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看明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观后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观后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现代作家徐再思创作的一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一个普通妇女的感情世界与社会命运。
从杜十娘的人性与命运之间的矛盾切入,引发了我对女性地位、婚姻制度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坚强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背负着贫穷的家庭,父亲生前的债务成了她的包袱,而丈夫商人傅聪的一意孤行更让她感到沮丧。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杜十娘并没有放弃,她通过努力经营丈夫的生意,才勉强维持了家庭的生活。
作为女性,杜十娘在这个时代本应安心守护自己的家庭,但她的坚强和不甘受辱的个性使得她与丈夫的关系变得紧张。
杜十娘渴望拥有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说中的杜十娘,不再是过去底层女性的代表,她想要逃离物质的束缚和旧有的社会规范,这种觉醒和追求使她不再甘于被动等待,开始为自己争取机会。
在小说中,杜十娘的人性与命运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我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古代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女性的地位一直相对较低,受制于男权社会的压迫,女性往往只能成为丈夫和儿子的附庸。
女性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婚姻,而杜十娘则尝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改变命运,她成为了这个社会中少数能够觉醒并追求自己独立人生的女性。
小说中,杜十娘使用了武功,这好像是作者给她注入了超乎常人的力量,她变得更加不同凡响。
通过武功,杜十娘在男人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存的机会,成功地在商业中立足。
她展现出了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智慧,用智慧赢得了男人的尊重和信任。
然而,小说中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情。
杜十娘渴望的独立人生,最终也没能真正实现。
她所追求的自由和独立,在男性统治的社会中注定是一种奢望。
尽管她拥有丰富的财富和广阔的人脉,但内心的空虚和孤独让她渐渐意识到金钱和权力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她最终选择了“怒沉百宝箱”,用洒脱的心态来面对人生。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传统的价值观束缚下,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的权利被剥夺。
2024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后感

2024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后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一出历史传奇剧,讲述了杜十娘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是一部揭示封建社会黑暗面和倡导女性争取权利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在婚姻、权益和婚后地位方面的压迫和困境。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启示。
这部剧的主角杜十娘是一个坚强、勇敢和聪明的女性形象,她面对死去的父亲的冤情,毅然决定为父报仇。
尽管她曾经呈现出动摇和矛盾的情感,但在主持正义的信念下,她最终选择了激烈的行动。
她决断地在自己婚礼的当天,为了追求正义,将百宝箱沉入湖底。
她的行动成了社会公众的佳话,也被后人传颂。
通过杜十娘的形象,作者突出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坚强和勇敢,给予了女性权利和尊严的具象。
她的形象彻底打破了传统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为现代女性争取自己的权益开辟了先河。
事实上,杜十娘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情节既真实又感人。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困境,体现了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被动地位。
杜十娘在剧中扮演着坚韧的女性角色,她勇于面对困境,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
她不是简单地接受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改变了现状。
这种勇气和决心给了读者很多启示,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勇敢地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我认为这部作品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它通过剧情展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一面,包括官员贪污腐败、民众苦不堪言等。
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使得正义难以实现,社会秩序严重扭曲。
通过杜十娘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这些弊端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他试图以杜十娘的行动打破封建伦理和官僚制度,呼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这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激进的,也为后世提供了很多思考。
观察这部作品,我也深感作为现代人,我们应借鉴杜十娘的精神。
