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2.卢沟桥
《卢沟桥》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有 “____”,有“ ____”,有“____
_”……真是内容丰富, 美丽无比。
桥上还有一座很少见的___。亭边有__, __,游人
可以坐在这里休息,赏景,可以逗逗潭中嬉戏的鱼儿……
多么 ___的通锦桥啊 !
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连拱桥
16米
266.5米 11个 石桥墩 21米多
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 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 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 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列数字
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 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 损。
人 定 衲 僧 心 共 印 , 怀 程 客 子 影 犹 惊 。
半 钩 留 照 三 秋 淡 , 一 练 分 波 夹 镜 明 。
茅 店 寒 鸡 咿 喔 鸣 , 曙 光 斜 汉 欲 参 横 。
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
这些美的文字是如何写成的呢?
说话练习:
你见过家乡的什么桥?请用两三句话介绍。
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 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 姿百态,栩栩如生。
排比
说话练习:
仿照作者的写法,用“有的……有 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迩 来 每 踏 沟 西 道 , 触 景 那 忘 黯 尔 情 。
小练笔:
通 锦 桥
在美丽宽敞的福田广场,有一个弯弯的“望月潭”。潭面上 横卧着一座 __桥,这就是 ___。
这座桥小巧玲珑,美观别致。 它长约_米,宽约_米多,
桥面__,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___铺成,两侧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阅读理解文本,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2)理解祖传民间艺术文化的内涵,了解传统艺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
(3)培养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热爱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听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和观看案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国内民间艺术文化,并以情景教学的形式加强其对于民间文化的认知。
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到祖传艺术的历史渊源,从而爱拥护民间文化。
并引发其对于艺术文化的热爱,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探究,体验与创造民间艺术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对于文本的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认知。
2.教学难点:(1)增强学生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并引导学生进行其探究和体验。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准备资料清单: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2块大糖果,一副可以展示图案的民间绘画。
把一副具有特色的民间绘画给展示出来。
完整地让学生体验其颜色、构图、主题,并试图向学生揭示其艺术魅力和价值的内涵。
然后,教师用书面方式或者是或者让学生尝试口述阐述一下自己对于民间绘画的了解。
引导学生阐述自己对于民间绘画的看法和感知。
同时,教师在台面上放上大块的糖果,并约定:对于阐述最精彩、最有见地的学生,将供给他们明天进行分享时的奖励。
2. 感知文本,给学生正式引入本次阅读理解的环节(1)先看题:请学生阅读一下文本标题,并作简要地猜想,然后请讲解到下面这个阅读理解的部分。
(2)读文:请学生按照文本内容,试着持续从文中获取重要的信息。
(3)辅导学生,使其能够更好地于表面背后,感知问题的解决之道:请再次让孩子们回顾阅读过的内容,并试着去理解作者解决问题时所运用到的方法。
3. 回顾和总结请学生依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于学习环节的感悟,对于本次的阅读理解内容进行回顾、评估、评分和归纳;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出感想、思考和质疑。
语文S版《卢沟桥》电子课文

语文S版《卢沟桥》电子课文
语文S版《卢沟桥》电子课文卢沟桥在北京郊(jiāo)区的永定河上。
它修建于公元_89到_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它全长266.5米,由_个半圆形的石拱(ɡǒnɡ)桥组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_米,长的_米多。
石拱之间有石桥墩(dūn),把_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
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dī)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sǔn)。
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tǎn),几乎与河面平行。
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_个。
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yu )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_ǔ)栩如生。
桥东的碑(bēi)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qi n)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yān]京八景之一。
早在_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_37年7月7日,日本侵(qīn)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
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从此,我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
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ɡuǎn)和纪念碑。
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miǎn)怀历史,悼(d o)念先烈。
卢沟桥课件(语文S版)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 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 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讨论交流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大家说一说。
延伸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后同学们自己去收集有关“七 .七 事变”的资料、图片。
侵
初读课文思考: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 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 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 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 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 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 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 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 么联系?
