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2019最新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2019最新硕士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提高小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的探析——以农村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为例课堂参与是个体在小学学习阶段重要的社会性交往行为。
而课堂参与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等。
由于儿童的情感和思维具有较强外显性,外在行为表现往往是他们表达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的主要途径。
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行为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他们心理投入的水平。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情感来看,课堂参与又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反映学生在与课堂学业有关的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变量。
教育研究及实践都表明 , 受教育者对教育活动的参与是一切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前提 , 因此自80 年代起,从学生参与的角度来考察课堂教学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焦点。
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者通过实施大样本的各种调查、测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课堂参与不只是外显的行为,还包括内部心理活动的投入;在课堂情境中, 参与涉及学生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以及独自学习时的表现;儿童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对其认知、个性及社会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国外研究者就将政治、经济学领域里的“卷入”概念运用于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并对参与的形式、特点、类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触角涉及至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层面。
其中,斯瓦布认为,探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来发展个体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美国的杜威和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课堂参与在教育教学和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主体参与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他们投身到教育教学实践,使其“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完美”、“成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2.国内研究现状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裴娣娜教授率领北师大教育系联合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共同开展了“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3篇毕业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
这一过程既是对硕士研究生三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高校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一1 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十范文(五篇)

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十范文(五篇)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十篇1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
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
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
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
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
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
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一、题目:——
(注意,标题应为简洁明了的短语题目,概括性强,应能指明研究的具体问题。
如有副标题,则标题与副标题之间应加冒号)
二、研究目的:
(讲述研究的动因、研究背景、存在的问题等)
三、研究内容:
(阐述研究的范围、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选方法等)
四、研究方法:
(解释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科学、合理的论证方式,明确具体的研究步骤,可附图表)
五、预期目标:
(阐述此次研究预计达到的目标和成果)
六、研究意义:
(说明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七、参考文献:
(注明所有引用的参考文献)
八、论文的期望完成时间:
(注明论文预计的完成时间,以便老师及时随时关注进展)。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是人工智能技术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它可以使人工智能与人类交互更为自然且高效。
然而,由于中文的特殊性,其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英语等语言存在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大量研究中,需要对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的选题背景正是基于此。
二、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法分析:主要指中文词汇的分割和词性标注,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
2. 句法分析:指对中文句子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志愿语言分析和依存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是语义分析的基础。
3. 语义分析:以句子语义理解为重点,旨在研究句子的意义和语义关系,包括命名实体识别、情感识别、语义角色标注等。
三、研究目标本文旨在研究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即中文词汇的分割与词性标注。
通过对当前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等技术,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中文词汇分割与词性标注的方法,以提高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水平。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以下方法研究中文词汇分割与词性标注技术:1. 文献综述:将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综述和分析,以了解目前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理论研究:将介绍中文词汇分割与词性标注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探索一种高效、准确的分割与标注方法。
3. 实验研究:将选择一些已有的标准语料库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
4. 结果分析: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探索新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模版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模版
师范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论文题目: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学科、专业: 年级: 学院:
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学号
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本论文拟写的篇幅,预期社会、经济价值和学术水平
总体安排和进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尚需要解决和经费、资料等方面的困难,有无其他支持途径
开题报告会纪要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会议记录摘要:
会议主持人:
记录人:
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字: 学院意见:
主管院长: 学院公章年月日备注说明:一、填写二份,存档一份,学院留存一份;二、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工作,必须通过开题报告会论证并经审定后方可开始。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一、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作为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学校内部管理有效性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所学校的正常运作,离不开方方面面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机制为管理的推进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然而,现实中,学校管理低效、无效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当越来越多的“低效管理”、“无效管理”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因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办学效益下降而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和整个社会的非议时,这种令人震撼的现实图景所警示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焦虑与思考。
