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垂的预防护理

合集下载

预防足下垂及足部压疮支架的制作及应用

预防足下垂及足部压疮支架的制作及应用

足下垂是 昏迷 、瘫痪 、下 肢功 能障碍 、长 期 卧床患 者 常见
的并发症 ,因此 ,做好足下垂 的预 防是患者康 复后 能否生活 自 理 的关 键 … 。在 进 行 护 理 时 ,由于 患 者 不 能 运 动 ,双 足 自然 下
垂 ,为 了让患者 的双足保持功能位 ,传统使用 各种垫 枕或让 患
者穿 丁字鞋 ,护理时工作烦琐 ,且 患者穿 丁字 鞋容易 引起患 者 足跟部压疮 ,不舒服 ,同时也不 易保持患者 双足 的 中立位 。为 解决这一 问题 ,我科于 2014年设计 了预防足 下垂及 足部压疮 支架 ,应用于临床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
图 1 预 防足 下 垂及 足 部 压 疮 支 架 结 构 示 意 图 注 :1矩形 固定架 ,1—1左侧板 ,1—2连 接板 ,1—3右侧 板 ;2脚底 板 ;3挡板 ;4底板 ;5垫块 ;6弧形凹槽 ;7插 槽
参 考 文 献 [1] 彭 刚艺 ,刘 雪琴.临床 护理 技术 规 范 (基 础 篇 )[M].2
版 .广 州 :广 东 科 技 出版 社 ,2013:123.
[2] 来 鸣,泮淑 薏 ,杨 明丽.临床 护 理缺 陷分析 与危 机 管理 [J].中华护理杂 志,2005,40(12):922—923.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 3月第 23卷第 5期
素质不 断提 升 ,由“教 ”的需要增 强了“学”的效果 ,学习积极性 更加主动 ,体现了 自我价值 ,从 而储 备 了护理管理人 才 。对新 人职人员 的系统考核 ,也 能发现技能操作 能手 ,作为今后 小组 培训专员及操作竞赛 的备选人才 。
的足踝 放置在脚固定 腔 的垫 块弧 形 凹槽 上 (相 邻 2块挡板 之 间形成脚 固定腔 )进行 固定 。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1、有足下垂得护理指引、护理流程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得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与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得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4、肘关节:屈曲90度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8、踝关节:背屈90度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与减少深静脉栓塞得发生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得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得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与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得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得评估及护理措施》中得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得危险因素。

综合康复护理预防下肢深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的效果

综合康复护理预防下肢深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的效果
Limbs//wANG Fei,zHA0 Fetl《j HTl,YANG Jing,YANG Yntl ei,Ll Y n 摘 要 :目的 探 讨 综 合 康 复 护 理 对 下肢 深 度 烧 伤 患 者 足 下 垂 的 预 防 作 用 。方 法 按 住 院 时 间 先 后 将 72例 下 肢 深 度 烧 伤 患 者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各 36例 ,对照 组 常规 护 理 ,观 察 组 在 此基 础 上 采 用 综 合 性 康 复 护 理 。结 果 观 察 组 踝 关 节 活 动 度 范 围 、背屈 及 趾 屈 活 动 度 显 著 优 于对 照 组 (均 P< O.01);观 察 组 未发 生 足 下 垂 ,对 照组 发 生 16例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意 义(P<0.01)。结 论 综 合 性 康 复 护理 可 预 防 下 肢 深 度 烧 伤 后 足 下 垂 。 关 键 词 :烧 伤 ; 并 发 症 ; 足 下 垂 ; 综 合 性 康复 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R 473.6;R493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OO1—4152(2008)14—0075—02 8年 7月第 23卷 第 1 4期 (外 科 版 )
· 75 ·
· 康 复 护 理 ·
综 合 康 复 护 理 预 防下 肢 深 度烧 伤 患 者 足 下 垂 的效 果
王飞 ,赵凤 娟 .杨静 ,杨艳 丽 ,李运
Com 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N ursing Care for the Prevention of Foot Drop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eep Burn of Lower
翻身床尾放置软垫硬板 ,顶住 双足底,使膝关节稍屈 曲以保持踝关节呈直角 。并帮助 和指导 患者做 双足 的背 屈及左 右旋 转活 动 ,每次 15~30 rain。此 期 患足 背 屈及左 右旋转 以被 动 活动 为 主。 1.2.1.2 愈合 期 功能 锻 炼 (伤 后 5~28 d) 此 期 创

