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的精彩导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较为陌生和抽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运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一、启发式问题导入法启发式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常用且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或一组有趣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建立起正确的物理观念。
在引导学生学习热传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冬天我们穿戴厚厚的羽绒服,但感觉到冷空气还是会通过羽绒服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热传导现象的进一步探索。
二、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一种非常直观且生动的课堂导入方法。
通过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根据不同的物理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实验进行导入效果更好。
教师可以通过分光镜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拉伸弹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等。
在进行实验导入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推理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生活现象导入法生活现象导入法是一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导入方法。
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在学习声音的传播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为什么在一处房间可以听到另一处房间里的音乐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四、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是一种运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导入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习电路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展示电流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它们的不同特点。
高中物理课堂常用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常用导入方法课堂导入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往往都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好的导入马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下面谈谈常用的物理导入方法:(一)激情问题设疑法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有激情的疑问或矛盾,引起学生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
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激情实验法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
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
”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
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激情提问启示法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物理课堂导入语3分钟

物理课堂导入语3分钟我要感谢我的物理老师,他总是能用生动的导入语引起我们的兴趣。
每次上物理课,他总会以一个有趣的现象或问题开始,让我们产生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一次,他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了一则关于牛顿的故事。
据说,牛顿小时候,他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飞上天空?这个问题引发了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和研究,最终使他成为了伟大的物理学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物理的研究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开始的。
物理并不是一门遥远而难懂的学科,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
另一次,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小球和一个长滑道的实验。
他先把小球放在滑道的上方,然后让小球滚下来。
我们观察到,小球在滑道上越滚越快,最终以一定的速度到达滑道的底部。
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滑道上的运动是由重力和滑道的形状共同决定的。
当小球滚动时,重力使它加速下滑,而滑道的形状则决定了它的速度变化。
这个实验生动地展示了物理中的运动规律。
除了实验,老师还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我们思考。
比如,我们经常会遇到打开水龙头时水流变小的情况。
老师就问我们,为什么水流变小了呢?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得出了结论: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时,水从水管中流出,但是水管的直径有限,所以当水流出时,水流的速度会增加,而流出的总体积却一样。
因此,水流速度增加导致了水流变小。
这个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物理中的连续性原理,即流体的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导入语,我们不仅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理解了物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物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在物理课堂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思考问题、观察现象和进行实验。
这些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有用。
通过物理课堂的导入语,我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物理课堂不再是一个单调的知识传授场所,而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乐园。
感谢我的物理老师,他的导入语让我们爱上了物理,也让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物理课堂课前导入的四种方法

物理课堂课前导入的四种方法作者:焦名烁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7年第02期一、直接导入例:功的导入师:(图片)货物在起重器的作用下,什么能量改变,什么力做功?研究表明,功和能量有密切关系,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生: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功。
师:(图片)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运动生:动能增加,牵引力做功。
师:(图片)握力器在手的压力作用下生:弹性势能增加,手的压力做功。
师:通过实例表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点评: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涉及的内容,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注意力集中。
二、情景导入例:自由落体运动师:大家猜测一下,特雷弗把荧光棒扔进井底是什么用意?(影片《地心游记》)生:七嘴八舌说着,有说看看井底有没有水,测测井的深度……师:井有没有水,可以看出来,深度怎么测呢?生:(讨论)师:今天我们要学习荧光棒扔进井底这个过程是一个什么运动,并且可以计算这种运动过程的时间、位移、速度。
师:大家如果去考察地质的话,也看到这样的枯井,扔个荧光棒下去,心里默计大概是1.5s,那枯井大概有多深?生:大概11m左右。
点评:在课堂内创设合适的物理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试着解决问题,生活物理化,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物理导入方法。
三、例题导入例:光的全反射师: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光的折射,来看这样的一道题。
一束光从水入射到空气中,已知n=1.33,请问①当入射角是30°时,折射角是多少?②当入射角是60°,折射角是多少?生:感觉很容易,就是带公式而已。
第一问很顺利,第二问发现不对劲,左顾右盼对着答案,而后发现大家计算结果一样,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其实在这样的问题中,却有一个重大发现。
大家发现了吗?60°的入射角折射角是大于90°,计算是不存在的,那到底有没有折射呢?生:学生激动地猜有或者没有。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十法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十法新课的导入虽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恰如其分的导入能够在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新知识的迫切需要,同时对新旧课之间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讲好每一节课的开场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
1、复习提问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障碍引出新课题。