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中校管理发展的进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注这一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献计献策,不论于道义还是责任而言,都是当今教育管理研究者不容推辞的义务。
二、之所以要将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主要是因为:1、学校内部管理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诸如人的管理、物的管理、财的管理、信息的管理、时间的管理等等。
但贯穿整个管理、衡量管理成败的是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本课题中的有效性侧重研究的是管理的效益。
将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不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探究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更为综合、更为整体性的视角,为学校内部管理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2、就当前关于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研究现状而言,存在着重局部轻整体、重价值轻事实、重当下轻历史、重应然轻实然等问题。
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都与“就管理谈管理”这样狭窄的研究视野相关。
笔者力图将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的问题与有效性联系在一起讨论,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尝试,进一步拓展当下学校内部管理发展研究的视野,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理论生长与政策制定奉献一点绵薄之力。
三、在研究方法上,笔者拟采取实地研究方式,通过参与观察、非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对本选题进行探讨。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5篇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5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篇1一、课题来源:本课题来源于作者在学习和实习中了解到的两个事实,属于自拟课题。
其一,作者在11年7月在__X公司调研,了解到现如今各行业都面临着数据量剧增长,并由此带来业务处理速度缓慢,数据维护困难等问题。
为了应对此挑战,很多企业开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
现如今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垂直扩展。
即采用存储容量更大,处理能力更强的设备,此种方式成本较大,过去很多大公司一直采用此种方法处理大数据。
但自从04年Google发布关于GFS,MapReduce和BigTable三篇技术论文之后,云计算开始兴起,06年Apache Hadoop项目启动。
随后从09年开始,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Hadoop作为一种优秀的数据分析、处理解决方案,开始受到许多IT企业的关注。
相较于垂直扩张所需的昂贵成本,人们更钟情于采用这种通过整合廉价计算资源的水平扩展方式。
于是很多IT企业开始探索采用Hadoop框架构建自己的大数据环境。
其二,作者自13年4月在__X实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因为关系数据库在存储数据格式方面的局限,以及其Schema机制带来的扩展性上的不便,目前在大部分的大数据应用环境中都采用非结构化的数据库,如列式存储的Hbase,文档型存储的MangoDB,图数据库neo4j等。
这些非结构化数据库因为可扩展性强、资源利用率高,高并发、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大数据应用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此种应用只解决了前端的业务处理,要真正利用大数据实现商务智能,还需要为决策支持系统和联机分析应用等提供一数据环境——数据仓库。
为此,导师指导本文作者拟此题目,研究基于Hadoop框架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现如今,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近年来,由于历史积累和和数据增长速度加快,各行业都面临着大数据的难题。
事实上,大数据既是机遇又时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论文题目: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
附主要参考文献
目录)(很多于800字)
研究目的
现有 Internet 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
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 正逐渐步入僵化。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
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
研究意义
对虚拟化覆盖网络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 Internet 的僵化已经不
能适合网络指数级的增长以及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
与此相反,虚
拟化覆盖网络却能建立起一个更独立、更安全、更灵活、并能支持地
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的网络体系模型。
这样,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
更多的私有网络服务,包括应用层和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
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
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
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提出的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仍处
于研究阶段,仅仅一个研究的模型。
虽然对该网络实行了初步的仿真
及性能参数评估,并探讨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但要将其真正应
用实际生活和科研中,或让其能应用于更多的系统,支持更多的网络新技术,还需要在多方面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实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健坤,杨树堂,陆松年,李铎峰,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的虚拟网络模型研究,信息技术,2007年第8期,1~2页。
[2] IEEE Std 802.1Q-1998, Draft Standard for Virtual Bridge Local Area Networks,May 16, 1997.
[3] IEEE Std 802.1Q?, 2003 Edition IEEE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May 7, 2003.
[4] Dr. V. Rajaravivarma, 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 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System Theory, 1997., Proceedings of theTwenty-Ninth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9-11 March 1997 Page(s):49 - 52.
[5] P. Ferguson, G. Huston, What is a VPN?, Technical Report, Cisco Systems, March1998.
[6] Stanford High-Performance Networking Group,Stanford Virtual NetworkSystem(VNS)。
[7] Martin Casado, Nick Mc Keown. The Virtual Network System, ACM SIGCSEBulletin, 2005, Volume 37, Pages 76 - 80.
[8]王涛,用Net Sim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卷3期,46-48页。
[9] Galan F., Fernandez D., Ruiz J., Walid O., Use of virtualization tools in computernetwork laborato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Training,
2004. ITHET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31 May-2 June 2004, Page(s):209 - 214.
[10] L. Peterson, T. Roscoe,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Planetlab, ACM OperatingSystems Review, 40(1), Jan. 2006.
[11] Joseph D. Touch, Yu-Shun Wang, Lars Eggert, Gregory
G. Finn. A Virtual InternetArchitecture. USC/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March 24, 2003.
[12] Louati, W., Zeghlache, D. Network-Based virtual personal overlay networksusing programmable virtual router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volume 43, issue 8, Aug. 2005 page(s):86 - 94.
[13] H. Balakrishnan, K. Lakshminarayanan, S. Ratnasamy, S. Shenker, I. Stoica, andM. Walfish. A Layered Naming Architecture for the Internet. In Proc. of ACMSIGCOMM '04, pages 343-352, Portland, OR, USA, Aug. 2004.
[14] M. Caesar, T. Condie, J. Kannan, K. Lakshminarayanan, S. Shenker, and I. Stoica.
Routing on Flat Labels. In Proc. of ACM SIGCOMM '06,
pages 363-374, Pisa,Italy, Sept.2006.
[15] M. Chawla, T. Koponen, K. Lakshminarayanan, A. Ramachandran, A. Tavakoli,A. Vasu, S. Shenker and I. Stoica.
A Data-Oriented (and Beyond) NetworkArchitecture.
[16] M. Caesar, M. Castro, E. Nightingale, G. O'Shea, A. Rowstron, Virtual ringrouting: network routing inspired by DHTs, ACM SIGCOMM, September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