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小孩为什么要”抓周儿“?

合集下载

民间“抓周”习俗杂谈_礼仪文化

民间“抓周”习俗杂谈_礼仪文化

民间“抓周”习俗杂谈_礼仪文化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期扬、拈周、试周,是当小孩满周岁时,在其面前摆上各种玩具和生活用具,任其随意抓取,以此来卜定预测其日后的前途、性情和志趣。

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酒、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舔犊深情,具有家庭游戏的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对民间这一“抓周”习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时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就明确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满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拭儿。

”到了唐宋时期,这一风俗已从江南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逐渐盛行开来,谓之“试晬”或“周晬”。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中记载说:民间生子后,“至来岁生日,罗列盘盏于地,盛大果木、饮食、官诰、笔砚、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晬’,此小儿之盛礼也。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记载说:一户人家小儿满周岁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

”到元代之后,此习俗更加盛行,被称之为“期扬”,直到清代才有“抓周”、“试周”之称。

在古代,婴儿周岁曰“晬”,也谓之为“周晬”。

因此,民间把专为盛放小儿抓取什物的盘子称为“晬盘”。

今天,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件皇子抓周使用过的“晬盘”。

光绪年间的《宫中现行则例》第二卷“典故”一章中详细记载,每逢皇子周岁“抓周”,均需要“例用玉陈设二事,玉扇坠二枚,金钥一件,银盒一园,犀棒一双、弧一张、矢一枝、文房一具、晬盘一具、果品桌一张”,由宫廷太监届时提前具牌奏闻,行文总管内务府领用。

传统礼仪之周岁礼

传统礼仪之周岁礼

传统礼仪之周岁礼我国民间在给婴儿庆周岁生日时,常有“抓周”仪式。

抓周,又称试儿、试周。

“抓周”仪俗,各地基本相同,当日,父母为其沐浴后,穿上外婆家送来的新衣服鞋袜,抱到厅堂八仙桌上去“抓周”。

桌上摆着书、笔、算盘、秤、尺、剪刀、玩具等,任小孩自由抓取,以此预测小孩日后的前途、性格、志向和兴趣。

据考证,“抓周”习俗由来已久。

从历史文献记载看,抓周最早出现于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代。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记述道:“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即一周岁),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

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唐宋时期,这种习俗更为盛行。

如武则天曾将皇孙都召集到大殿上,看他们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育子》记述:“(小儿)至来岁得周,名曰‘周’,其家罗列锦席于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彩缎花朵,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

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那种宾朋满座的热闹场面。

到了清代,才有“抓周”之称。

清朝皇宫抓周礼仪非同一般,所陈设物品与民间大不一样。

如《国朝宫史续编》记载:“(皇家)抓周例用玉陈,玉扇坠二枚,金匙一件,银盒一圆,犀钟一棒,文房一件,果筵一席,内宫殿监奏交内务府预备。

”抓周习俗不仅与原始信仰有渊源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们世俗等级观念、官本位心态的左右和推动。

古往今来,不同时代的人们总把一些阶层、行业(职业)视为显贵,将另一些视为卑贱,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富贵双收,飞黄腾达。

如果自己已是命运不济无法实现理想时,则转而希望后代能显贵尊荣、光宗耀祖,便利用抓周来表达这种愿望和祈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文化水平提高的人们已不再相信抓周预测未来之说,而今抓周活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以助孩子周岁欢乐之兴,对小孩志趣爱好和未来职业的关注,则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务实细致的教育培养。

抓周_精品文档

抓周_精品文档

抓周抓周是一种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美好祝愿的东亚国家盛行的活动,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和趣味性。

抓周有着怎样有趣的典故宝宝抓到不同的物品代表着什么含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神秘而又有趣的抓周吧!什么叫做抓周抓周是一种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美好祝愿的东亚国家盛行的活动,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和趣味性。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英文为Drawlots。

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

抓周常常流行于东亚国家一带。

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

抓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抓周起源于哪里抓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的兴起有着怎么样的有趣的典故呢一种习俗从发生形成到蔚为风气,应有一个时间过程。

抓周在南朝已普遍流行江南,其发生时间当更早一些。

故又有人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外传》,将抓周的起源时间推前至三国时代。

相传,三国时期吴王孙权登机不久,太子孙登就不幸病亡,孙权唯有从其他儿子当中从新挑选太子。

而这个时候有一个叫景养的布衣就提议到,立嗣传位是关系到国家千秋万代的根基大业,不单只要看皇子是否有能力,而且还要看皇孙是否有作为一朝天子的天赋,并称他有试别皇孙贤愚的办法,孙权遂命景养择一吉日。

是日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

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

惟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

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

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

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

宝宝周岁抓周仪式的流程分析

宝宝周岁抓周仪式的流程分析

宝宝周岁抓周仪式的流程分析宝宝周岁抓周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仪式,其目的是祝福宝宝健康成长,并传承家族的血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分析宝宝周岁抓周仪式的流程,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习俗。

