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问题是什么
三农问题及意义

三农问题百科名片“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
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
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简介“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
“三农问题”是三农的各个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有其质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刻原因;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队”与广大农民“三同”,在实践中探讨、创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什么叫三农-三农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叫三农?三农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充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开始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一、什么叫三农1、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一定要一体化的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2、应对农业发展的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的本身,还要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实行的是充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推动农村产业化进程。
中国农业产品这时开始面对外国农业大国的竞争,单一的家庭生产单位无力进行市场竞争。
二、三农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农业(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而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2)农业主要包含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副业,从事农业生产与气候息息相关,我国在上古就产生了农耕文明。
2、农村(1)农村是指从事农业生产者所聚居的地方,和城市和城镇相比,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会更差,但自然景观更好,而且生活节奏更慢,生活压力更小。
(2)今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
3、农民(1)农民就是指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这类人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素质比较低,而且负担较重。
(2)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农民来说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向城市,导致“空心化”的乡村和“城市病”两种状况的产生。
为了消弭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逐一阐述,旨在探究如何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面对三农问题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高,农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依然滞后,无论是物质基础、科技含量还是市场机制,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与农民人口基数成反比例关系。
乡村家庭的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因而,平衡城乡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4.农民职业化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的职业多样化缺失,农民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参与职业化的环境和政策非常必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
下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发展国家鼓励的新产业,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培养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和技术向乡村流动,推动当地资源开发上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优质生活环境。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是指困扰中国农村发展进程的一系列问题。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的定义、成因及主要表现进行阐述。
一、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
农业问题主要指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指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三农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偏向和关注不足。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三农问题的成因主要有:1. 农业现代化滞后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渠道,导致农产品产量低下和质量不稳定。
2.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农村仍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4. 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严重,进一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三、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三农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1.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合理的利润。
农民的产出无法直接面向市场,而是通过中间环节出售,利润被削减。
2. 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不断加剧,农村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
农村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发展压力增大。
三农问题

• 中国的三农问题 • 孙中山提出了民生政策:孙中山在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即民生主 义,目的是消除贫富分化,但是它并没有废 除地主土地私有制,没有消灭农民受剥削的 根源。
一.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 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 化开辟道路。 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 发展。 特点:采取经济上保护富农、政治上中立富 农的政策。 核心内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 地所有制。 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三.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 动,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 设最好的组织形式。 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原因: 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核心内容: 片面强调“一大二公”,超越了生产力 发展水平。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级性,给社 结果: 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时间
1861
国家
俄国
政策
1861年改革时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 得解放并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 价赎买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影响
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但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 供了资金、劳动力
满足了人民对于西部土地的需要, 有利于美国的西部开发,也提高了 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1862 1868
1917 1933
• 对土地改革你有怎样的认识? 中国农民两千年来一直憧憬的“耕 者有其田”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农民翻了 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我们 要热爱中国中国共产党,热爱我们 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农问题是什么

