉献。

而我却不喜欢那个小男孩,他太自私,不懂感激,自己想获得什么物质要求,应该自己用劳动获得,而不应该总向别人索取。

如果我是那个小男孩儿,我只会和大树快乐地玩耍和生活,不那么自私。

并且自己有什么需要还会靠自己的双手用劳动去获取。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48篇)

《爱心树》读后感(精选48篇)

《爱心树》读后感《爱心树》读后感(精选48篇)《爱心树》读后感篇1从前,有一棵树,她非常喜欢一个男孩。

那个男孩小时候和树在一起玩得很快乐。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

五年后的一天,男孩来到了树下。

他向树索要钱,他要娱乐,要钱买东西。

树让男孩摘下果子到城里去卖,就会有钱。

于是男孩摘下了果子,她感到很幸福。

十年后的一天,男孩又到了树下。

他向树要一间屋子取暖。

树说让他砍下树枝背去,造一间房子。

再三十年后,男孩再次来到树下,向树要一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

树让他砍下自己的树干,做成船,这样就能远行了。

又过了二十年,男孩来到树下,他已经老了,他想要坐下来休息。

树尽力直起最后一截身体,男孩坐下来,休息着。

大树给了男孩所需要的一切,她无私奉献着,自己却不图回报。

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最后她尽力直起最后一截身体让男孩坐下,她尽力说明依然想让男孩休息,自己没有觉得一点点不公平,并且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很快乐。

生活中,我的奶奶也像大树这样。

她呀,在吃饭的时候,总是自己先尝尝菜好不好吃,把一些好吃的又营养的菜往我的碗里夹,让我的饭碗堆得满满的,而且奶奶给我夹菜时,总是夹最好吃的菜心给我吃,而她自己却说喜欢吃菜梗。

或许这就是无私奉献吧!虽然奶奶头发已经花白,满脸皱纹,但我依然很喜欢她!等我长大后,我也要为奶奶做些什么。

《爱心树》读后感篇2爱心树给我们展示的并不仅限于对爱的深刻体会,也是这个世界的小小缩影,谢尔大叔肯定也是要告诉我们这一点,人不能一味地索取,也要懂得奉献,更要懂得报恩。

如果人人都像文中的那个男孩,知恩不图报,一直向自然、向他人索取,那么这个世界将没有“爱心”可谈!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因为它,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如果没有它,就算有温暖的阳光照耀,人们的心也都是冰冷的。

所以,让我们向“爱心树”学习吧!只有那样,世界才能更美好!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种信任。

《爱心树》读后感篇3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树,但是,你见过拥有爱心的树吗?不用说,你们肯定没见过。

读爱心树有感(十篇)

读爱心树有感(十篇)

读爱心树有感(十篇)读爱心树有感 1看了《爱心树》这本书,我很感动。

觉得大树就像妈妈,小男孩就是宝宝。

从小时候大树妈妈就跟小男孩捉迷藏,给小男孩荡秋千,长大后大树妈妈为小男孩付出很多,只要小男孩有需要,大树妈妈就会给他自己身上的苹果,树枝,树干,使小男孩换到了钱,造起了房子,做成了小船去远航。

而大树妈妈只剩下一个老树墩,当小男孩老了,走不动了,但他还是大树妈妈的孩子,大树妈妈还是很爱他,当孩子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大树妈妈让小男孩坐在了它的老树墩上,小男孩又跟大树妈妈相依在一起,大树很快乐。

生活中像大树妈妈那样,总是无私地付出的爸爸妈妈,有很多很多;像小男孩那样的,接受到爸爸妈妈关心的宝宝,也有很多很多。

早上,我们在父母催促下上学,晚上我们在父母的叮嘱声中上床睡觉。

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的关爱,我们才能快乐的长大。

只要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妈妈的爱很深,期望我们做到更好更优秀。

所以我们不要忘记妈妈的爱,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

读爱心树有感 2今天我读了一本《爱心树》,读到一半的时候哇哇大哭,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很难过,读不下去了,后来妈妈坚持让我读下去,读《爱心树》有感150字。

