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崔巍版

合集下载

数据库系统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课后习题及答案第1章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3、4、5页)答: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12页)答:数据库系统使信息系统从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的数据库为中心的阶段,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提高了决策的可靠性。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8、9、10页)答:1)数据结构化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粒度不能细到数据项。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存取数据的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存取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项、一组数据项一个记录或或一组记录。

3)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文件的逻辑结构对该应用程序来说是优化的,因此要想对现有的数据再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会很困难,系统不容易扩充。

而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5.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9、10、11页)答: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6.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页)答: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7.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13页)、数据模型的作用、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14、15页)答:数据模型(Data Model)也是一种模型,它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绪论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

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

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

数据库第一、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第一、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治理系统的概念。

答:(1)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砒aBase,简称DB):数据库是长期贮存在运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必然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贮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类用户共享。

(3)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tem,简称DBS):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运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组成,一样由数据库、数据库治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治理员组成。

(4)数据库治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简称DBMS):数据库治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治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保护数据。

DBMS的要紧功能包括数据概念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治理功能、数据库的成立和保护功能。

2.试述数据治理技术的进展进程。

答:从数据治理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人工治理时期、文件系统时期和数据库系统时期。

人工治理时期数据治理特点:数据不保留,没有对数据进行治理的软件系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时期数据治理特点:数据能够长期保留,由文件系统治理数据,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数据具有必然的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时期数据治理特点:采纳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最低的冗余度,数据操纵功能3.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

(1)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留在外存上,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2)文件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有必然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的程序和数据分离;(3)文件系统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式对数据进行治理,数据库系统用DBMS统一治理和操纵数据;(4)文件系统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数据库试验,崔巍讲解

数据库试验,崔巍讲解

上机实验报告课程:数据库原理实验1名称:数据库设计一、实验内容:以所在学校选课和课程管理为实际应用背景,设计一个教学管理数据库。

假设至少包含如下需求:·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学生选修课程及成绩信息管理·教师负责课程和讲授课程信息管理二、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掌握本章介绍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学会使用PowerDesigner来完成数据库设计过程。

三.、实验方法(或程序源代码):(1)根据实验内容明确要完成的系统功能。

(2)运行PowerDesigner创建概念数据模型,建立实体、属性和联系。

对关键字、空值、域完整性等做出必要的描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联系的类型。

(3)将检查无误的概念数据模型转换成逻辑数据模型,并对生成的逻辑数据模型作必要的修改。

(4)选择一个实际的DBMS软件(如SQL Server),根据逻辑数据模型生成物理数据模型,并对生成的物理数据模型作必要的修改。

(1)教学管理E-R图(2)(转换了多对多联系)(3)逻辑数据模型(4)物理数据模型四、实验数据、结果分析、总结问题:经过对这个实验的制作,信息比较多,做表格有点复杂,涉及的框架知识多,对关键字、空值、域完整性做的描述基本熟练。

对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的基本掌握。

开始对数据库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日期:2013 年10月16 日实验2名称:建立数据库、架构、表和定义完整性约束。

一、实验内容:参见2.1.7建立数据库的CREATE DATABASE命令首先建立数据库,然后参照图5-1和5-8建立表并定义完整性约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表、字段和约束等。

二、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表的建立和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方法,实践DBMS提供的数据完整性功能,加深对数据完整性的理解。

三.、实验方法(或程序源代码):使用CREATE DATABASE命令建立数据库,使用CREATE SCHEMA命令建立架构,用CREATE TABLE命令建立表并定义数据完整性约束,用ALTER TABLE命令修改表架构。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答案一、简答题1.(张红超提供)DB:数据库(Datebase,DB)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的、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上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的相关数据集合。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对数据库中数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软件,它提供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建立和维护以及通信等功能。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由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及其描述机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有关人员组成,是由这几个方面组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总体。

区别:数据库就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其中数据库系统是一个通称,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人员等的统称,是最大的范畴。

2.(张红超提供)(1) 实体(Entity)是现实世界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某次活动,某种思想)。

(2)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特性或特征。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分“型”属性名和“值”取值。

(3)主码(Primary Key,关键字)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主码。

3.(张红超提供)(1)需求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库所有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中,通常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

这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3)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的模式和外模式。

(4)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并对其评价(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物理设计的结果是形成数据库的内模式。

(5)数据库实施: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起实际数据库结构、装入数据、测试、试运行的过程。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的开始。