尽管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但女性权益的争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不论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会中,女性都应该勇敢地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杜十娘的坚定和勇敢成为一个榜样,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改变我们身边的一切。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书笔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读书笔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出自《警世通言》,讲的是教坊名姬杜十娘钟情风流少年李甲,遂从良一心跟了他,未料半道李甲耳根子软,听了别人言语,想用十娘换千金,十娘遂发怒将随身所带各种细软珠玉扔到江里,自己也投江自尽的故事。
后人多可惜十娘遇人不淑,鲜有深入分析的!话说杜十娘生得:浑身雅态,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如此佳人,必博人欢。
文中说那李公子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
这种贾宝玉般的性子,必然女性缘极好,虽不至于人人欢喜,也不会有多少人嫌腻。
然而性情如贾宝玉,为人却不及贾宝玉丁点。
书中说,十娘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
我对“忠厚志诚”四个字始终持怀疑态度,不仅是对李甲本人,还有十娘自身对李的真实评价。
先说“忠厚”。
“忠厚”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为人忠诚宽厚。
李甲果真如此吗?李杜二人的相识始于李在北雍(明朝时指北京)坐监(国子监)时与同乡柳遇春同游教坊司。
待杜让李花三百两将自己赎出时,李已山穷水尽,只好借口路费欠缺,向各亲友借用,一连奔走三日分毫无获。
在他们看来:李甲是风流浪子,迷恋烟花,年许不归,父亲都为他气坏在家。
他今日抖然要回,未知真假。
倘或说盘缠盘到手,又去还脂粉钱,父亲知道,将好意翻成恶意,始终只是一怪,不如辞了干净。
李杜二人将此称为人情淡薄,可后来李的同乡柳听闻十娘对李的一片赤诚之意后,两日便凑足一百五十两银子。
可见并非人情淡薄,而是李自身的原因。
李的父亲是布政使,可以说他也算个官二代,要是需要帮忙,想巴结他爹的人不会少,他却一分未筹到。
由此可见,他惯于流连脂粉群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众人清楚他的性子,不想拍马屁拍到马腿上。
若是第一次,大家会给他一个机会,就当一时失足。
此为第一点,第二点是他为人软弱,没有担当。
与十娘约好十日筹够,可他没筹到就罢了,却也不曾给她一个信儿,第六日偶遇杜的小厮,也不着急探问十娘情况,只是推说明日再说。
从“三言”中女性觉醒看明代士人的诉求

从“三言”中女性觉醒看明代士人的诉求冯梦龙笔下有着众多的觉醒女性,虽然这客观地表现了明代新思潮下的人性觉醒,但这些形象的塑造并不表示作家高举人性解放的大旗主张解放妇女。
冯梦龙无意探讨中国女性的真正出路,而只是借“情”的理论教化苍生,以达到其“补天”的诉求。
小说中女性的觉醒更多的是下层知识分子对封建等级制的反叛及其强烈政治参与意识的表现。
本文受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三言二拍的人性觉醒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女性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06WX59)。
“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一座高峰,其中觉醒的女性群体形象受到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
但研究者普遍认为对女子聪明才智的赞颂与对其追求自主婚姻的热情肯定,展现的是作者进步的妇女观与婚姻观。
而结合冯梦龙的情教思想来看,这一群体其实是冯梦龙情教思想的载体,反映的是其“情教”的最终指向——“补天”诉求。
一、觉醒群体——“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在我国传统政治生活中是缺位的,相应地,正统载道之文中女性也是缺位的。
小说作为演绎人生的重要文体,虽然无法回避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但其中的女性多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男人施行美人计的工具,《水浒传》中女性是被丑化的群体……这些女性或被作为工具或被作为陪衬,其本身并不是表现主体,甚至没有做“人”的价值。
中国文学长廊中并非没有抗争的女性,但这些抗争的先驱或黯然殒命或只在另一个世界实现虚幻的理想: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家长制的铜墙铁壁下化蝶双飞;杜丽娘为了追求心中的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只能在另一个世界坚持自己的追求。
但在“三言”中,女性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她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安排,开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参与生活。
1.婚恋观的改变是主体表现对于不能参与社会生活的古代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婚恋观的改变最能体现女性意识的觉醒。
首先,“三言”中的女性选择婚姻对象时,已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戒律,有了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
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心理解读

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心理解读摘要:几千年以来,关于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的原因,众说纷纭。
主要有四种说法,对封建礼教和大家长制度的反抗、对爱情的绝望、女性意识的觉醒、对李甲和孙富的报复。
本文对四种观点一一做出辩驳,虽然这四种原因对杜十娘的死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
在面对种种选择之后,死便成了她唯一的选择,而对于她的死亡以及悲剧的成因,杜十娘本身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关键词:杜十娘,死因,悲剧《杜十娘沉沉百宝箱》描写了一个中国古代典型的书生与妓女的爱情悲剧。
明朝万历年间,出身青楼的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看中了太学生李甲作为依托,历经劫难赎身成功。
