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与注水时机研究

合集下载

低渗透油田中油井注水优化调整研究

低渗透油田中油井注水优化调整研究

低渗透油田中油井注水优化调整研究在低渗透油田中,注水作为一种常见的增产方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油藏特性的复杂性和注水方案的不合理性,油井注水效果不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因此,对低渗透油田中油井注水的优化调整研究尤为关键。

一、背景介绍低渗透油田的特点是油藏岩石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弱。

因此,油井注水的目的是提高岩石孔隙度和改善油藏渗透性,以便更好地采收原油。

然而,由于油藏的复杂性,注水操作往往面临很多挑战,如水沟现象、渗透率不一致等问题。

因此,对油井注水的优化调整研究能够有效提高采油效果,减少资源浪费。

二、注水优化调整研究的目的注水优化调整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低渗透油田中注水井的运营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注水效率,减少损失,实现油田稳产增产。

同时,该研究还旨在通过合理调整注水方案,降低注水产生的副作用,如孔隙度下降、储层压力增加等。

三、关键研究内容1. 注水井位置确定:在低渗透油田中,注水井的位置对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地震勘探、岩心分析等手段,确定注水井的最佳位置,以保证注水效果的最大化。

2. 注水井参数优化:注水井的运营参数包括注水压力、注水量、注水周期等。

通过模拟分析和实地调整,优化这些参数,提高注水效率。

3. 注水水质管理:低渗透油田中,注入水的水质对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选择注水水源,同时采取适当的水质处理措施,以保证注水效果的最佳化。

4. 注水方案调整:根据注水井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特征,合理调整注水方案。

可以通过提前停止或调整注水周期、调整注水井数目等方式实现。

5. 油井注水效果评价:通过采集油井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拟,评估油井注水效果。

对不同注水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为注水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1. 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油井注水的流动规律和渗透性变化。

分析注水操作的影响因素,为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mD)的油层储层,采取常规的采油技术难以实现有效的开发。

注水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提高采收率。

注水采油技术主要包括注水压力管理技术、注水剂选择和调剖技术。

注水压力管理技术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的基础。

由于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常规采油技术无法形成有效的驱替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注水来增加油层压力,提高油水两相的渗透能力。

注水压力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注水井布置、注水井开发和调控等方面。

合理布置注水井可实现较好的注水效果,避免因注水井布置不当导致的油层压力的局部过高或者过低,影响采油效果。

通过合理的井网开发和调控,可控制注水井的井距、井深和井筒砂布,提高注水效果。

注水剂的选择对低渗透油藏的注水采油效果有显著影响。

在低渗透油藏中,选择适当的注水剂,可以改善油层渗透性,减小油层阻力,促进水驱作用。

目前常用的注水剂主要包括缓蚀剂、酸洗剂和固井材料等。

缓蚀剂能够抑制注入水的腐蚀作用,减少油层的阻力;酸洗剂可清除油层中的积灰和胶结物,改善油层渗透性;固井材料可使井筒固结,防止水与油的压裂作用。

调剖技术是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的重要手段。

调剖技术主要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善油藏油水分布情况,提高注水效果。

常用的调剖剂包括聚合物和胶体颗粒等。

聚合物通过增加油层渗透性,改善水的驱替能力;胶体颗粒能够闭堵油层中的大孔隙,减少水的分散性,提高水的体积,促进驱替效果。

调剖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油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注水来提高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率的方法。

对于低渗透油藏,其渗透率较低,导致油井无法充分开采其中的油藏。

通过注入高压的水来改变油藏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油井的产量。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注入高压的水来增加油藏中的地下压力,从而推动地下的油藏向油井移动。

注入的水会扩大油藏中的孔隙并压缩油藏中的气体,增加地下的压力,使得油井能够更好地开采油藏中的石油。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具体步骤包括注水前的准备工作、注水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以及注水后的评价和调整。

在注水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对油藏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震勘探,确定注水层的位置和油水层的厚度等参数。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和生产井,以及确定注水井和生产井的位置和距离。

在注水过程中的操作控制中,需要控制注水的压力和流量,以确保注水效果的达到预期。

还需要定期检测注水井和生产井的产量和压力等参数,以及地下水的含油率和含水率等指标,以评价注水效果。

在注水后的评价和调整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注水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如果注水效果良好,可以继续进行注水采油;如果注水效果不理想,可能需要调整注水的压力和流量,或者选择其他的采油技术。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范文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范文

