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教案
人教版《海燕》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海燕》教学设计(精选5篇)《海燕》教学设计1一、诵读——感知课文1、介绍作者及《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诵读欲望。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
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3、小组合作演读,注意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4、全班齐读,进一步把握海燕形象和作者感情。
二、发现——评说课文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__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加以评说证明吗?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适时引向深入发现,可重点明确如下角度:准确生动的用词——用一组准确的形容词直接表现海燕的英姿,如“高傲”、“勇敢”等;用一组拟人化动词形象描写海燕、海鸟们和乌云、狂风等的动作;同时,许多组近义词,显出作者用词的丰富,如写“叫”的动词有“叫喊”、“呼叫”、“号叫”、“吼叫”;都含势猛、力强、厉害、急剧、旺盛之意的一组词有“猛烈”、“强烈”、“剧烈”、“热烈”等。
灵活多变的句式——__有时句式整齐匀称,有时长句短句交错,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
另外,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兼用,显得摇曳多姿,也便于表情达意。
丰富多彩的修辞——全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比喻、拟人、反复的运用,增强了__的艺术性。
形式多样的表达——作者在充满激情的描绘中,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战斗精神,在表达方式上以描写为主,描写中充满感情,同时兼有议论,议论中也饱含激情,描写、议论、抒情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用,增强了__的抒情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圆熟精湛的技法——作者巧用象征,表达深刻的思想;巧用对比,通过乌云、狂风与波浪、大海形象对比和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形象对比,歌颂如大海般激荡的人民革命力量和像海燕般勇敢无畏、迎接革命风暴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教案设计(4篇)

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教案设计(4篇)篇1:八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教案设计八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海燕》教学设计8。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呻吟(yin2)翡翠(fei3)掠起(1ue4)困乏(fa2)蜿蜒(wan1yan2)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又称,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末尾一章。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海燕》教学设计8》。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海燕》教学设计海燕教案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海燕》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章的一篇文章。
本节课主要详细讲解《海燕》的作者背景、诗歌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具体内容包括:对诗人阿赫玛托娃的生平简介;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隐喻等修辞手法;探讨诗歌主题及其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海燕》的作者背景、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象、隐喻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对诗歌主题思想的挖掘。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形象,进而引入课文。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诗歌内容讲解: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隐喻等修辞手法,理解诗歌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尝试创作一首以海燕为题材的诗歌。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主题,讨论海燕所象征的精神内涵。
六、板书设计1. 《海燕》2. 作者:阿赫玛托娃3. 艺术特色:韵律、意象、隐喻4. 主题:追求自由、勇敢面对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一首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2. 答案示例:(以一首具体诗歌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海燕》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了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感受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更多阿赫玛托娃的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进一步拓宽视野。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勤劳的帮大家分享的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海燕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过程: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二、背景介绍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
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
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
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
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 示威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海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海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13216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5.png)
《海燕》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海燕》教学设计《海燕》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与作者的“乡愁”之间的联系,掌握解读这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让学生理解“乡愁”的内蕴。
4、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某些词语的使用,进一步学习状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乡,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背井离乡的游子百般思念的地方。
一群海燕,引发了作者郑振铎绵绵相思。
那么作者眼前看到的自由飞翔的海燕,是故乡美丽的燕子中的那一对、两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海燕》。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海燕,鸟纲,海燕科。
小型海鸟。
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
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
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
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它的生活。
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2、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
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
1921年,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
1929年回国。
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掌握《海燕》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海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探讨《海燕》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高尔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
分析高尔基的创作动机和文学成就。
2.2 高尔基的其他作品介绍高尔基的其他重要作品,如《母亲》、《海市蜃楼》等。
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海燕》的故事情节概述概括《海燕》的主要情节和事件。
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2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人公海燕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探讨其他重要人物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海燕》的主题思想概述探讨《海燕》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分析作品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批判和反思。
4.2 作品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探讨《海燕》与现代社会的相关性和启示。
分析作品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文学鉴赏与批评5.1 文学鉴赏方法介绍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欣赏《海燕》。
5.2 文学批评与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对《海燕》的个人看法和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文学批评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海燕》原文,对作品有初步了解。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视频等。