不料在跟随李甲归家途中巧遇盐商孙富贪其美貌,李甲胆小怕事,听信谗言将其出卖,从而导致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惨剧。
这样一个女子作者更是给了她“千古女侠”的称呼,而后人对于杜十娘为何怒沉百宝箱的原因也一直迷惑不解。
一纵观全文,作者对杜十娘与李甲等人的出身都作了详细的交待,“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1]标准的美女配备,而这样的美女又是青楼名妓,必定是人人都趋之若鹜。
这也从客观上对她的性格造成了影响。
杜十娘从业七年,可若说她的出身说起,曾也是清白人家的好儿女。
而李甲看着风光无限,若刨根问底,不过也是靠着钱财纳粟入监的太学生罢了。
两个生活环境迥然的人所产生的不同性格必然会在生活中反映出来。
也就是说两个所生活在完全不同世界中的人,必然会有很大的差异。
“任何一种特殊性格都是特殊生活环境的产物” [2],就如祥林嫂、孔乙己等,杜十娘和他们一样都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的性格实质上是他们所生活的微型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活中那些很不确定的因素也就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一种集中的体现,所有的不确定导致了他们性格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这种有缺陷的性格对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杜十娘的悲剧根源看当代女性如何进行自我救赎》

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三言”中的名篇,其中对杜十娘的悲剧根源的不同探讨,归结起来不外乎封建礼教的迫害,自身弱点以及遇人不淑等几方面原因。
可是仔细研究后,就能清楚地发现,真正导致杜十娘悲剧的是男权制下的女性不自由。
男权制并不是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
在这种文化的制约下,女性从此就成为男性的附属,沦为“第二性”。
女性想要摆脱这种不自由,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自我救赎。
只有广大的女性不断地进行自我救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状才会改变,女性才会从不自由中解脱,才能以“第一性”的身份和男性并肩站立。
关键词:杜十娘;悲剧根源;女性;自我救赎AbstractDu Shiniang Treasure Box In Fury is one of the famous novel in Feng Menglong's " San Yan".Du Shiniang's tragedy has different discussion,boils down to nothing more tha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their own weaknesses and be married to a bad husband for several reasons. But after careful study,we can clearly see,really lead to Du Shiniang's tragedy is the shackles of patriarchy on women.Patriarchy is not one particular form of society 's product,but a long-term cultural phenomenon.In this culture,the female has become from male accessory, become "the second sex".Women who wanted to get rid of this shackles,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is to redeem.Only women continue to carry out self salvation, the male-centered social status will change,the female will be freed, in order to" first" identity and male standing side by side.Key words: Du Shiniang; Tragic roots; Female; Self salv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传统看法之偏颇 (1)(一)封建礼教的迫害 (1)(二)女性自我意识淡薄 (2)(三)遇人不淑 (3)二、男权制文化下的制约 (4)(一)男权制文化 (4)(二)男权制文化下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5)(三)男权制下女性生活现状 (6)三、女性的自我救赎 (7)(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8)(二)女性独立人格的形成 (9)(三)女性同盟的建立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谢辞 (13)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前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意蕴以及人物塑造都对后世的短篇小说创造产生了很大影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新解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主题新解一、背景介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杂剧《杨门女将之冲锋陷阵》中的一剧目,由杨万里创作。
该剧以杨家将杨三娘出场为引子,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展现了妇女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奋起抵抗的情景。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权益争取、女性反抗暴力三个方面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题。
二、女性意识觉醒在封建社会中,女性被束缚于家庭与嫁妆之中,缺乏自主权与自由空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而在杜十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强烈个性的女性。
剧中,杜十娘不愿嫁给富商,拒绝将自己沉沦于物质的追求,展现了她个人价值的追求。
杜十娘的意识觉醒,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束缚和限制并传递出一个女性自护、自尊和自救的信号。
三、女性权益争取在剧中,杜十娘通过她的行动彰显了对女性权益的追求和争取。
她拒绝了富商的婚约,拒绝了被物化的命运。
