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合集下载

第九章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总论

第九章可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总论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向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的转变
总边际成本曲线的特点:
• 转换大体上是平稳的; • 至少在转变开始后一段时间,总边际成本的增长率 下降;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向另一种非再生资源的转变
资源开发量曲线特点:
• 资源开采量的路径取决于两种资源的需求曲线形状。 • 如果两种资源是完全可替代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完 全相同,那么资源的开发量的转换大体上也是平稳 的。 • 资源2的开采量的下降速度在转化初期总边际成本 的增长速度下降了。
一个两期模型
霍特林法则规定,有效的开采项目要求资源净 价格的增长率始终为贴现率。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N时期固定边际开采成本模型:参见课本 129-130页。
假定条件
• 边际开采成本不变,时间延长为n期; • 需求函数是已知,不随时间变动。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N时期固定边际开采成本模型:参见课本 129-130页。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边际成本随积累的开采量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非再生资源的开采量随总边际成本的变化 而变化,最终转换为可再生替代资源。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开采量
价格或成本 P(t)
MC(t) o T* 时间 增长的边际开采成本 T* 时间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第二节 有效的跨期分配
非再生资源向可再生资源替代资源的转移 (参见课本第132页)
开采量
边际成本 总边际成本 替代资源开采量
非再生资源开采量
时间
边际开采成本
T*
T1
T*
时间
非再生资源转换到可再生替代资源的情况

2023 地理 七年级下 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2023 地理 七年级下 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第4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核心知识点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考点][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核心知识点]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资源:在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利用后还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例如:土地、森林、阳光、空气和水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有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例如:化石燃料、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考点][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核心知识点]:1.水资源的概念: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2.水资源的来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它是由江河水、淡水湖泊水、高山积雪、冰川及地下水组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3.水资源的地位: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4.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1)时间分配不均匀。

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空间分布不平衡。

水资源的分布总体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状态。

5.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采取的措施(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兴修水库;如:三峡、葛洲坝、小浪底(2)解决水资源空间变化大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引滦入津。

(3)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工业: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考点][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核心知识点]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草地、林地、沙漠、戈壁等。

初中地理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

初中地理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整理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动植物资源等。

而环境保护是指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1. 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更新、自然恢复或人工繁殖的资源。

例如森林、水体、土壤等。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存在数量有限且无法通过自然或人工手段再生的资源。

例如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

2. 土地资源土地作为一种有限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领域。

土地资源主要用于农田、建筑用地、森林、草地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3. 水资源水资源被称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但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缺水严重,而其他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因此,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采取措施保护水源地。

4.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和地壳中的各种矿物质和岩石,是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原材料。

主要包括金属矿产(如铁矿石、铜矿石)、能源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金属矿产(如石灰石、盐)等。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5. 动植物资源动植物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动植物资源包括草原、森林、湿地、渔业资源等。

然而,随着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增加,动植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滥捕滥砍和非法捕捞等破坏行为。

6.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制止。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四章知识点1.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河湖、森林、石油、铁和铜等。

根据属性特征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可再生资源是指经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营,能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生物、水、土地、风能、太阳能等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后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铜、铁等矿产资源。

煤、铝矾土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山西省的储量和产量都很大。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是(1)自然资源种类多,类型全,总量丰富,人均量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

4.我国是世界上利用风能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风能总储量为3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5.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都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

6.土地资源按利用状况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类型。

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指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土地后备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耕地后备资源。

7.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1)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量少;(2)土地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区域差异显著;(3)耕地、林地比重小;(4)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比例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8.我国9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即东部的平原、盆地(地形区);林地分布在东部的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即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丘陵区;草地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区,即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建设用地的分布与人口和农业用地的分布趋势大致相同,东密西疏。

耕地后备后备资源多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9. 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沙化、工业污染、粗放式经营或高强度使用造成耕地资源质量不断的下降。

新修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05亿亩.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关键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实行“占一补一”。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21. 自然资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知识点二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我国资源的现状:人均占有量少:随着人口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减少。

