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4)-人教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15.快乐过新年》部编本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15.快乐过新年》部编本人教版第一篇: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15.快乐过新年》部编本人教版15.快乐过新年教学目标:1、喜欢并积极参加新年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热烈气氛,感受亲情的可贵和温馨,保持快乐美好的心情。
2、学会主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发展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及创意设计的能力。
3、了解全国各地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和一些有关春节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发现新鲜事、探索新鲜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欢乐的节日气氛,通过交流亲友间祝福的方式和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亲情和友情。
教学难点:了解全国各地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和一些有关春节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发现新鲜事、探索新鲜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日历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61页教学过程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引题。
1.播放《过新年》歌曲。
师:小朋友,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师:猜一猜,他们在庆祝什么呀?(过新年)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快乐过新年》板书:齐读二、学习探究活动一:欢度元旦1、说一说、认一认:元旦是哪一天?今年是哪年?去年是哪年?引导学生了解公历和农历的基本含义,了解日历上为什么有公历和农历之分,告诉学生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都是公历年。
(查找日历今年的春节是从哪天开始的,比一比元旦和春节在日历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2、课件出示:看一看,谈一谈1.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各地人们都会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课前,同学们当了小小探究员,找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迎接新年的活动方式,请你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2.听生介绍。
3,出示课件:世界各国迎接新年的不同录像或图片,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与你们一起分享。
4.提问:大家为什么要热烈庆祝新年的到来呢? 5,小结: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通过各种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为了表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憧憬、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精品教案

15《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主动了解过春节的礼节和讲究,增强学生对春节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初步认知。
3.通过模拟过春节的小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较为准确地传承春节民俗文化。
4.感受春节当中阖家团圆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春节及过春节的传礼节和讲究教学难点:感受春节阖家团圆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教学过程:一、知春节1.猜一猜:节日知多少?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猜节日?(课件出示部分传统节日元素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猜节日,引出“春节”。
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旦节、春节)2.找一找:春节在什么时候?你能从日历中找出今年的春节是几月几日?(课件出示:2023年日历表,学生动手查找农历春节)师小结:农历的新年是春节。
农历新年在日历上的日子不固定,大概在一月底和二月初左右。
不过只要你仔细看下面的农历日,那日子也是固定的——那就是“正月初一”。
为了庆祝春节,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北方)或腊月二十四(南方)开始准备,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才算结束。
【设计意图:用“看图猜节日”和“动手找春节”的趣味性互动方式,引出春节的话题,唤起学生对已知传统节日的记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春节1.听一听:“春节”由来你知道“春节”的由来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生:年兽的故事/......)(播放有关“春节由来”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节的由来。
)看了这个故事,现在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又叫“年”了吧?也正是因为人们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2.说一说:春节期间,人们会怎样庆祝春节呢?(大人们?孩子们?)(课间出示教材P62的舞龙、猜灯谜、穿新衣的图片)3.谈一谈:春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春节里,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生: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逛庙会、拜年、压岁钱、猜灯谜、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吃美食、家人团聚一块玩、爸爸妈妈回来了、收到新年礼物...)4.看一看:大家分享了过春节的快乐,也说到了许多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快乐过新年》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四个主题,《美丽的冬天》《健康过冬天》《快乐过新年》《新年的礼物》。
《快乐过新年》是第三个主题。
本节课共有四个话题:“欢度元旦”“开个元旦联欢会”“大家一起过春节”“多样的传统新年”,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突出信念不同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新年的欢乐与祥和,在欢度新年中引导学生对新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本课的四个话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新年的概念和风俗习惯。
首先是公历的新年,也就是每年的元旦这个节日。
世界多数国家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欢庆公历新年的到来,各国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教材讲述这一内容时,不仅强调了时间概念,也强调了新年的意义。
其次是中华民族最具传统的重要节日春节,这是中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日子,对于春节更应强调理解和讲究,突显出春节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特有的阖家团圆的意义。
最后是少数民族的人们在传统新年中的风俗习惯。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内容的设置,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关照到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同学,体现各民族和谐相处欢乐祥和的氛围。
【学情分析】1.绝大部分学生对新年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既知道元旦,又知道春节,但多数孩子,对少数民族的传统新年就不一定了解了。
2.学生可能对自己所过的元旦、春节有所了解,但是作为一名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想不到国外也会过元旦。
他们可能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对相关知识既新鲜又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欲。
3.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知之甚少,学习起来有陌生感,会有一定的难度。