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数据库系统的概述】1、数据库(DB)、数据系统(DBS)、数据管理系统(DBMS)之间关系是(C)A、DB包含DBS和DBMSB、DBMS包含DB和DBSC、DBS包含DB和DBMSD、没有任何关系2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B)A、数据模型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库D、数据库管理员3、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所谓数据独立性是指(D)A、数据与程序独立存放B、不同的数据被存在不同的文件中C、不同的数据只能被对应的应用的程序所使用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4、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的模型是(C)A、关系模型B、网状模型C、层次模型D、以上三个都是5、“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是(D)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一D、多对多6、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是(A)A、矩形B、椭圆形C、菱形D、三角形7、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的是(A)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8、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下列不属于三级结构的是(B)A、内模式B、抽象模式C、外模式D、概念模式9、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语言中,负责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功能的是(D)A、数据定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控制语言10、下面关于数据系统叙述正确的是(B)A、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B、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C、数据库系统文件能管理更多的数据D、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C)A、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B、数据库设计是指设计一个能满足用户要求,性能良好的数据库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D、数据库系统时一个独立的系统,但是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12、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中,负责数据的查询及增删改等操作的是(D)A、数据定义语言B、数据转换语言C、数据控制语言D、数据操纵语言13、下列关于数据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A、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的数据结合B、数据库是一个关系C、数据库是一个DBF文件D、数据库是一个组文件14、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D)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15、(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 l )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答: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3.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4 个特性。

答: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事务具有4 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 Isolation )和持续性(Durability )。

这4 个特性也简称为ACID 特性。

原子性: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事务中包括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一致性:事务执行的结果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隔离性: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

即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持续性:持续性也称永久性(Perfnanence ) ,指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应该是永久性的。

4 .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立日志文件?答:(1)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2)设立日志文件的目的是:进行事务故障恢复;进行系统故障恢复;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

8 .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答:把对数据的修改写到数据库中和把表示这个修改的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是两个不同的操作。

有可能在这两个操作之间发生故障,即这两个写操作只完成了一个。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运行记录中没有登记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

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在恢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UNDO 操作,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

所以一定要先写日志文件,即首先把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写数据库的修改。

数据库课后题参考答案

数据库课后题参考答案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各自的系号、系名和系主任;每个系有若干名教师和学生,教师有教师号、教师名和职称属性,每个教师可以担任若干门课程,一门课程只能由一位教师讲授,课程有课程号、课程名和学分,并参加多项项目,一个项目有多人合作,且责任轻重有个排名,项目有项目号、名称和负责人;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每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选修有分数。

(1)请设计此学校的教学管理的E-R 模型。

(2)将E-R 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2)系 (系号,系名,系主任)教师 (教师号,教师名,职称,系号)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号) 项目(项目号,名称,负责人)课程(课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号) 选修(课号,学号,分数) 负责(教师号,项目号,排名)3、设有下图所示的医院组织。

试画出其E-R 图及关系模式并用关系代数方法写出下面之查询公式:病房医生 病人图3-1 某医院人员组织关系框图 编号 名称所在位置主任姓名编号姓名患何种病 病房号编号 姓名年龄职称管辖病房号① 找出外科病房所有医生姓名;② 找出管辖13号病房的主任姓名; ③ 找出管辖病员李维德的医生姓名。

关系模式:病房(编号、名称、所在位置、主任姓名) 医生(编号、姓名、年龄、职称、管辖病房号) 病人(病号、姓名、患何种病、病房号)答案:①、''(外科位置医生姓名=∏σ) ②、'13'(=∏病房号主任姓名σ(病房))③、''(李维德病人姓名医生姓名=∏σ)第三章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要在Windows 平台上运行DB2应用程序访问运行在UNIX 上的数据库服务器,需要在Windows 上安装那种产品?( )A DB2 企业服务器版B DB2 个人版C DB2 连接器D DB2 运行时客户端 答案:D2、下面那种产品不允许远程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到该服务器?( ) A DB2 快速版 B DB2 个人版C DB2 企业服务器版D DB2 工作组服务器版 答案:B 3、一个软件公司要开发一个需要访问DB2 for Linux 和DB2 for z/OS 的应用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课后习题答案崔巍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第二版)习题解答习题一1.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用综合的方法组织数据,具有较小的数据冗余,可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安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允许并发地使用数据库,能有效、及时地处理数据,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简要概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各自的含义。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数据库强调的是相互关联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而数据库系统强调的是基于数据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3.数据独立性的含义是什么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彼此独立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法与应用程序互不依赖,从而大大降低应用程序的开发代价和维护代价。