三农问题是什么?
三农,指农业、农村和农民。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三农工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统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三农问题日益凸显,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二、农业问题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如病虫害防治不力、使用劣质化肥等。
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也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2. 农村土地流转难题由于传统观念和政策法规限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难度较大。
这导致了很多土地闲置或者被低效利用,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和乡村经济发展。
3. 农业信息化不足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普及。
这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限制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问题1.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2. 农民素质提升难度大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传统观念的限制等原因,很多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很多农民缺乏现代化管理和经营理念,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管理要求。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推行“三农”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但是当前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所致。
四、农民工问题1. 农民工权益保障不足由于职业特殊性和流动性大,很多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如劳动合同缺失、工资拖欠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也制约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2. 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偏低由于教育程度较低和职业培训机会有限等原因,很多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现代化管理要求。
专题五中外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AB
12、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是因为①急于求成②对国情 认识不清③苏联撕毁合同④对社会主义建设 缺乏经验(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质上反 映了 A.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 状况的愿望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成功经验 C.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D.党 和政府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CD
1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成立 1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 变化经历了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是:① 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④农业合作社(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BB
CB
3、下列运动中,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 千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4、新中国成立初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 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C、实行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D、满足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5、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真正实现了“耕 者有其田”是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 1952年 ABD
归纳: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 历了四次变革: (1)、土地改革: 根本原因:封建地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 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实施地区:新解放区。 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开展:A、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决定 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B、1950年 冬,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 进行土地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北省灵寿县农民王三妮
• 二○○六年一月一日
2019/9/16
9
前五个一号文件
•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 1983年: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 1984年: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 1985年: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 1986年: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
增收的若干意见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
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9/9/16
11
对一号文件的评述
• 五个一号文件对当时的农村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1982年发表的第一个一号文件为“双包”制改革 定了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干部的积极性,深为老 农口的干部和广大农民所怀念
2019/9/16
17
农村问题
• 非农产业
– 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外出与回流 – 进一步发展的出路:再创辉煌?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问题
• 工业污染 • 农业污染
– 人居环境:村容整洁 – 政治上的可持续性
2019/9/16
18
农村问题
• 也有要素外流问题
– 资金 – 劳动力
• 谁来治理中国农村?
2019/9/16
19
农民问题(一)
• 生存权
– 土地的权利 – 其他生产资料的权利 – 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 同工不同酬 • 同伤不同赔
– ……
07年4月,北京大兴法院审
人 的
理了一起交通事故案,法官 以农村户口的受害人长期在
尊
城市生活、居住为由,以城
严
镇居民的标准任定了赔偿数
?
额(北京青年报,07.5.5)
王巩固政权,养兵役,扩充疆土,兴建土木,享 乐人生等,所需的一切钱粮都来源于田赋。田赋 增减关联王朝兴衰。减轻田赋农民安居乐业而国 泰。田赋加重农民无法生存,被逼起义,使王朝 被推翻。 • 春秋以来,我们的先民,灾荒年饥寒交迫,而官 吏还要敲骨吸髓,多少人因赋重卖儿鬻女。诗人 白居易写过“典桑卖地纳官税,明年衣食将何 如”。顽强的先祖农民在苦难的旧社会里挣扎生 存。
2019/9/16
2019/9/16
7
• 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农民闹革命,分 得土地,建立新中国,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 让农民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一九七九年邓小 平搞改革开放,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亿万 农民富裕起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祖国山河日新月异,农民生活年年提高。 胡锦涛深化改革带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前途似锦。
2019/9/16
10
新世纪七个一号文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
三农问题:问题是什么
2019/9/16
1
讨论的问题
• 三中全会和一号文件 • 农业问题 • 农村问题 • 农民问题 • 问题在哪里?
2019/9/16
2
推进农村改革的三个三中全会
• 1978年12月18-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快 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 1998年10月12-14日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 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中国农民调查报告 • 我向总理说实话 • 黄河岸边的中国
2019/9/16
14
三农问题及其表现
• 农业:粮食供给、竞争力 • 农村:非农产业、可持续发展
• 农民:权益:生存权和发展权
2019/9/16
15
农业问题
• 粮食供给
– 数量、质量 – 保护价:托市的数量和时机? – 大豆现象:2008进口3743.6万吨,较2007年3082.1万吨的进口
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我国 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2009年进口4255万吨,食物油 816万吨
• 蛋白质:中国40%-42%;美国36%-38% • 出油率:中国16%;美国19%
Hale Waihona Puke 2019/9/1616农业问题
• 农业竞争力
–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 要素流出:劳动力、土地、资金
– 耕地18.26亿亩(播种面积23.5亿亩),人均1.39亩
• 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蔬菜2.7亿亩,油料2亿亩,棉花8000万亩, 糖料4000万亩
• 需要多少?约30亿亩,其中,国内23.5亿亩,国外5.5-6亿亩,其中, 大豆3.7亿亩,4500万吨,棉花5000万亩,150-200万吨,橡胶、 木材等1.5亿亩
2019/9/16
8
• 乾坤转天地变,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胡锦涛为 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二○○六年 一月一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多年的田赋, 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前例的开端,这是 改革开放和“三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是党中央和胡锦涛治国的伟大 举措!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 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亿万农民 要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 2008年10月9-12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9/9/16
3
2019/9/16
4
2019/9/16
5
2019/9/16
“河 北 农 民 王 三 妮 自 铸 “ 告 别 田 赋 鼎
6
“告别田赋鼎”铭文
告别田赋
• 田赋:旧指农民的田地税。 • 田赋始于春秋时代,封建社会形成田赋而生。帝
• 后7个一号文件奠定了城乡统筹的基础
2019/9/16
12
怎样理解七年来的一号文件?
• 要和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前几年日趋严重的三农 问题联系在一起
• 同新世纪以来中央的三农政策联系在一起 • 尤其是要和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联系在一
起
2019/9/16
13
究竟怎样评价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