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必背81个重要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必背81个重要概念必修11.系统: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2.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4.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
5.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6.核酸: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类。
8.二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类。
9.多聚体: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10.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
1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12.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13.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4.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15.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7.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18.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19.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20.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3.酶: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4.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高考生物常考概念

高考生物常考概念
1. 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自组织和自我调节等生命活动功能。
2. 遗传:生物体内遗传物质(DNA)的遗传信息在一代代生殖中传递并表现出来的现象。
3. 生态系统: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共同体,由生物群落和生物间相互作用构成。
4. 物种:具有相同形态、生殖习性和遗传特征的个体群体,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5.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中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6. 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水的过程。
7. 免疫系统:保护机体免遭疾病和感染的机体防御系统。
8. 遗传工程:利用生物科技和遗传学知识改变生物基因组的过程,以达到人类社会的需要。
9. 进化论:生物种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的学说,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10.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形态、基因、生态等多方面的多样性,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99个高中生物核心概念

25、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的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26、脱分化: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27、原代培养:将组织取出后,先用胰蛋白酶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再将悬浮液放入培养瓶中,在培养箱中培养,这个过程称为原代培养。
38、无氧呼吸;C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39、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40、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1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12、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3、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两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分裂方式。其结果是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5、天然培养基:用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配成的,常用于工业生产的培养基。
56、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的基因成分明确,常用于分类、鉴定等的培养基。
57、营养物质: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58、体液:人体中还有的大量液体的统称。
59、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46、发酵:在生产实际中,人们将通过微生物的培养,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重要概念整理(45条)

高中生物必修2课本重要概念整理(45条)1.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4.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5.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6.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7. 同源染色体:联会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8.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9.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0. 受精作用: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11.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2. 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3.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14. 交叉遗传:男性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的现象。
15. DNA复制能准确进行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6. 遗传信息:蕴藏在DNA的4种碱基排列顺序之中。
17. 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8.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19.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0. 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1. 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密码子的现象。
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梳理

24.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没有性状分离, 可稳定遗传。 ②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 传。
26.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 ①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③染色体变异:指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 等。
25.一组与交配类型有关的概念 ①杂交:基因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Aa×aa,Cc×CC。常用来判断生物性状的显隐性。 ②自交:植物的自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判断植物是否是显性纯合子的最简单 的方法。 ③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常用来判断细 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④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人手一份!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梳理
1.多肽与肽链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CO—NH—)的化合物叫多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多肽通 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①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 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中。
史上最全高中生物所有概念汇总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系在一起组成组织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4.系统: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比如,你的身体是有许多器官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整体,可看做一个系统。
5.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10.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1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1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1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4.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15.结合水: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互结合,叫做结合水;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16.细胞膜: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17.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18.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19.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20.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2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22.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24.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高中生物38个重要概念

高中生物38个重要概念
1、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渗透作用
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典型的渗透作用装置需要两个条件:
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细胞株与细胞系
①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中有极少数细胞能度过生长停滞及衰老死亡的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传代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是细胞株。
这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细胞系: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4、癌细胞
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能正常地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叫癌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能够扩散和转移(因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5、1复制、转录与翻译
①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②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③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6、细胞周期。
高一生物重要概念总结

