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儿女》之《大山的火把》观后感

合集下载

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

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

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2012年初,看到《人民的好儿女》中那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人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大山的火把——赵世树,秉承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大山中的小学里工作了三十年,由一名风华正茂的小伙,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由于坚持背孩子们过河,不到三十岁就得了风湿,病发时拄着拐棍来为孩子们上课,最后,每天他的妻子背着他到学校。

他的手指因为风湿,得用绳子困住粉笔才能写字,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却风雨无阻坚守岗位。

党和人民为你骄傲,你是孩子心中最伟大的老师,你是人民的好儿女。

板凳妈妈——许月华,身残志坚,从小失去双亲,又不幸失去双腿,高位截肢,靠着两个木头板凳行走。

为了让那些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孤儿穿上温暖的毛衣,吃上可口的饭菜,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孩子长大成家,有的孩子去了远方。

可他们的履历上母亲一栏中都有着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用她特殊的身躯,呵护了一个又一个渴望温暖的童年,那板凳的敲击声,分明是一首爱的旋律。

今生无悔——王万青,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

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他,风华正茂年龄,就奔赴阿万昌草原。

为了牧民的健康,为了民族的团结,将青春热血洒在了茫茫草原。

为多少人治好了病,他无法陈述。

如今六十七岁的他还忙碌在草原巡医。

当荣誉挂肩时,只有一句纯朴的话语,那就是“今生无悔”。

正因为有王万青一样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才谱写出了多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壮丽乐章。

特战尖兵——刘珪,某部队某分队分队长。

还在就读高中的他,被“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消息所震惊,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

高中毕业后光荣参军,成为一位特战兵。

特种兵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随时面临危险与牺牲,刘珪多次遭遇险情,都以化险为夷而赢得喝彩。

大山的火把赵世术心得体会

大山的火把赵世术心得体会

大山的火把赵世术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党员心得学习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的心得体会---吴登艳在这个寒冷而又温暖的冬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认真地学习了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的事迹。

1977年,赵世术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下泽村小学。

学校在半山腰上,除了操场是块平地外,放块鹅卵石都会一直滚到山脚。

山底有条河,冰凉的河水从上游的溶洞中流出,没有桥,孩子们过河必须要大人背送。

每到放学时间,赵世术就把各个年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按照回家路线分组,一组一组地送。

河有三四米宽,挽起裤腿背过去水能没过膝盖,所有学生送下来通常要两三个小时。

遇到山雨,河水经常会漫过腰部,为防止背孩子过河时滑倒,赵世术就和对岸的家长将长梯横搭在河堤上当护栏。

即使这样一般人也不敢背孩子过河,看到家长在对面打着哆嗦,赵世术二话不说就背起学生下河:“我是老师,我不上谁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赵世术在这刺骨的凉水中,来来回回接送学生5个春秋。

学生们平安地毕业了,而年仅20多岁的赵世术却落下了折磨他大半生的风湿病。

总之,牢记宗旨,为学生服务,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既要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学生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要把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愿望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安心工作,而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来自于学生、植根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学生谋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根本价值取向,把个人理想、人生价值定位在为学生服务上,为构“和谐师生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刘少芳观后感-赵世术《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观后感刘少芳我最近认真观看了贫困山区教师赵世术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上鹿村的小学教师赵世术是坚守讲台20年的乡村教师,双腿残疾后,靠妻子背送坚持教学12年。

推荐-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观后感精选2篇 精品

推荐-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观后感精选2篇 精品

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观后感精选2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民的好儿女.大山的火把—赵世术》观后感我最近认真观看了《人民的好儿女》电视系列片,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的伟大、***的气力、***的风采。

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通过观看学习,我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

我清醒的熟悉到,** *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由于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贫困山区教师赵世术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上鹿村的小学教师赵世术是坚守讲台20年的乡村教师,双腿残疾后,靠妻子背送坚持教学12年。

