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锁

合集下载

封锁词语的解析及造句

封锁词语的解析及造句

封锁词语的解析及造句封锁,指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

选自朱德《和董必武同志》:“黄河东岸太行陬,封锁层层不自由。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封锁词语的解析及造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封锁词语的解析亦作“ 封鏁”。

封闭加锁。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至一宅,封锁正密,打锁破开之,婢及高丽并在其中。

” 宋欧阳修《论史馆日历状》:“躬亲入柜封锁,候诸司供报齐足,修为日歷。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你和媳妇儿先去,我封锁了门户便来也。

”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国忠方醒,惶惧甚,遽走下楼,急令封鏁之。

” 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二、封锁词语的近义词断绝[ duàn jué ]封闭[ fēng bì ]切断[ qiē duàn ]三、封锁词语的造句1、他的命令要求严密封锁这座城市,这样它就可以不战而降,饿死或摧毁它的保护者。

2、命运就像天平,爱与恨永远不能平衡,生与死就像一扇门,永恒的封锁是生与死者的遗憾。

3、他们知道如何控制和限制获取信息,如果有必要,他们会完全封锁信息,这对报纸,特别是广播和电视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不遵守游戏规则,你就完蛋了。

4、延安时期,青龙山高地上国民党队伍筑设堡垒,封锁边区,如今堡垒痕迹犹在。

5、不知从哪天起,开始把对文字的这份炙热封锁在清明节的哀思里,一丝一缕撒种在去天堂的路上。

6、在栗木冲我们见到了墨绿色的古柏和高大的古樟、古枫,它们封锁大山,遮盖民居,涵养水源,山民浸染在青山绿野之中。

7、另一方面,历代朝廷对凤凰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所采取的隔离封锁政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群落,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

8、我接受所有的封锁,我接受所有的禁锢,可我依然奋斗在属于自己的生命线。

9、苍茫大地,皆被浓雾笼罩,唯有等待那轮红日升起,穿透浓雾的封锁,将阳光洒遍人间,还天地一片清明。

10、看了是误会,能在茶之一道上走得这么远的人,品行不可能差。

三级封锁协议例子

三级封锁协议例子

三级封锁协议例子【篇一:三级封锁协议例子】篇一:数据库中的封锁协议并发产生的数据不一致有:丢失修改,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两种锁:s 锁后,本事务就只能读取数据而不能修改。

其他事务可以加s 锁来读取数据,但不能加x 锁修改数据。

即:只要数据上有s 锁,任何事务都只能再对其加s 读取,而不能加x锁修改。

锁后,本事务可以读取和修改数据。

其他事务不能加任何锁,从而也不能读取和修改数据。

封锁协议有:三级封锁协议以及两段锁协议一级封锁协议:写数据前加x 锁,事务结束释放x 解决丢失修改问题。

二级封锁协议:一级之上,读数据前加s 锁,读完释放锁。

一级之上解决读脏数据问题。

三级封锁协议:二级之上,事务结束才释放s 锁。

二级之上解决不可重复读问题。

两段锁协议(2pl):读数据前加事务如果对不同数据加锁,解锁都是放到后面一块儿进行的。

注意,以前一直弄错,这儿是一个事务,如果是并发事务,a 事务的解锁可以放到b 事务之前。

两段锁协议解决的是事务并发时的正确调度,并不能解决死锁。

注意:如果两个事务都对同一数据有读和写,那么可以不加s 锁,直接上x 篇二:两阶段封锁协议(转)两阶段封锁协议 2009-10-2314:04 一、两段锁协议的内容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两段”锁的含义事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

事务1的封锁序列: slock 事务2的封锁序列: slock 事务1遵守两段锁协议,而事务2 不遵守两段协议。

并行执行的所有事务均遵守两段锁协议,则对这些事务的所有并行调度策略都是可串所有遵守两段锁协议的事务,其并行执行的结果一定是正确的。

事务遵守两段锁协议是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可串行化的调度中,不一定所有事务都必须符合两段锁协议。

二、两段锁协议与防止死锁的一次封锁法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因此一次封锁法遵守两段锁协议,但是两段锁协议并不要求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因此遵守两段锁协议的事务可能发生死锁。

