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科学小品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04课《“探界者”钟扬》word版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第04课《“探界者”钟扬》word版教案

第04课第02篇“探界者”钟扬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时代楷模钟扬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根据小标题把握文章内容。

2.指导学生分小组阅读文本,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特质。

3.拓展延伸,深刻领悟主人公播种未来的精神,并以此培养学生的阔达胸襟和家国情怀。

4.比较阅读,分析三篇人物通讯在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把握时代楷模的精神特质。

重点难点重点1.结合小标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不同侧面的精神体质。

2.分析人物的语言和形象。

难点拓展延伸,深刻领悟人物所具备的奉献精神,并以此培养学生的阔达胸襟和家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是钟扬,一名工作在青藏高原的植物学家,一名来自上海的援藏教师。

”微笑着说这句话的钟扬,已经离开,留下的是他与团队高原跋涉收集的4000万颗种子,是未来百年中国的种子财富。

他从教多年,援藏16年,引种了许多红树。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的名字总是和植物联系在起,他喜欢像松柏那样的植物。

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植物才有韧性,生长得慢却刚直遒劲。

2017年9月25日,53岁的他如同一颗种子回归大地,而他留下的千万颗种子终将绽放新生。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结合小标题整体把握内容。

2.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结合内容,分析小标题的内涵。

(1)“英雄”少年明确:①钟扬渴望成为一名大学生。

②15岁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专业,却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③对婚事热情主动。

④放弃副局级职务,去上海复旦大学当老师。

总结:“英雄”少年是写钟扬从少年起就已经非凡出众了。

“英雄”少年无论年龄,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

(2)种子达人明确:①为了“种子事业”,足迹延伸到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

②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③在青藏高原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

④带着学生在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到了鼠曲雪兔子。

总结:种子达人是写钟扬在植物学领域非常专业,非常精通,出类拔萃。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探界者”钟扬

配套新教材-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探界者”钟扬

4.插入对钟扬与妻子婚事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一方面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气息,使人物更加真实地立在读者 面前;另一方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外向热情,雷厉风行。 同时为后文写钟扬执着于植物学事业做了铺垫。
5.“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结合上下文分析, 句中的“惊险”和“惊喜”各指什么?
4.多方面、多渠道采集材料,多角度、分层次表现人物是本文突出的特色,请结合文 本进行分析。
①选取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现人物的风采。文章开篇揭示了钟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 等多重身份,并在五个部分各有侧重地选取典型事迹,展现钟扬的精神品格。如“科学队 长”中,选取钟扬承担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展板的写作等工作,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 作,为中小学生义务进行形式多样的科普等多方面的典型事迹,表现钟扬对科普工作的奉 献。
题目解说
“探界者”指探寻生命边界的人。作者以此评价钟扬在科学研究上 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景仰。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于 2018 年 3 月 26 日《中国青年报》,作 者为该报“90后”记者叶雨婷。2019年2月18日“《感动中国》2018 年度 人物”公布,钟扬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他不忘初心、放弃 小我、传道授业、关爱学生的精神,在今天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 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需要这样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需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自己,去伪存真,摒弃浮躁,踏踏实实做事, 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就像钟扬那样,在自己生命的广度和宽度的边界 不断探索、延伸,让人生过得有价值、有意义。
②引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揭示其内在精神品格。如“种子达人”中,引用钟扬演讲中 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他对自己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和使命的理解;引用他调 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在“‘接盘’导师”中,引用他以采 集种子的标准来比喻培养学生的原则的话,切合他植物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文 章结束部分,引用钟扬的话“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表现了他从专业角度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以及他献身科学、胸怀人类的精神品格。

2023年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教案

2023年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教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教学教案【学习提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劳动者。

他们岗位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令我们感佩和景仰。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介绍了科学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一步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记述了售货员张乘贵在平凡的劳动岗位上不平凡的事迹,他热情周到的服务温暖了几代顾客的心。

《“探界者”钟扬》则讲述了科学家钟扬献身于种子事业、普及科学知识、悉心培养学生的故事,展现了他对“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不懈探索。

这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比如,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

同时,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如张秉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又如钟扬背包里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阅读时注意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

