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戈壁滩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配乐,师朗读)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二、读题、解题1、生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

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

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三、初读古诗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四、理解诗意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师巡视)五、品读感悟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

《在戈壁中间》教案2

《在戈壁中间》教案2
文学与传媒学院2009级汉文专业
《语文微格教学》报告书
姓 名
张静
学号
200901024106
班级
汉文二班
时 间
5分钟
篇目
在沙漠中心
教师签名
分数




1、掌握文中的字词句,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了解作者,学习作者精神。
3、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要点。
(四)研读课文
老师:1935年,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这篇课文写的就是在坠机后的第三天的沙漠之夜,作者与同伴同置身于沙漠之中。我们用几个词来概括他们当时的处境。
(三)作者简介
同学们,学习了这样一篇震撼心灵的课文,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从作者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中,我们看到作者是一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的人。你们是不是非常想了解这样一位用生命来事业的作者呢?至少老师是对这位作者充满好奇的,那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作者吧。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海明威【美】
师:如果走出沙漠的作者,想给大家说一句沙漠历险感言,他会说什么呢?请你站在作者的角度拟一句。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通用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通用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探索自然》教材第四章《地球上的极端环境》,详细内容为“茫茫的沙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沙漠的形成、沙漠的生态环境、沙漠中的动植物及其适应策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沙漠的基本概念,了解沙漠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环境特点。

2. 使学生了解沙漠中动植物的生存策略,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策略。

重点:沙漠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特点以及动植物的适应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挂图、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沙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的特点,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觉得沙漠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介绍沙漠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环境特点。

(2)讲解沙漠中的动植物及其适应策略。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与沙漠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沙漠中的动植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沙漠的形成原因2. 沙漠的生态环境特点3. 沙漠中的动植物及其适应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沙漠中动植物适应策略的理解。

答案:学生需从水分利用、温度适应、食物来源等方面展开论述。

2. 拓展作业: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沙漠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内容讲解中的沙漠中动植物的适应策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沙漠图片,展示沙漠的壮阔景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提问方式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沙漠的特点。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

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戈壁滩上古长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戈壁滩上的古长城,感受到这里今昔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今天和平、幸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反复读书,借助多媒体课件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形式对课文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意境美。

2.激发学生热爱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验两种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第二自然段描写两千多年前古长城当时的战争场面,离学生生活太远,应通过朗读,想象,音乐渲染气氛等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观看一处美景,高兴吗?(播放长城图片)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具有“东方游龙”之称的万里长城。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为了不让敌人进入我国土地就开始修筑长城了,这些长城离现在很远很远了,所以我们叫它“古”长城那么,2000年前的古长城现在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走近戈壁滩上古长城去看一看。

戈壁滩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师播放图片介绍:这就是广阔的戈壁滩,来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让人怀疑到了沙的海洋,这里到处是石块和沙粒,植物和水都很稀少。

)二、揭题:戈壁滩上古长城板书,请跟老师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三、备学。

1.我知道本文有几自然段(),我还能在书上标出呢!2.我还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能很快的和同桌互读,还会根据同桌的情况在相应的括号里给他打上对勾呢!)(1)我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是识记字词小能手。

(1)戈壁排串仗嘶挎弓箭兵容滋悠城脸现笛蓝(2)戈壁滩墙壁家徒四壁排队安排打仗对仗嘶鸣人喊马嘶声嘶力竭挎着弓箭箭不虚发士兵笑容容易乐滋滋美滋滋慢悠悠悠然自得断断续续长城笑脸现在笛声汽笛警笛1.我自己能读出一些词语,通过老师同学认识理解另一些词语的。

《凉州词》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音画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颖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

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凉州词》教学设计7一、引入,解题,了解诗人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

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精卫填海》(四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少"的正确读法。

2.借助注释,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精卫填海的过程,感受精卫不放弃的精神。

3.朗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认识神话故事源自我们祖先对世界的认识,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心目中精卫的形象特点。

4.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能主动收集更多的远古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可以讲述出来给同学听。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反复诵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读懂小古文的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难点: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好课文故事,并能在讲和读中,感受精卫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引入主题1. 看图猜故事。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多张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故事。

师:看到每一幅图,你们想到了哪个故事?(待学生猜出后,教师分别在图的下面显示: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逐日)2. 比较成语格式特点。

师:你们发现这些都是什么故事?(预设:神话故事)仔细观察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格式相同,都是人物+事情的格式)只要读了标题,我们就基本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3.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神话充满神奇的想象,经典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精卫填海。

和老师一起写一下课题吧。

4.对比阅读,发现小古文精妙。

(出示图片)师:这就是精卫鸟。

网络上是这样描述它,“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而在《山海经》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对比一下,同样是描写精卫的外形,表达相同的意思,你们发现这两段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对,描写同样的意思,古人写成的句子更短小精炼。

