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我是这样安排课时的: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先用一小部分时间来读懂理解潮来前和潮来后几节课文,然后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积累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等训练上。
二、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共72页)

第一单元1.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认“盐、屹、昂”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
2.欣赏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认“盐、屹、昂”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
【教学难点】欣赏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1.同学们,宋朝诗人陈师道在《十七日观潮》中写道: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明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在《杂曲歌辞·浪淘沙》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3.学生观察思考。
二、自主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
4.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铅笔做批注四、展示资料,理清顺序1.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各个小组展示交流,思考: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第2~5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
其中描写潮来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潮来时(远—近)潮来后【教学反思】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五好”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2019.9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 教案1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8.蝴蝶的家教案18.*蝴蝶的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激发学生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去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朗读理解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最后定格下雨的图片。
过渡: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蝴蝶的家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课文初读: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三、自学:课前预习。
四、讨论: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要求:1.先在组内,组长组织检查预习情况,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认读,识记方法,词语理解。
2.小组交流不懂的词语,共同解决。
3.小组确定发言方式,准备进行小组展示。
五、答疑1. 小组展示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
2.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词语理解和识字情况,对难写生字进行相机指导。
(1)认读词语:躲避震撼喧嚷轻盈玷污。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震撼喧嚷轻盈玷污。
(3)出示单个的要求会认的生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巩固汉字,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4)抽查学生对单个字的认读情况,边读边组词。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5)指导书写生字你在识记这些词语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记?识记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读完了,文章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五、自测六、自结: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一)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这一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1 观潮
2 走月亮
3 现代诗二首
4 繁星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b.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
推荐一个古镇:
➢这个古镇很美……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
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
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
文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受。
预设: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
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语文园地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 蝙蝠和雷达
7呼风唤雨的世纪
8 蝴蝶的家。
最新部编统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全册)

第一单元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包含《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与景物有关。
教学本单元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自然景观的壮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们与环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讲述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学会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
“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由充分地向别人推荐某个好地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以及对写作的兴趣。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等形式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观潮 2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盛况,体现了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
教学要点1.会写30个生字,会认29个生字,会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观潮》第3~4自然段,背诵《走月亮》第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把文字转变成生动的画面。
4.学习详细描写的写法,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5.感受祖国自然景观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积累古诗词的相关知识,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走月亮 2 本文通过对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景物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描写,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现代诗二首 2 《秋晚的江上》通过描写晚归的鸟儿及相关景象,体现出傍晚景色的幽静与闲适;《花牛歌》则体现出花牛的恬静与闲适。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繁星 1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繁星的介绍与感悟,体现出作者的童心与童趣。
口语交际 1 我们与环境1.能根据主题,清楚明了地说出我们与环境的关系。
2.学会倾听,能从别人的谈话中找到主题;能围绕一个主题发言,不跑题。
习作 1 推荐一个好地方1.能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好的地方推荐给大家。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学习目标:•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生字词。
•能够听懂故事大意,并简单复述。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 教学重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的理解和复述。
3. 教学难点:•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二、教学准备•课本《语文》四年级上册。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件准备。
•单词卡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视频引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预猜故事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教师板书生字词,带读生字,并让学生跟读。
•制作单词卡片,进行词语认读练习。
3. 听说训练•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录音。
•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分析•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章寓意。
5. 课文表演•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课文复述•让学生个别复述课文内容。
•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提高表达准确性。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强化重点。