他以春蚕蜡炬般的师者大爱,照亮了山里娃的希看之路……赵世术,1954年8月出生,1974年3月入党,1977年师范毕业,34年来,他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即便双腿残疾,他靠妻子背送继续坚持13年,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所村小学。

妻子成为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桥”,他把自己化作了山里孩子通向知识彼岸的“桥”,他用无怨无悔的行动演绎了“东风化雨人做桥”的动人故事。

1977年,23岁的赵世术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巫溪县皂角乡下泽村校任教。

学校在半山腰上,山下有条没有桥的河,学生们上学需要大人背着送过往。

河水从溶洞中流出来,常年冰冷刺骨。

年轻的赵世术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过河的责任,无论严冷酷暑,他都要一趟趟往返于河水之中背学生们过河,一背就是5年。

由于经常浸泡凉水,才20多岁的赵世术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20XX年,赵世术腿上的病菌开始在手上出现,手指开始化脓,不能弯曲。

“上课都没法拿笔了,就别往了吧。

”妻子实在看不下往了。

“不行!只要还剩一口气,我都要站到讲台上!”手指无法弯曲,赵世术就找来橡皮筋,上课前让学生把粉笔绑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以方便在黑板上写字。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五篇)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五篇)

第一篇2012年1月15日上午,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我观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第一集《大山的火把——赵世术》。

当我了解到: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

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

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

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

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

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

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赵老师是伟大的,我觉得他的妻子更伟大!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世术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赵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

看完影片,我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其实我想,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些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

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

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美好了。

相信每个看了人民儿女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

这正是真正感动的力量。

向赵世术学习,学习他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要把他的优秀品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立足自身的岗位,心系学生,争做学生的贴心人,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为人师表的风采,更好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二篇1月10日,按照我校党总支的布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上海基层党建网播出的《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电视片之“美丽人生”,这是一部介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秦怡的短片。

【范文】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

【范文】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

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从网上看到《人民的好儿女》中那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震撼人心。

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人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共产党的力量、共产党的风采,看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领会到了党的无私、奉献、坚韧的崇高精神。

大山的火把——赵世树,秉承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大山中的小学里工作了三十年,由一名风华正茂的小伙,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由于坚持背孩子们过河,不到三十岁就得了风湿,病发时拄着拐棍来为孩子们上课,最后,每天他的妻子背着他到学校。

他的手指因为风湿,得用绳子困住粉笔才能写字,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却风雨无阻坚守岗位。

党和人民为你骄傲,你是孩子心中最伟大的老师,你是人民的好儿女。

板凳妈妈——许月华,身残志坚,从小失去双亲,又不幸失去双腿,高位截肢,靠着两个木头板凳行走。

为了让那些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孤儿穿上温暖的毛衣,吃上可口的饭菜,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孩子长大成家,有的孩子去了远方。

可他们的履历上母亲一栏中都有着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用她特殊的身躯,呵护了一个又一个渴望温暖的童年,那板凳的敲击声,分明是一首爱的旋律。

今生无悔——王万青,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

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他,风华正茂年龄,就奔赴阿万昌草原。

为了牧民的健康,为了民族的团结,将青春热血洒在了茫茫草原。

为多少人治好了病,他无法陈述。

如今六十七岁的他还忙碌在草原巡医。

当荣誉挂肩时,只有一句纯朴的话语,那就是“今生无悔”。

正因为有王万青一样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才谱写出了多民族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壮丽乐章。

特战尖兵——刘珪,某部队某分队分队长。

还在就读高中的他,被“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消息所震惊,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

高中毕业后光荣参军,成为一位特战兵。

《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

《人民的好儿女》心得体会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通过组织观看视频《人民的好儿女》,我深深被这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所感动,他们的故事感人肺腑,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坚韧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保山的故事——荆保山,讲述了一个人、一间房、一座山的故事。

荆保山在部队服役的17年在山上,中条山护林24年也在山上,一个人的大半生全部奉献给了大山,24年来,他每天步行15公里巡查山脉,每天3次零报告火情,清查进山人员2万余人次,制止盗砍盗伐52次,参与扑火28次,挽回国家财产损失100余万元。