4.数据完整性的含义是什么保证数据正确的特性在数据库中称之为数据完整性。

5.简要概述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可以概括如下:(1)首先在数据库规划阶段要参与选择和评价与数据库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要与数据库用户共同确定数据库系统的目标和数据库应用需求,要确定数据库的开发计划;(2)在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负责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和共用数据字典的研制,要负责各级数据库模式的设计,负责数据库安全、可靠方面的设计;(3)在数据库运行阶段首先要负责对用户进行数据库方面的培训;负责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负责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维护;负责监视数据库的性能,并调整、改善数据库的性能,提高系统的效率;继续负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文件系统用于数据管理存在哪些明显的缺陷文件系统用于数据管理明显存在如下缺陷:(1)数据冗余大。

这是因为每个文件都是为特定的用途设计的,因此就会造成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

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时,稍不谨慎就会造成同一数据在不同文件中的不一致。

(3)程序和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差。

应用程序依赖于文件的存储结构,使得若修改文件的存储结构则必须修改程序。

(4)数据联系弱。

文件与文件之间是独立的,文件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程序来构造。

因此,文件系统是一个不具有弹性的、无结构的数据集合,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

习题二1.数据的三种范畴的含义是什么数据需要我们的认识、理解、整理、规范和加工,然后才能存放到数据库中。

数据从现实生活进入到数据库实际经历了现实世界阶段(认识、理解)、信息世界阶段(规范、提升)和机器世界阶段(管理),我们也把之称为数据的三种范畴,数据在三种范畴中的概念、术语都有些不同。

2.对以下问题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并分别画出E-R图:略3.试述为什么要讨论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决定了数据库设计时的结果,与数据库的设计质量密切相关。

4.多对多联系如何转换成一对多联系并举例说明。

通过引入一个表示联系的实体,将原来两个实体之间的一个多对多的联系转换成分别与表示联系的实体之间的两个一对多的联系。

例如,仓库和材料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联系,即一个仓库可以存放多种材料,一种材料可以存放在多个仓库;通过引入一个库存实体转换为仓库与库存之间的一对多联系和材料与库存之间的一对多联系。

5.解释连接陷阱的概念,在操作数据库时如何避免连接陷阱所谓连接陷阱就是误认为本来不存在联系的两个实体之间存在联系,从而强行进行连接操作,自然得到错误的结果。

为了避免连接陷阱,必须明确实体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类型,只在有联系的实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

6.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是哪些它们分别是如何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的传统的三大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层次结构表示联系,它的典型代表IMS用层次型表示联系;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联系,它的典型代表CODASYL用系表示联系;关系模型用关系表示联系。

7.解释存储数据独立性和概念数据独立性的区别。

存储数据独立性强调的是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结构相互独立的特性,即修改数据的存储方法或数据结构时不影响应用程序;而概念数据独立性强调的是应用程序与数据的概念结构相互独立的特性,即修改概念结构中的字段时不影响应用程序。

8.为什么说概念数据库和外部数据库物理上并不真正存在只有存储数据库是物理上存在的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存储数据库的抽象,它反映了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而外部数据库是概念数据库的部分抽取,它反映了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9.说明在DBMS中存储模式、概念模式和外部模式的作用。

存储模式描述了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它包括对存储数据库中每个文件以及字段的描述,包括用于实现辅助关键字或存储文件间联系的指针字段的细节。

存储数据库利用存储模式组织和存取存储数据库中的文件。

如果要修改存储数据库的结构(例如,用倒排文件代替多链表),那么仅仅需要把这些修改反映在存储模式中,以使数据库存储系统能够操作新的存储数据库。

按这种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存储(物理)数据独立性。

概念模式是对概念数据库的描述,它包括对概念文件及概念文件之间联系的描述。

概念数据库不包含真正的数据,一切都是由存储数据库决定的。

外部模式则是对外部数据库的描述,它需要说明外部文件、构成外部文件的字段及这些外部文件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外部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象以及概念模式与存储模式之间的映象,使用户通过外部数据库或概念数据库来操作存储数据库。

