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5~2010年胺碘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合集下载

某三甲医院2005_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王崇薇

某三甲医院2005_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王崇薇

◇药品不良反应◇某三甲医院2005—2011年100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王崇薇,刘琳琳,孙言才,史天陆,姜玲(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230001)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5—2011年上报的10097例ADR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ADR分类、可疑药品的药理分类、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药品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097例ADR报告中,各年度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1岁以下和7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ADR 的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最高(占32.05%),其次为抗肿瘤药(占29.81%);注射剂型引起的ADR最常见,尤其是化学药品(占86.2%),中药口服剂型导致ADR为30.7%,高于化学药品(12.4%);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表现最为常见,占33.38%。

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关注未成年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男性)用药安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合理用药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s in a3A hospital during2005—2011:an analysis of10097casesWANG Chong-wei,LIU Lin-lin,SUN Yan-cai,et al(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Anhui23000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in a3A hospital from2005to 2011.Methods10097ADR cases repor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garding patients’sex and age,classification of ADR,pharmacological classification,the form of a drug,systems and organs involved in ADR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Results Numbers of ADR cases were on the rise from2005to2011,males in age of<21or>70had higher risk of ADR than females.Anti-in-fective drugs(32.05%)occupie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ADR,followed by anti-tumor drugs(29.81%).Powder or injection types of drug were the main forms of drugs which led to ADR,especially in chemical medicine(86.2%).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d a30.7%of proportion of ADR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hemical medicine(12.4%).The major systems in-volved were alimentary system(33.38%).Conclusions It is important to concentrate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infective drugs,de-crease the intravenous route and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veniles or old people above70years old especially males in order to reduce or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R.Key words:ADR;report and analysis;rational use of drugs常言道“是药三分毒”,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既可以防病治病,又可能产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胺碘酮的少见不良反应分析

胺碘酮的少见不良反应分析

4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3 No.3·医院药学·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室性与室上性兼治)、长效、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心衰伴心律失常者首选)、一定冠脉扩张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伴心律失常者首选)以及不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等特点。

而因胺碘酮结构和药理学特征复杂,作用多样,也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ADR)已被临床医生熟知,但少见的ADR往往被忽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所致少见不良反应的特点,以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患者362例,其中男205例,女157例,年龄35~98岁;60岁以下76例,占21.0%,60~80岁250例,占69.1%,80岁以上36例,占9.9%。

治疗前经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肺间质病变、肝功能损害等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1.2.1 给药途径静脉给药继之口服维持137例,单纯静脉给药165例,单纯口服给药60例。

静脉给药,首次负荷量150 mg缓慢静脉注射,继续予0.5~1 mg/min维持;单纯口服给药时第1周的用量为600 mg/d,l~2周后以200~400 mg/d 维持;对于经静脉给药达48 h,仍不能转复者,继之予口服维持100~200 mg/d,之后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1.2.2 监测指标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胸片或肺部螺旋CT等检查,每月复查心电图,测量QT间期。

必要时复查动态心电图。

及患者对不适症状的表述,据不适症状进一步行相关检查,如头颅螺旋CT、MRA、肌电图、眼科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统计ADR发生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构成比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