第二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部分试题 第五章

第二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部分试题 第五章

第五章支持生理功能的护理第一节限制/活动的护理1.长期卧床病人预防肺部并发症:观察患者呼吸系统状况,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吹气球等,增加肺活量;勤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保证水分的摄入,防止痰液黏稠,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加强胃管护理和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和宣教,防止坠积性和吸入性肺炎发生。

P1432.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压疮:做好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皮肤减压工具, 1~2h改变体位1次,给予皮肤保护油/新型敷料保护骨突处/受压皮肤;及时擦干皮肤汗液和尿便,关注皱褶处,预防压疮的发生。

P143。

3.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便秘:观察患者排便的情况,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多饮水,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少吃易产气食物,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基础上进食适量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

每日按摩腹部数次,促进肠管蠕动;对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协助排便。

P1434.长期卧床病人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每次排尿后做好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预防泌尿系感染。

鼓励多饮水,少吃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毛豆等,少吃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碱化尿液,防止泌尿系结石发生。

P1435.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足下垂: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和(或)被动的全身关节运动。

P1446.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多做踝部运动及股四头肌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弹力袜,尽量避免下肢输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P1447.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为患者调整体位时,床头抬高应缓慢,角度从小到大,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等症状,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P1448.长期卧床患者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答:肺部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2、压疮;3、便秘;4、泌尿系统感染;5、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足下垂;6、下肢静脉血栓;7、体位性低血压。

足下垂的预防及护理

足下垂的预防及护理

4、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足下辅助工具。
5、指导、督促术后卧床、昏迷的患者进行踝部的主 动被动运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6、建立患者足下垂登记报告表,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足下垂的预防及护理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定义
足下垂也叫尖足 是指由于胫骨前肌群肌力低,小腿三头肌痉挛、 足跟腱挛缩等原因而使踝关节不能背伸的症状
临床表现
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是拖拉病足或是将该侧下 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触地面。
昏迷 瘫痪 下肢功能障碍 长期卧床
足下垂
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
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
截瘫、偏瘫、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压迫
腰5神经根、腓总神经损伤、长期卧床、下肢
石膏固定、皮套牵引或骨牵引等长期制动的患者
预防
踝关节的摆放
患者平卧位,使足底与床面垂直, 足尖向上居中,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
预防
踝关节背曲运动
患者仰卧位,踝关节做背屈、外翻运动
3、睡眠时可采取布鞋疗法
康复护理
足部温热疗法 康复锻炼 针刺与按摩 佩戴支具等
护士指导患者预防足下垂
1、制定预防足下垂的护理指引,自制或购买足下垂 的相关用具。 2、培训护士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 昏迷、长期卧床、下肢外固定制动患者。
3、截瘫、腓总神经损伤、足部不能背伸的患者卧床 休息时保持足中立位。踝关节背伸90°。在足部垫 一软枕,避免足部悬空。
在不同时期如何预防足下垂
(一)卧床期 (二)离床期 (三)步行期
(一)卧床期
长期卧床病人或截瘫病人,如果忽视了踝关节的运动,
由于力矩的作用,足可绕踝旋转而发生跖屈

皮肤牵引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皮肤牵引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皮肤牵引治疗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皮肤擦伤及水泡
预防:
1、引套内垫棉质衬垫包裹肢体,骨突部位垫棉垫。