《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田开发中,低渗透高温油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油藏的特殊性质,如低渗透性、高温环境等,给油气的开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近年来,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开采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透高温油藏中活性水降压增注的机理、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低渗透高温油藏特点低渗透高温油藏是指地下油层渗透率低、温度高的油气藏。

这类油藏的特点是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开采难度大。

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面临产量递减快、注水困难等问题。

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开采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三、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概述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特定配方的活性水,降低油藏压力、提高注水效率的技术。

活性水中含有特定的化学添加剂,能够改善储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的渗透性。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

四、活性水降压增注的机理研究活性水降压增注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油藏压力,减小原油的流动阻力;二是通过活性水中的化学添加剂,改善储层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油层的渗透性;三是通过增注活性水,提高注水效率,从而增加油气的采收率。

这些机理的共同作用,使得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在低渗透高温油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五、实施方法与效果评估1. 实施方法:在低渗透高温油藏中,首先需要进行储层评价和配方设计,确定合适的活性水配方和注入量。

然后进行现场试验,通过注入活性水来降低油藏压力、提高注水效率。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注入效果和安全性问题。

2. 效果评估:通过对注入前后储层物性、产量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评估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的效果。

一般来说,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的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同时,还需要对注入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评估,确保技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低渗透高温油藏活性水降压增注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层的渗透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乌夏低渗油藏潜力层超前注水技术研究及实践

乌夏低渗油藏潜力层超前注水技术研究及实践


◆ l ◆
2低渗油藏超前注水机理及相关技术政策 . : . . ◆ ’ 2 . 1超前 注水机理及作 用 : . 超 前注 水可 以建立 较高 的驱 替压 力梯 度 :对 于低 渗透 油 注水 强度 /f d m ) 田来说 ,不仅存在启动压 力梯度 ,且驱动压差及梯度均较大。 采 用 超 前注 水提 高 了地 层 压 力 ,可 以建 立 较 高 的 压 力 梯 度 ( 图 图 2注 水 强度 与 含 水 上 升 速 度 关 系 图 1 ),当超 前时 间达到某一值后,油层 中任一点的压力梯度均大 合 理 注 水 强度 :依 据 本 区注 水 强 度 与 含水 上 升 速 度 的 于 启动 压 力 梯 度 ,此 时 ,便 建 立 了有 效 的 压 力驱 替系 统 。 关 系 可 以 确 定 含 水 上 升 速 度 较 小 时 的 合 理 的 注 水 强 度 为
。.

。 ; .; .

0 . 7 5 ~1 . O e r 3 /( d・ m )。
合 理 注 水 时机 :在 确 定 超 前 注 水 量 以及 合 理 注 水 强 度 后 ,

就可 以用潜力层平均有效厚度确定超前注水时间 :D
Wi
U l
式 中,D 为超前 注时 间,d ;w 为超 前注水 量 ,m 。 ;I 为 注 水 强度 ,m /( d・ m );h 为平均 有效 厚度 ,m ;W 3 3 区块为 反 九 点井 网,注采井数 比为 l :3 ,则注 水井 超前注 水量 为3 2 5 2 m。 注水强度为0 . 7 5 ~1 . O m 。 /( d・ m ) ,潜 力 层 平 均 有 效 厚 度
田W 3 3 区块为例 ,研究及实践确 定了低渗透油藏潜 力层 超前注 可 以计 算 超 前 注 水 的累 积 注 入 量 : V=A h ( P— R e ) 水参数 。 式 中 , V为 超 前 注 水 量 ,m 。 ; A为 单 井 注 入 水 动 用 面 积 , 1 W 3 3 区 块 基 本情 况 m ; h为 平 均 有 效 厚 度 ,m ; 为 综 合 弹 性 压缩 系 数 ,M P a; W 3 3 井 区 克 下 组 油 藏 中部 埋 深 1 0 9 8 m ,油 层 孔 隙 度 l 8 . 5 % , 为 超 前 注 水 压力 ,M P a ;R e 为超 前 注 水 前 的 地层 压 力 , 渗透率5 . 8 m D ,有 效厚度9 . 2 m ,含油饱 和度6 3 % ,地 层原油 密 M P a 。W 3 3 区块 单井动 用面积 1 9 6 2 5 0 m ,潜 力 层 平 均 有 效 厚 度 度0 . 8 2 7 g / c m 。 ,地层原油粘度9 . 8 7 m P a・ S ,油藏储 层以砾岩 为 5 m ,弹 性压缩 系数0 . O 0 2 0 3 9 M P a ,超前注 水压 力1 1 . 3 8 M P a , 主 ,具 有 中等密 度 、中等粘度 的一般 含蜡 黑油 ,为 中孔 、低 超 前 注 水 前 的 地 层 压 力 1 0 . 8 4 M P a ,计 算 平 均 单 井 对 应 超 前 注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1. 引言1.1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来增加地层压力,推动原油向井口移动,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这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在于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大,使得原油开采难度较大。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水平井注水、垂直井注水、注水井组合等,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水的压力和流动来推动原油移动。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效果评价,可从增产效果、注水井产量、注水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