胺碘酮的不良反应之老阳三干创作胺碘酮的药理学特征复杂, 作用多样, 不难预料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表3略).由于半衰期长, 胺碘酮潜在的器官毒性比半衰期短的药物更严重, 也更难处置.有些不良反应只要予以解释, 解除患者的顾虑, 严密随访观察即可.而重要脏器的毒性, 可能是致命的, 需要更积极的处置办法.肺毒性最早期的暗示是咳嗽, 但病情进展时可呈现发热和呼吸困难.胸部X线片显示局部或弥漫的浸润, 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较用药前基础检查下降, 支持诊断.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除外结核、肿瘤播散等其他疾病.肺泡样巨噬细胞只是药物吸收的暗示, 纷歧定标明毒性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胺碘酮的肺毒性通常是有效的,但一般应予停药.肺毒性的早期暗示可类似于慢性心衰, 因此高度警惕这一毒性作用是需要的.未能早期诊断肺毒性反应, 可能招致生命危险.目前, 临床实践中主张使用小剂量维持(<400 mg),肺毒性的发生率年夜年夜降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食欲下降和便秘很罕见,特别是在开始服用负荷量时容易呈现,减量后服用维持量时症状通常可以缓解.最严重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肝炎和肝硬化.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达2倍以上,应考虑肝炎的可能.诊断胺碘酮的肝脏毒性时应除外其他原因(如其他药物、病毒、酒精等)所致的肝功能异常.肝脏活检有助于明确是否有肝炎或坏死性肝硬化.Mallory小体(与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泡沫样巨嗜细胞一样)只是胺碘酮吸收的征象,其实不标明发生了毒性反应.如果确诊发生了胺碘酮肝脏毒性反应,应该停药.胺碘酮引起的肝炎可能是致命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陈说纷歧,有高达20%以上,对仅化验异常而无临床暗示的患者,可监测促甲状腺素的水平而不需要特殊处置.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可能比力隐匿,其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所致,如心动过缓常归因于胺碘酮自己或其他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则可能暗示为心律失常加重或体重减轻,由于胺碘酮的负性变时作用,通常没有静息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低下用左旋甲状腺素易于治疗,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比力难处置.由于碘化钠的吸收被胺碘酮分子中的碘化物抑制,所以不能进行131I放射治疗.胺碘酮所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一般是甲状腺炎,所以糖皮质激素可能有效.丙基硫氧嘧啶和他巴唑可以作为间歇治疗办法.如果无法停用胺碘酮,可以考虑甲状腺切除术,能够逆转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继续服用胺碘酮.术后的医源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治疗.皮肤蓝灰色改变是长期服用胺碘酮的特征,通常在面部和眼睛周围最明显.这只标明有药物的吸收,日晒可使之加重.如患者有光过敏,即使不严重,也要告诉患者防止日晒,使用防晒用品.神经系统异常有小脑性共济失调,暗示为感觉异常的末梢神经炎、睡眠障碍,偶尔有记忆力下降;往往与药量有关,减量即可减轻或消除症状.视觉变动罕见.角膜冷静仅反映药物吸收,光晕也很罕见,一般不影响视力,应向患者解释,使之免除顾虑.最严重但很少见的合并症是视神经炎,一旦发生,必需停药.心脏的不良反应比力少见.心动过缓是可想而知的药物作用,偶尔需要永久心脏起搏.服药期间QT间期均有分歧水平的延长,一般不是停药的指征.QT间期延长是药物与组织结合的暗示,不属药物不良反应指征.胺碘酮并发Tdp不罕见,即使有扭转型室速发生,多有诱因如低血钾、心动过缓或与洋地黄类合用等,因此必需注意消除诱因.对老年人或窦房结功能低下者,胺碘酮进一步抑制窦房结,窦性心律≤50次/分者,宜减量或暂停用药.心室收缩功能不受影响.其他药物反应更为少见,如附睾炎、勃起功能障碍等.尽管需要停药,但附睾疼痛的消失多与停药无关.静脉推注有低血压反应和诱发静脉炎,因此应选用年夜静脉、缓慢注射.最后,胺碘酮常与起搏器以及ICD合用.胺碘酮不改变起搏阈值,但与ICD有明显的相互作用.胺碘酮可使室速的心率减慢至ICD诊断的频率阈值以下,长期应用还可以提高除颤阈值.因此已经置入ICD的患者服用胺碘酮时,完成负荷量之后应进行电生理复查,明确是否需调整感知和除颤参数.。

安徽省2010年上半年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评估报告

安徽省2010年上半年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风险评估报告

参考 文献 :
[ ] 谢金洲 主编. 1 药品不 良反应与监测 [ .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 出
版 社 ,0 4:. 20 1
些 A R如肝 肾损害 、 D 血液系统损害等需要一个相对较 长时 问的用药 过程且经 过一 系列 生化检测 、 前后 结果对 比才能发
[ ] 谢金 洲 主编. 2 药品不 良反应与监测 [ . M]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 出
3 1 A .2 DR预后情 况 在 69 7例 A R报 告 中 , 5 D 治愈 2 0 17 例, 好转 48 6例 , 4 有后遗症 3例 ; 亡 1 ; 死 例 所有病例不 良反
3 6 剂型分布 .
药品可因剂型不同 , 导致发生 的不 良反应 也
不同。在 69 7例 A R 报 告 中 , 射 剂 ( 括 粉 针 剂 )占 5 D 注 包 3 .% , 3 7 位居 首位 , 其次是片剂 ( 包括分散 片) 2 . % , 囊 占 76 胶
3 1 患 者 基 本 情 况 在 6 97例 A R 报 告 中, 性 占 . 5 D 男
5.% , 5 9 女性 占 4 . % , 性患者 中不 良反应 发生率 大于女 41 男
性 。有 既往药 品不 良反应情 况 的 16例 , 既往药 品不 良反 6 无 应情 况的 1 3 6例 , 3 填写“ 不详” 5 的54 5例 。不同年龄段 均可 引起不 良反应 的发生 , 年龄最小者仅有 1 , O天 最大者 10岁 , 1
用药 占6 8 . %等 。
[] 谢 6
[] 顾 7
丽.7 例药物不 良反应 报告分析 [ ]安徽 医药 , 1,4 19 J. 2 01 0

