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运动实验专题练习(word版

合集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分析】
【详解】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s 。 t
[2][3]实验器材,除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外实验还需测量路程用的刻度尺, 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用的停表。
[4]小车在 AB 段的路程为:sAB=45cm,tAB=3.0s,则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
sAB t AB
=
45cm 3.0s
=15cm/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15cm/s。
[5]小车在 BC 段的路程为:sBC=56cm,tBC=2.8s,则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
sBC tBC
56cm
=
2.8s
=20cm/s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20cm/s。
(1)[6]由上面实验知 AB 段的速度小于 BC 段的速度,故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ss
t2
t t1
ss
v 2v1
,由 v
s t
得,v2
2 t2
s
2
s
vv1 . 2v1 v
v 2v1
点睛:求 v2 的表达式,推导过程较难,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做分组实验时,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下面是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 报告单(摘要)。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物理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 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 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 A 滑到 C 的时间 tAC=2.4s,小车从 A 滑到 B 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 的平均速度 vAB=_____cm/s,则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 度 vAB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sAB/tBC,他的做法 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 AB 段和 BC 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 AC 段平均速度 v,AB 段的平均速 度 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 BC 段的平均速度 v2,则 v2=_____(用 v、v1). 【来源】重庆八中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2)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 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cm/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cm/s;(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s AB/t BC,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6)聪明的小杜发现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AC段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则v2=_____(用v、v1).【来源】重庆八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 v=s/t 25 50 快小不正确112vvv v-【解析】(1)该实验原理是:vst= .(2)s ABBCs==40.00cm,t AC=2.4s,t AB=1.6s,tBC 2.4s 1.6s0.8sAC ABt t=-=-=,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4025cm/s1.6ABABs cmt===,则BC段的平均速度v BC4050/0.8BCBCs cmcm st s===.(3)由BC ABv v>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量时间偏大,故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专项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

如用人的手臂长度、脚的长度等定义长度单位。

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称为“一拃”,如图所示。

则“一拃”的长度大约是()A.20 mm B.20cm C.20m D.20km2、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C.以站台为参照物,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D.小明选择相同的参照物可以造成先后不同的感觉3、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该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A.mm B.cm C.dm D.m4、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地停在车站,过了一会,乙车内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甲车内的乘客看到乙车也向东移动,那么站在站台上的铁路工人看到的是()A.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D.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5、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B.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C.甲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甲相对于扶梯是运动的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 cm。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3)斜面倾角不变,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则小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由图观察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所测量的路程是____cm,平均速度____m/s;(5)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像来描述,下图中能反映本实验中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选填“A”或“B”)【来源】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答案】v=st时间小于 65.0 0.1625 B【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到速度的公式v=s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所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

(3)[3]小车由静止释放,做加速运动,小车通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4)[4][5]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时的路程是65.0cm,运动的时间是4s,平均速度v=65.0cm4sst==16.25cm/s=0.1625m/s(5)[6] A图为s-t图象,是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故A不符合题意;而B图为v-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速度逐渐变大,故图B 中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_____斜面的坡度很小,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

【精选】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精选】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2)安装斜面时应保持______(选填“较大”、“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3)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斜面总长s 1=90cm ,若秒表每格为1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 (4)在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来源】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 v t =较小 时间 0.3 0.45 偏大 【解析】【分析】【详解】(1)[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s v t=。

(2)[2][3]安装斜面时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下落不会很快,方便测量时间。

(3)[4]从图中可以看到,一开始秒表的示数是最右边的读数,通过全程的时间是3s t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90cm =30cm/s 0.3m/s 3ss v t === 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3m/s 。

[5]下半程所走的路程是''11=90cm 45cm 0.45m 22s s =⨯== 下半程需要的时间是'1s t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0.45m 0.45m/s 1s s v t === 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是0.45m/s 。

(4)[6]如果小车过了顶端位置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时间是较小的,根据svt,路程是正确的,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是偏大的。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 或“小”)(2)请根据图中所的信息计算:若小球在AC 上的平均速度表示为v AC,则v AC=_________________m/s;(3)小球在AC 上的平均速度v AC、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v AB和在BC 段的平均速度v BC的大小关系是_____。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最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cm,s BC=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______;【来源】安徽合肥包河区四十八分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加速 0.5 C【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可判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2]AC段的路程s AC=s AB+ s BC =5cm+15cm=20cm=0.2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0.2m0.5m/s20.2sACACACsvt===⨯(3)[3]由(1)[1]已知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描述的是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小,描述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先做减速后做加速,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2.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从A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随时间t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t /s0 0.1 0.2 0.3 0.4 0.5 0.6 v /(m ⋅s -1) 2.0 2.5 3.0 3.5 4.0 4.5 5.0(1)小球在斜面上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2)报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______;(3)小球的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式为v = ______;(4)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 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₁内通过的路程是s ₁=v ₁t ₁,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汽车上的机械式里程表是用安装在轮上的一组计数齿轮来实现计数的,它可以记录车轮转过的圈数。

这些计数齿轮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被车轮的转动所驱动。

同时车轮的转动还通过特定的传动装置,传递给由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传感器,传感器再将反映车轮转动情况的电信号显示在速度表上,从而指示此时的车速。

当轮胎用久了有明显的磨损后,就会使所计里程和指示的时速产生误差。

若里程表记录的里程为12000km ,则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示数;若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以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为依据,对整个行程所估算的时间将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行驶时间。

若已知某辆汽车新车轮的直径为d ,使用2年后,由于磨损,该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这辆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那么此过程中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________(请用d 、s 、a 来表示)。