张爱玲《封锁》

张爱玲《封锁》

翠远: 翠远: 家里的乖孩子、好女儿、学校的好学生, 家里的乖孩子、好女儿、学校的好学生,大学里的 英文助教, 教会派少奶奶” 英文助教,“教会派少奶奶”,“很有点讣闻的风 味”
—枯燥乏味的好人 枯燥乏味的好人Leabharlann 常态: 常态:日常生存状态
《封锁》可从时间上分 封锁》 非常态: 非常态:日常生存状态 为三个阶段: 为三个阶段: 被打破了 封锁前——重复、无聊、 重复、 封锁前 重复 无聊、 封锁) (封锁) 不堪、 不堪、贫乏冗长的日常 生活 封锁中——人的自然欲 封锁中 人的自然欲 望能够得以释放, 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 常态 常态 未封锁】 未封锁】 【未封锁】 【未封锁】 致激情的突然迸发 解锁后——生活本身容 解锁后 生活本身容 不得浪漫,终究要破灭, 不得浪漫,终究要破灭, 并回到庸常的日子
非 常 态
如果没有任何的外部因素的刺激, 如果没有任何的外部因素的刺激,他们都永远就是 这样的好人, 这样的好人, 都是现代文明社会角色和道德角色的 出色扮演者。 出色扮演者。 但是,封锁了,由于战争, 但是 , 封锁了 , 由于战争 , 外部文明本身出现 了混乱、无序的状态,动摇了都市日常生活的秩序。 了混乱、无序的状态,动摇了都市日常生活的秩序。 城市里的电车停止了运行,出现了秩序空白、真空。 城市里的电车停止了运行,出现了秩序空白、真空。 由此也带来了人的角色的动摇,欲望的萌生。 由此也带来了人的角色的动摇, 欲望的萌生。主人 公由好人变成坏人,却是真实的人。 公由好人变成坏人,却是真实的人。
在一切有序的生活轨道上, 在一切有序的生活轨道上,人与人都保持 着恰如其分的“位置” 这个位置, 着恰如其分的“位置”,这个位置,于 生命深处也许有着种种的遗憾, 生命深处也许有着种种的遗憾,那是对 自己没有得到的一切, 自己没有得到的一切,所怀有的那一些 不甘心。电车上的“封锁” 不甘心。电车上的“封锁”是人性的一 个出逃机会,也是一场试验, 个出逃机会,也是一场试验,它引发了 人心蓄积已久的燥动, 人心蓄积已久的燥动,让人从常规脱缰 而出,然而“封锁”终究是短暂的, 而出,然而“封锁”终究是短暂的,而 这种短暂又意味着“安全” 封锁” 这种短暂又意味着“安全”,让“封锁” 中的男女有了现实中的退路。 中的男女有了现实中的退路。

《封锁》思想内容解读解析

《封锁》思想内容解读解析
文学史上的异数 旷世才女张爱玲.
“我立在阳台上,在黯蓝的月 光里看那张照片,照片里的 笑,似乎有藐视的意味,然 而那注视里还是有对这世界 难言的恋慕。 ” ——张爱玲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 1943~1945年发表了《茉莉香片》等小 说,代表作有《传奇》、《流言》等。抗 战后,改行编写电影剧本,后居美国。自 出道后,盛名至今不减,“张迷”遍布全 球。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 奇不传。 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 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 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 找,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都市千般繁 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 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 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 的心上。
零 落 成 泥 碾 作 尘 , 只 有 香 如 故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 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啮咬性的小 烦恼,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 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
封锁简要分析
• 小说的年代背景是一九四三年八月,描述的是旧上海的某一 天,电车被封锁的短暂一刻所上演出人情世态。 整个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表面看来都显得漫不经心、简简 单单,这样的“封锁”状态常常出现于本世纪的任何年代以 及任何都市。作家深具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人们以为高雅的, 她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俗,人们以为世俗的,她能欣赏俗气 后面扑面而来的无限风情,以及无法逃避的众生世态。 封锁期间登场的男主人公吕宗桢,是一家银行的会计师, “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家长,他是车上的搭客,他是店里 的主顾,他是市民。”女主人公吴翠远,是大学的年轻教师, “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学生,她家里都是好人,翠远永远不 快乐。”他们偶然相遇了,事先谁也不认识谁。吕宗桢无间 地坐在了吴翠远的身后,并低声地搭话。翠远则最初表现出 “端凝的人格”。“他咬一咬牙,重新向翠远进攻。”非常 戏剧化的场面出现了:翠远观察出这是一个“真的人”,于 是他们开始谈话,宗桢从商科学校谈到银行的秘密,然后他 “吞吞吐吐”万分为难地说:“我太太——一点都不同情 我。”`