( )3 0—1 3 :6 .

静脉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分析

静脉胺碘酮的主要不良反应分析

Mae w s no e e s y t e e ao o ii h n fma e h r r ain s w t e e e h p ttx ct l a lr a i o g th p ttx ct t a e l .T ee wee 9 p t t i s v r e ao o i i l y e h y,7 wi e ee t svr h
应 1例。结论 有效的 。 尽管静 脉胺碘酮有 可能导致一些 副作用 , 只要 密切 监测 , 期发 现 , 期 处理 , 但 早 早 其使 用是安 全
[ 关键词 ] 心血管病学 ; 胺碘酮 ;静脉 注射 ; 良反应 ; 不 肝功能异常
中图分类号 R7. 9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2 5 (0 7 0 0 8 0 0 7— 69 2 0 )6— 4 5— 4
v n u mid r n y r s l i o i a v re ef cs o v r ti s f n f c e ti o l ne s e mo i rn ,e r e o s a o ao e ma e ut n s re d e s f t ,h we e ,i s ae a d e i in f ny itn i nt i g a l t e v o y
lce r m n p t n s o a mi itr d i t v n u mid r n r m Oco e 0 3 t e tmb r 0 5 h d e s f c s e td f o i — a i t wh d nse e nr e o sa o a o e f t b r 0 oS pe e 0 .T ea v re ef t e a o 2 2 e c u e y i t v n u mid r n e e a ay e . a s d b nr e o s a o ao e w r n lz d a Re u t T e i cd n e o h b o ma e ai u cin wa 2 6 . sl s h n i e c f e a n r l p t f n t s 1 . % t h c o

安徽省2005~2010年胺碘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安徽省2005~2010年胺碘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安徽省2005~2010年胺碘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张树强;叶根深【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dition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amiodarone-induce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 in An-hui province. Methods Amiodarone-related ADR reports reported in Anhui province from Jan 1,2005 to Nov 31,2010 were searched, from which a total of 120 qualified amiodarone-induced ADR reports were screened out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Amiodarone-induced ADR occurred more in males, aged from 40 to 80, most of which were not serious. They were majorly induc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and majorly occurred within 1 to 7 days. They might involve multi-organs or systems, an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chiefly nausea,vomiting or constipation. Most were relatively mild,and subsided after amiodarone withdrawal. Conclusion Medical staffs sh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amiodarone -induced ADR,and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more strengthened.%目的调查安徽省胺碘酮致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检索安徽省2005年1月1日~2010年11月31日呈报的与胺碘酮相关的ADR报告表,筛选合格报告表12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多发生在40~80岁,男性多于女性;以一般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由口服途径给药引起,多发生于给药后1~7 d内;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多为恶心、呕吐或便秘;多数较轻微,停药或/和对症处理后可好转、治愈.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胺碘酮所致ADR,并进一步加强ADR监测.【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2(016)004【总页数】3页(P550-552)【关键词】胺碘酮;不良反应;分析【作者】张树强;叶根深【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临床逐渐广泛应用,现用于防治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胺碘酮致不良反应173例文献分析