面对每个与亲人团聚的节日、面对女儿的出嫁、面对老父亲的病重离世都因自己肩负的护山职责拒绝下山,面对山上的阴凉潮湿和豺狼虎豹、面对自身关节的变形疼痛,还能够坚定的对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在退休后继续留在山上看护松林,荆保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山的火把——赵世术,秉承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在大山中的小学里工作了三十年,由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步履蹒跚的老人,他每天坚持背孩子们过河,不到三十岁就得了风湿,病发时拄着拐棍来为孩子们上课,最后,每天都是他的妻子背着他到学校。

他的手指因为风湿,必须用绳子捆住粉笔才能写字,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疼痛,却风雨无阻坚守岗位,他是孩子心中最伟大的老师。

板凳妈妈——许月华,她从小失去双亲,又不幸失去双腿,高位截肢,但是她身残志坚,靠着两个木头板凳行走。

为了让那些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孤儿穿上温暖的毛衣,吃上可口的饭菜,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孩子长大成家,有的孩子去了远方,可他们履历的母亲一栏中都有着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用她残缺的身躯,呵护了一个又一个渴望温暖的孩子,那板凳的敲击声,分明是一首爱的旋律。

特战尖兵——刘珪,在一次跳伞训练中,他与第一次跳伞的战士陈波的降落伞缠绕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两人都有生命危险。

最新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精选多篇)

最新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精选多篇)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精选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人民的儿女》观后感第二篇:人民好儿女观后感第三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第四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doc 第五篇:《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人民的儿女》观后感《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放假期间在网上观看了《人民的好儿女》,本以为纪录片应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才看几集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迫不及待地看完了这部纪录片,一个个真实的事迹,一个个鲜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让我感到无比的崇敬之意,更让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今后还要继续努力。

虽然每一集的时间不长,但是片中所讲述的共产党员都是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其中大部分是在一线的基层党员,从“马背上的白衣天使——梅莲”到“索道医生——邓前堆”,从“板凳妈妈——许月华”到“法官妈妈——陈燕萍”,从“大山的火把——赵世树”到“村头有棵常青树——蒋国珍”??每一个主人翁都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变得不平凡,也让周围的人们感受到了党员的先进性。

其中,我觉得“知识工人有力量——李斌”这一集实在给我们这些将要毕业的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校毕业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自我提升,逐步成长为一名在数控加工方面拥有出色技能的优秀员工。

这其中,李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理论学习上他不畏艰难,善学好问,在工作中,他刻苦钻研,不怕脏不怕累??这正是广大毕业生以后都需要面对的情况,没有一位成功的人不需要努力,只有不懈努力,我相信汗水一定可以换来喜悦的泪水。

作为不久将来的毕业生,我们应该学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持奋斗,为自己的梦想与事业创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总想知道影片中的主人翁心里到底怀着什么的情怀,能拥有如此无私的境界?到底有什么样的动力,推动他们无悔地走下去?是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还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呢?正是那份责任,正是那无私的价值观,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平凡朴素撰写着另一种不平凡。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

《人民的好儿女》观后感

《人民的好儿女》之《大山的火把》观后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总是会有一些看似很平凡的人做着很平凡的事,最终却以不平凡的事迹感染着所有人,赵世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共产党员,却承载着众多孩子和家长的期望在三尺讲台之上奋斗了30余年,后期更是在自己双腿残疾的情况下仍然不放弃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努力为孩子们送去更多的希望,他是千万党员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却也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1977年,年仅23岁的赵世术师范毕业之后,在党的号召下满怀着火热的激情和理想来到了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泽村小学,决心用自己的萤火虫般的力量点燃这里的知识之光,30余年以来,他从来没有过任何怨言,一心一意地只想为人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由于学校的条件相对艰苦,位置处在半山腰上,山下有条没有桥的河,学生们上学之时需要大人背着过河,河水从溶洞中流出来,常年冰冷刺骨,由于送学生上学耽误太多时间,很多家长都被扣了公分,影响了家里的收入,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赵世术自告奋勇地担起了护送学生上学放学的责任,在家长怀疑的目光里,赵世术用自己善良的本质和负责任的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赵世术把自己的双腿一次又一次地泡在了水里,就这样过了五个春秋,而立之年的他便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自己行动都很困难,却依然为那些上学困难的孩子操着那支离破碎的心。