习题三1.解释属性与值域的区别。

属性是二维表中的列,而值域是列或属性的取值范围。

2.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个重要因素。

3.对关系模型的操作都包括哪些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操作包括:(1)传统的集合运算:并(Union)、交(Intersection)、差(Difference)、广义笛卡尔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2)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Select)、投影(Project)、连接(Join)、除(Divide);(3)有关的数据操作:查询(Query)、插入(Insert)、删除(Delete)、修改(Update)。

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都有哪些在关系数据模型中一般将数据完整性分为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

5.试述外部关键字的概念和作用,外部关键字是否允许为空值,为什么如果一个属性集不是所在关系的关键字,但是是其他关系的关键字,则该属性集称为外部关键字。

外部关键字用于实现表与表之间的参照完整性。

外部关键字是否允许为空值取决于语义的规定。

外部关键字的取值或者为空值、或者为被参照关系中的某个关键字字段的值。

6.分别叙述在进行插入、删除、更新操作时都需要进行哪些完整性检查,并说明理由。

(1)执行插入操作时需要分别检查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首先检查实体完整性规则,如果插入元组的主关键字的属性不为空值、并且相应的属性值在关系中不存在(即保持唯一性),则可以执行插入操作,否则不可以执行插入操作。

接着再检查参照完整性规则,如果是向被参照关系插入元组,则无须检查参照完整性;如果是向参照关系插入元组,则要检查外部关键字属性上的值是否在被参照关系中存在对应的主关键字的值,如果存在则可以执行插入操作,否则不允许执行插入操作。

另外,如果插入元组的外部关键字允许为空值,则当外部关键字是空值时也允许执行插入操作。

最后检查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如果插入的元组在相应的属性值上遵守了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则可以执行插入操作,否则不可以执行插入操作。

(2)执行删除操作时一般只需要检查参照完整性规则。

如果删除的是参照关系的元组,则不需要进行参照完整性检查,可以执行删除操作。

如果删除的是被参照关系的元组,则检查被删除元组的主关键字属性的值是否被参照关系中某个元组的外部关键字引用,如果未被引用则可以执行删除操作;否则可能有三种情况:1)不可以执行删除操作,即拒绝删除;2)可以删除,但需同时将参照关系中引用了该元组的对应元组一起删除,即执行级联删除;3)可以删除,但需同时将参照关系中引用了该元组的对应元组的外部关键字置为空值,即空值删除。

(3)执行更新操作可以看作是先删除旧的元组,然后再插入新的元组。

所以执行更新操作时的完整性检查综合了上述两种情况。

7.试述关系的自然连接和等值连接的异同之处。

自然连接和等值连接都是基于相等比较运算的连接,但是自然连接要去掉重复的属性,而等值连接却不需要去掉重复的属性。

8.以图3-6的数据库为例(可参照图5-1,该数据库的实例),用关系代数完成以下检索:注意:此处暂以 * 表示连接运算符。

1)检索在仓库WH2工作的职工的工资。

π职工号,工资(σ仓库号="WH2"(职工))2)检索在上海工作的职工的工资。

π职工号,工资(σ城市="上海"(仓库) * 职工)3)检索北京的供应商的名称。

π供应商名(σ地址="北京"(供应商))4)检索目前与职工E6有业务联系的供应商的名称。

π供应商名(σ职工号="E6"(订购单) * 供应商)5)检索所有职工的工资都大于1220元的仓库所在的城市。

π城市(仓库) -π城市(σ工资<=1220(职工) * 仓库)6)检索和北京的所有供应商都有业务联系的职工的工资。

π职工号,工资(职工 * (订购单÷π供应商号(σ地址="北京"(供应商))))7)检索至少和职工E1、E4、E7都有联系的供应商的名称。

π供应商名(订购单÷(“E1”,”E4”,”E7”) * 供应商)9.试述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三层模式结构。

略习题四1.简述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概念,并说明客户/服务器结构与文件服务器网络结构的区别。

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应用程序或应用逻辑可以根据需要划分在服务器和客户工作站中,它既不像集中式系统那样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主机上执行,也不像文件服务器网络那样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在客户端执行,它可以使应用程序合理负担在服务器和客户端。

客户/服务器结构与文件服务器网络结构的硬件拓扑结构很相似,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服务器可以执行应用程序;而文件服务器的服务器只是一个数据共享器,它不能执行应用程序。

2.在客户/服务器结构中,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是如何分工的数据库服务器应完成数据管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以及一些更高级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