封锁协议

封锁协议

• 死锁比造成数据库不一致要 好,因为死锁可以通过DBMS 回滚某事务加以解决;而…
2020/4/9
8
§11.1封锁协议
➢饿死问题
✓ 锁的授予:
• 事务申请对某 数据项加某种 类型的锁;
• 没有其他事务 在该数据项上 持有与该事务 所申请的锁不 相容的锁;
• 此时,并发控 制管理器才可 以授予锁。
✓ 举例:
• 事务T12必须对数据项a1加排
他锁,结果导致……
2020/4/9
15
§11.1封锁协议
➢锁的转换
✓ 问题的解决:
• 事实上,只是在T12写a1的时候 才需要对a1加排他锁;
• 这样调度中的事务可以按其提交的顺序串行化;
• 事务提交的顺序与前面讲的封锁点顺序一致吗?
2020/4/9
14
§11.1封锁协议
➢锁的转换
✓ 问题的提出:
• 如果事务一开始就申请排他 锁并获得该锁,那么其他事 务只能在该事务提交之后才 有可能获得锁而继续执行;
• 也就是说,加强的两阶段封 锁协议虽然保证了调度不会 发生级联回滚,但却降低了 事务之间的并发度。
✓ 只有在并发控制管理器授予事务所需要的锁
之后,事务才能继续其操作。
2020/4/9
2
§11.1封锁协议
➢一个数据项上到底能加有多少个锁?
➢锁和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令A与B代表任意类型的锁,已知如下条件:
• 事务Ti正请求对数据项Q加A类型锁; • 而另一个事务Tj当前在数据项Q上持有B类型锁。
• lock-X(Q):申请Q 上的排他锁。
✓ 解锁指令:
• unlock(Q):释放Q 上相应的锁。

封锁组装教学设计方案

封锁组装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封锁的概念、原理和种类,掌握封锁组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方案适用于初中、高中以及职业院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封锁的概念及原理2. 封锁的种类3. 封锁组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封锁组装的实际操作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封锁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封锁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封锁的概念及原理教师讲解封锁的定义、作用、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封锁的概念。

3. 讲解封锁的种类教师介绍常见的封锁种类,如机械封锁、电子封锁、物理封锁等,并举例说明。

4. 讲解封锁组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师讲解封锁组装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切割、拼接、固定等,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组装技巧。

5. 封锁组装的实际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和监督。

(2)选材:根据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材料。

(3)操作: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讲解的步骤进行封锁组装。

(4)检查:组装完成后,由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验收,确保组装质量。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封锁概念、原理和种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封锁组装相关教材。

2. 教具:封锁组装所需材料、工具等。

3. 网络资源:封锁组装相关的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封锁组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词语封锁相关内容