•确认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后的练习册相关题目。
•背诵本单元课文。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以多媒体设备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文表演环节应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7)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7)目录教材分析(3)教学进度表(13)第一单元单元说明(14)1 观潮(16)2 走月亮(21)3 现代诗二首(26)4 繁星(29)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34)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37)语文园地一(41)第二单元单元说明(46)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49)6 蝙蝠和雷达(52)7 呼风唤雨的世纪(57)8 蝴蝶的家(62)习作小小“动物园” (66)语文园地二(70)第三单元单元说明(75)9 古诗三首(77)10 爬山虎的脚(85)11 蟋蟀的住宅(89)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92) 习作写观察日记(94)语文园地三(100)第四单元单元说明(104)12 盘古开天地(106)13 精卫填海(108)14 普罗米修斯(113)15 女娲补天(118)习作我和过一天(123)语文园地四(128)第五单元单元说明(136)16 风筝(137)17 麻雀(144)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48)习作生活万花筒(151)第六单元单元说明(154)18 牛和鹅(156)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160)20 陀螺(163)口语交际安慰(166)习作记一次游戏(170)语文园地六(17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176)21 古诗三首(178)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83)23 梅兰芳蓄须(190)24 延安,我把你追寻(195)习作写信(200)语文园地七(203)第八单元单元说明(207)25 王戎不取道旁李(209)26 西门豹治邺(214)27 故事二则(219)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225)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228)语文园地八(231)新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XX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自然景观”篇,课文内容大都感受大自然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
行者无疆文化传播
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 (4)
1 观潮 (7)
2 走月亮 (15)
3 现代诗二首 (22)
4 繁星 (26)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31)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35)
语文园地一 (39)
第二单元 (45)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47)
6 蝙蝠和雷达 (52)
7呼风唤雨的世纪 (59)
8 蝴蝶的家 (66)
习作小小“动物园” (71)
语文园地二 (74)
第三单元 (80)
9 古诗三首 (82)
10 爬山虎的脚 (91)
11 蟋蟀的住宅 (98)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105)
习作写观察日记 (108)
语文园地三 (112)
第四单元 (117)
12 盘古开天地 (119)
13 精卫填海 (127)
14 普罗米修斯 (132)
15 女娲补天 (139)
习作我和过一天 (145)
语文园地四 (151)
快乐读书吧 (157)
第五单元 (160)
16 风筝 (161)
17 麻雀 (167)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73)
习作生活万花筒 (177)
第六单元 (182)
18 牛和鹅 (184)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91)
20 陀螺 (196)
口语交际安慰 (202)
习作记一次游戏 (205)
语文园地六 (209)
第七单元 (213)
21古诗三首 (216)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0)
23 梅兰芳蓄须 (240)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246)
习作写信 (252)
语文园地七 (258)
第八单元 (263)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65)
26 西门豹治邺 (273)
27 故事二则 (281)
口语交际讲历史故事 (288)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 (290)
语文园地八 (293)
第一单元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 观潮
2 走月亮
(1)轻松自然地认识了本文的篇章布局结构。
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是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光靠“讲”是不行的,而是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反复出现,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串联了起来,让课文结构清晰而完整。
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了课文的这种写作结构。
(2)“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标画出“哪些句子勾画出了如实如幻、如梦如画的美丽画卷?”这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
通过利用教材中优美的文段、结合课件动听的音乐、配上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欣赏到月夜的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感受浓浓亲情。
这篇课文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更多的是感受到母女间真真切切的情爱。
所以,读课文片段的同时,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在一起时的那种温暖、幸福和快乐,感受亲人的爱。
3.不足之处(思失)。
这么美的文章,这么浓的情感,但是由于教师课堂上过分关注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时训练,缺少学习之后的运用,哪怕是只写一个片段也好,要把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啊。
4.改进措施(思改)。
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不足,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最终的目的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大语文”的观念植入学生头脑中。
3 现代诗二首
4 繁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a .写作范围:自己喜欢的一个地方。
b .通过描写这个地方与众不同之处,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因此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来写。
4.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a.你打算推荐什么地方? b.这个地方在哪里? c.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分析示例,打开思路。
1.同学们先看看书上的例子吧! 推荐一个古镇:
➢ 这个古镇很美…… ➢ 在那里可以了解以前人们的生活…… ➢ 这个古镇有很多好吃的…… 2.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并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
抒发内心情感。
(板书:按一定顺序写;抓住特点;重点部分详写;抒发内心情感) 四、口头交流,为写铺垫。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打算怎样把你喜欢的地方有条理的抓住特点,突出特点重点介绍给大家呢?
2.先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3.在班级交流,互相评议。
4.总结:从学生叙述中总结写文章的一些顺序;写景文
章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如何突出重点;哪些是由心而发的感
受。
预设:
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总分总、游玩的顺序、方
位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重点:在诸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
情感:真实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写作地点及具体要求,同
时,通过口述,锻炼学
生的口语表达。
】
【设计意图: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
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
能力。
】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本文通过讲述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讲了科技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蝴蝶的家》这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和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比如我们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第五粒豌豆为什么像“一个囚犯”?为什么它长得却很好?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把这些问题解答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小小“动物园”》,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找相似,抓住人物与动物的外貌、性格和爱
好等主要特点来写作。
让孩子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抓住人物
与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找相似,要突出人物的外貌、性格或爱好等特征。
比喻
一定要恰当,注意用词要生动形象。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