像这样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茫茫沙漠》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茫茫沙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奇观》中的第二节《沙漠的秘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沙漠动植物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认识沙漠中的典型动植物,理解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沙漠动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认识沙漠中的典型动植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沙漠图片、动植物图片、沙漠地形模型、放大镜等。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的景象,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沙子?”2. 新课导入:介绍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沙漠的神秘。

3. 讲解:展示沙漠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讨论它们如何适应沙漠环境。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沙漠地形模型,用放大镜观察沙漠中的小动物,讨论它们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制作沙漠动植物手工作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一个沙漠动植物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沙漠的地理位置:位于地球的哪个部位,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2. 沙漠的气候特点:干燥、炎热、多风等。

3. 沙漠动植物及其适应方式:骆驼、蜥蜴、沙鼠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沙漠动植物作品,并介绍它的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2. 答案示例:我设计了一只沙漠骆驼,它有厚厚的驼峰,可以储存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沙漠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沙漠动植物的适应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

茫茫的沙漠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探索自然》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地理”中的第二章“多样的地貌”,详细内容为第一节课“茫茫的沙漠”。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沙漠的形成、特点、生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沙漠的基本概念,了解沙漠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沙漠的形成原因、沙漠生态特点。

教学重点:沙漠的基本概念、沙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沙漠景观图片、沙子、小桶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沙漠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貌呢?”2. 新课内容:(1)介绍沙漠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展示沙漠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沙漠的地貌特点,进行讨论分析。

(3)讲解沙漠生态,让学生了解沙漠中的生物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4)探讨沙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动手制作沙漏,了解沙子的特性。

(2)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沙漠旅游宣传册,展示沙漠的美丽与特色。

六、板书设计1. 茫茫的沙漠2. 内容:(1)沙漠的基本概念(2)沙漠的形成原因及特点(3)沙漠生态特点(4)沙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沙漠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举例说明沙漠生态的特点。

(3)谈谈你对沙漠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

2. 答案:(1)沙漠形成原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等。

特点:地表覆盖沙丘、沙地,植被稀少等。

(2)沙漠生态特点:生物种类丰富,适应干旱环境,如沙棘、沙蜥、骆驼等。

(3)沙漠与人类活动关系:沙漠地区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但过度开发会导致环境恶化,应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茫茫的沙漠大班科学教案

茫茫的沙漠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二章“沙漠的秘密”,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沙漠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沙漠中的生物适应策略,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独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沙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2. 观察沙漠中的生物,了解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沙漠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物适应策略。

教学重点:沙漠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生物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沙漠图片、沙漠生物图片、沙盘、放大镜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沙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沙漠的外观特征,讨论沙漠的形成原因。

2. 新知识讲解:(1)介绍沙漠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沙漠的气候、地理等特征。

(2)展示沙漠生物图片,讲解它们适应沙漠环境的方式。

3. 例题讲解:通过沙盘演示,让幼儿观察沙漠中的动植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沙漠生物适应策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沙漠的秘密2. 板书内容:(1)沙漠的形成原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等。

(2)沙漠的特点:干旱、高温、风沙等。

(3)沙漠生物适应策略:储水、耐旱、避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画一幅沙漠生物的画,并简单介绍它的适应策略。

2. 答案示例:画一只骆驼,并介绍骆驼的储水能力和耐旱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沙盘等教具,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沙漠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生物适应策略,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了解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茫茫的戈壁滩》课件


提供住宿服务,包括帐篷、房 车等
提供餐饮服务,包括当地特色 美食和快餐
提供交通服务,包括租车、包 车等
第五章
戈壁滩的开发与保护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资源开发
水资源,如地下水、地表水等
矿产资源,如铁、铜、金等
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等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旅游资源,如沙漠、绿洲等
环境保护
戈壁滩的生态环境:干旱、风沙、盐碱化等 保护措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戈壁滩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线路
路线一:从乌鲁木齐出发,途经吐鲁番、哈密、敦煌,最后到达嘉峪关 路线二:从兰州出发,途经张掖、酒泉、敦煌,最后到达嘉峪关 路线三:从银川出发,途经中卫、武威、张掖,最后到达敦煌 路线四:从西宁出发,途经海西、格尔木、敦煌,最后到达嘉峪关
旅游服务
提供导游服务,讲解戈壁滩的 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气候干燥,降 水稀少,昼夜
温差大
地形复杂,包 括沙漠、戈壁、 山地等多种地

地形地貌
戈壁滩位于中国西北部,面积广阔 地形以沙漠、戈壁为主,地势平坦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植被稀疏,以耐旱植物为主 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气候特点
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昼夜温差大:白天炎热,夜晚寒冷 风沙大:经常有沙尘暴发生 植被稀少:植物种类少,生长缓慢
国际合作:参与国 际戈壁滩保护项目 ,共同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
第六章
戈壁滩的探索与研究
科学考察
考察目的:了解戈 壁滩的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地质 构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