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俄石油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对策建议

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对策建议

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对策建议摘要:能源合作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利益的交汇点。

我国应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俄罗斯提出的油气合作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到既谨慎行事,又不失机遇,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及石油公司在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

本文从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推进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对策建议,如制定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加强中俄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地区合作机制等。

关键词: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对策建议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彼此利益关切,积极开展石油天然气的联合开发、管道建设及深加工合作,既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维护了国际市场稳定。

能源合作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双方利益的交汇点。

只有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规划,才能发挥双方的积极性。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是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石之一,也是巩固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加强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有利于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建立在政治协调和经济互利基础上的共赢。

应抓住机遇,以互利为基础,以共赢为目标,制定互利共赢的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使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健康稳定地发展。

正如俄罗斯学者所言,石油领域巨大的互补性决定两国可以找到互利性合作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进一步拓展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为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经济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

一、制定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规划,发挥中央和地方的政府职能作用,加强宏观调控俄罗斯是油气资源大国和生产与出口大国,而中国具有巨大而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推进中俄油气合作的基础。

俄罗斯的油气发展战略及其调整变化,充分体现了俄罗斯的能源安全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与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合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问题较为复杂。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析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析石油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俄两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其石油贸易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析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俄石油贸易关系密切,两国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

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中俄石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中俄两国石油贸易规模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俄石油贸易总额达到了1213亿美元,同比增长2.8%。

中俄两国之间的石油贸易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中俄石油贸易方式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石油进口和出口外,中俄还在石油贸易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

例如,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了一些重要的油气项目,如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等。

此外,中俄还在石油加工、储运、销售等领域进行了合作,推动了石油产业的协调发展。

再次,中俄石油贸易结构优化。

近年来,中俄石油贸易结构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合作方向转变。

中方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主要用于国内炼油,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俄方则从中国进口了一部分成品油,满足了国内市场对高质量石油产品的需求。

此外,两国还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展了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了一些高科技产品。

未来,中俄石油贸易有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在当前全球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均将石油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发展。

预计,中俄石油贸易将在未来取得以下进展。

第一,中俄石油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中俄两国在石油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中俄双方将加强合作,进一步提升石油贸易规模,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第二,中俄石油贸易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双方将加强合作,深入开展原油加工、炼油技术、储运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石油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实现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第三,中俄石油贸易合作将实现多元化。

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如何?

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如何?

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如何?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础,一直是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和中国作为不可或缺的能源大国,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油气领域合作
俄中在油气领域的合作长期稳定。

自2009年以来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同时,中国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第三大天然气进口国。

此外,俄中还在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比如,两国企业合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共同开发油气资源等。

二、核能合作
相比于传统燃煤等化石能源,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形式在国际上备受关注。

此外,俄罗斯和中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不少进展。

比如,中俄双方在中国首次使用俄罗斯技术投入商业运行的汉阳核电站,同时两国在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区进行的核能项目也得到不少关注。

三、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
在绿色环保理念不断提升的时代,可再生能源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

俄罗斯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

比如,两国
共同开展了风能、太阳能等项目合作,大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的来说,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了长期稳定合作
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资源互补,技术优势互补的基础上,两
国在能源领域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浅析中俄石油合作的障碍及中方对策