高一生物重要概念总结一、细胞生物学1. 细胞:最基本的生物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细胞膜:包围细胞的薄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 细胞质:细胞膜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器、溶质和细胞骨架等。
4. 细胞核:细胞中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部分,主要由染色体和核仁组成。
5. 染色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6. 核仁:细胞核内的小体,参与蛋白质合成。
7. 线粒体:细胞质中的有机物氧化器官,参与细胞呼吸。
8.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负责光合作用的器官。
9. 高尔基体:细胞合成和包装物质的机构。
10. 溶酶体:细胞内的消化器官,能分解各种物质。
二、遗传学1. 遗传物质:存在于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主要是DNA。
2. DNA:脱氧核糖核酸,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3. 基因:DNA分子上具有特定功能的遗传物质片段。
4. 染色体:储存基因的结构,参与遗传信息分传。
5. 生殖细胞:参与生物繁殖的细胞,具有双倍体和单倍体两种细胞状态。
6.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理论、基因突变和基因组学。
三、进化论1. 进化:物种的遗传特征随时间而改变的过程。
2. 自然选择:生物体在适应环境中存活和复制的过程。
3. 适者生存:适应环境的生物更容易存活和繁殖。
4.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
5. 化石证据:化石显示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6. 共同祖先:不同物种具有相同起源的祖先。
四、生物分类学1. 分类:根据特定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组和命名。
2. 种:具有相同形态和遗传特征的个体。
3. 分类阶层:生物分类的等级体系,包括门、纲、目、科、属和种等。
4. 动物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5. 植物分类:包括藻类、地衣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五、解剖学1. 人体器官系统: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2. 器官功能: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如脑控制思维和动作,心脏泵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35个重要概念梳理1.多肽与肽链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有多个肽键(—CO—NH—)的化合物叫多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作肽链。
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①原生质体: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剩下的结构,只在细胞工程中使用此概念。
②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用在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中。
3.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①生物膜: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等,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②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在结构、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叫生物膜系统。
4.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①染色体和染色质:细胞核内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并行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由同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其大小、形态、结构及来源完全相同,DNA分子的结构相同,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也一样,其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③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体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切不能将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认为是同源染色体。
④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作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组数可以根据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基因型进行判断。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反映了细胞增殖速度。
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有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
6.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同一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细胞分化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7.癌细胞有的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能正常地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叫癌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能够扩散和转移(因为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8.植物体细胞杂交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9.细胞株与细胞系①细胞株:原代培养的细胞中有极少数细胞能度过生长停滞及衰老死亡的危机而继续传下去,这些存活的细胞一般能传代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是细胞株。
这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②细胞系: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
10.酶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
过酸、过碱、高温使酶分子结构不可逆破坏而失活,而低温抑制酶活性,可恢复。
11.渗透作用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典型的渗透作用装置需要两个条件: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12.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概念及条件质壁分离: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而不是指细胞质)。
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条件:①内因——活的、结构完整的以及具有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
②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液泡和原生质层恢复原状(质壁分离复原)。
13.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4.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①光能利用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光合生产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即该土地所接收的太阳能。
②光合作用效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光合生产的有机物中所含能量,即光合作用中作物吸收的光能。
1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①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进行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②无氧呼吸: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的整个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6.四分体减数分裂时,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且相互交换一部分染色体,这在遗传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7.复制、转录与翻译①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②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③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8.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19.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一个独具遗传作用的功能单位(而不是DNA分子上的任一片段)。
20.遗传性状、遗传信息、密码子①遗传性状:生物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由遗传信息决定,体现者是蛋白质。
②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密码子:指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
密码子共有 64个,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氨基酸。
21.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①基因诊断:用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的原理,鉴定被检测样本上的遗传信息,从而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DNA探针是带有荧光素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分子。
②基因治疗: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用于治疗疾病等。
基因治疗只能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而不能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22.一组与性状有关的概念①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②显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作显性性状。
③隐性性状: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作隐性性状。
④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23.一组与基因有关的概念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②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③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④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控制着不同性状的基因。
24.纯合子与杂合子①纯合子: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没有性状分离,可稳定遗传。
②杂合子: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25.一组与交配类型有关的概念①杂交:基因组成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Aa×aa,Cc×CC。
常用来判断生物性状的显隐性。
②自交:植物的自花传粉和同株异花传粉;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
判断植物是否是显性纯合子的最简单的方法。
③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常用来判断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④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26.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①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③染色体变异:指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如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
27.单倍体、二(多)倍体与单倍体基因组①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种个体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②二(多)倍体: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③单倍体基因组:a.无性别区分的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
b.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常染色体的一半+XY(ZW)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
28.物种、种群与种群的基因库①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③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9.体液调节的概念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传递,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的作用最为重要。
30.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①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②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31.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作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高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顺着食物链(网)这种渠道进行。
3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在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故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其大小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34.生物圈地球上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圈层,换句话说,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
35.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种类的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其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