加之,在一般情况下,家长不会有意识对孩子讲过多的这方面知识,学生知识储备少,教材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了解元旦是一月一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主动参与学校的元旦联欢会,并为联欢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教统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 第四单元《快乐过新年》教案

《快乐过新年》(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积极参加庆祝元旦的活动,体会节日活动的热烈和美好。
2.学生能够知道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3.学生尝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他人送去衷心的祝愿。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知道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了解人们迎接新年的不同方式,积极参加庆祝元旦的活动,体会节日活动的热烈和美好。
2.教学难点:难点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日历及各地人们迎新年和有关元旦来历的资料。
2.学生准备:准备剪刀等制作贺卡的工具。
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元旦”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新的一年的开始是几月几日吗?是什么节日呢?(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查找日历了解。
)2.提问:这是两张关于元旦的日历,你们发现了什么?3.小结:每年的1月1日是元旦,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我们通常把元旦称为公历新年,也叫阳历年。
(板书:1月1日元旦)活动二各国人民迎新年1.提问:人们是以怎样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呢?(1)你和你的家人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2)你周围的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的?2.小结: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大街小巷悬挂着灯笼、扎着彩门、插着彩旗,到处贴着大红标语,还有制作的板报专刊,我们和家人也欢聚在一起用各种形式庆祝这个节日。
3.提问:这个节日是全世界人民的节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世界各国人们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吧!西班牙有什么比较特殊的庆祝活动呢?丹麦人庆祝新年有些奇特,让我们看看吧!让我们再看看法国人是怎么庆祝的吧!4.提问: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大家为什么要热烈庆祝新年的到来呢?(旨在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了解到新年元旦是世界性的节日。
) 5.小结:世界各地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的上街游行,有的举行新年狂欢活动,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5.《快乐过新年》教案及习题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新年的概念和风俗习惯。
首先是公历的新年,也就是每年的元旦这个节日。
世界多数国家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欢庆公历新年的到来,各国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
其次是中华民族最具传统的重要节日春节, 这是中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日子,对于春节更应强调理解和讲究,突显出春节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特有的阖家团圆的意义。
最后是少数民族的人们在传统新年中的风俗习惯。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一内容的设置,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关照到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同学,体现各民族和谐相处欢乐祥和的氛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旦(1月1日)是公历新年,世界上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2.主动参与学校的元旦联欢会,并为联欢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春节的礼节和讲究,感受春节当中阖家团圆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4,知道我国56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庆祝新年的方式,庆新年的时间也不一样。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节日中的传统文化,感受人们对幸福吉祥、团圆美满的追求。
三、教学策略:(一)课题导入: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道德与法制的陈老师。
时间很快,已经到年底了,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板题:快乐过新年)(二)翻看课文彩图,传授内容。
1.打开书本第60页,欢度元旦。
(1)大家知道什么是元旦吗?(老师讲解)参考: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
在很多国家,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元的意思为开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的意思为日子,“元旦”即“初始之日”的意思。
同时,“旦”字象征圆圆的太阳,“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即象征着新生,是一种对冉冉升起希望的寄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5《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元旦的来历,感受庆祝元旦的喜庆氛围。
2.学习制作拉花,懂得遇到困难积极求助,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
3.精心准备节目并努力认真地表演,感受集体生活的趣味,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在学习制作拉花的过程中,形成主动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让班级活动有序按时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初步感知元旦节日1.多媒体展示:(1)图片:看学生在学校欢度元旦的欢乐场面。
猜一猜:同学们这是干什么呢?(2)看世界各国庆祝元旦的视频。
考一考:委内瑞拉人庆祝元旦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为什么?小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世界各地人们庆祝元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各国人民心愿是一样的,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
2.视频:元旦的来历。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小结:学生在刚才的视频中了解到元旦的来历,回家给身边的人讲一讲。
今天我们从视频中都感受到了欢庆元旦的快乐,你们想不想自己庆祝元旦啊?活动二:动手参与布置教室1.布置联欢活动的教室(1)大家一起动手装饰教室,每四个人制作一串拉花。
(每组可以有一名志愿者家长帮助指导)(2)挂气球、拉花等,贴自己画的有关庆祝元旦佳节题材的画。
(3)全过程播放背景音乐,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节日浓浓的喜悦气氛。
2.教师表扬制作积极,乐于合作的学生,并让合作好的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小结:刚才我看到大家都能够主动的帮助布置教室,大家开动脑筋,互相帮助,每一个人都很积极,这样我们的教室才会如此漂亮,在这美丽的教室里我们的心情都无比快乐,感受到元旦浓浓的节日气氛。
活动三:老师、学生、家长共同联欢1.学生表演课前准备的节目器乐演奏、诗朗诵、童话剧、舞蹈、歌曲等。
(家长帮助服装乐器的准备和上下台的衔接,确保节目顺利完成。
)2.学生和家长进行顶气球游戏。