破坏浪费严重: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

需求持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资源需求增长。

3.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措施 (1)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2)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3)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

(4)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知识点三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特点)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等2、土地资源的现状(3)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知识点四地区分布不均3知识点五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知识点六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1.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2.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上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

44.分布特点原因空间分布南丰北缺北方降水少,河流少(主要)。

南方反之。

北方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

缺水最严重:华北、西北。

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降水丰沛,水资源较为丰富;冬春季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5、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初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

初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

初二地理必考重点知识中国的自然资源第1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利用如:土地、阳光、水、森林、藏羚羊等(2)非可再生资源:相对人类历史来说,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如:煤、铁、石油、天然气、核能等(3)可再生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正确做法: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贺卡等第2节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特点(1)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是: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2)土地资源分类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难以利用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3)我国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2.地区分布不均(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2)耕地和林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东北、西南和东南是我国三大林区(3)草地和难以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问题尤为突出(2)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第3节水资源1.时空分布不均(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

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2)空间分布不均: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丰北缺。

华北和西北缺水更为严重(3)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2.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库(2)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跨流域调水(3)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的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4)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5)南水北调三线西线:水质最好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自流北上;经过省区(鄂、豫、冀、京) 东线:利用京杭运河,水质差,可调水量最大(6)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水浪费(7)保护水资源农业:推广喷灌、滴灌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生活:一水多用,少用清洁剂。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自然界中固有的、通过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能够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地理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初中地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主要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1.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能够回复和再生的资源。

如阳光、水能、风能、植物、动物等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为了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方案,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2. 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地球上存量有限的、无法再生的资源。

如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更加慎重,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确保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然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合理规划和管理针对不同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开发和利用规划,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在工业生产中,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能源开发中,应该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加强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我们要牢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对于生态脆弱地区,要加强保护,限制开发。

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推广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和资源再利用为核心的经济模式。

通过有效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应该学习和宣传循环经济的理念,并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环保活动中。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1、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2、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

3.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

中国的土地资源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小。

3、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中国的水资源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2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中国径流带分布图① 丰水带② 多水带③ 平水带④ 少水带⑤ 缺水带4、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5、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

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6、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7、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8、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西线: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中线: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到北京、天津。

东线:长江下游扬州附近引水,沿京杭运河北上,至天津。

四、中国的海洋资源1、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3、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初二上册地理必考知识整理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一、农业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一、选择题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能B.耕地C.天然气D.太阳能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风能B.针叶林C.生物资源D.铜矿3.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B.水能C.天然气D.煤炭4.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称为可再生资源.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① 温泉① 森林① 草地① 天然气① 藏羚羊① 铁矿.A.① ① ① ①B.① ① ① ①C.① ① ① ①D.① ① ① ①5.5.下列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A.水资源B.石油资源C.森林资源D.土地资源.6.下图漫画《手下留情》,给我们的启示是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禁止采伐森林,杜绝使用木材C.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D.退耕还草,加快国土绿化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祜竭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8.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北京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就是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增强对水的“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功能,而在干旱缺水时可将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

读材料,完成9~11题。

9.水资源属于①可再生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③自然资源④气候资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0.“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即北京A.夏季多雨,冬季干燥B.雨季较长,降水量大C.地处平原,河湖众多D.人口多,水资源匮乏11.为了雨季不再“看海”,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举措有①屋顶绿化②铺装透水砖③保护森林,增加绿地④提高水价⑤家庭节约用水⑥增加湿地和水域面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⑤D.③④⑤⑥二、解答题1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例问题。

2018年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读“我国2009一2016年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甲图)”、“我国2009一2015年耕地面积变化图(乙图)”及“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分布比例图(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甲图,2016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_____%,比2015年上升了_____%,这一转变直接得益于_____。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是_____(填“增加”或“减少”)。

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赴势是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造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双向选择)。

A.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B.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耕地面积总重小(4)耕地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