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借助典型事件、细节表现人物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结合三篇人物通讯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燕京第九景——一位普通的售货员”张秉贵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入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他们是怎样感动中国的?让我们一起走近本课的三篇通讯,结合搜集相关的评选资料,从中找到答案。

二、文体知识1、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

高中语文必修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3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材分析教材优化全析一、内容详解本文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奇妙的超低温世界,采用五个小标题:冰雪不足以言冷;奇妙的现象;没有电阻的导线;广泛的应用;诱人的幻想。

第一个小标题,冰雪不足以言冷。

开头从“冰冷”引出比“冰”更冷的东西,进而通过人们的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算,得到一个结论,冷有一个极限——最低温度是-273.16℃,叫做“绝对零度”,人们已经获得了离绝对零度只差1/500000℃的超低温。

第二个小标题,奇妙的现象。

作者向读者介绍了鲜花、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的变化,金属在超低温世界里变得面目全非,以及液态氦的超流现象。

第三个小标题,没有电阻的导线。

金属的超导现象的发现、发展以及应用。

第四个小标题,广泛的应用。

介绍了超低温在钢铁工业、农业上的应用,超低温技术主要应用在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等方面。

第五个小标题,诱人的幻想。

生物学家正在研究的生物的“生命冷藏”问题,对延长人的寿命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真是一个诱人的幻想。

二、技巧鉴赏1.采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超低温现象及其应用是一个抽象的前沿性的知识,如果采用平实说明的方法,可能读者会感觉深奥难懂,枯燥无味。

为了让读者了解这个科学现象,作者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条理有序地展开说明。

①举例子: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也变得面目全非:水银在常温下,是闪耀着银光的液体。

可是,如果你把水银温度计伸进液态空气,水银柱一下子就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②列数据: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一旦制成没有电阻的导线,那就相当于使全世界的发电量增加了1/4!③分类别:在钢铁工业上,人们开始用超低温处理钢铁制品。

经过处理后,钢的强度可以提高一倍半,铁的强度可以提高两倍。

在农业上,人们利用超低温来锻炼种子…………在医学上,人们利用超低温技术,保存一些贵重药品……在宇宙航行中……在科学研究中……④作比较:可是,如果你把水银温度计伸进液态空气,水银柱一下子就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铅平常是软绵绵的,要直就直,要弯就弯,非常“听话”,可是在超低温世界里,铅变得非常“倔强”,富有弹性,你一松手它就弹回去,恢复原状。

《 宇宙的另一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宇宙的另一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宇宙的另一边》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胡思乱想到奇思妙想——《宇宙的另一边》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宇宙的另一边》是一个神奇有趣的故事。

课文中“我”趴在窗台,看着浩瀚的星空,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作者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看似胡思乱想,实则奇思妙想,原因一:所有的想象源于生活,如下雪、日出、石头都是身边常见的事物,上下楼、上学、上课、写作业都是孩子每天经历的事情,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原因二:在“我”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是这边的倒影,所有的事情都和这边相对或相反,作者是倒着想、反着想的,读起来熟悉又陌生,感觉很奇妙。

《宇宙的另一边》是统编教材三下习作专题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为“大胆想象”,精读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旨在帮助孩子打开想象的思路,可以顺着想,也可以反着想,最终实现能独立创作自己的想象故事的目的。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我们要依托课后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想象的大胆与奇特,引导孩子发现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发现想象的秘密,拓展思路,大胆想象,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变得神奇而有趣,从不会想到大胆想,从胡思乱想到奇思妙想,为单元习作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1.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14个字,理解“浩瀚、流淌”等词语。

2.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发现想象的秘诀,感受想象的神奇。

3.在文本对读中进一步体会问句的表达效果和想象的神奇,能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把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写得神奇、具体。

【教学重难点】能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把宇宙另一边的秘密写得神奇、具体。

教学过程:一、畅想星空,激趣导入1.看图片:夏日的夜晚,星光璀璨,抬头仰望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天上有神仙吗?有外星人吗?……)评价:你真是一个会想象的孩子!难怪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