(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在家与家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游戏活动)3.教师与家长表演节目。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快乐过新年》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快乐过新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快乐过新年》是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讲述新年习俗和庆祝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课文还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新年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年习俗和庆祝活动,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分享、关爱家人,培养亲情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体验家庭亲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新年习俗和庆祝活动,体会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学会与人分享、关爱家人,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新年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学生进行家庭,了解家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新年歌曲,引导学生谈论新年的喜庆氛围,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了解新年习俗和庆祝活动。
3.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新年习俗和庆祝活动,体会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过新年的趣事,培养亲情意识。
5.家庭:学生回家家人的需求,了解家人的喜好,为家人准备新年礼物。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优质教案

《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方案本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初步了解元旦和春节的传统习俗;2.初步了解各国、各民族的新年礼仪,懂得要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习俗。
3.通过与成人一起贴窗花,贴春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与伙伴、家人一起欢度新年,以主动、积极的状态迎接传统节日的到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增长学生的社会生活常识,了解民风民俗。
学情分析1.绝大部分学生对新年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既知道元旦,又知道春节,但多数孩子对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缺乏相应的了解。
在一般情况下,家长不会有意识对孩子讲过多这方面知识,学生知识储备少,教材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可能对自己所过的元旦、春节有所了解,但是作为一名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可能想不到国外也有元旦。
他们可能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对相关知识既新鲜又好奇,孩子身在其中,乐在其中。
3.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活动执行力、小组合作协调能力都较弱,教师引领学生参与迎新活动时,就要注意引导、组织和示范。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在家人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选择和方法,收集各地和家乡有关过新年的图片和资料。
2.布置学生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了解他们小时侯过新年的小故事,或者是有关新年中的民间传说。
准备一样新年小装饰品。
3.教师根据教材资料、录像资料、网络资源等进行整理,制作反映各地和家乡过新年的多媒体课件。
布置教室,营造新年气氛。
教学过程:活动一五彩缤纷的元旦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老师这有一首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
播放歌曲:《新年好》。
1.谁知道,歌曲里说的新年,指的是哪一天?(PPT出示:一月一日)2.我们经常会说:新年好,但是有谁听过“元旦”?新年为什么也叫作“元旦”呢?3.教师讲解: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意思,也就是早晨、一天的意思。
所以,每年的一月一日叫元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4)-人教(新版)快乐过新年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学会几种拜年的方式.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感受家团圆的温暖,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孩子们一年中最盼望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但他们对于与年相关的社会常识还缺乏相应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由于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盛大节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春节,迎接新年。
孩子们身处其中,乐在其中,吃年夜饭,守岁,走亲访友,收压岁钱种种习俗,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感受春节的喜庆欢乐,知道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有关春节的习俗。
2.教学难点:难点是感知春节,体会春节期间的热闹氛围,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活动一日历上找春节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我们中国还有自己传统的,最隆重、最盛大的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2.提问:那么今年春节是哪一天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找一找吗?(1)查查日历,找找今年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的。
(2)小结:元旦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新年;春节是我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华民族的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出示春节图片.] 3.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迎接春节的到来!(出示课题:迎新春)【活动】活动二春联生春1.提问:同学们,人们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谁能讲一讲。
2.交谈: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年的传说吧!3.小结: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4.提问: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1)提问:春节前你们家里都做了哪些准备?怎么布置家里的环境的?小结:春节前,家家户户都开始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买年货,粘贴春联、“福”字、窗花等把家里布置一新,全国各地都洋溢着欢欢喜喜、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福”字吗? 追问:窗花上都有什么图案?有什么寓意?小结: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出大红的对联、“福”字,窗花贴在门上、窗上,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同时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提问:你和你的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小结:春节来了,每家每户欢欢喜喜过春节,吃年夜饭、放鞭炮、熬夜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小孩子还能收到压岁钱,多有意思呀!7.(1)提问: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迎接新春的活动呢?全国各地的人们是怎么庆祝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21·世纪*教育网(2)交谈:各地方各民族还有哪些庆祝形式呢?我们继续观看。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春节的喜庆。
)小结:这就是喜庆、热闹的春节,这就是蕴含美好祝福的春节,它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共同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旅居海外的华人也用自己的方式庆祝这个最隆重的节日。
(板书:欢欢喜喜过春节) 8.交谈: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请你跟着读读这首描写春节的古诗吧!【活动】活动三舌尖上的春节播视频,《舌尖上的春节》,让学生懂得中国地大物博,饮食文化丰富,春节的美食更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品美食,请学生把准备好的一些简单的传统春节食品拿出来,学生介绍食品的做法和寓意。
其他同学品尝提问。
议团圆。