2、皮牵引松紧适宜。

处理:
1、皮肤擦伤处用碘伏消毒每日两次,保持干燥,避免受压。

2、水泡较大时用空针抽吸,保持干燥,避免受压。

(二)足下垂
预防:
1、应防止被褥等物压于足背,保持踝关节至功能位。

2、使用丁字鞋,足板托。

处理:
1、用支具托固定。

2、足部温热疗法。

3、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4、坚持被动踝泵运动,每天两次,每次50-100下。

(三)压力性损伤:
预防:
1、皮牵引内骨突处垫棉垫减压,班班交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足跟应悬空减压。

处理:
1、写好护理记录,上报不良事件。

2、根据压力性损伤分期进行换药处理。

3、保持创面干燥,避免受压。

4、班班交接,天天评估创面煎合情况。

(五)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预防:
1、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等长收缩运动。

2、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泵运动。

3、给予腓肠肌及股四头肌按摩,每日两次。

处理:
1、康复理疗。

2、协助肢体被动功能锻炼。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

第一章节骨科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引一、骨科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引目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开展后,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在术前、术后及康复锻炼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实践反应临床护理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结论健康教育在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的护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术前健康教育护士运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利用宣传资源宣传骨科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邀请患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急诊患者护士应配合医生抢救并做好术前准备。

对意外伤害要给予安慰和照顾。

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康复目标。

(二)术后健康教育1.牵引病人请家属协助给患者做预防褥疮护理。

保护牵引完好。

颈椎牵引病人嘱头部不要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有事用笔写在纸上。

喂饭、喂水应从口角一侧缓慢喂入,防止呛咳、窒息造成生命危险。

定期按摩骨隆突及受压部位。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石膏固定病人搬运、翻身或改变体位时防止折断。

保持石膏固定位置。

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发现渗血应沿血迹边界划圈,注明时间,观察血量是否增加。

肢端是否有5“P”征。

3骨折内固定病人体能活动、完全负重和承载是造成植入物早期松动、折弯甚至断裂的原因。

嘱患者决不能用患肢正常负重或承载。

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

4、骨折外固定病人外固定针需经过皮肤肌肉组织,患者有恐惧感。

讲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除恐惧心理。

定期更换敷料。

外固定器占有一定空间,暴露患肢要注意保暖。

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

5、断肢(指)再植病人意外中丧失肢(指)体。

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伤害还面临残废。

面对残废及再植成功与否的疑问,心理、精神上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

介绍成功经验,增加患者信心。

术后室温保持在24℃以上。

术后一周内用60—100度烤灯照射再植肢体,距离33-50cm,局部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足下垂护理操作

预防足下垂护理操作

预防足下垂护理操作足下垂是指足部肌肉萎缩和力量减退,导致足部无法正常支撑身体重量的情况。

足下垂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行走能力,还可能导致脚部疼痛、足弓塌陷等问题。

为了预防足下垂,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护理操作。

1. 足部按摩经常进行足部按摩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

可以用手指按摩足底、足内侧和足外侧,每次按摩10-15分钟。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按摩油,以减少摩擦和提高按摩效果。

2. 足部伸展运动进行足部伸展运动可以增强足部的柔韧性和力量。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运动:坐在椅子上,将脚尖向上抬起,然后尽量向下踩地,重复10-15次;站立时,用脚尖尽量踮起,然后再放下,重复10-15次。

每天坚持进行这些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足下垂。

3. 足部冷热水交替浸泡将足部交替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可以促进足部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增强足部肌肉的弹性和力量。

可以先将脚浸泡在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将脚浸泡在冷水中5分钟,交替进行3-5次。

每周进行2-3次足部冷热水交替浸泡,可以有效预防足下垂。

4. 足部瑜伽足部瑜伽可以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足部的稳定性。

可以尝试以下几个足部瑜伽动作:坐在椅子上,将脚掌放在地上,然后将脚尖向上抬起,再放下,重复10-15次;坐在地上,将脚掌贴在一起,然后将脚尖向外侧分开,再合拢,重复10-15次。