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国土地政策的是_____(单选)。

A.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防护林 B.牧区要保护好天然草场C.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耕地 D.工矿业产生的污水排入农田(5)根据丙图中数据信息可知:南方地区耕地面积_____(填“多”或“少”),水资源_____(填“多”或“少”),北方地区耕地面积_____(填“多”或“少”),水资源_____((填“多”或“少”),所以我国北方_____灾害更严重。

13.读我国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部起点轮南油气田地处新疆,这里的甲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或外流河)﹣塔里木河;东部终点上海地处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辽中南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将天然气南运至广州,该市濒临的海洋是海;西气东输工程输送天然气的方式是运输.(3)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沿线经过西藏自治区,这里的主要少数民族是族;为不影响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生息繁衍,青藏铁路在多路段架设了“生命通道”,因此受益的野生动物是.(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该工程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东线工程调水到北京、天津等地,这两个城市主要位于我国的(东北或华北)平原;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A.全国的经济中心B.全国的政治中心C.全国的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14.读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资源属于_________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

(3)从径流带来看,北京位于____带,武汉位于___带。

(4)北方耕地多,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耕地应以_______(旱地、水田)为主,在灌溉方式上,应采用_________等灌溉技术。

(5)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引水工程有_______,为有效调控北方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修建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详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而汽油不是自然资源.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2.D【解析】【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详解】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风能、针叶林、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D.【点睛】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3.B【解析】【分析】【详解】自然资源中根据资源的更新速度和时间长短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上述四种资源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属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水能资源短时间可以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故选D。

4.C【解析】【分析】【详解】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以上6种资源站,温泉、草地、森林、藏羚羊属于可再生资源,铁矿、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5.B【解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6.C【解析】【分析】【详解】读漫画可知,一次性筷子对森林资源破坏很严重,所以我们要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保护森林资源。

故选C。

7.C【解析】【分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矿产资源。

而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只要实现合理利用,一般可循环再生的,不会出现枯竭现象。

【详解】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长久的时间之内不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非可再生资源资源;矿产资源是在千万年以至上亿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形成的富集物,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所以我们判断只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并且越用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故选择C答案。

【点睛】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自然资源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8.C【解析】【详解】A、该选项中的石油、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中的铁矿、铀矿和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C、该选项中阳光、土地、水、草原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故C正确;D、该选项中的天然气、铁矿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记忆。

9.A11.B【解析】9.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属于可再生能源(不是气候资源),故选A。

10.“海绵城市”是指,在雨季时增强对水的“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功能,而在干旱缺水时可将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故选A。

11.“海绵城市”是指,在雨季时增强对水的“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功能,而在干旱缺水时可将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为了雨季不再“看海”,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举措有屋顶绿化,铺装透水砖,保护森林,增加绿地,增加湿地和水域面积等,而提高水价和家庭节约用水属于节约用水的举措,不属于建设“海绵城市”的举措,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水资源的概况、“海绵城市”的建设,掌握北京“海绵城市的”建设是解题的关键。

12.5.860.9国家从2016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增加减少BC可再生D多少多少干旱【解析】【详解】(1)读甲图可得2016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86%,比2015年上升了5.86%﹣4.96%=0.9%,这一转变直接得益于国家从2016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是增加,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是减少。

(3)造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耕地属于可再生资源。

为保护土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营造防护林,在牧区要保护好天然草场,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工矿业产生的污水不能排入农田。

(5)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少,水资源多,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多,水资源少,所以我国北方干旱灾害更严重。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与保护,要知道利用土地的原则与措施。

13.(1)内流河;长江三角洲;(2)南;管道;(3)藏;C;(4)三;华北;B【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甲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全长2 176千米,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目前,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线将天然气南运至广州,该市濒临的海洋是南海;西气东输工程输送天然气的方式是管道运输。

(3)青藏铁路穿过青藏地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不仅是一条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同时也是一条生态环保型铁路,在穿越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设计中,采取了以桥代路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对沿线草地、冻土和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