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doc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育才中学)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教学设计辛集市育才中学米彦荣一、课程简介校本课程《国学精瘁》是我校语文组,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而开发的一门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和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

我们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活动资源,合理利用学生社团(文学社和国学社)活动,将活动有机地融入了校本课程《论语》的实施中,实现了校本课程教学与各种校园活动优化组合。

实施以来,语文组教师大胆改革教学,充分利用“活动”这一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我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语文组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内容分析《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

《学论语学做人》这个特设课程的开设,对于中学生来说,不论是对于今天的学习还是以后的人生都充满着无比的憧憬,从《论语》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开来,近而从立志、交友、自律、爱国、理想、心态、感恩、劝学、做人等方面使每一位同学感悟人生,设计人生,学会做人。

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他们的生活嫁接,提高他们的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学生分析《论语》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精髓,内容深奥。

作为初一学生刚刚接触难于理解,甚至于枯燥、厌学,“背诵”是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单纯记忆的功能是有限的,不能把它推向极端。

如果不同时激活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其中,储藏物会随风而逝,流失殆尽,甚至会惹起“储藏间”的抵制、厌倦、反感。

在教学中提取精粹,择其大要,结合现代生活实际,关起门来学经典,敞开心扉谈体会,采取快乐教育教学法,生动有趣地教给孩子,引领他们“学而时习之”,至关重要。

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学论语,聆听圣贤教诲;读故事,感受做人真谛;谈感悟,共创幸福人生。

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旨在传承和弘扬孔子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在校园内设立孔子文化墙,学校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孔子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孔子文化墙的意义、校园论语的传承以及孔子文化墙的建设与发展,旨在引领读者深入了解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的重要性和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以及对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的重要性进行概括性介绍。

正文部分将着重探讨孔子文化墙的意义、校园论语的传承以及孔子文化墙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结论部分将总结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的重要性,指出对学生的启示,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所促进。

整体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能够有序展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论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的重要性及其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孔子文化墙的意义、校园论语的传承以及孔子文化墙的建设与发展,旨在引导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孔子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通过对校园论语孔子文化墙的探讨,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做出贡献。

2.正文2.1 孔子文化墙的意义孔子文化墙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孔子文化墙是对孔子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仁、义、礼、智等传统美德,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校园中建设孔子文化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触和了解孔子的思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其次,孔子文化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现。

孔子文化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这种文化载体的建设,学校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论语》走进校园生活

《论语》走进校园生活

《论语》走进校园生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我们从懵懂时期就开始接触的人生智慧,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论语》的思想一直是具有超前性的,其魅力也是世界性的。

《论语》流传至今,其中既有圣人的智慧,还有幽默生动的故事,也有发人深省的寓言,更有从孔子言行中悟出的人生道理。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

在今天,繁忙的紧张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品味国学的魅力,感受孔老夫子带给人们的思想启迪,心灵震撼。

一、《论语》校园在岔河中学的校园中,我们所接触的论语并不少。

进入校园,浓浓的校园文化在心中油然而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校训:仁、义、礼、智、信。

时刻提醒着我们仁德、义气、礼貌、智慧、诚信才是做人的根本。

在岔河中学,我们倡导的并不是学习第一位,而是做人放在首位!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楼道,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老师们自己烙的画,边上放的是老师们用镌秀的粉笔字写在小黑板上的人生格言。

开始老师要求我们背全本《论语》,说实话我们挺愁的,但是背起来后发现并不难,因为有多一半都是我们在楼道中所熟知的,所以背起来自然容易!在每个班级的门口如果你想寻找班牌,那你就错了。

因为我们岔河中学从来不挂班牌,比如:“八一班”命名为“笃敬厅”。

还有更多的,这些都是论语的精髓!三、《论语》专修课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是我们的论语必修课,在那节课中,我们可以尽情享受论语带给我们的智慧,我们可以尽情的朗诵,可以在论语的世界里陶冶情操。