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抓周仪式是宝宝周岁时的一项重要活动。

周岁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进入了新的成长阶段,所以这一仪式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抓周仪式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环节来测验和预示宝宝的未来,同时也是为了祈求宝宝的健康、快乐和幸福。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抓周仪式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家人会为宝宝准备一些象征不同未来的物品,如钢笔代表学者、铜钱代表财富、绳索代表寿命等。

这些物品象征着不同的寓意,将会在随后的环节中使用。

三、仪式环节1. 设置宝宝周围的物品在仪式开始之前,家人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摆放在宝宝的周围。

这些物品代表着不同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绘画工具代表艺术,计算器代表数学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宝宝会选择哪个物品,以预测宝宝的未来特长。

2. 宝宝选择物品在这个环节中,宝宝会被放在放有各种物品的地方,观察宝宝会选择哪个物品。

家人们会用录像或拍照记录下宝宝的选择过程。

这个环节既有趣又令人期待,同时也可以记录下宝宝的成长瞬间。

3. 长寿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家人会为宝宝准备一些有特殊寓意的鸡蛋。

这些鸡蛋代表着长寿和吉祥,家人们会给宝宝用彩绳绑上这些鸡蛋,寓意着保佑宝宝健康长寿。

4. 走好运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家人会为宝宝准备一些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如铜钱、布匹等,然后把它们放在地上。

家人们会观察宝宝拿起哪个物品,以预测宝宝的未来运势。

这个环节也是令人期待和充满乐趣的一部分。

5. 走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宝宝会由家人鼓励和引导下踢球或者走几步,寓意着宝宝未来健康成长、步步高升。

四、总结和回顾通过以上环节的举行,宝宝周岁抓周仪式就完成了。

家人们会总结和回顾这一仪式,包括宝宝选择的物品、预测的未来发展、运势以及宝宝的表现。

抓周总结范文

抓周总结范文

抓周总结一、背景抓周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习俗,通常在宝宝满周岁时举行。

抓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让宝宝自己选择摆放在面前的一些物品,来预测宝宝的未来发展。

这些物品代表了不同的职业或属性,比如铅笔代表学者,钱币代表富贵等等。

在这个仪式中,家长会将这些物品摆放在宝宝面前,然后观察宝宝选择的物品,根据选择来猜测宝宝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抓周仪式抓周仪式通常在宝宝满周岁的一天举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和亲朋好友们会聚集在一起,一同庆祝宝宝度过了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抓周仪式一般会在家中或一些特定的场地举行。

在仪式开始前,家长会准备一些象征不同职业或属性的物品,例如钱币、铅笔、书、球等等。

这些物品通常会放在一个盒子里。

在抓周仪式中,家长会将这些物品一一摆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自己选择。

宝宝选择物品的方式有多种。

家长可以让宝宝随意选择,或者用手指引导宝宝选择。

一般来说,宝宝选择的物品越多,就代表宝宝的未来发展越卓越。

抓周仪式结束后,家长会根据宝宝选择的物品来进行解读,并对宝宝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猜测。

三、抓周的意义抓周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代表着家长对宝宝未来的美好期望。

通过这个仪式,家长希望能够为宝宝指引未来的方向,并祝愿宝宝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抓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同时也是一种家庭聚会的方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人和亲朋好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宝宝的成长。

抓周仪式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家庭凝聚力。

此外,抓周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抓周这样的传统习俗,可以让宝宝和家人更多地接触传统文化,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根源和文化传统。

四、抓周总结抓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习俗,对于宝宝的成长和家庭的凝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个仪式,家长可以为宝宝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宝宝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抓周不仅是一种庆祝宝宝周岁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家庭聚会的形式,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趣谈抓周礼俗

趣谈抓周礼俗

趣谈抓周礼俗趣谈抓周礼俗 抓周,东亚国家的⼀种风俗,起源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种⼩孩周岁时的预⼘婴⼉前途的习俗。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趣谈抓周礼俗,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趣谈抓周礼俗: ⼀、抓周的缘起 满周岁⾏“抓周”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它源于原始⼈对征兆的信仰,是⼀种预⼘幼⼉前途和职业的礼仪。