胺碘酮致不良反应173例文献分析
内科 学 分 册 。 2 0 0 2, 2 9 ( 1 0 ) : 4 1 9 . [ 7 ] 汤雁 波 , 李 卓 荣 .核 苷 类 药 物 抗 病 毒 进 展 研 究 [ J ] .中 国生 化 药
[ 2 0 1 4 — 1 2 — 1 2收 稿 , 2 0 1 5 一 O 卜1 1修 回 ]
实用医药杂志 2 0 1 5年 4月 第 3 2卷 第 4期 [ 2 ]邹
P r a c J Me d& P h a r m. Vo l 3 2 . 2 0 1 5 — 0 4 N 0 . 4 0
物杂志 , 2 0 0 4, 2 5 ( 1 ) : 4 4 - 4 7 .
・ 3 5 3・
病 最 多 的 为循 环 系统 1 1 4例 ( 6 5 . 9 0 %) 。具 体 见 表 2 。
表 2 2 0 0 8 —2 O1 3年 被检 索数 据库 中 发生 A D R 患 者 基础 疾 病统 计
1 . 1 一 般 资 料 通 过 C N K I 全 文 数 据 库 、万 方 医 学 网 、
P u b Me d , 以胺 碘酮 ( A mi o d a r o n e ) 、 不 良反 应 ( A D R) 等 为 关 键
词 .检 索 于 2 0 0 8 -2 0 1 3年 公 开 发 表 的 所 有 A D R个案报 道 .
其年 龄 、 性别 、 用药 情况 、 给药 途径及 发 生 A D R时 间 、 A D R 所致 系统损害 、 临 床转 归等进行 统计 , 并 利用 E x c e l 表 对 结
胺碘酮 ( A m i o d a r o n e , 乙胺 碘 呋 酮 ) 是 Ⅲ类 长 效 广 谱 抗 心 律失常药 物 , 又 兼 有 I、 Ⅱ、 Ⅳ类抗 心律失常药 物的作用 , 疗 效确切 。 临床 安 全 性 较 高 。 由 于对 多 种 心 律 失 常 有 效 ,特 别 是 顽 固性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且 对 冠 心 病 无 影 响 ,被 临 床 广 泛 使 用 …。但 是 多 年 的 临 床 应 用 发 现 该 药 存 在 多 种 不 良反 应 (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 A D R) 。 本文收集 了 2 o 0 8 —2 0 1 3 年 在 C N K I 期 刊全 文数 据库 、万 方 医 学 网 、 P u b Me d公 开 发 表 的应 用胺碘酮引起的 A D R个 案 报 道 ,并 对 符 合 要 求 的文 献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为 了 解 胺 碘 酮 药 品 不 良反 应 特 点 及 相 关 因 素 , 及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果关系评价 。
2 结 果
2 1 AD1例 A R 报 告 中 , 性 5 7 3 D 男 1
例 , 5 .5 ; 性 5 4 占 4 . 5 , 性 与女 性的 比例 为 占 0 1% 女 1 , 98% 男 10 1 男性略高于 女性 。发 生 A R患 者 的性别 与年龄 分 .1: , D 布见表 1 。由表 1中可 见老 年患 者 ( 年龄 >6 0岁 ) 生 A R 发 D 的比例偏高 。
i o p t lo i a i 0 0 n a H s ia f Ch n n 2 1
Z O X a— a 。 I N eg Z A G S a—u HA i j n JA G P n . H N h oh a ou
( eat etfP am c , asa epe s o i l f l t a n nMei l o ee Manhn 2 30 ) Dp r n o h r ay Ma nh nP ol’ H s t f i e t W n a dc lg , asa 4 0 0 m p aA a d O i aC l A src: m T rb t te hr trt sadrgl i f des rgratn ( D )i o r opt n rm t ci cl bta t Ai o oei o h aa e sc n ua t o vre u co s A R n u sil dt po o l ia p n c cii e ry a d e i h aa o e n