词语封锁相关内容

词语封锁相关内容
姐姐给大家讲述:【封锁的近义词】
【读音】:[fēng suǒ]
【释义】:1.亦作“ 封鏁”。

封闭加锁。

2.断绝与外界的联系。

【近义词】:断绝
封锁造句
波恩维尔马上给封锁了。

他们封锁了一条车道在铺路。

北非两个主要港口遭受严重封锁。

他主张以我们的海空军封锁德国。

警察封锁了带枪歹徒隐藏的街道。

严密的封锁切断了拿破仑的补给线。

河道是安宁的,谁曾听说过封锁运河?
在警察封锁钱的后面都聚集了许多人。

警方把建筑物的所有出口都封锁住了。

封锁结束了。

英国原野上的村镇全部被白雪封锁隔断。

愤怒的人群突破了警方的封锁线走到街上。

近义词造句
我的亲戚和我断绝了关系。

她和彼得巴特断绝了关系。

他们的关系完全断绝了。

水的供给终于断绝了。

他决定与诺布尔温迪断绝关系。

我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跟她断绝的。

铁路交通断绝了。

自3月10日始,我俩已断绝夫妻关系。

她从不因为一个人穷,就跟他断绝往来。

她应该和他断绝关系他对她太不好了。

你不能因为谣言就和一个老朋友断绝来往。

她自从与男朋友断绝关系以来一直情绪消沉。

他登门问罪,下令所有亲戚和蝴蝶断绝往来。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封锁的近义词,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施封锁标准

施封锁标准

施封锁标准
施封锁标准是指对物品进行封闭、加锁等操作,以防止物品被盗或损坏。

施封锁标准通常由相关部门制定,并要求对特定物品进行封闭、加锁等操作,以确保物品的安全。

在金砖国家中,施封锁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金砖国家拥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施封锁标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海关、港口、机场、铁路等。

在金砖国家中,施封锁标准的具体应用可能会因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是,总的来说,施封锁标准应该符合以下要求:
1.合法性:施封锁标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2.科学性:施封锁标准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不能采用不合理的措施或方法。

3.经济性:施封锁标准必须考虑到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不能过度增加成本或浪费资源。