注水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有效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

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成本高昂等问题。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是在提高注水效率、研究新型注水技术、优化注水方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更高效、更环保的油田开发。

2. 正文2.1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与挑战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通常指渗透率低于0.1md的油藏。

这类油藏的开发面临着很多挑战和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低,导致原油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

在传统的油田开发中,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因此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

由于油藏孔隙度小,岩石紧密,油、水、气三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较为复杂。

注水采油技术需要更加精细的调控,以确保注水效果和增产效果。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包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相互作用复杂等。

克服这些挑战,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需要有针对性的注水采油技术,以及精细的油田管理和调控措施。

2.2 常见的注水方法及原理分析1. 常见的注水方法包括自然注水、人工注水和压裂注水等。

自然注水是指利用地层自然的水体来进行注水,适用于较浅层低渗透油藏;人工注水是通过人工注入高压水体来提高地层压力,从而推动油向井口流动;压裂注水是利用施加高压力于地层,使地层发生微裂缝,增加地层渗透性,促进注水。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研究摘要:我国进入近现代以来,经过地质学家的勘测,被发现的油田数量急剧上升,石油资源的潜在价值得到挖掘。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繁荣的工业,中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

为了缩减石油资源供需的缺口,相关技术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突破采油技术的瓶颈,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好我国有限的石油资源,让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得以充分运用。

目前,我国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大范围油田实现了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推广应用,这对于提高采油质量具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引言低渗透油藏是油层储层没有高渗透率、单井产能偏低的油田。

我国拥有大量的低渗透油藏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拥有上气下油特点。

在已探明油藏中,我国低渗透油藏储量约占60%,开发潜力较大。

1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点低渗透油藏属于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储存量以及使用、开发规模在油气资源中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低渗透油藏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储层渗透率较低,因此单一油井呈低液低含水的生产特性,相较于断块油藏而言,低渗透油藏还具备如下特征:低渗透油藏储层的连通性较差、砂体体积较小,使得低渗透油藏开采过程中不具备较好的驱水、控水能力。

低渗透油藏储层的渗透率较低,孔隙孔道的半径较小,毛细管阻力较大,相对于断块油藏而言,低渗透油藏的渗流阻力以及压力消耗水平更大。

油井开采半径小,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水驱波及范围小、距离近,驱油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地层能量的补充不及时,大部分油井呈供液不足状态,能量较差.低渗透油藏可采储量、含油饱和度较低,压裂投产后的产量将呈现迅速递减状态,不具备常规断块油藏的长期稳产的特点。

2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的影响因素2.1水质的好坏如果要做好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工作,必须要保证附近水质足够纯净,才能够在石油开采的过程中,保障施工安全和石油质量。

水质的好坏是石油工业的决定性因素。

在开展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工作时,注水环节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低渗敏感性油藏改善注水研究