她不愿意将自己卖给金钱和地位,坚守自己内心的独立与正义。
杜十娘的敢于追求自由的精神,鼓舞了更多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勇气。
四、女性反抗暴力在剧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行为成为女性反抗暴力的象征。
当她发现富商为了得到百宝箱将百姓命丧黄泉,她义愤填膺,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让暴力威胁停止。
这种反抗暴力的行为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正义感,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正当关注。
五、主题意义通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杨万里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融入剧中,激发了对女性觉醒与权益争取的思考。
这一主题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它让我们反思历史中女性权益的争取与当下女权运动的关联,呼唤社会尊重女性的价值、权益和平等。
六、结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部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杂剧。
它通过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权益争取和女性反抗暴力的三个方面,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勇气。
本文从女性意识觉醒、女性权益争取、女性反抗暴力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主题的新解,希望能够对该剧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引起读者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思考。
用情节论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下 面拙文将用情节 理论和戏剧 理论对 《 十娘 》进行分 出色 的 ,人物性格是鲜 明的 。古希 腊是欧洲 戏剧 的发源地 。 杜 亚里 斯 多德认 为 :整 个悲 剧 的成 分必 须是 六个—— 悲剧 艺 ( ) 《 十娘 》是典型 的悲剧 。 一 杜 术是一种 特别艺术 ,即 “ 情节 ” “ 性格” “ 言词 ” “ 思想” 尼柯 尔说 , “ 悲剧认 为死亡是 不可避免 的,死亡什么时 “ 形象”与 “ 歌曲”
用情节论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目录一杜十娘是典型的悲剧二作为一部成功的悲剧杜十娘的情节描写是出色的人物性格是鲜明的十娘热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三杜十娘的情节是震撼人心的四矛盾冲突和利益冲突构成了小说杜十娘的情节五在杜十娘里冲突的各方都有某种理念支配六在杜十娘里矛盾冲突很好地显示了主人公的性格与坚强正文摘要
娘真心爱恋 ,但他屈 服于社会 、家庭的礼教观念 ,再加上孙 美 的感情 。她的追求 太完美 。金 钱的力量 和根深 蒂固的门第 富的破坏 ,最终背叛 了爱情 ,造成 了杜十娘投 江的悲剧。作 观念 ,注定 了 杜 十娘 的追求 会失败。在理想破灭后 ,她只能 品对杜十娘寄予极大 的同情与赞美 ,对李 甲、孙 富给予无情 绝望选择 以死这 中令人惋惜的方法表达对社会的控诉 。 的揭露 ( ) 二 作为一部成 功的悲剧 , 《 十娘 》的情节描写是 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潜认为命运感如果不是悲剧唯一 的特征 , 至少也是悲剧的主 骂 。甚至直接跟鸨母 冲突起来。 要特征 。悲剧 总包含 着某种柔 弱的让人惋 惜的东西 。在 封建 十娘 热 爱李 甲 ,希望 他 给她 赎身 。她 清楚 地知 道鸨母
是一种强烈的感情 。 朱光潜在 《 悲剧心理学 》中还指 出 ,悲剧表现 的是 恶 , 不幸和灾祸 。悲剧往往使我 们觉得 ,宇 宙 中有一种人 的意志 无法控制 ,人 的理想 也无法 理解的力量 。这就是命运 。朱光 但不幸处 于被侮辱被损 害的地位 。她希望摆脱这种 生活 , 要 求过一种 “ ”的生活 。十娘是一个 热情的人 ,当李 甲 “ 人 囊 箧空虚 ”时 。她不但不 听从鸨母 “ 打发李 甲出院”的话 ,而 且 “ 见他手 头愈 短 ,心头 愈热” 。为了李 甲。她受 鸨母 的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塑造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女性形象,其中之一便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杂剧,描写了一个勇敢、智慧的女性杜十娘,她面对社会的不公和压迫,勇敢地为自己争取权益,最终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恶势力。
通过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和女性在其中的奋斗。
女性形象的塑造H1: 杜十娘的勇敢与智慧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被描绘为一个勇敢、智慧的女性形象。
她不愿服从命运,不畏艰险,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奋斗。
H2: 逆来顺受的女性形象与杜十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女性角色,他们大多是被动的、逆来顺受的。
他们不敢违抗权威,只能默默忍受着不公和压迫。
社会地位的反映H1: 女性的被边缘化古代的社会对于女性的地位是较低的。
女性在婚姻中是被动的被选择者,没有话语权,只能依从男性的意愿。
H2: 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古代社会有着一种封建性的男尊女卑的价值观。
男人被认为是家族的继承人,妇女则往往只是被动的服从者。
H3: 杜十娘的追求自由与平等杜十娘作为一个强烈的女性形象,代表着女性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愿望。
她不甘于受命运的摆布,通过智慧和勇气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女性地位与社会变迁的关系H1: 社会变迁对女性地位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也在逐渐上升。
社会转变带来的新机遇使得女性能够更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独立性。
H2: 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着社会变迁而有所不同。
在旧时代,女性形象更多是被动顺从的;而在社会进步的影响下,女性形象逐渐呈现出勇敢和独立的一面。