例如:在教“做功、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时,先提问: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它的就决定因素有哪些?物体的内能能否改变?怎样改变?从而引入新课,这种方法,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很自然,这种方法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在逻辑性、连贯性都很强的物理教学中,仍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2、练习综合法:通过课堂练习,复习巩固上节内容,从学生答案中提出疑点,引入新课。
例如:讲“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节时,先提出如下讨论:(1)如何计算人民英雄碑碑心石的质量?(2)如果想知道一捆铜导线的长度,应怎样测量?(3)怎样鉴别金戒指是不是纯金的?学生议论纷纷,引起极大兴趣,经过教师综合,自然引入新课。
3、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发问,师生相互议论,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使学生产生悬念心理。
例如:讲“电磁波”一节时,打开收音机的开关,转动选台用的旋钮,调到一个没有电台的地方,使收音机收不到电台的广播,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把锉良好接触,正极连接一根导线,拿着导线头,让它与导线头接触,并在锉面上滑动,这时收音机发出“喀喀”的响声。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根据他们的迫切要求得到正确答案的心理,教师自然地引入新课。
4、故事导入法: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历史事实或名人轶事或趋闻笑话。
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中都有重要应用和发展,教师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和促进其掌握知识都有明显的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一个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一、生活化引入初中生活物理的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因此通过生活化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在讲解声音的传播时,可以引入学生平常会遇到的情景,比如说人们为什么在大声喧哗的环境中难以进行交流。
通过这样的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他们立即产生对所学知识的需求。
二、问题引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掉落到地面上?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在升起和落下的时候看起来是不同的颜色?这种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
三、实验引入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物理定律的实践过程,因此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让镜子反射光线,或者通过水中的钱币产生折射现象。
这样的实验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光的行为,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四、趣味引入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通过趣味引入的方式来进行导入。
在讲解简单机械时,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引入,如蹲弯腰时感受不同的力的作用;或者引入一些相关的游戏或故事等。
这样的引入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五、情感引入情感引入是指通过观察现象、听取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由此引起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在讲解热传导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冰水和热水的变化,或者通过讲述一些与热传导相关的真实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共鸣。
在使用以上各种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避免因为导入方式不合适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面是几种可以用于物理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1. 提问引入法提问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前置知识,然后逐步引入新课。
在教学运动力学中的力平衡定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什么是力?有哪些力的类型?引导学生回忆和总结前置知识,然后才进入力平衡的概念。
2.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和认识。
在教学光学的反射定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反射现象的图片,并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3. 实验观察法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去实践,并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引入新课内容。
在教学电磁感应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感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实验背后的原理。
4. 器材展示法将与新课相关的实物器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感受,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力学中的力和力矩时,可以展示一把杠杆和不同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规律。
5. 故事引导法通过讲述一个与新课相关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新知识。
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新知识。
在教学空气压力时,可以通过讲述飞行员高空呼吸困难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空气压力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导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堂环境和课程内容。
重要的是要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作为特级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引入与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思考的课堂氛围。
本文将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探讨初中物理课堂引入与导入的技巧。
二、课堂引入技巧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力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提书包、拉车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实验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如在教授磁铁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让学生亲眼见证磁铁的神奇力量。
3.问题引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能看见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原理。
4.故事引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如在教授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讲述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的故事。
三、课堂导入技巧1.复习导入: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平面镜成像时,可以先复习光的传播路线,从而导入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2.悬念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提问:“物体为什么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激发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兴趣。
3.图片导入: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素材,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展示地球、太阳、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4.媒体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时,可以播放一段乐器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引入与导入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课堂的精彩导入
贾娟
“万事贵乎始”,教学其实也是如此。
课若一开始就没有上好,学生就会感到兴趣盎然,下面的课就难以正常进行。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
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别致的高超导课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教学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如何精彩的导入一节物理课呢?