2.神秘的宇宙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第17课《松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7课《松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7课《松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17课《松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形近字辨析的方法学习生字“歇",联系上下文理解“勉强”2.通过提炼关键信息的方式,了解松鼠特点,分条记录3.通过对比,了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能说出说明文与其他文章语言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自己的练笔中学习重点:目标2.通过提炼关键信息的方式,了解松鼠特点,分条记录目标3.通过对比,了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能说出说明文与其他文章语言的不同之处学习难点:通过对比,了解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说出说明文与其他文章语言的不同之处。

目标依据:《松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主要学习写说明性文章。

1.学习内容:《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作者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

课文兼具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一体,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然后具体、生动地介绍了松鼠“乖巧、驯良"的生活习性,最后简洁介绍松鼠的繁殖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围绕这一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例如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性文章的不同类型,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达。

本文作为前一篇说明文《太阳》的延伸与发展,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截然不同。

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为了说明抽象的“太阳",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一文侧重于直接描述,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语言风格来看,《太阳》一文语言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活泼,曼妙多姿,引人入胜,极具文学色彩。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5【教学课件】《奇妙的低温世界》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5【教学课件】《奇妙的低温世界》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 | 必修3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 | 必修3
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 、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 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 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 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 | 必修3
超低温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在今天已经有了较大进展,主要应用于能 源(超导输电、超导储能、超导电机等),交通(磁悬浮列车、船舶磁推进器) ,医疗卫生(核磁共振成像、生物磁仪器等),电子技术(超导微波技术应用 、各类超导传感技术、半导体—超导体集成电路、超导计算元件等),重大 科学工程(加速器、受控热核装置等)和国防技术(超导反潜、扫雷、飞船再 入、电磁推进、通讯及制导等)等领域。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 | 必修3
作业 材料:一位被冷冻万年的宇航员考察完银河系外的星球后回到地球。 请以“考察归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谢谢观看!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 | 必修3
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73.16℃,叫做‘绝 对零度’”。
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
广东教育出版社 高二年级 | 必修3
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 的一团粉末”。
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 当叮当直响”。 分类别:如“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 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作用。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五个主要版本的语文教材(必修)目录
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大堰河
再别康桥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金岳霖先生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张衡传
李贺小传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望海潮
雨霖铃
赤壁怀古
水龙吟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哦,香雪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咬文嚼字
孟浩然
说“木叶”
谈中国诗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苏教版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祝福
边城
◎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三、缺失
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黄花岗烈士事略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灵魂的对白
雷雨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16、﹡风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本课话题——科学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在零下190多摄氏度,空气竟变成了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

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荧光。

鸡蛋射出的荧光是浅蓝色的,石蜡射出的荧光是浅绿色的。

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

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使科学水平逐渐提高,使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丰富多彩的舒适生活。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2015年中国科学界最大的事件,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女,药学家。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科学是讲求实际的。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郭沫若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华罗庚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

——达尔文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布鲁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软绵绵.(mián) 浸.润(jìn) 萤.火虫(yínɡ) 韧.性(rân) 机械.(xiâ) 惰.性(duî) 损耗.(hào) 骚.动(sāo) 暂.时(zàn) 分馏.(liú) 2.多音字(1)语境辨析法①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ɡ)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înɡ)而散。

②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2)组词辨析法量⎩⎪⎨⎪⎧(liánɡ)测量(liànɡ)量入为出 倔⎩⎪⎨⎪⎧(juã)倔强(juâ)倔得很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一fú(幅)画一fù(副)象棋 ⎩⎪⎨⎪⎧面目全fēi(非)fēi(飞)短流长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实验·试验(1)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研发的埃博拉疫苗通过了早期临床试验(实验/试验),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体内全部产生了免疫反应且未出现安全问题。

(2)山东科技大学电子学院、材料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信息学院、交通学院拟于近期以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购一批实验(实验/试验)教学设备。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粤东会议明确汕头为区域中心城市之后,汕头上下面目全非....,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各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理由:“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不合语境。

此处应用“面目一新”,指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

2.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加强对“四风”突出问题的整顿,要把那些以高居庙堂自诩的官老爷“拉下来”,调教成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群众之中的好公仆。

