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初中地理练习题-1-2 人口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基础篇】1.(2020·重庆市綦江区石角中学八年级月考)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主要原因是()A.人口死亡率低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基数大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答案】C【解析】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故答案选C。
2.(2019·云南玉溪市·八年级期中)一个国家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说明()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④人口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B【解析】人口政策不仅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还可解决其他相关人口问题,①不正确;人口政策的制定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②正确;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正确;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④正确。
故B符合题意。
选B。
3.(2021·广西百色市·八年级期末)2020年11月1日开始,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A.6.02亿B.10.32亿C.12.95亿D.13.40亿【答案】D【解析】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是13.4亿,D正确,故选D。
4.(2021·山东菏泽市·九年级期末)我国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意在()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问题B.有效增加人均耕地面积C.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D.缓解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答案】C【解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人口下降,为了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目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C正确。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不能解决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A错误。
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练习1 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人口迅猛增长,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D. 科技进步读右图人口增长示意图, 完成2-3题。
2. 与当前德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A. ①B. ②C. ③D. ④3. 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老龄人口多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就业压力过重C. 人口素质偏低, 教育压力过大D. 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4.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 带来的后果是()①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世代交替减缓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 世代交替加快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劳动力不足④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 劳动力就业困难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回答5-6题5. 其中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A③ B② C① D④6. 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类型类似于()A③ B② C① D④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 分析并完成7-8题。
7. 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A. 欧洲B. 大洋洲C. 非洲D. 北美洲8. Y国最有可能分布在()A. 欧洲B. 大洋洲C. 非洲D. 北美洲9. 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读右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 回答10题:10.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1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AB. BC. CD. D12. 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 青壮劳力缺乏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完成13—14题4313.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A. 1B. 2C. 3D. 414.下列各国中, 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 D.德国一、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二、综合题1.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 回答有关问题:(注:图中细实线为出生率, 粗实线为总人口变化趋势, 点线为死亡率)(1)请在图上画出自然增长率曲线图(2)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为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且波动较大, 人口增长处于相对或状态。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25)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据此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如表为我国八大经济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表。
地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大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2005年 6.9511.97 3.137.9810.989.7120.5828.70 2010年 6.2013.22 4.1311.1413.5311.0119.8620.91(1)根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中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人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 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试分析原因。
2.读表,完成下列要求。
2010年和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单位:万人)年份2010年2014年常住人口总数1961.22151.6其中户籍人口1256.71332.9外来常住人口704.5818.7(1)表中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主要来自______ 增长。
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朝阳区和海淀区的常住外来人口超过百万,昌平区排在第三位,形成多个外来人口聚集区--“城中村”,如图所示。
(2)“城中村”一般具有交通______ ,租金______ 的特点,但由于人口高度集中容易出现______ ,______ 等城市问题。
(3)北京市提出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下的目标,主要是考虑北京市的______ 和______ 条件,尤其是______ 资源的承载能力。
(4)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北京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选择填空)。
A.实施南水北调--提高地域开放程度B.加强污水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更多开辟农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D.大力发展工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人口的练习题

关于人口的练习题人口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人口问题展开讨论,探讨人口的定义、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分布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人口的定义人口是指一定区域内居住的、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总数或数量。
人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会发生变化,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人口数量的变化1.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数量的总体增加。
人口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等。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人口增长往往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
然而,过快的人口增长也会导致资源供给的压力,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2. 人口减少相对于人口增长,人口减少是指人口数量的减少。
人口减少可能是由于死亡率的增加、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外流等原因所导致。
人口减少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结构指的是人口按照年龄、性别、民族等因素进行的分类。
人口结构的变化常常涉及到人口数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等问题。
1. 年龄结构的变化年龄结构的变化是指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情况。
例如,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会导致社会养老压力的增加,而青年人口比例的下降则可能导致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2. 性别结构的变化性别结构的变化是指男性和女性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情况。
例如,男女比例失衡可能会导致社会稳定性的问题。
四、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导致不同地区的资源利用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 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减少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这种趋势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空心化,同时也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和问题。
2. 人口迁移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综合题专题训练 (16)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0分)1.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北京市-0.015 5.292河南省0.5640.562(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________引起的。
(2)描述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3)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主要影响因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信息,安徽在近年来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加,外出务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约13.3%。