在论语课上,师生齐读,诵读经典,那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境界!如果真正的了解岔河中学的论语文化,那么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岔中的文化太深,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的确如此,虽然来到岔河中学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但我仍然不能深入的了解它的独特魅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将论语融入我的生活,将自己作为君子之人。

唐山市丰润区岔河中学初二:宋婉青。

孔子校园文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孔子校园文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孔子校园文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概述部分旨在简要介绍孔子校园文化的主题和背景。

孔子校园文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广泛传承和倡导的一种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体系。

这种文化以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为核心,融合了传统儒家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校园文化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和人文精神。

它注重思想的培养,强调思辨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和发扬。

此外,孔子校园文化还倡导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尊重、孝敬、诚信等。

它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孔子校园文化逐渐融入了现代教育体系。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孔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它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格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孔子校园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核心价值观,以及它对学生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孔子校园文化的细致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Article Structure):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孔子校园文化的背景、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孔子校园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核心价值观的介绍。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对孔子校园文化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启示。

引言(Introduction):在引言部分,将对孔子校园文化进行概述,介绍其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阐述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孔子校园文化的历史背景、核心价值观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Main Body):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孔子校园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孔子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2.1 孔子校园文化的历史背景:在这一部分,将对孔子校园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介绍,探究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家的作用以及他对学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校园石头文化及寓意

校园石头文化及寓意

校园石头文化及寓意校园石头文化:寓意与传承石头,作为一种天然的、永恒的物质,自古以来便在人类文化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石头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是装饰和景观的元素,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通过石头,我们可以传递知识、文化和价值观,使校园环境成为育人的重要场所。

一、校园石头文化的起源与意义石头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石头常常被用作教具或学习材料。

例如,《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提到的“石”就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坚韧、恒久和稳定。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石头的加入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校园石头的种类与寓意景观石: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石可以提升校园的美观度和文化氛围。

常见的景观石有太湖石、英德石等,它们形态各异,寓意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时间的沉淀。

题字石:在校园内放置题字石,可以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或历史传承等信息。

例如,放置刻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字样的石头,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

文化石:文化石是石头与文化的结合体,上面刻有诗句、名言或历史事件等,寓意着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

放置文化石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气息。

纪念石:为了纪念重大事件或杰出校友,校园内常常会设立纪念石。

这些石头上刻有相关的文字和图案,寓意着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三、校园石头文化的价值与影响校园石头文化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它能够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形象和文化底蕴。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石头可以使校园变得更加宜人、舒适和富有文化气息。

其次,石头文化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

例如,通过刻有励志名言的石头,可以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卓越。

同时,纪念石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让他们为自己学校的辉煌历史和杰出校友感到自豪。

此外,校园石头文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论语》文化引领书香校园建设

以《论语》文化引领书香校园建设

虎山小学:以《论语》文化引领书香校园建设临淄区虎山小学以建设孔子文化特色校园为引领,带领广大师生精读、细读、研读《论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领师生与好书为伴、与知识为友,以阅读促进师生主动、和谐地成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以《论语》引领书香校园建设的道路。

校园文化突出《论语》特色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读论语,诵经典,学做人,求发展”的巨幅标语,以及“不把《论语》读通、读透,就不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能正确把握做人的道理”的主题宣传画。

放眼环望,东边是制作精美的《孔子圣迹图》,西边矗立着白玉雕刻的孔子标准像,北面是精挑细选的《论语》经典名句牌匾。

走进教学楼,办公区分层布置了以“教学”、“仁爱”和“为政”等主题的《论语》名句展板,教学区按照年级序列布置经典诗文长廊。

随处可见《论语》为主题的名人名言,以及图文并茂的唐宋诗词,对学生进行着无声的儒家教育,熏陶和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生,教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走进教室,每个班级的门玻璃上都贴有富有特点的班级口号,体现着班级的精神风貌。

每班教室里都建有图书角,每个班级都充分利用黑板报和班级文化角,努力构建自己的班级文化,不断丰富和滋润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读书重在习惯培养建立班级图书角。