每天进行足部瑜伽,可以有效预防足下垂。

5. 正确选择鞋子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减少足部受力,预防足下垂。

应选择适合自己足型和脚长的鞋子,鞋子的鞋底应有一定的柔软度和支撑力,鞋跟不宜过高。

在购买鞋子时,最好在下午或晚上购买,因为此时脚部会稍微肿胀,这样可以确保购买到合适的鞋子。

6. 合理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足部的负担,容易导致足下垂。

因此,保持合理的体重对于预防足下垂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合理运动等方式来控制体重。

7. 定期检查足部状况定期检查足部状况可以及时发现足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操作。

如果发现足部有异常现象,如疼痛、肿胀等,应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下垂的预防护理措施:
(1)卧床期:保持肢体功能位,不能让足悬空。

改换体位,2小时更换一遍,卧床时调整下肢保持轻度屈曲位。

在足部置放软垫,平卧时患侧髋、膝屈曲,并使足踏与软垫上,使其蹬实。

侧卧位时患侧足下应垫软垫,背部要有依靠,偏瘫侧的膝下垫起,以保持下肢处于功能体位,保证偏瘫侧下肢不外旋。

睡眠时可采取布鞋疗法,即将患侧的布鞋垂直固定于患者的床栏杆上,每晚临睡时将患侧的足放进鞋内每2-3小时从鞋内脱出一阵进行按摩。

(2)四肢运动:瘫痪侧的上、下肢各关节作被动屈伸运动,对足关节行背屈运动,每天做2次每套动作15次。

为促进瘫痪侧的被动运动,健侧自动运动也作同样的运作,如果被动运动不够充分,可运用健侧带动患侧作被动运动。

(3)离床期:轮椅乘车训练:过了急性期,经医生许可,开始作轮椅乘车训练,每日一次,一次5分钟,如果坐轮椅稳定可延长时间,增加次数。

坐轮椅时两脚必须放在踏板上。

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安全,用安全带固定躯干,颈部不能保持稳定的患者,可使用设有床的轮椅。

(4)坐位训练:以能坐轮椅的患者为对象,每天进行2次,此时脚底要着轮椅的踏板,保持功能体位。

(5)步行期:坐轮椅或是坐位时足底着地面作背屈训练。

将5-6公分的海绵放在足底与地面之间,进行背屈训练,10次为一套,一日2次。

肌肉萎缩的预防措施
1、肌肉萎缩的预防采取主动练功训练,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练功。

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导引、按摩、气功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方法。

生活作业方法更为实用易学。

若上肢活动障碍者,采用写字、投掷、接球、弹琴、编织、拨算盘等,若下肢活动受限者,采用踏三轮车、缝纫等作业训练方法。

2、肢体活动功能训练可采用主动练功和被动练功两种,从内容上可有传统体育训练、生活作业训练等不同。

若肢体瘦削枯萎,运动无力,不能步履,卧床阶段可采用卧位被动练功,随时变换姿势,防止"畸型"发生。

继则采取主动练功训练,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练功。

根据病情,可选用相应的导引、按摩、气功以及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锻炼方法。

生活作业方法更为实用易学。

预防关节僵硬的预防措施
1、骨折早期(2周以内),自牵引之日起,即可指导病人作足踝背伸蹴屈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并对膝部进行推拿按摩,以解除局部肌紧张,防止髋骨粘连造成膝关节僵直。

2、骨折中期(3~6周),此期肿痛消失,骨折已较稳定,锻炼幅度可适当增加,除早期锻炼的项目外,可增大髋、膝活动度。

方法以健足蹬床,双手支床,抬起臀部,使下身连同患肢带动牵引锤一起上下滑动,以增进肌力和髋、膝活动范围。

3、骨折后期(6周后),此期骨折已基本愈合,解除牵引后应先在床上活动各关节方法为:患者仰卧,伸直患肢,缓缓抬起,放下,反复进行;或仰卧,患肢屈曲、伸直,反复进行,1~2周后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行走。

在下床活动的同时,可指导病人用中药熏洗膝、踝关节,以利舒筋、活血、消肿,使关节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活动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