低渗敏感性油藏改善注水研究
2 1 断块 生 产特 点 .
差, 是制 约该块 注 入能 力的 主要 因素 , 从相 渗 曲线 可 以看 出 , 随断 块注 水 开 发 , 块 注入 能 力 会变 差 , 断 表 现 为注水 井注 水 压力升 高 , 吸水 能力变 差 , 油井 受效 变差 。 以锦 lO O 14井 日注 水变 化 为例 , 井视 5 一2 一 0 该 吸 水 指 数 由最 初 的 1 . 8 / MP . ) 降 到 2 0 3 3 m。( a d 下 . m。 ( a d , 不到 注 水方 案 设计 要 求 , 块统 计 / MP . ) 达 全 8口注水 井 , 仅有 3口井能达 到 注水 方案 设计 要求 。
2 2 水 淹规律 研 究 . ‘
2 1 1 开 发初 期 , 井 压裂 投 产 获 得较 高 产 能 , .. 油 但 产量下 降快 ] 由于 锦 1 0块 为 低 孔 、 渗 的 油 层 , 层 物 性 5 低 储 差 , 流能力 差 , 导 因此 , 部分 油井 采用 压裂 投产 , 大 初 期 获 得较 高 产 能 , 计不 同时 期 的 1 统 9口井 , 日产 液 3 6 4/ , 5 . td 日产油 高达 2 7 7/ 。 由于 依靠 天然 能 7 . td 但 量 开发 , 压力 下 降较快 , 量递 减快 , 产 呈直 线递 减 , 日 产 油 由最高 1 4/ 8 td下 降 到 ] 0/ , 计 一 次采 收 率 0 td 预 仅 为 7 % 。 .4 2 12 注水 开发 后 , .. 油井 见 效 快 , 但个 别 井 出 现水 窜现 象 针 对 依 靠 天 然 能 量 开发 油 井 产 量 递 减 快 的 问 题, 区块 实 施注 水 开 发 , 生 产 动态 上 可 以看 出 , 从 注 水 3个月 后 , 井即见 到 注水 效果 , 迟 6个 月见 到 油 最 注水效 果 。 由于投 产初 期 油井均 压裂 投产 , 但 造成 了 断块 的平面 矛 盾 , 别井 出现 了水 窜 现象 。 个 2 13 注 水压 力 较 高 , 吸 水指 数 较 低 , 不成 配 .. 视 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 第4期2009年7月石油学报AC TA PETROL EI SIN ICAVol.30J uly No.42009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3BA 613207205)和中国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资助项目(04E 7029)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谢晓庆,男,1982年4月生,2004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

E 2mail :xiexiaoqing 1205@文章编号:025322697(2009)0420574204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与注水时机研究谢晓庆1 姜汉桥1 王全柱2 刘同敬1 张 卫3(1.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 山东东营 257200; 3.中国华油集团公司 北京 100101)摘要:为了研究低渗透油藏合理的超前注水时机,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物性的影响,得到了低渗透油藏储层压力与渗透率呈指数变化的关系,进而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理论推导得到了储层压力与产油量、产水量、注水量等生产指标的解析关系。

依据油藏物质守恒原理,结合经济评价,提出了一种考虑压敏效应计算合理注水时机的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

对江苏油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应用,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超前注水可以减少压敏效应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不利影响,合理的超前注水时机一般在1年以内,压力水平应该保持在1105~112。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超前注水;注水时机;计算方法中图分类号:TE 35716 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 on pressure 2sensitivity effect and w ater 2flooding timingin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XIE Xiaoqing 1 J IAN G Hanqiao 1 WAN G Quanzhu 2 L IU Tongjing 1 ZHAN G Wei 3(11Key L aboratory f or Pet roleum Engineering of the M inist ry of Education ,China Universit y of Pet roleum ,B ei j ing 102249,China; 21Hekou Oil Production Plant ,S inopec S hengli Oil f iel d Com pany ,Dong ying 257200,China;31China H uayou Group Corporation ,B ei j 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made to research the reasonable water 2flooding timing in the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The influence of pressure 2sensitivity effect on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was analyzed.The exponential relation of formation pressure with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 was induced.The analy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ation pressure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such as crude output ,water production and water injection was obtained using reservoir engi 2neering and rational deduction.An approach for calculating the reasonable water 2flooding timing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ssure 2sen 2sitivity effect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reservoir material balance principle and economic assessment.Relative software was com 2piled and applied to one block of Jiangsu Oilfield.The good effectiveness has been obtain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dvanced wa 2ter 2flooding process could decrease the harmful impaction of pressure 2sensitivity effect in the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s.The rea 2sonable advanced water 2flooding timing is always less than one year ,and the pressure level should be maintained from 1.05to 1.2.K ey w ords :low 2permeability reservoir ;pressure 2sensitivity effect ;advanced water 2flooding ;water 2flooding timing ;calculation 压敏效应是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超前注水是针对低渗透油层具有弹塑性形变的特点提出的一项技术,它可以降低因地层压力下降造成的渗透率伤害。