孩子们自发将自己心爱的读物带到教室,同班的学生互换看,不同班的学生也定期交换看,并利用十分钟晨会时间让学生交流看书的体会。

在常规性班级读书活动中,每个班级都做到了“四个一”,即每日一诗;每周一篇读书心得体会或读后感;每生一本摘抄本(或自编、自创诗本);每班一本读书活动记录本。

上好班级阅读课。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阅读能力较差,一般采取听老师读和看拼音读。

中年级一般采取师生共读和小组互读的形式。

高年级一般采取自主性阅读方式,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目的的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

组建学生文学社。

为全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了学生文学社,指派两位有热情、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组织活动。

校园文化论语 Microsoft Word 文档

校园文化论语 Microsoft Word 文档

正心修身篇※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为政》【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孔子的德育思想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其道德教育的理念至今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等四个方面内容。

重温孔子的德育思想,深刻领悟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对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孔子;德育;校园文化建设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理论体系的伟大奠基者。

高校校园文化就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校园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这些物质、精神财富所依托的载体形态,它包括传统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即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还包括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即精神环境和文化环境。

重温孔子的德育思想,把握其德育理念和方法,有利于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创造品味高雅的校园物质环境,积极熏陶道德情感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校园的建筑布局、空间构造、人文景观等,是人们能够直接创造和使用的,并且能够反映出某种价值文化形态的客观存在物。

高校应该注重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完美的校园布局,合理的建筑规划,精心设计的空间构造和人文景观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所以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的乐生思想在这则故事中一览无遗,那么这种乐生由何而来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美。

在这样的环境中,众弟子各言其志。

可以看出,品味高雅的环境有利于树立远大的志向,能够积极熏陶人的道德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建设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刘龙台学校校园文化石“宏毅、博学”解读
——读《论语》解读校园文化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章》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意思是说,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

为什么呢?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

弘扬仁道的使命是很重要的;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路途是很远的。

这岂不是任重而道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弘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此句选自《论语》,借此机会学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精选七则,共同学习:
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

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德啊,颜回!"
第三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
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裕和显贵,在我看来如浮云一般。

"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译:颜渊、季路陪侍(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季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会后悔。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季路说:"希望听听先生的志愿。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
第五则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译:孔子说:有益有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谄媚奉承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
第六则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
译: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

以有节度的快乐为快乐,以赞美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
的。

以骄奢放纵取乐为快乐,以尽情游荡为快乐,以贪图安逸为快乐,就有害了。

"
第七则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译: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为求得保全性命以致损害仁德,而宁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博览群书,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提问,还要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表现在这其中了。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析:博,广也。

笃,厚也。

志,识也。

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

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

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

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意思是做人要立志,远大的志向是博学的前提;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同时注重思考,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浅及深,去探究事实的真相。

宏毅、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

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

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

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

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

傲慢和博学是有点矛盾。

也许博学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

意义说大了,博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创造力的基础。

说小了,帮助你自己日后建功立业的手段。

譬如说我们学儒,学一部《论语》就够了。

你会怀疑够不够?你要怀疑那就广学多闻,把十三经都读完了,经史子集都看了,《四库》全部都通了,然后你觉得真的就一部《论语》就够了。

一部《论语》可以帮助你成圣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这不够了吗?所以你才能守约,约是单一的、最简单的、简约。

那你要成功,必须守约,学杂了就很难成功。

学杂是什么?前面的基础,通过这个广学多闻,你才能够死心塌地守着这一门。

志不笃而不能力行,这是志向要坚固,这样你才能力行,所以志在圣贤,你才有这个动力,力行不辍。

切问近思都要在自己身上,反求诸己,把圣贤学问落实到自己的身心,你就是在力行仁,仁在其中矣。

所以还是力行,你要是不力行那就不得仁。

面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还是得静下心来,学一学我们的祖先的育人思想,回到初衷,回到课堂,回到学校,在思考完善自身的同时完成好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