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及流动规模图。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成为劳务大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出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图中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图1为“某城市规划简图”,图2为近年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该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在城市规划图中,图例②表示的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a、b、c、d四地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合适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反映该城市目前发展的人口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 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对图中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农业文明阶段B.Ⅱ:后工业文明阶段C.Ⅲ:处于高增长阶段D.Ⅳ:属于低增长阶段【答案】AD【解析】读图可知,Ⅰ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应为农业文明阶段;Ⅱ阶段自然增长率快速增长,应为工业化阶段;Ⅲ阶段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应为后工业化阶段;Ⅳ阶段自然增长率低,且逐渐降低,应为低增长阶段。
【2】目前,该地区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有A.鼓励提前退休B.鼓励生育C.鼓励到海外务工D.接纳海外移民【答案】BD【解析】目前,该地区人口增长逐渐减慢,劳动力逐渐减少,应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来增加劳动人口。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2.(12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1)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3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分)【答案】(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1分)、河谷较两侧高(1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1分)河谷地势较低(1分)(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天气多变。
(3分)(3)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1分);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1分)(答1点即可)【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西部属于第一阶梯,东部属于第二阶梯。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所以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
河谷处地势较低,所以河谷较两侧积温较高。
(2)歌谣中一日携四季装,反映了昼夜温差大。
山上与山下的差异,表现出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体现了天气多变特征。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解析:选B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人口发展特点。
下图为某某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这一期间,某某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下降B.增长加速C.增长减缓D.增长停止3.目前,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解析:2.C 3.D 第2题,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25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因此人口低速增长,且呈减缓趋势。
第3题,某某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4.B 5.D 第4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
第5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下表为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影响的预测值。
其中16~5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据此回答6~7题。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就业压力最大C.老年人口数量最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7.有专家推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实际出生的人口可能少于预期值,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育龄妇女年龄过大B.抚养孩子成本高C.人均耕地少,粮食不足D.政策支持力度小解析:6.D 7.B 第6题,表中显示全面二孩政策下2030年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此时,我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是最高,就业压力也不会最大,B错误;老年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人口总量,计算可知2050年最大,C错误;人口总量由增大到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D对。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三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口.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1---2、CA【解析】1、中国的中位年龄是35.2岁,而中国的平均年龄应大于35.2岁;中国的人口总数比日本人口总数多很多,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多于日本;日本的中位年龄大于中国,那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低;而表中各国,日本的中位年龄最大,说明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多,所以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
选项C正确。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所以年龄较小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会缓解就业压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影响不大;我国外籍劳动力当前和今后都不会大量涌入。
选项A正确。
(二)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1.A2.C3.B第1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 D .科技进步 读右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3题。
2.与当前德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 .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4.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 ) ①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 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 ④ 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5-6题 5.其中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6.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类型类似于(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7-8题。
7.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8.Y 国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9.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
影响
读右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0题: 10.图中A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 . A
B . B
C . C
D . D
12.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 .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 A .1 B .2 C .3 D .4
43
14.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 .埃及B .中国C .新加坡 D .德国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1.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有关问题:
(注:图中细实线为出生率,粗实线为总人口变化趋势,点线为死亡率)
(1)请在图上画出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2)第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且波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相对
或 状态。
(3)第二阶段名称 ,其主要特征是: (4)低增长阶段为图中的第 阶段,目前 、 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已进入这个阶段。
(5)人口增长第三阶段特征 ,
原因
(6)图中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 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
(阶段名称)
2、读“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有关问题。
(1)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_______,原因是______ __;而70年代以来,二者明显下降,原因是_____ ___。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知识,分析3.读下列柱状图(资料来源: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
(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
其主要原因 ;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结构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 。
练习1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1.(1)略
(2)高高低原始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 ;静止低速增长
(3)高增长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平均寿命随之上升;
(4)第四英国德国
(5)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变化;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发展;国家人口政策实施。
(6)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低增长阶段。
2、(1)高①社会稳定;②经济文化发展;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计划生育政策
3.(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外地人口大量迁人
(2)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采取措施:吸收外地劳动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练习1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综合题
1.(1)略
(2)高高低原始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增长率低 ;静止低速增长
(3)高增长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明显下降,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平均寿命随之上升;
(4)第四英国德国
(5)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变化;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发展;国家人口政策实施。
(6)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低增长阶段。
2、(1)高①社会稳定;②经济文化发展;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计划生育政策
3.(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外地人口大量迁人
(2)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采取措施:吸收外地劳动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