4.安全性:施封锁标准必须能够有效地保护物品的安全,防止被盗或损坏。

5.可操作性:施封锁标准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总的来说,施封锁标准是保障金砖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封锁标准,可以有效地防止物品被盗或损坏,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态
吴翠远
• 渴望发现真人(愿望) • 背叛自己—气自己(动机) • 渴望有人同情(愿望) • 反叛——气太太(动机)
吕宗桢
去除社会身份,假面具,真性情流露,欲望显现的人。吕宗桢与翠远调情, 翠远接受他的调情,正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吕宗桢爱上翠远也是因为“对 于这个不知道他底细的女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男子”抛去会计师。丈夫。家 长的身份,等于给自己心灵放了一次假
二、故事情节
• 1.背景
发生在1943年8月 旧上海的某一天。
二、故事情节
2.从小说三要素走进《封锁》
环境:被“封锁”的电车里 人物:乘客(主要——吕宗桢、吴翠远) 情节(全文48个自然段) 开端——电车被“封锁”(1) 发展——车上人的不同表现(2-7) 高潮——吕、吴两人的交谈及心理活动(8-41) 结局——“封锁”开放回到各自生活常(42-48)
一、作者简介
• 3、爱情
胡兰成
赖雅
一、作者简介
• 4、存照
小时候
1926年在伦敦
一、作者简介
• 4、存照
1930年初在西湖赏梅
30年代末在海船上
一、作者简介
• 4、存照
1940年8月
1954年 香港的照相馆
一、作者简介
• 4、存照
1966年离开华盛 顿前拍的
《封锁》是张爱玲小说集《传 奇》中的一篇,最早在《天地》 月刊刊出。 写出《传奇》的张爱玲,本身 就是一部凄婉欲绝的传奇。 虚妄中分明有真实,浮华的底 色是朴素 -----胡兰成
常态
• 吕宗桢:一个老实人,生活琐屑而平庸,察觉不 出自己的缺乏与俗陋 • 吴翠远:好女儿、好学生、大学里的英文助教
这种好人是都市文明拍定给他们的社会角色 和道德角色。意味着他们已经最大程度的适应了都 市社会他们的自我,却恰恰被角色所覆盖、淹没。 他们是不属于自己的人,不是真实的人。他们的生 命状态都是被角色状态所扼杀。所以,他们都显出 自我生命匮乏的枯燥状态、毫无活力
四、写作手法
采用“陌生化”叙述手法,制造出“陌生化” 的戏剧效果。试图超越传统的重现现实的方法, 激发人们克服对生活的麻木感,改变人们对现 实的认识。 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上,也表现在叙 事技巧上。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 使描写 对象陌生化,即使读者习以为常的事物经过艺 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唤回了读者对生活的原 初感受,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物,进而获得新 鲜的审美感受。
封锁
课程内容
• • • • 作者简介 故事情节 内容分析 写作手法
一、作者简介
• 1、家庭背景
李外 鸿曾 章祖 父
张 佩祖 纶父
一、作者简介
• 1、家庭背景
祖 母 与 母 亲
张爱玲与母亲
一、作者简介
• 2、才情
• 3岁能背唐诗、7岁写了第一部小说,9岁 寄出了第一封投稿信。 • 1937年中学毕业。 • 1939年赴香港大学读书。 • 1942年因为鸦片战争辍学回到上海。 • 1943年发表《沉香屑:第一香炉》,引 起文坛注意,20岁出头就以《传奇》、 《流言》名噪一时。
三、内容分析
1. 常态与非常态 常态:日常生存状态 非常态:日常生存状态被打破了 (封锁) 常态 (未封锁) 非常态 (封锁) 常态 (封锁解除)
常态
•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 。
• 电车轨道像曲蟮,抽长了,又缩短了……没有完, • “然而他不发疯。”
• …….. • 庸常的生活周而复始显示了人们对日常 生活麻木得一无所知。贫乏的日常生活状 态封锁了人们。
情景梳理
吕为回避亲戚坐吴身边,并“调情”(19-31) 一阵乱使他们脸庞距离极短,“触电”(32-37) “开放”的谣言让彼此开始清醒(38-41)
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一个男人和一个 女人在封锁期间的电 车上的一段艳遇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这是一种对常态 生活的理解,然而,“爬满了虱子”这又是 一种非常态的生活状况,在常态与非常态的 审视中,张爱玲发现了人生的本质。 张爱玲在《封锁》中又是如何以一种对 常态与非常态的生活的审视来揭示人生的悖 论?
恢复常态
封锁解除了 “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那是天生使人忘记的脸。。。”
生活容不得浪漫、传奇,梦想像肥 皂泡,终究要破灭,并回到庸常的日子,只 有日常生活才是真实、永恒的。
三、内容分析
2、标题“封锁”的寓意 (1)贫乏沉闷而又漫长的日常生存状态,构 成对人们的封锁 (2)封锁中的爱情是激情迸发的,构成对日 常生活的封锁
三、内容分析
4、小说中说:“他们恋爱着了”,你觉得这 是真的吗?或者说,是否至少有那么一刹那, 他们彼此迷恋?他们有没有“越轨”的心理 基础?
有那么一会儿,他们经由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 价值。发现了自己的魅力,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 欢喜的,冲着这个,那对面的人儿万分可爱的了, 所以宗桢断定翠远是一个可爱的女人。
谢 谢 观 赏
主讲人: 王璐 陈妍
非常态
封锁了,由于外部文明出现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电车内部出现了秩序空白、真空。主人公由“好人” 变成“坏人”却是真实的人。 吕宗桢:和吴搭讪的原因是要躲表侄董培芝,但 实际上是为了报复太太“谁叫她给他弄了这么一个 表侄!气!活该气!” 好丈夫的角色动摇 吴翠远:“因为这学生是胆敢这么毫无顾忌地对 他说这些话的唯一一个男子”“她竟红了脸。。” 好女儿的角色动摇
《封锁》隐喻人性与处境的悖逆:人生的常 态对人实际是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为人的处 境象征;非常态中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 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激情的突然迸发, 产生越轨的萌想,从而构成对日常生活的反封 锁,激情封锁了平庸。 • 但张爱玲是厌弃确定性的作家,其作品的 结尾大多是没有归宿的反高潮。《封锁》也不 例外,它的寓意“封锁”不尽,是开放似的随 时等待重新解读的谜一样的世界。 •
《封锁》隐喻人性与处境的悖逆:人生的常态对人实 际是一种封锁,封锁因此成为人的处境象征;非常态中 的人性是开放的,人的自然欲望能够得以释放,并导致 激情的突然迸发,产生越轨的萌想,如何理解“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 闲则生事,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都只 能徒增烦恼,郑板桥说,难得糊涂,一思考 就陷入窘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就 会发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处在其中的人 甚至会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