6.2 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问题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情况。
《海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海燕》,该篇文章属于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女孩与一只海燕之间的温馨故事。
本篇文章既有详细的描写,又有深刻的寓意,适合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组成特点及文体特征;(2)认识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含义;(3)熟练掌握一些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理解和阅读能力;(2)能够正确运用描写手法,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描述和叙述。
3.情感目标:(1)在“海燕”的形象中,感受到海燕这种鸟类朴实无华的品质与精神;(2)在描写手法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和想象力的力量;(3)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导入本节课。
例如:你喜欢听故事吗?你有没有养过小动物?给它起过什么名字?2. 预习(10分钟)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海燕”和短语“讲述一个女孩与一只海燕之间的温馨故事”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预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 阅读(25分钟)通过老师朗读或分组朗读的形式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在朗读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大意,并分析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和寓意。
4. 分析(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
例如:“它淡黄的脖子上长着一块光滑的白色皮垫”,“飘动着珍珠般的羽毛”等。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本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海燕’的形象含义是什么?本篇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你觉得哪个描写手法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和思考?”6. 练习(20分钟)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和实践,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的小故事,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手法,描述自己和宠物之间的感情和故事。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海燕》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最美的生命的讲述,唤起人们对困难生活的坚持和对于美好的追求。
本文主要通过南丁格尔的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不认输、不放弃的道理,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南丁格尔的坚韧、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也可以了解到南丁格尔的故事和近代医学发展的历程,懂得了拼搏和奋斗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贡献,培养学生们厚德、博学的品质。
2.掌握本文的阅读技巧,练习自主阅读的习惯并且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海燕》,让学生们了解到坚强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坚持、努力、奋斗,并且通过读完文章懂得去感悟生命中的美好。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个人阅读等多样化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海燕》中所描写的坚强、拼搏、发奋的意义。
2.知识与情感并重:通过了解南丁格尔的故事和对难度的克服,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
3.课本教学与课外拓展结合:通过让学生们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实地观察等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1.对《海燕》的阅读分析:了解文章的结构、主题等,学生们可以通过详尽的探讨阅读文本,确切的理解文本中的思想。
2.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世界上著名的医学家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和医学发展进程。
3.积极向上的精神:学习坚韧、不畏艰苦、勇敢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困难总能攻克,勇往直前的精神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实施1.预习指导:对于第一次接触文章的学生,应该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条件的同时,快捷地介绍一些文章的背景和核心部分,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的预期目标。
2.整理讲解: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上课前需要老师预备相应的教案,整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思维导图和相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Petrel
海燕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创意说明】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
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发现、个性化体验、艺术性创编等一系列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一、诵读──感知课文
1、介绍作者及《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诵读欲望。
2、个人表情诵读,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
可借助符号和文字,标注全文朗读要领提示,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3、小组合作演读,注意结合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演读,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
全诗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4、全班齐读,进一步把握海燕形象和作者感情。
二、发现──评说课文
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
你的一点发现加以评说证明吗?
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诱导,适时引向深
入发现,可重点明确如下角度:
准确生动的用词──用一组准确的形容词直接表现海燕
的英姿,如高傲、勇敢等;用一组拟人化动词形象描写海燕、
海鸟们和乌云、狂风等的动作;同时,许多组近义词,显出作
者用词的丰富,如写叫的动词有叫喊、呼叫、号叫、吼叫;都
含势猛、力强、厉害、急剧、旺盛之意的一组词有猛烈、强烈、剧烈、热烈等。
灵活多变的句式──文章有时句式整齐匀称,有时长句
短句交错,富有韵律,读来琅琅上口。
另外,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兼用,显得摇曳多姿,也便于表情达意。
丰富多彩的'修辞──全文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尤其
比喻、拟人、反复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形式多样的表达──作者在充满激情的描绘中,热情歌
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战斗精神,在表达方式上以描写为主,描写中充满感情,同时兼有议论,议论中也饱含激情,描写、议论、抒情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并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圆熟精湛的技法──作者巧用象征,表达深刻的思想;巧
用对比,通过乌云、狂风与波浪、大海形象对比和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形象对比,歌颂如大海般激荡的人民革命力量和像海燕般勇敢无畏、迎接革命风暴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另外,环境烘托是本文又一成功的艺术手法。
文中三种不同景象,象征革命暴风雨的迫近和即将爆发;景象的变换,表明形势愈益险恶、阶级斗争日益激烈,而海燕形象,在景象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显现。
典型鲜活的形象──文中无论海燕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还是海鸥、海鸭、企鹅们自私怯懦、贪图安逸、目光短浅,无不使人印象鲜明。
尤其是作者借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颇具典型意义。
以上活动可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梳理、积累课文知识
和学习方法,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新发现,与师生交流。
三、体验──表达感受
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它吹响了一曲
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
今天,我们可从另外角度解读,赋予文章和海燕形象新内涵。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联系生活和自身经历,体验感悟,挖掘、拓展、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
1、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了什么?我们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2、人生有阳光与鲜花,也会有阴霾和暴风雨,面对生活
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
四、创编──想像迁移
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进行;也可以海燕口吻,用第一
人称写法,立足课文,补充想像,描写我(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所见、所闻、所感、所为及对海鸟们的所言,尝试改写和扩写课文。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