总结通过研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边缘化与压迫。
杜十娘作为一个勇敢和智慧的女性形象,代表着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愿望。
同时,这部作品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变迁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试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这篇小说在许多文学史上定义为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杜十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
这篇小说从整体结构来看,确是很不错的,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中美好愿望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卓越的艺术效果。
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嫁。
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高利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
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
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文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
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
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白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汗,抱箱投江而死。
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
她有心向李甲,爱的是人,不是钱。
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足见真情。
她聪敏,机智,颇有心机。
为赎身,早有准备。
她跟鸨母争执时,机敏地抓住鸨母一时气话,达成口头契约,使鸨母没有翻悔余地。
从中,既表现了她的心计,又可以看出她为争取幸福自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她刚强,坚定。
当她知道李甲听信孙富的巧言谗语,为了千金之资,得见父母,将她出卖时,她的内心痛苦和悲愤是可想而知的,杜十娘的一声冷笑,显示着她的尊严,更显示出她的刚烈。
最后,她“用意修饰”自己,也是用美丽的形象来维护自己人格的美丽和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看明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述了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偶遇南京布政老爷的公子李甲,二人情投意合。
李甲为了她不顾学业,耗尽钱财,其父大怒,断了他的供给,并且不让亲戚借钱给他。
十娘决心将终身托付给李甲。
两个人在李甲的好友柳遇春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凑足了钱赎了身。
两个人在柳遇春的住所喜结百年之好后,李甲却总是心存顾虑,觉得携妓回家难向父亲交代。
于是杜十娘献计说先到苏杭游览一番,然后由李甲回家求亲友在李父面前劝解和顺,待李父气消之后再去接她。
无奈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时,却遇到了好色又阴险的富贾孙富。
他眼馋杜十娘的容貌,假意与李甲接近,劝说他放弃杜十娘,带着一千两银子回家交差。
懦弱的李甲当下就立了契约,按了手印,把杜十娘卖给了孙富。
杜十娘闻知,如雷轰顶,回忆自己童年被卖,受尽屈辱,眼看已经逃出了火坑,就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灭。
翌日,杜十娘扮上盛装,先让孙富把银两放到李甲船上。
自己站在踏板上,打开百宝箱,里面装满金银翡翠各色珍奇玩物。
杜十娘指着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怒骂孙富拆散他们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负义,利欲熏心。
最后她把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自己也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
在封建时代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本来就很卑微,她们没有正当的职业和收入,所有生活上的一切都要依附于男人,她们没有任何独立的人格可言。
而妓女,地位更是卑微,所以大户人家尤其是官宦人家更是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取一个妓女到家里“丢人现眼”。
杜十娘可谓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身为妓女,知道自己所处的为人所不齿的社会地位,但她却不是自甘堕落,她也一直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从良,摆脱烟花柳巷,摆脱受人玩弄,受人役使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所以她积攒了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希望自己以后有一个好的归宿。
从这来看,她就是在追求独立和完善的人格。
然而命运喜欢捉弄人,她所倾心相爱、欲托付终身的李甲竟然因一千两银子就把自己给卖了,这种感情的背叛彻底击碎了她对人生的美好向往。
她不甘于自己的人格再次被侮辱,所以她选择了死亡。
在死之前她向众人展示了她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在人们唏嘘的时候,故事的讽刺也达到了顶点——懦弱的李甲只因一千两就把她给卖了,可不知道她的百宝箱里竟有无数个一千两。
她投江之前心里是充满了恨的,她恨李甲的懦弱,恨曾经的海誓山盟到头来竟然只值一千两银子,她也恨孙富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破人姻缘,断人恩爱。
她用死对带给她痛苦命运,让她失去独立人格尊严,成为供男人玩弄使役的卑贱娼妓的社会作出最后的搏击,用死向那个吃人的社会发出最强烈的控诉和抗议。
虽然杜十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故事也以悲剧而收场,然而这些毕竟成为明代女性开始追求独立的人格尊严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