【来源】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初中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小于 小于()2s d a d-【解析】如果轮胎有了磨损,轮半径减小,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所以根据圈数测得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即汽车实际行驶的里程将小于示数;∵v s t=,∴t sv=,又因为从北京到上海的路程知道(准确),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所以估算的时间比实际用的时间要小;车轮直径为d 时,车轮转一圈走过的距离为车轮周长:πd,汽车从和平门开到北京展览馆的过程中,里程表增加的数值为s ,则车轮转过的圈数为:n sdπ=, 轮胎的半径已比全新时减少了a ,故直径减少2a,此时车轮周长π(d -2a),因此这辆车实际行驶的路程为:s 实=nπ(d ()()22a)πd 2a .s d a sd dπ--=⨯-= 点睛:当轮胎有了磨损后,行驶相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圈数偏大,据此得出的里程数和时速都要偏大;此车从北京驶往上海,整个路程知道,因为速度表上指示的时速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判断估算的时间和实际用的时间的关系。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坪上中学2020年上学期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运动学实验题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坪上中学2020年上学期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运动学实验题专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郴州市安仁县坪上中学2020年上学期物理八上第一章运动学实验题专题训练一、实验探究题1. ( 5分)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小车和电子秒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改变木板的角度进行了两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此实验需要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和________;(2)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3)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4)下列哪个图像更接近第二次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情况________;(选填字母)A. B.C. D.当兴趣小组的同学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下车不能下滑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秒表(2)(3)0.29(4)B;木板倾斜程度太小【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解析】【解答】(1)实验中需要记录下车运动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2)“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知道路程、时间,其原理是受速度公式(3)小车全程为AC段,由表中数据可得在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4)第二次实验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第二次实验中,小车在AB段、BC段、A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则小车可能做速度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故应该选B。

再次改变木板的角度,发现小车不能沿木板下滑,可能原因是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比较大,木板倾斜程度太小,不足以使小车能够自由滑下。

【分析】(1)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需要利用刻度尺和秒表;(2)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3)根据总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4)相同时间的路程相同,速度不变。

2. ( 7分)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本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3)在BC段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dm;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小车还没到达C点就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m 0.5s
0.6m/s ;
[3]由图乙知 OB 段即 0s到 0.5s 内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 OB
sOB tOB
= 0.1m 0.5s
0.2m/s
CD 段小球即1s 到1.5s 内的平均速度为:
一、初二物理 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
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 (2)如果测得小车从 A 滑到 C 的时间 tAC=2.4s,小车从 A 滑到 B 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 的平均速度 vAB=_____cm/s,则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_____cm/s; (3)由实验看出,下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选填“慢”“快”). (4)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 度 vAB 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v=sAB/tBC,他的做法 正确吗?_____. (6)聪明的小杜发现 AB 段和 BC 段路程的特点,算出了 AC 段平均速度 v,AB 段的平均速 度 v1,觉得还可以用公式直接算出 BC 段的平均速度 v2,则 v2=_____(用 v、v1). 【来源】重庆八中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
则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
v 5m/s2 t
(2)[2]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3)[3]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 s,即如下图三角形 ABC 的面积

因为
S ABC
1 2
AB BC
v 5m/s2 t
【答案】 5m/s2 t
2.5m/s2 t2
【解析】 【分析】 【详解】 (1)[1]设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v kt b
由表格数据,将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代入关系式,可得
0.5m/s=0.1sk b ① 1m/s=0.2sk b ②
由①②解得
k 5m/s2 , b 0
vAB
sAB t AB
40cm 1.6
25cm / s ,则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
sBC tBC
40cm 0.8s
50cm / s .(3)由 vBC
vAB 可以看出,小车下滑过程
中速度越来越快。(4)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
测量时间偏大,故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小。(5)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B 点的速度 为 0,小车从 A 点由静止释放,B 点的速度不为 0,故两次从 B 到 C 的时间不同,从而计算
所以,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
s 1 vt 1 5m/s2 t t 2.5m/s2 t2 22

s 2.5m/s2 t2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 s—t 图 象如乙所示,由图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s; (2)根据图乙可知,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处滚下,经过 2s 到达 E 点(图乙中未画出),则该小球 到达 E 点时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ss
t2
t t1
ss
v 2v1
,由 v
s t
得,v2
2 t2
s
2
s
vv1 . 2v1 v
v 2v1
点睛:求 v2 的表达式,推导过程较难,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归纳和演绎式探究 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顶点 A 点由静止开始沿着足够长的光滑 斜面自由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 v 随时间 t 均匀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0.5 0.6 1.6
【解析】
【详解】
[1]由图乙可知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 0.5s ;
[2]由速度公式 v s 得到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t
v BC
sBC t
= 0.4m 0.1m 0.5s
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该做法错误。(6)AC 段平均速度 v,路程
为 s,时间为 t, 由 v s 得,t s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1 ,路程为 s ,时间为 t1,由
t
v
2
v s t
s 得 , t1 2 s
v1 2v1
,BC 段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v2 , 路 程 为 s , 时 间 为 2
【答案】 v=s/t 25 50 快 小 不正确 vv1 2v1 v
【 解 析 】 (1) 该 实 验 原 理 是 :v s t
.(2) sAB sBC 40.00cm , tAC=2.4s , tAB=1.6s ,
tBC tAC
tAB
2.4s 1.6s 0.8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t/s00.1020.30.4
0.5
0.6
v(m·s-1)
0
0.5
1.0
1.5
2.0
2.5
3.0
(1)小球的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式为 v=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 v-t 图象;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以速度 v1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1 内通过的路程是 s1=v1t1,它可以 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 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 s。上述小球从顶点 A 点由静止沿光 滑斜面滑下,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 s=______。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