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三):矛盾
政治矛盾知识点

政治矛盾知识点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既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政治矛盾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矛盾知识点1.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同一性: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同一性: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防止片面性。
4.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1)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中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中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必然性怎样转化为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例如,生物的某些新的性状在开始时或在一个长时期内只是偶然的,但由于这些新的性状适合于新的环境并逐渐发展,以至于最后使生物有机体发生根本变化,这种性状也就成了新的物种的必然性状;相反,生物的一些必然性状由于越来越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越来越退化,以至于成了偶然的东西。
又如,人类的祖先猿人全身长毛是必然的现象,现在社会出现的“返祖”现象则具有偶然性。
2.如何理解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的任务正是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
偶然性不仅表现着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要善于估计应对和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
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把各种机遇理解为偶然性因素,因此,要重视机遇的作用,敏锐的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所谓“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这个道理。
②偶然性对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
但科学的任务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
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矛盾问题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矛盾问题复习资料原理:〔1〕冲突的普遍性即共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说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进展过程中,即到处有冲突;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进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冲突运动,即时时有冲突。
冲突的特别性即独特,是指详细事物所包含的冲突以及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是辩证统一关系①二者是有区分的。
冲突的普遍性是指冲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冲突的特别性即独特,是指详细事物所包含的冲突以及每一冲突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②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又是互相联结的:第一,冲突的普遍性存在于特别性之中,并通过特别性表现出来。
其次,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在肯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方法论: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体系中,冲突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熟悉方法。
冲突普遍性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承认冲突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熟悉的首要前提。
冲突特别性的方法论: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分析冲突的特别性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科学熟悉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冲突的关键,只有照实的分析冲突特别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进展规律,实行正确方针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二、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冲突进展的不平衡性〕原理:1、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①主要冲突是指在诸多冲突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进展起确定作用的冲突。
次要冲突是处于附属地位,对事物的进展不起确定作用的冲突。
②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第一,主要冲突规定和影响着其他冲突的存在和进展,次要冲突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冲突的解决。
其次,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在肯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①一个冲突的双方力气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冲突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冲突的主要方面确定的。
②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并在肯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马原的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了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实体基础,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2.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表现,是世界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通过斗争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转化。
3.量变质变相互关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数量变化和质量变化相互关联的过程。
量变是指事物的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指事物的性质和质量的变化。
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4.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
它指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的事物被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这样变化后的新事物继承了旧事物的部分内容,并推动事物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决定因素。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时,就会产生矛盾,从而催生社会革命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实现的。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十大原理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
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本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事物。
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
2、大综合: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学说或矛盾规律原理。
(1)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3、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不平衡的。
由于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在坚持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二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下,去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1)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
(2)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3)整体是各部分有机之和。
(4)整体的作用就在于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5)整体和部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大综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1)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否定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

马原简答记忆口诀唯物辩证法可以用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五个五来进行记忆。
一个一是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三是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五个五是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一个核心:矛盾(一级重点),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要掌握的内容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相互关系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7.矛盾分析法两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要掌握的内容有:1.联系的内涵和特点2.事物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3.发展的实质和过程4.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掌握矛盾规律相关内容2.把握事物存在的质、量、度3.事物发展的质变和量变及其辩证关系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多出单选与多选,在看考研政治大纲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内容。
五个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可以用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五个五来进行记忆。
一个一是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个三是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四大方法:逻辑与历史,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五个五是五大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
一个核心:矛盾(一级重点),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及其关系。
矛盾要掌握的内容有: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和相互关系3.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7.矛盾分析法两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重点-三大规律四大关系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 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区别)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依存的。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范围、时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时间内则变成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4)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质量互变规律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化,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割裂两者的后果: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庸俗进化论—政治上表现为左倾错误;只承认质变不承认量变—激变论———政治上表现为右倾错误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的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批判的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三):矛盾
考研政治马原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三):
矛盾
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原理:
提。
第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①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
稳定的心态:在考研的复习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自己总是看着别人的复习进度,这样往往自己的复习计划被打乱。
看着别人复习的进度比自己快了,心里就会很焦急,进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
凯程老师建议考生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计划来,按部就班的复习。
对于别人的复习进度,可以参考和借鉴,但是千万不能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原则。
如果考生在复习中出现一段时间看不进去书的状态,拿起书来就感到非常烦躁。
出现这样的情况,凯程老师建议考生在感到烦躁时,可以由这门课换为另一门。
如果还是不管用,干脆,合起书本,找到要好的知心的朋友,一起到校园里走一走,聊一些大家都开心的事,看看校园中匆忙的身影,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其实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徘徊、不彷徨,认定目标,心
松。
祝大家考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