只有如此,“人民公仆”四字才能真正名副其实....、深入人心。

(√)理由:“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识作者]文坛常青树——叶永烈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他11岁发表诗作,18岁开始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1979年3月,获得文化部和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他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

[探背景]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所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

本文就是抓住这一点来做文章,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引出超出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整体·感知]本文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饶有趣味地向读者介绍了超低温现象、超低温现象下一些物质的变化、超低温现象的具体应用及其诱人的发展前景,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了较难理解的科学知识。

[文脉·梳理]①________ ②________【答案】①探究最低温度②列举种种应用[文本·层析]一、阅读“冰雪不足以言冷”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冰雪不足以言冷”这一部分是如何展开说明的?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的说明思路。

【答案】作者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层层铺垫,引出超出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绝对零度”。

作者从“冰冷”二字入手,指出“冰雪不足以言冷”;然后说出一连串更冷的地方,使人们以为冷可以一直低下去;接着再指出,冷有极限,存在一个无法逾越的绝对零度-273.16℃。

二、阅读“奇妙的现象”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2.本部分介绍了哪些“奇妙的现象”?【答案】“奇妙的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的奇特现象:鲜花、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中的变异;水银、铅、锡、铜等金属物质在超低温世界中的性状变化;在超低温世界中的液态氦所呈现的“超流现象”,等等。

三、阅读“没有电阻的导线”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3.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超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文章的第三部分“没有电阻的导线”也属于超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这样安排是否重复?【答案】不重复。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对超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超导现象”及具有“超导现象”的多种金属,介绍“超导现象”的发现也许会引起电力工业上的革命,并介绍了超导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样写,点面结合,使读者对超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及其具体应用有了更全面、详细的了解。

这样安排,让人们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4.“如果...的革命”..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①说明超导现象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新的超导材料的发现将会引起电力工业上的革命。

②“如果”“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四、阅读“广泛的应用”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5.“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具体应用主要有哪些?【答案】①在钢铁工业上,用超低温处理钢铁制品,提高钢铁的强度。

②在农业上,利用超低温来锻炼种子,增强耐寒性。

③在液态空气工业中,把空气变成液态空气,进行分离,分开不同气体,制得纯净空气。

④在医学上,利用超低温保存贵重药品,制成“冷刀”,减少痛苦。

⑤在宇宙航行中,对宇宙飞船或人造卫星使用材料预先进行检验。

⑥在科学研究中,超低温是重要的研究助手。

五、阅读“诱人的幻想”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6.“诱人的幻想”在文中指什么?这个“幻想”可行吗?【答案】“诱人的幻想”指生物学家正在研究的“生命冷藏”问题,以及延长人的生命来从事科学研究。

这个“幻想”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可能会实现,但会遭遇一些非科学的问题,诸如伦理、生理问题等。

7.“诱人的幻想”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哪些设想?【答案】从生物学家拿金鱼做“生命冷藏”实验谈起,谈到人们对延长动物和人寿命的办法的种种探索,进而设想未来人类在星际旅行中延续寿命的前景。

[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比喻本文运用通俗的比喻,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如“奇妙的现象”部分写:“铅平常是软绵绵的,要直就直,要弯就弯,非常‘听话’,可是在超低温世界里,铅变得非常‘倔强’,富有弹性,你一松手它就弹回去,恢复原状。

”一个奇妙的物理现象用浅显的语言就交代得非常明白。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作用:①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②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2.写法指导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③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

④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3.迁移应用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欢唱,少一些悲观的咏叹。

【答案】学习如一段旅程,应该多一些欣赏的愉悦,少一些疲惫的抱怨;学习如一场比赛,应该多一些坚持的韧性,少一些放弃的冲动;学习如一场恋爱,应该多一些真诚的投入,少一些虚假的敷衍。

[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作家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超低温世界的奇妙现象,也预测了超低温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美好前景。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来推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索,这教育我们要打破权威,清除迷信和愚昧,高举科学的旗帜继续探究完成未知的重任。

【应用角度】“科学与人类文明”、“探索无止境”、“科技的力量”等。

2.精彩应用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

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

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