b o isa d ta i o a C i e e me i i ep e a ai n .AD mo i rn h u d b te gh n d t e u e o v i h n i e c f it n d t n l h n s d cn r p rt s c r i o R n ti g s o l e sr n t e e or d c ra o d t e ic d n e o o AD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 。( ) 1 胺碘酮具 有高 度脂 溶性 , 临床 上 常用胺 碘酮 盐酸 盐, 胺碘 酮酸性溶液及 其辅料 如盐 酸 , 对外 周血管 刺激性 大 , 易损伤血管 内皮细胞 。( ) 2 技术不 熟练 , 造成 多次穿刺 ; 再次 穿刺时 , 选择 的部位距 离上 一次穿 刺部位太 近。针头 中途移
6 , 9例 女性患者 5 例 。年龄最大者为 9 l 0岁 , 最小 1 ;0~ 6岁 4
A R类 型不同 , 发生时 间变 D 其
8 O岁年龄段患者共 9 例 , 7.0 ; 年龄分布见表 1 0 占 50% 其 。
2 2 不 良反应严重程 度分级 . 严重 的 A R计 3例 , 的一 D 新
1 月 3 呈报 的与胺碘酮相关 的 A R报告表 , 1 1日 D 筛选合格报告表 10 , 2 例 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 R多发生在 4 一 O , D O 8 岁 男性 , 多于女性 ; 以一般不 良反应居多 。主要由 口服途径 给药 引起 , 多发生 于给药后 1~ 7d内; 可累及 多个系 器官 , 多为恶 心、 呕 吐或便 秘 ; 多数较轻微 , 停药或/ 和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症处理后 可好转 、 愈。结论 医务人 员应重视胺 碘酮所致 A R, 治 D 并进 一步加 强 A R监 D
id cdA R ocrdm r ae,gdf m 4 0 m s o hc e o sr u. hy eem jr d cdb r d iir・ nu e D cue o i m lsae o 0t 8 , ot w i w r nt e osT e r a l i ue yoa am nsa e n r o f h e i w oyn l t
胺碘酮是 Ⅲ类 抗心律 失常 药物 ,0 纪 7 2世 O年代 末开 始
在 我国临床逐渐广泛应用 , 现用 于防治室上性 、 室性心动过 速 等。随其多年临床实践发展 , 该药 A R报告增多 。本 文回顾 D
性分析安徽省 20 0 5—2 1 0 0年胺 碘酮所 致 A R, D 总结其 A R D
表2 AD R的剂型分布
况时 , “ 次” 采用 例 表达 , 总例 次 > 例数 ; 余 指标 仍 使用 总 其 “ 例数” 。
2 结 果
21 . AD 的性别与 年龄分布 R
10例 A R中, 2 D 男性 患者为
24 DR的发 生时间分布 . A
7 .2 。见 表 3 33% 。
般 的 3 , 般的居多 , 14 。 例 一 为 1例
表 1 年龄分布
特点 , 以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
1 资料和方法
1 1 资料 .
利用全 国药 品不 良反应监 测 网络 , 索安徽 省 检
20 0 5年 1 1日 ~2 1 月 00年 1 1月 3 1日呈报 的与胺 碘酮 相关 的 A R报告表 , D 并进行筛选 。 排除标准 :1 录入错误 , () 引起不 良反应 的药物并 非胺碘
测。
关键 词 : 胺碘酮 ; 良反应 ; 不 分析
Am i d r n —n u e o a o e i d c d ADR e o t n An u l m 0 5 —2 0 r p rsi h if0 2 0 r 09
Z HANG S u q a g . e .h n h . in YE G n s e
表 4 DR累及 系统/ A 器官及临床表现
受 针尖 的刺激 和针 眼所 渗 出高浓 度药物 长时间的刺激 , 会引 起 静脉痉挛 、 充血 、 水肿 、 出 , 至发 生静脉炎 J 3 选择 渗 甚 。( ) 过 于细小 的上肢外周静 脉或下肢 静脉应用此 药 , 因血液流动
较差 , 易引起静 脉炎 ; 者所选 择 的静 脉在短 时 间 内曾反 或
(. de eD Rat nMo ir gC nr, ,. ,n u;. eatetfP am c ,h 1A vr n eci nt i et 增6 A h i D p r n o h ray Te s o on e u 2 m
Fr e l o i l ̄ n b ,n u 23 0 , h a it o e H s t , g uA h i 3 00 C i ) sP p ' p a s n Abtat0bet e T td ecnio n nlz e ea d at s f mo a n - d cdavr rgr ci s A R nA — src: jci os yt odtnadaa eh l e c r o a i r ei ue des du at n ( D )i n v u h i y t r t f o do n e e o