“抓周”是将各种玩具和⽣活⽤品陈列于⼩孩⾯前,督其抓取,由此⼘定其⽇后前途、志向和兴趣。

相传,抓周起源于三国东吴的“孙权选嗣”。

孙权称帝不久,太⼦孙登因病去世,其他的⼉⼦们便各⾃在母家的⽀持下,结交权⾂,争夺嗣位,孙权对此⼗分烦恼。

有⼈进谏,说是诸皇⼦虽有贤德还不够,还要看皇孙表现如何,进⽽献出了⼀个计策。

于是择⼀吉⽇,献计⼈端出⼀个摆满珠贝、象⽛、犀⾓、翡翠、简册、绶带等物的⼩盘⼦,请皇⼦各⾃抱⾃⼰的⼉⼦来抓取。

其中只有孙和的⼉⼦孙皓⼀⼿抓过简册,⼀⼿抓过绶带,其余都是抓那些⾦银财宝。

孙权⼤喜,遂册⽴孙和为太⼦,其他皇⼦却不服⽓,迫使孙权改变了主意,另⽴孙亮为太⼦。

孙亮继位⽅三年,便被⼀场政变推翻,改由孙休做皇帝。

孙休死后,群⾂⼜拥戴孙皓接位,应了当时预测的结果。

以后,此法传开,抓周渐成风⽓,⾄今仍然盛⾏于各地,虽然其中占⼘的迷信成分少了,但作为⼀种特殊的民俗活动,它仍带有⼀定的纪念性质。

⼆、古时抓周物什 “抓周”的仪式⼀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之前进⾏。

富庶⼤户家:要在床(炕)前陈设⼤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饰、花朵、胭脂、吃⾷、玩具;如是⼥孩“抓周”,还要加摆铲⼦、勺⼦(炊具)、剪⼦、尺⼦(缝纫⽤具)、绣线、花样⼦(刺绣⽤具)等等。

寻常百姓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本,⽑笔⼀枝、算盘⼀个、烧饼油果⼀套。

⼥孩加摆铲⼦、剪⼦、尺⼦各⼀把。

由⼤⼈将⼩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

抓周是什么意思抓周习俗的历史来历

抓周是什么意思抓周习俗的历史来历

抓周是什么意思抓周习俗的历史来历展开全文婴儿出生养育到一周岁,要举行一定的礼仪以示庆祝,古代有“啐盘”的仪式,民间叫“抓周”和“试儿”。

足日,亲戚朋友们前来馈送庆贺,继而为小孩辟邪祝福;特别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把小孩周岁作为人生重要大典来庆贺。

其中最重要的庆典就是“抓周”仪礼。

抓周,又称试儿、试啐、拈周、期场、试周等,即当婴孩出生满周岁时,在其面前摆设各种玩物和生活用具,任其随意抓取,以此来预测日后前途、性格、志向和兴趣。

千百年来,这种育儿风俗流行于我国人部分地区。

啐,原足婴儿一周岁之称,叫“周啐”。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载:“至来岁生日谓之周眸。

”子生一岁谓之啐,周啐,即是周岁礼。

后来,又通用于婴儿满百日之称,叫“百啐”。

所谓“睥盘”即指婴儿满周岁或百口时,家里人用一只盘子,放着弓箭、珍宝、玩罐、针线、文房、书籍等物件,让婴儿自由抓取,以先拿什么为征兆,来预测他(她)未来的一生和前途,因足测试性的,故也叫试啐。

抓周一俗,由来已久。

据史料记载,可上溯到南北朝之时。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中记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舆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

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亲表聚集,致宴享云。

”至唐宋,这种习俗更为盛行,叫“试啐”。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杭州民间“罗列盘瑾于地,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研算秤等,经卷针线、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征兆;谓之‘试啐’。

此小儿之盛礼也。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育予》记述:“(小儿)至来岁得周,名日‘周啐’,其家罗列锦席于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

应用物件,并儿戏物,都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之‘拈周试啐’,其日诸亲馈送,开筵以待亲朋。

历史冷知识:为什么古代小孩满周岁时要举行“抓周儿”礼呢?

历史冷知识:为什么古代小孩满周岁时要举行“抓周儿”礼呢?

历史冷知识:为什么古代小孩满周岁时要举行“抓周儿”礼
呢?
我国民间有小孩满周岁时要举行”抓周儿”礼的风俗。

它起于宋代,并一直流传至近代。

虽然清末民初时的“抓周礼”没有了古代那种复杂的礼仪,但亲朋好友还是要循例前往道贺,相聚一番的。

古人的“抓周儿”仪式一般都是在中午吃“ 长寿面”之前进行的。

一些讲究的富户都要在床前摆上大案,上面放着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以及笔、墨、纸、砚、算盘玩具等等。

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

但是,在一般人家,这样的排场是讲究不起的,仅用一铜茶盘,放上《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然后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抓周儿“呢?古人认为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上反映了母亲对小孩的启蒙教育是怎么样的。

因此,有些家长虽然并不迷信,但是仍然主张让小孩“抓周儿”。

而这也是此风俗得以持久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周岁小孩为什么要”抓周儿“?
导语:我们经常看见电视演,满周岁的小孩被长辈们围起来,玩一个游戏,把笔呀,钱呀放在小孩面前选择,这就是抓周儿。

周岁小孩为什么要”抓周儿“?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

宋吴自牧《梦梁录育子》载:“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

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

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
具。

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