一、演示实验法
物理有自己得天独厚的特点,那就是经常需要做实验。
而演示实验是导入新课,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很好方法。
只要在课前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个演示实验,一定会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上到《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我就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竹篮打水”的演示实验。
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个有盖、底部用针刺了许多小孔的矿泉水瓶。
上课后,我就向学生说:“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
”接着我装模作样地象魔术师似的
吹口气,拿出那个矿泉水瓶装满水,但没有加盖,提起来,很显然瓶里的水不断由小孔流出来。
然后我说:“同学们,你们已看到这是一个破瓶,不过今天老师想用它装满水,你们说我能做到吗?”。
大部分学生都摇摇头,其中一位女生还大声说:“那是不可能的。
”我并没有反驳,只是笑笑说:“同学们要是不信,请拭目以待,我要将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过来,眼里充满期待和好奇。
接下去我又用瓶子装满水,将瓶盖旋紧,再将瓶子提起,瓶子里的水先流了一点,就再也没流了。
学生们都发出了“咦”的惊奇声。
过了一会儿,等调足了学生的味口后,我才笑着说:“同学们,并不是老师有什么魔法,它是有科学道理的,若想知道为什么,就请仔细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听完以后你就会明白的。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只要做个有心人,其实许多课程都可先设计一个演示实验作为导入新课的内容。
二、生活实例法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物理,即使身边一个小小的生活现象,里面都隐含着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非常贴近生活,有些章节的内容你完全可以结合实际在导入新课时举出一个生活例子,这样也很快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讲到惯性时,我就讲了同学们百米赛跑时,当跑到终点时,能不能立即停下来?或者同学们骑自行车时,当需要停下来急刹车时,车为什么不能立即停下而要滑行一段距离?
或者同学们会发现这种现象,当人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不小心两脚踩在西瓜皮上,人会向后滑倒,当人们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行走时,如不小心两脚绊在路旁的石块上或两脚踩进路上的小坑中时,人会向前扑倒。
这是大家都看到过的或者体验过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慣性的缘故。
那么什么是慣性呢?下面就来研究这个慣性问题。
再比如,讲到《光的折射》时,就说将一根筷子放入一碗水中,我们发现筷子会发生弯折现象,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三、故事趣导法
即通过有趣的故事进行引入新课。
初中生刚从儿童进入青少年,他们的童心还依稀可见。
爱听故事是他们的特点。
因此我常常借助于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
例如讲《压强》时,讲述抗日联军与日本鬼子打游击战入手的,有一次游击队与一股鬼子遇上了,游击队员撒腿就跑,日本鬼子在后面紧追,一会儿就跑到一片沼泽地,游击队员们躺下就地而滚,一个个都滚过去了,然后就站起来接着跑。
日本鬼子跑到这儿可好,脚一踩进沼泽地就再也爬不出来了,而且越挣扎越往下陷,过一会儿就没顶了。
为什么体重大体相等的人,中国人就能过去,而日本人就过不去呢?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纷纷,这样的引入新课学生的求知欲望十分高涨。
四、以旧引新法
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引入新课,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起到
承上起下的作用。
例如讲到《欧姆定律》时,复习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即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而导体的电阻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怎样的关系呢?欧姆定律就是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引入新课,很自然,顺理成章。
再比如讲《内能》时,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知识,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物体内部的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科学上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引出课题。
以上介绍了几种引入新课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巧设疑问法,科学家轶事法,科学史趣法,类比法等等。
总之,物理新课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好的导入往往会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珠,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同,让导入更自然,更生动,更有效。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