2006年之时,赵世术腿上的病菌开始在手上出现,手指出现化脓,致使握粉笔都成为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妻子见着心疼劝其放弃,但是眼见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赵世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坚持,双脚不便就拄着拐棍去上课,手指不能弯曲便用橡皮筋将粉笔绑在手指上,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从来不曾离开,哪怕是病魔对自己身体无情地摧残他也不曾想过离去,2009年,赵世术由于身体原因最后还是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讲台,但是作为管理后勤的老师,他心里一直放不下那些纯真的孩子,仍然每天由妻子背着到学校去照顾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延续着自己的师者大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的好儿女》之《大山的火把》观后感
刚刚看了《人民的好儿女》电视系列中的《大山的火把》,我心里触动很大,有感动,有伤怀,有激励,也有沉重!视频中的主角赵世术,在妻子的陪伴下,在重庆山区默默执教30多年,从1977年当时那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变成如今两鬓斑白的老人,时光的无情让人感慨,而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教师的现状也让人伤感不已,但他的执着,他的付出几乎让人落泪!
70年代,那是一个国民精神现状完全不同的时代。

20多岁的赵世术,向党述说自己的志向,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提起笔,坚定地书写着为人民奉献的决心……不久,他走进了重庆山区的一个简陋的小学,十几个学生见证了他的到来。

那一个个小孩,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占据了他心中做柔软的部分,一个个宁静的伴着虫鸣的夜晚,总有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在油灯的火光下批改作业。

没多长时间,赵世术便发现送小孩上学会严重影响家长们的劳作,让他们被扣公分,这意味着他们所分得的粮食减少。

于是,这位逐渐稳重的青年教师提出,自己送孩子们来回学校。

面对家长的质疑,他诚恳地说,“我试试吧!”有一段路需要过河,来自高山化雪的河水冰凉刺骨。

赵世术拄着木棍,背着孩子们来来回回。

过那条河一趟,你感到冰凉;四五趟,脚部皮肤冻得通红;十趟左右,皮肤就发紫了,没感觉了。

而赵世术要过十几趟!他一直坚持了五个夏天,之后没能再背学生们,是因为年仅30岁的他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自己走路都艰难。

没有怨言,赵世术拄着拐杖,一点一点地挪去教室。

他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一个教师真正的风骨。

但他每天蹒跚的背影刺痛了妻子的心,于是这个可爱的女人背着自己的丈夫去教室,每天上学前和放学后,她的身影准时出现。

这其中,有欢乐,也有眼泪。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30多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十年?赵世术和他的妻子如今都是鬓染秋霜了,一条条皱纹爬满了历尽风霜的脸上,那是时光流逝所遗留的痕迹。

而且,他的手不知从何时开始肿胀化脓,他的妻子言双挤按时他的呼痛声,那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绑粉笔在手上以便他继续在黑板上写字的场面,那个小女孩大大的纯真的眼睛,让我心酸不已!
他老了!当地的党组织了解了他的情况,想把他调到镇中心小学去,他拒绝了。

要他停止教学,那更是不可能。

也许,他是想到了从山区自己那间小学走出去的一批批学生,一代代人吧。

不知道他的脸上是否正露出欣慰的笑容?
党员,想要为人民服务,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那些听起来慷慨激昂的承诺,一句“我试试吧”,足矣!全国八千万的党员,有多少人了解赵世术的所作所为后,还能问心无愧地说:我确实在以自己的方式服务人民?
想起了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我心情又有点沉重,那是在重庆的深山中。

太多太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在祖国偏远的一隅,而听闻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少之又少!是不是优裕的生活造就了人们精神的荒漠,难道我们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怪圈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