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2
实验指导书2-网络端口扫描

实验2网络端口扫描一、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在实验中,我们将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使用Superscan 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实验,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
利用综合扫描软件利用综合扫描软件利用综合扫描软件“流光”“流光”“流光”扫描系统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二、实验原理(一).端口扫描的原理一个开放的网络端口就是一条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的信道,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
侵做好准备。
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但效率较低;但效率较低;也可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较高。
扫描工具是对目标主机的安全性弱点进行扫描检测的软件。
检测的软件。
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它一般具有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通过对端口的扫描分析,可以发现目标可以发现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所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服务软件版本和这些服务及软件的安全漏洞,从而能及时了解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全漏洞,从而能及时了解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扫描工具根据作用的环境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和主机漏洞扫描工具。
主机漏洞扫描工具是指在本机运行的扫描工具,以期检测本地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网络漏洞扫描工具是指通过网络检测远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所存在漏洞的扫描工具。
本实验主要针对网络漏洞扫描工具进行介绍。
统所存在漏洞的扫描工具。
本实验主要针对网络漏洞扫描工具进行介绍。
1.端口的基础知识为了了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端口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学部:信息工程学部专业:软件工程课程:计算机网络姓名:洪江山教师:李毕祥2017 年 2 月目录实验一双绞线线缆的制作 (5)实验二 TCP/IP协议常用网络工具的的使用 (8)实验三在Windows2003上安装与配置DHCP服务器 (11)实验四在Windows2003上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 (16)实验五实现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 (21)实验六路由器基本实验-静态路由、缺省路由配置 (28)实验七交换机基本实验-VLAN、 VTP、TRUNK (34)《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1、实验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6133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总学时数:10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专业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通过课程实验,学生应学会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习和掌握通信媒体、网络工具的使用,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配置方法,服务器的配置和测试方法,为进一步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组建、管理和进行网络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计算机网络实验共10学时,实验分为“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大类。
其中必修实验2个,共4学时;选修实验分2个等级:A级和B级,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实验A级或选修实验B级,共6学时。
4、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1)实验设备和仪器名称:RJ-45接头、双绞线、RJ-45压线钳、打线钳、测试仪、计算机等。
(2)计算机(内存为1G以上),学生一人一机。
(3)实验环境配置:计算机安装Windows XP或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 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 实验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实验二 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实验报告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已经变得日常化,而交换机作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对网络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加深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网络故障排除等技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过程及结果,并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讨论。
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其中交换机作为实现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关键设备,对网络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CISCO交换机的基本操作进行实践,旨在加深对交换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并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CISCO交换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2.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配置;3. 能够进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实验环境准备(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PuTTY、CISCO交换机模拟器。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实验步骤(1) 打开PuTTY,通过SSH协议连接到CISCO交换机模拟器;(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登录交换机;(3)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等;(4)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VLAN 和端口模式;(5)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6) 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检查配置是否成功。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成功登录CISCO交换机,并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了基本配置。
通过网络连通性测试,确认配置生效,并能正常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操作步骤能够顺利实现,并取得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四、问题与解决1. 问题1:无法连接到CISCO交换机。
解决方法: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重新配置PuTTY连接参数。
实验2 网线制作及搭建简单局域网

实验二网线制作及搭建简单局域网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常用网线的种类•掌握在各种应用环境下非屏蔽双绞线制作网线的方法及连接方法•掌握网线连通性测试方法•掌握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方法二、实验设备压线钳一把、测线仪一个、双绞线若干段、RJ-45水晶头若干、交换机一台三、实验内容网线制作,截取适当长度的两段非屏蔽双绞线,分别与两只RJ45头连接成直通线或反转线,然后用网络测试仪测试其连通性。
利用交换机和所制作的网线,搭建简单的局域网。
四、背景知识网线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我们平时说的用于局域网的网线就是双绞线,是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双绞线是由相互按一定扭矩绞合在一起的类似于电话线的传输媒体,每根线外边包裹绝缘层并使用色标进行标记。
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
进行缠绕的原理是如果将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则可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序,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
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如下图)。