50・ 5
安 徽 医 药
A h i d a n h r aet a J unl 2 1 p ;6 4 n u Mei l dP am cui l or 02A t1 ( c a c a
◇药 品不 良反应 ◇
安徽省 20 21 05— 00年胺碘 酮药 品不 良反应报告分析
张树强 叶根深 ,
化较大 , 约 1m n一 8 从 i 36 d不等 , 1— 而 7 d的共 8 8例 , 占 约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l n h r aeta ora 2 1 p ;6 4 n u Mei dP am cucl un l 0 2A r1 ( ) aa i J
系统症状 , 以恶心 、 吐、 秘多见 。医务人员 可在 给药时告 呕 便 知患者 , 指导 患者饭后 服用胺碘 酮 , 注意进食低盐 、 低脂 、 清淡 易消化的饮食 , 多食蔬 菜 , 避免 食辛 辣刺 激性 食 物 j 。一般 对症处理可缓解 , 必要 时可考虑换用 其它药物 。
除累及消化系统外 , 发生浅静脉损害情形较多 , 其原 因较
t n a dm jr cue i i 1t 7 dy. e i tno em l—raso s m ,n e l i ai s tn eec il i ,n ao yocrdwt n asT ymg vl utogn rs t s adt ici c m n et i s r he y o l h o h hi v i ye hr na l f ao w f
2 5 A R 累及 系统/ 官 及 临床 表 现 . D 器 A R 中 主要 累 及 消 D
位 、 出或穿 出血管 , 脱 使药物外溢 ; 针尖接触到血管壁 , 使局部
化系统 , 7 共 7例次 , 主要 表现为恶心 、 呕吐或便秘 。其 次为外
周浅静脉损 害 , 2 共 2例次 , 主要为静脉炎 。见表 4 。
h ipo ic . eh d Amid rn - ltd ADR rp tsrp re nAn u rvn ef m a ,0 5t v3 ,0 0 w r erh d u rvn e M t o s o ao er ae e e o e otd i h i oic r J 1 2 0 oNo 1 2 1 e s ac e , p o n e
复 多次穿刺过 , 虽然 穿 刺 成功 , 却很 容 易 渗 出 , 导致 药液 外 渗 。( ) 4 药液过 浓 或滴 速过 快 。( ) 者有 药 物过 敏 史。 5患
建议在 熟练操作 的基础上 , 选择 中心静脉 , 有条件者尽可能采 用微 泵 给 药 , 宜 过 浓 、 快 , 有 过 敏 史 者 更 应 密 切 观 不 过 对 察 E5。 4 ] , 该药还 可引起过 敏、 甚至过敏性休克 。除荨麻疹 1 例外 , 过敏性休克 3 , 例 给药途径均为静脉 推注 , 中 2 其 例发 生于 5 m n内 , 1 i 而 例发生于给药后约 3 i 5m n时。过 敏样 反应 I , 例 发生于 口服片剂后 2 。该结果提示 , 0h 临床静脉推 注该药时 , 应特别 关注前 5 rn内有无 异常反应 ; i a 同时 , 应告知 患者 , 也 个别情 况下过敏性 休克或过 敏样反应 发生较迟 , 甚至可 由片 剂引起 ; 发生 此类 反应 , 般经抗 过敏 、 一 抗休 克对 症处 理可迅
・5 5 1・
表 3 发 生 ADR 的 时 间分 布
引起 的 A R较 多 , D 与报道 的趋势 一致… 。原 因为 : 律失 常 心
患者静脉用药控制心率后 , 有些需要转为 口服给药 , 因而 口服 用药者多于静脉用药 的 , 得 A R更多暴露于片剂 、 使 D 胶囊剂 。
33 A . DR 与 累 及 系 器 官 该 药 A R 多 为 较 轻 微 的 消化 D
酮 ;2 胺 碘酮为并用药 品, () 与不 良反应可能无关 或无关 ; 2 () 报告表 中数据存 在缺损 、 矛盾 、 或其 它错误 而影 响分 析 ; 3 ()
同一病例 的重 复报 告表 ; 中, 其 对于 同一病例 A R不 同阶段 D 的多份报告表 , 整理后按 1份处 理。 共筛选合格报 告表 10例 。 2 1 2 方法 以 回顾 性分 析方 法 , . 统计分 析 一般 情况 、 型 , 剂
fo whc tlo 2 u l e mid r n -n u e R e o s w r c e n d o ta d a ay e tts c l . s l Amid r n — r m ih a t a f 0 q ai d a o a e i d c d AD r p r e e s r e e u n l z d sait al Re u t o 1 i f o t n i y s o a e o
n u e v mi n rc n t ain Mo t r e aiey mi a d s b i e f ra o ao e w t d a a . n l so Me ia tfss o l a s a, o t g o o si t . s e r lt l l n u s d at mid r n i r w Co cu i n i p o we v d, d e h 1 d c sa h u d l p y mu h at n in t mid r n id c d ADR, d ADR mo i rn h u d b r t n t e e . a c t t o a o a o e- u e e o n n a nti g s o l emo e s e gh n d o r Ke r s a o a o e; R ; ay i y wo d : mid r n AD a lss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