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对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做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但是没有揭示压敏效应和油田开发的注水时机之间的关系[124]。

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计算超前注水时机的方法,但是没有考虑压敏效应[526],而实际上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压敏效应的存在,要求低渗透油藏应该选择超前注水的开发方式。

笔者研究了低渗透油藏的压敏效应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压敏效应条件下计算合理注水时机的方法。

1 储层压敏效应实验该实验包括单向加压实验和加压—松弛循环实验,主要研究内容为岩石围压变化对渗透率的影响。

岩心的初始围压为10M Pa ,然后逐渐加压,每隔5MPa 测试记录一次,升至30M Pa 后,再缓慢降压,逐渐降至10MPa ,观测整个过程中渗透率的变化规律。

实验温度为常温,实验用流体为矿化度为80000mg/L 第4期谢晓庆等:低渗透油藏压敏效应与注水时机研究575的标准盐水,实验用气源为压缩空气。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岩心放入高压岩心夹持器,用手动泵将压力容器的压力控制在某一较大压力值,打开连通阀,与压力缓冲器连通,使岩心围压保持基本不变。

接着通入气源,使岩心入口压力达到某一稳定值。

然后打开岩心出口的阀门,利用吸尔球在皂泡流量计中产生一个稳定的气泡,同时用秒表记录流过一定气体体积所经历的时间,至少连续测量3次;然后做加压—松弛循环实验。

111室内压力敏感性实验对不同岩心进行压力敏感性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K1、K2、K3分别为岩石初始、加压结束及降压结束的渗透率。

表1 压力敏感性室内实验结果T able1 R esults of pressure2sensitivity experiment岩心样品号初始渗透率/(10-3μm2)损害程度损害率/%不可逆损害率/%降压改善率/%加压损害率/% 111943弱9166617921959154 201729强1916512147812019165 301304强22183141091011722183 401095强39160271161710839160 501119强36160241371611436160 661426弱7149215751057149 7931195 弱4106—41514106112 初始渗透率与渗透率降低幅度的关系随着初始渗透率的不断增大,渗透率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

当渗透率较低时,通过岩心加压—松弛循环实验,岩心的渗透率不会恢复到原来的初始值,而且渗透率越小,遭受的损失越大,即初始渗透率越小,受压力敏感作用越强。

当渗透率较高时,通过岩心加压—松弛循环实验,岩心的渗透率基本上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初始值,岩样初始渗透率较大时,其受压力敏感作用较小。

这是由于低渗透岩心小孔道占多数,大孔道相对较少;在有效应力的作用下闭合的主要是小孔道,一旦小孔道被压缩,则岩心的渗透率下降较大,因此有效应力对低渗透岩心渗透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于中、高渗透岩心,大孔道较多,对岩心渗透率起主要作用的是大孔道,被压缩的小孔隙基本可以忽略。

因此,有效应力对中、高渗透岩心的渗透率影响不明显。

例如初始渗透率为931195×10-3μm2的岩心经过加压—松弛循环实验后,渗透率为921625×10-3μm2,损失很小。

113 渗透率与围压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压—松弛循环实验,可以得到不同岩心的渗透率随围压的变化规律。

图1为1号岩心的渗透率在加压和降压过程中随围压的变化关系。

随着围压的增大,渗透率不断降低;随着围压的减小,渗透率开始慢慢恢复,不断升高。

通过对比不同岩心渗透率随围压的变化曲线,可以发现初始渗透率越低,加压过程中降低的幅度越大,降压过程中恢复的程度越小。

对不同岩心的渗透率与围压关系曲线的加压阶段进行非线性拟合的结果表明,渗透率与围压之间存在较好的指数关系。

用油藏压力变化值代替应力变化,图1 渗透率与围压之间的关系Fig.1 R elation betw een permeability and conf ining pressure可以得到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与储层压力的变化关系为K=K0exp[-αk(p i-p)](1)式中:K为原始地层压力下降至p时的渗透率,10-3μm2;K0为原始地层压力下的渗透率,10-3μm2;αk为渗透率形变因子,1/M Pa,pi为原始地层压力,M Pa。

114 压敏效应对产能的影响根据一维径向流达西公式Q o=B2πr h K K roμod pd r(2)式中:Q o为单井产油量,m3/d;B为单位换算系数; r为井筒半径,m;h为储层厚度,m;K ro为油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μo为油相黏度,mPa・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