目前,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非屏蔽双绞线,它由四对不同颜色的铜导线,即8芯线组成,每两条按一定规则绞在一起。
RJ45水晶头是安装在双绞线的两端,然后插在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的RJ45接口上。
图2-1双绞线在EIA/TIA-568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为:三类、四类、五类线。
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的。
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
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
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
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制作网线所需要的RJ45水晶接头前端有8个凹槽,简称“SE”(Position,位置)。
凹槽内的金属触点共有8个,简称“8C”(Contact,触点),因此业界对此有“8P8C”的别称。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指导书实训一:网络基本概念及简单应用一、实训目的1)单机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2)网卡设备的驱动程序安装方法3)掌握获取Internet资源的方法,掌握Internet搜索引擎的使用,熟练掌握电子邮件E-mail 的使用二、实训环境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具备Internet环境。
2)Win2000、Ghost、网卡驱动程序三、实训步骤1、安装单机系统计算机的主机首先要安装操作系统,Windows 2000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由于本实训中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操作,基于Windows 2000的基本安装大家在计算机组装实训中已经操作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操作,下面着重以磁盘克隆软件Ghost为例来说明系统的还原方法。
(1)GHOST软件介绍:GHOST是著名的硬盘复制与还原的软件,不仅可以进行硬盘对硬盘的克隆,而且可以进行分区到分区的克隆。
菜单介绍:Local本地硬盘间的备份LPT网络硬盘间的备份Option设置(一般不做调整,使用默认值)Quit退出作为单机用户,我们只选择Local,其包括以下几选项:●Disk硬盘操作选项To Disk硬盘对硬盘完全拷贝To Image硬盘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gho)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到原来硬盘●Partition硬盘分区操作选项To Partition分区对分区完全拷贝To Image分区内容备份成镜像文件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复原到分区check检查功能选项(2)操作步骤(划线部分为键盘输入命令)●进入DOS界面:插入win98启动光盘或软盘,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或重新启动计算机时选择安装win98 dos系统(按F8选择)●运行GHOST软件:C:\>D:D:\>CD \SETUP\GHOSTD:\SETUP\GHOST>GHOST●恢复镜像文件选择Local→Partition→From Image,从镜像文件恢复系统。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 实验指导书 课 程:计算机网络 编 著:孙兴春 讲 师 审 批: 文立斌 高级工程师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 2009 年 9 月 8 日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CITY COLLEGE OF DGUT《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服务。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网络相关研究方向的认识。
在学习完该课程的相关内容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使用网络命令进行网络测试和维护、合理地规划和实现局域网、配置相应的服务、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构建一个局域网,完成所有的配置和测试,提高网络工程能力,同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及应用。
本实验指导书是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补充,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所需的预备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每个实验都根据实验目的精心设计了实验内容,给出了实验步骤。
共20学时的实验学时。
拟定安排以下9个实验,其中实验四占4个课时,其他各两个课时。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实验二:CRC的VC++/C++实现实验三:IP协议分析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总则 (1)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2)实验二CRC的VC++/C++实现 (7)实验三IP协议分析 (8)实验四子网划分与多网段互连互通 (12)实验五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16)实验六TCP/UDP协议分析 (21)实验七DNS服务器的搭建 (22)实验八FTP、WWW服务器的搭建 (24)实验九电子邮件的加密处理 (27)本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依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附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网络工程系目录实验一 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 (3)一、实验目的 (3)二、预备知识 (3)三、实验环境 (4)四、实验步骤 (5)五、实验报告内容 (6)实验二 IP层协议分析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环境 (7)三、实验步骤 (7)四、实验报告内容 (8)实验三 TCP协议分析 (9)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9)二、实验环境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报告内容 (10)实验四 HTTP和DNS分析 (11)一、实验目的及任务 (11)二、实验环境 (11)三、实验步骤 (11)四、实验报告内容 (12)实验一802.3协议分析和以太网一、实验目的1.分析802.3协议2.熟悉以太网帧的格式3.熟悉ARP报文的格式二、预备知识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需要仔细观察协议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序列。
为探究协议操作细节,可使协议实体执行某些动作,观察这些动作及其影响。
这些任务可以在仿真环境下或在如因特网这样的真实网络环境中完成。
观察在正在运行协议实体间交换报文的基本工具被称为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顾名思义,一个分组嗅探器捕获(嗅探)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报文。
一般情况下,分组嗅探器将存储和显示出被捕获报文的各协议头部字段内容。
图1为一个分组嗅探器的结构。
图1右边是计算机上正常运行的协议(在这里是因特网协议)和应用程序(如:Web浏览器和ftp客户端)。
分组嗅探器(虚线框中的部分)是附加计算机普通软件上的,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分组捕获库接收计算机发送和接收的每一个链路层帧的拷贝。
高层协议(如:HTTP、FTP、TCP、UDP、DNS、IP等)交换的报文都被封装在链路层帧(Frame)中,并沿着物理介质(如以太网的电缆)传输。
图1假设所使用的物理媒体是以太网,上层协议的报文最终封装在以太网帧中。
分组嗅探器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分析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系《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路由器配置和交换机配置
1.实验目的
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在CCNA下对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配置的基本步骤;
熟悉和掌握在CCNA下对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网络配置的常用命令;
2. 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教材关于路由器配置方面的相关内容;
阅读本实验的内容及操作步骤;
阅读CCNA指导手册;
3. 实验内容及步骤(具体方法参看CCNA中文指导手册和英文实验指导书)(1)熟悉RouterSim CCNA的环境;
(2)熟悉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包括:
a)登录;
b)帮助和编辑;
c)查看和保存配置;
d)设置口令;
e)设置主机名称、增加标志、IP地址、标识、带宽和时钟频率。
(3)对实验环境下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具体配置:
a)配置路由器A
b)配置路由器B
c)配置路由器C
d)配置路由器2621
e)配置路由器804A
f)配置路由器804B
g)配置路由器1900A
h)配置路由器1900B
(4)查看配置好的状态信息;
(5)进行网络测试。
4. 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常用命令;
按步骤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
记录实验中所使用的命令和执行结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