交流、品读:
(1)课文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 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 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有 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 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省略号 “……”,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 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 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 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 发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认识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的意思,体会、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卢沟桥的狮子
卢 沟 桥
卢沟桥
学一学
卢 宽 攻 郊 坦 抗 设 侧 馆 型 栏 拱 组 皇 阅 损 燕 碑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抗战的基本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2.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勇敢抵抗侵略才能赢得尊严和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卢沟桥抗战的历史背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难点内容:1.如何理解“团结抗战”的含义;2.如何激发学生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学习目标和期望结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导入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口述或音视频素材逐步了解卢沟桥抗战的历史背景。
学习过程(35分钟)学习任务1:卢沟桥抗战1.课件分享或教师口述介绍卢沟桥抗战的历史背景。
2.学习指导: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课件或教师介绍内容。
3.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学习任务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1.教师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辅以感人的参战照片和纪录片。
2.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结合具体人物和事件来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中各族人民起义的重要贡献,并从精神角度分析团结抗战思想的重要性。
总结(15分钟)1.教师发起总结,带动全班小组讨论与交流。
2.学生自主描述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运用抗战中的精神和思想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3.为下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课程指导。
四、教学方法1.课件或口述介绍,带图带视频;2.小组讨论与分享;3.问答互动与教师点评;4.自主总结并分享。
五、教学评估1.口述提问:通过询问学生对卢沟桥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卢沟桥抗战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团结抗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3.学期考试:将在学期末,以笔试和口语问答的形式进行。
六、教学心得卢沟桥教案作为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项教学内容,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一、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为《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卢沟桥”。
二、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并能进行简单描述。
4.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并能进行简单描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相关图片和词汇。
2.分发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或者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的文字,并朗读课文。
2.学生跟读课文,重点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正确运用。
3.教师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回答以下问题:–卢沟桥是中国的一座著名的桥梁,你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吗?–课文中的“玉带桥”是卢沟桥的别称,你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课文中提到的“魏征叔叔”是谁?他对魏敏生的影响是什么?2.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4. 课文理解与练习(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问题,如:–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卢沟桥做了什么事情?–课文中提到的“日本鬼子”是什么意思?–魏敏生为什么要故意在卢沟桥上踩到玉带桥上的缝隙里?2.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课文朗读与评价(15分钟)1.学生自由选择同伴,进行朗读训练。
2.教师逐组点评朗读情况,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六、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他们在本堂课的学习成果。
七、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自主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书籍,了解更多有关卢沟桥的知识。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卢沟桥》说课稿

《卢沟桥》说课稿一、说教材《卢沟桥》是小学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下册第26课,主要写了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斗争精神。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收集有关本课的相关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而在学法上,我们应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制定了读、议、思三字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卢沟桥,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
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创设情境,设疑自探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卢沟桥的大体内容,进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能迅速地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教案与教学设计本课旨在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来丰盈学生的语文心智。
语言是人心智活动的桥梁和工具,通过语言的积累和理解,我们可以认识事物,共鸣情感,得方法,补充知识,丰盈心智。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和写出8个生字,理解课文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朗读和背诵第二自然段,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行导入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和研究生字词,辨析形近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等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资料,并准备好课件,以便展示和辅助教学。
代建筑的杰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意义。
)三)研究第三部分。
1.过渡:课文第三部分是卢沟桥遭受日本侵略军的轰炸。
请听一听这段文字,看看XXX XXX受到了怎样的摧残。
2.朗读,并边读边观察图片。
3.学生讨论:卢沟桥遭受轰炸后,有哪些影响?卢沟桥的桥面、桥墩、桥栏均被毁坏,影响了交通和人们的生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全文,回答问题:1.卢沟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2.卢沟桥有什么特点?3.卢沟桥遭受了什么样的摧残?4.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二)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1.默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2.完成课后题。
3.收集卢沟桥的相关资料,写一篇小作文。
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课时中,学生可以通过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更深入地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在回归整体,内化语言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复述和内化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课外拓展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达有机地整合起来,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卢沟桥》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
导入:作为著名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名胜古迹多不胜数,看,这就是康熙皇帝御定的燕京八景:云光倒映、人间洞天的太液秋风,苍翠欲滴、碧波环岛的琼岛春阴,招贤纳士的金台夕照,树木蓊然、晴烟浮空的蓟门烟树,有茫茫无边、闪耀不融的西山晴雪,清澈甘甜的、玉劝趵突,葱茏郁翠的居庸叠翠,晓雾蒙蒙、斜月低垂的卢沟晓月,同学们,你们想同时看见三个月亮吗?站在卢沟桥上,就能实现了。
(课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6课《卢沟桥》吧。
(板书课题)一、打开课本110页,自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哪些?(师生互答)
听,这群孩子在吟唱古老的卢沟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老的卢沟桥吧。
过度:卢沟桥距今800多年,依然固立在永定河上,它是如此坚固,是怎样设计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
1、课文从哪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出图)对,
大家看,作者用数字直观显示了卢沟桥的全貌,这种说明
方法就是列数字。
你能找出种说明方法吗?(举手)
2、谁来充当小小设计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卢沟桥的设计?(示
图,指名解说)(评价)同桌互相介绍
3、这样一座屹立800多年的连拱桥,是我们祖辈设计的,看
着这座卢沟桥,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对,我们对他们十
分钦佩,就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一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
(齐读)
4、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的造型美观?请你把卢沟
桥的美给大家介绍一下(出图,解说)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卢沟桥的美观造型?(由下至上)
按顺序描写可以很清晰地把事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我们在
写作时也要注意。
6、同学们,“卢沟桥狮子吼”,想象这样的场景,很是壮观吧,
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吧。
(出示图片,师范读)读到这里,你
发现了什么修辞手法?(出示填空),你能想出其他狮子的
姿态吗?试着填一填。
(指名)
7、过渡:设计者用精刻的石狮点缀石拱桥,作者用优美的文
字描绘卢沟桥,就连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也不禁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美
的奇观”。
“(板书:闻名世界)
8、讲到这里,我们再回顾这个自然段,你想起了什么?……
对,中心句,使文章脉络清晰。
9、卢沟桥因设计科学,造型美观而文明世界,可在近代,它
又因一些事件而赋予它深刻的含义,自读4、5段,了解过
往历史。
(出示图片,师解说)继续聆听这首歌谣,感受卢
沟桥的历史意义。
(板书:历史意义)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举手发言)是啊,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现在做起,
努力为国家的强大而尽一份力。
(出示名言:风声雨声读书
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齐声朗诵
10、小结:回顾板书。
卢沟桥不仅因它的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而文明世界,也因它的历史意义深入人心。
11、作业:
①.仿照本课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广场的新世纪钟
塔。
②.课外阅读《卢沟晓月》和《五百只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