总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在春节期间人们用各种形式来庆祝,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年中过得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它寄托着人们对未来新的希望和美好的愿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15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2课时)《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元旦是一月一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得“新年”。
感受因为有了新年的喜庆,才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更加温暖。
2.愿意参与学校的元旦联欢会,并为联欢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感受对新年的热情与期盼。
二、教学重点愿意为联欢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难点体会元旦的意义,感受新年的喜庆氛围,让寒冷的冬天也变得温暖。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了解元旦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老师这有一首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
播放歌曲:《新年好》。
2.谁知道,歌曲里说的新年,指的是哪一天?(PPT出示:一月一日)3.我们经常会说:新年好,但是有谁听过“元旦”?新年为什么也叫作“元旦”呢?教师讲解: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意思,也就是早晨、一天的意思。
所以,每年的一月一日叫元旦。
4.小结: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元旦是每一年的一月一日。
活动二:世界各国欢度新年1.世界各国人民也都会喜迎新年,请学生观看世界各国欢度新年的图片。
2.出示世界地图,看,老师告诉你们,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国家分别在这些地方,你有什么想法?3.谁能讲讲自己所知道的各国过新年的习俗。
4.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国家的人在元旦这一天都要用自己的方式欢度元旦呢?5.小结:庆祝元旦的意义在于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祝愿。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喜庆的活动和美好的祝福,才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更加温暖了。
活动三:说说我见过的联欢会1.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你看到过或者亲自参加过的元旦联欢会。
(看过、参加过)2.请同学们再认真回忆一下,在电视上看到哪些元旦联欢会?3.你还记得在哪里亲自参加过元旦联欢会?(幼儿园、小区、家庭、课外机构……)4.有几位同学把他们参加过的元旦联欢会的照片带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请相关同学到台前展示,并讲一讲,自己参加元旦联欢会都做了什么?表演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5.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喜欢联欢会上的哪个环节?什么样节目?为什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6.小结:元旦联欢会虽然形式不同、节目不同,但是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是不变的。
大家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并且送上新年的祝福。
活动四:我的元旦我做主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班要召开的元旦联欢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2.现在,我们召开一个讨论会,你对我们班的元旦联欢会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主意呢?说一说。
3.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4.开展“联欢会好点子”评选活动。
结合大家的建议,推荐出符合班级情况的好主意,把这些好主意与班级的联欢活动结合起来。
5.思考自己的节目,请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在联欢会上演什么节目,或者为这个联欢会做些什么事?6.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老师感受到你们对新年到来的热情和期盼,希望你们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到新年联欢会的准备活动中去,来表达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老师也预祝我们的元旦联欢会圆满成功。
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季感受新年带来的幸福与温暖。
《快乐过新年》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2.感受春节阖家团圆给每个家庭成员带来的温暖。
二、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春节的礼节和讲究。
三、教学难点了解认识春节的丰富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春节1.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一个已经过了4000多年的传统节日,这就是农历新年──春节。
我们俗称过年或者过春节。
你们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每年农历正月初一)2.你能和大家说一说自己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吃团圆饭、包饺子、穿新衣服、看电视、放爆竹……4.你们说得真好!老师想问问你们,谁知道春节的来历?请大家观看视频《春节的来历》。
5.听了这个传说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传统节日、中国人独有的)6.小结:同学们,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最重要的节日。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各地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动二:说说春节的讲究1.我们每年都要过春节,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呢?请学生打开课本,仔细阅读第62、63页,找一找书上画了哪些春节的习俗。
2.学生自己观察,和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舞龙、舞狮子、猜灯谜、贴春联、贴福字、穿新衣、包饺子)3.教师请学生思考,春节的每个习俗都是有讲究的。
谁能举例说说,春节的时候为什么要穿新衣、贴福字……4.谁贴过春联?你是怎样贴的?你会读吗?讲解对联的要求:从右边读。
(出示对联,让学生练读)5.老师小结: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其中,几个最典型的日子是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大年三十儿、正月初一、正月初五、正月十五。
6.关于春节,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请大家一起读一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结: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贴春联、买年货,张灯结彩,好一派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景象。
春节里的讲究和礼节是我们的传统,我们要多学习和了解。
活动三:讲“团圆”故事1.请学生看教科书中的小故事“团圆”。
2.看过故事,请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这个小故事讲了哪些春节的习俗?(团圆、包饺子、包糖饺子、穿新衣、拜年、破五开始干活。
)3.请学生思考,看看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和小故事里的文字,她从迎接爸爸回来到送爸爸走,心情有没有变化。
4.和同学分享,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5.小结:过春节的时候,远在外地工作的人都会想办法回家跟全家团圆。
所以,春节是一年里最团圆、最温暖的日子。
家人也都会祝福远在外地工作的人平安、顺利、新年好运气。
活动四:了解各地华人过新年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全世界的华人用各种方式来庆祝。
2.让我们看看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是怎样过节的?(出示ppt:香港、澳门的过年情景)3.台湾同胞是怎样过年的呢?(出示ppt:台湾的过年情景)4.在春节期间,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过年的情景。
(出示ppt:世界各地的华人)5.小结: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用他们的热情,用他们对中国新年痴迷的情结,把华人的春节庆祝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不同地域华人的庆祝活动使当地春节的气氛非常浓郁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