妈妈问我为什么哭,我说很难过,他把大树砍了。

妈妈又问那么大树难过吗?我说大树很开心。

我哭的越来越厉害了,我觉得爸爸妈妈就像大树。

妈妈说他们永远很爱我,不管怎么付出他们都很开心,我不太明白,但是我知道爸爸妈妈很爱我。

读爱心树有感 3一棵树能干什么?开枝散叶、遮阳。

不,一棵树能当一个尽心尽职的好伴侣。

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爬在树上玩耍;一个英俊的青年,摘下苹果卖钱;一个成熟的男人,折下树枝造房;一个年迈的老人,砍下树干造船;最后是一个几乎死亡的老人,坐在老树桩上得到一片宁静。

爱心树的一生都在奉献着。

它用无私的'爱,让一个男孩快乐地成长。

它又很孤单,因为它等不到男孩回来陪自己,也就等不到仅有的快乐。

它无怨无悔,似乎就是为了男孩而活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的“爱”
——读《爱心树》有感记得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是在读五年制师范的第四年,那是一堂儿童文学课。

儿童文学的老师为了让我们能更真切地了解儿童读物,经常在课堂上让我们欣赏。

原本总觉得小孩子看的书无非是一些绚丽的卡通漫画亦或是我们从小便已熟知的经典童话故事,不免觉得无聊。

然而我们错了,现在小孩子的读物中无论是图画还是语句的设计,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的,都从中透露着点点滴滴的道理,只要在阅读后细细地去回想,便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绘本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爱心树》。

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人名教师。

在一次晨读课,我带领孩子们阅读了《爱心树》,孩子们看着大屏幕中简洁的画面,听我读一句句简练的话语,起初还有点浮躁的课堂却渐渐安静了下来,越往后读情绪便越投入在故事的情节中,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开始变的梗塞,孩子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孩子们并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触,但这样就够了。

这本由天才绘本作家希尔弗斯坦所写的《爱心树》,虽然里面只有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和简单的文字,但是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不思厌倦地去翻阅。

究竟这本书具有了何般魔力,能让我如此迷恋,我想还是根源于文章所描述的一种引人深思的爱。

《爱心树》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跑去和一棵大树玩耍,采集树叶,藏猫猫,荡秋千……只要小男孩快乐,大树就会感到幸福!男孩渐渐长大了,他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不和大树做伴了,大树感到孤寂。

有一天男孩来了,他向大树要钱,大树无怨无悔给小男孩自己的果实,让男孩卖掉换钱生活;很多天过去了,小男孩因为结婚,又来要房子,这棵大树让小男孩砍走树枝造房子,小男满足了,大树很快乐!后来,小男孩又想去远游,大树又让小男孩砍掉树干做船。

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里有些……(我想大树可能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眷恋)。

过了好久,这个身心疲惫的男孩又回来了,大树说:“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我只有老树墩”。

看着孩子坐在自己的树墩上休息,大树很快乐……
文中的大树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干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它无怨无
悔,不求回报的付出,为的却只是能让小男孩快乐,希望小男孩能获得他所想要的幸福。

这样的爱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多么令人感动。

想想在我们的身边不也存在着许许多多这般伟大、无私的爱嘛。

可曾感受,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一棵“爱心树”。

或许在孩子们看来,父母的爱早已成为习惯,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但是站在这一刻,当自己面向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时,要自己真正地踏上新的旅途时,回过头看看过去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些往事已渐渐变得模糊,但父母对我的那份爱,那种感觉,就如记忆的鹅卵石,无论时间的溪流怎么冲刷,永远都不会淡忘,那是种心灵的触动。

可曾感受,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的“爱心树”,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欢乐地天空中翱翔,为了能让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老师们把毕生的精力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就像一只蚌,用爱的汁液一点一滴地孕育沙砾,直到把它孕育成一颗珍珠,不求半点儿回报。

还有警察、医生……很多很多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无私、伟大的爱。

付出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我们是如此的幸福与快乐!
但在感动的同时,我对文中的小男孩不管不顾一味索取,不懂关心,不懂感恩的行为有着一种心痛的感觉。

怎样爱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要让孩子获得真正幸福,就必须让孩子们真正懂得做人的道理。

为了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就不该只是盲目爱的付出,要适时适机地引导教育。

孟母三迁、五子登科、断机教子、岳母刺字等,这都是教育孩子很好的例子,爱需要理智,爱是无私的却是有度的,我们在付出爱心的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学会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以同样的方式去爱社会,爱自然,爱身边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爱!伟大的爱!在得到爱的同时,也要学会传递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