浅析中俄石油合作的障碍及中方对策
中俄石油合作 的历史和现状 ( 一)第一阶段 :1 9 9 4年至 2 0 0 1 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 俄方 积极 、中方 不太积 极” 。俄方 之所 以积极 ,是因为苏联解体后 ,其石油产量急剧下降 ,亟需通过发 展与中 国能源合作振兴其油气产业 ,带动经济复苏 ,走出经济危机 。而此阶段 的中国 ,虽然在 1 9 9 3年转变为石油净进 口国,但 其进 口量还不是 很大 , 加之当时世界石油价格不高 ,从中东采购的石油完全能够满足 中方的需 求 ,中方并未对到近邻俄罗斯购油予以足够的重视。 ( 二)第二阶段 :2 0 0 1年至 2 0 0 5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 中方积极 ,俄 方不太 积极” 。随着 经济 的持续高速的发展 ,中方对进 口石油的依赖程度越 来越高 ,加之 日益攀 升的世界石油价格和中东局势的动荡 ,中方开始思考加强与俄方 的石油 合 作以提升 自身能源安全。而此阶段的俄罗斯 ,倚仗石油价格 的不断上 涨 ,已不再单靠石油的增产来 增加石油收入 ,且决定推行 出口多元 化方 针 ,俄罗斯对中俄石油合作的积极性急剧跌落。 ( 三)第三阶段 : 2 0 0 5年至今 这一阶段的特点可概括为 “ 中俄双方都积极” 。在这一阶段 ,中方对中 俄石油合作 的积极态度一直未变 , 为发展中俄能源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俄 罗斯方面 ,出于外交和安全 战略层面的考虑 ,为寻求应对北约东扩的盟友、 寻求中方对其在中亚和东欧政策的支持 , 迫切需要深化对华关系。对俄方而 言,油气合作是最具潜力、最有张力的合作领域 以夯实 中俄政治合 作的经 济基础 ,因而其在石油输出方面开始重视和考虑中国的利益和要 求。 从现状肴 。中俄石油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俄罗斯以贸易形式 向中国输 出石油 ,且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 2 O O 9 年2 月, 中俄两国在北京签署了七个能源合作文件 , 这是俄方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能 源协议,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将以2 0 年3 亿吨的长期原油供应换取中方 2 5 . 0 亿 美元贷款。加1 3 年6 月, 在圣彼得堡 国际经济论坛上 , 俄罗斯总统普京证实 了中俄两国签订的石油长期协议。根据协议 , 俄 罗斯未 来 2 5 年将 向中国 供应3 .6 5 亿 吨石油 ,该协议 总价值高 达 2 7 0 0亿美元。 二、中俄能源合作 的障碍 ( 一)俄 方对中方不信任 问题 在俄 罗斯国政府内部 ,有相当一部分人 对 日益强大的 中国抱警 惕态 度 ,认为中国的飞速发展对俄罗斯而言是一个巨大 的潜在威胁。从 历史上 看 ,中苏之间有过矛盾和冲突,苏联解体后,虽然俄罗斯的影响力 已经大不 如从前 , 但是其对中国的戒备之心常在,相当一部分 ^ 认 为中国迅速发展后 肯定要与美 国、日 本甚至俄罗斯争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加之社会制度不 同,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依旧存在。特别是近期俄罗斯远东地 区混乱局 面的加剧和由 美国肇始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巨大 冲击,都加剧 了 “ 中国人 口扩张论”在俄罗斯政治精英 中的传播 和扩散 。长期 以来 ,在 中俄 贸易 中,俄罗斯 长期处 于逆差地位 , 且从 贸易结构上来讲 ,其 出 口产 品中石 油 等原材 料占据 了很 大比重 ,“ 中国威胁论” 在俄有所扩展 。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近年来,中俄石油贸易关系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贸易模式、合作项目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是互利共赢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而俄罗斯则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两国之间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实现了资源的互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俄石油贸易总额达到了约40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约30%。

其次,中俄石油贸易采用多种模式。

其中最主要的模式是长期供应合同。

两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与贸易公司之间签订了长期合同,确保石油供应的稳定性。

此外,还有现货交易和油气管道运输等方式。

特别是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建设,使得两国间的石油贸易更加便捷高效。

中俄在石油贸易上的合作项目也非常丰富。

最重要的合作项目之一是“西伯利亚原油管道”项目,该管道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一条战略性的石油运输通道,每年可输送数百万吨的原油到达中国。

这个项目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两国间的石油贸易。

此外,中俄还在石油勘探、炼油和天然气合作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两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俄石油贸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中国的石油消费规模将继续增长,加之环境保护的要求,中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将对石油贸易带来更多的机遇。

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未来仍将保持稳定供应。

两国间持续增长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更是为中俄石油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中俄石油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贸易双方都带来了不确定性。

其次,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是两国合作中的重要考虑因素,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俄石油贸易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和沟通,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

中俄能源合作与前景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与前景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与前景分析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在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满足两国能源需求,还有助于提升地区能源安全和稳定。

在全球能源格局不断演变的大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所展现的前景何等令人期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展望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前景。

一、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1.石油合作:中俄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两国之间的石油合作一直都比较紧密。

目前,中俄两国在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炼油加工和石油贸易等领域都有合作项目。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是两国石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管道,俄罗斯可以将原油直接输送至中国。

2.天然气合作:中俄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合作一直是两国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

2009年,中俄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之一。

该管道线路起点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终点为中国黑龙江省布里亚特自治州。

中俄还在天然气开发、输气线建设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3.核能合作:中俄两国在核能领域也有着合作的基础。

俄罗斯拥有先进的核电技术,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核电建设国家之一。

双方已经签署了多项核能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核电项目,推动核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资源互补:中俄两国在能源资源方面有着明显的互补性。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双方的资源需求和资源供应具有一定的匹配性。

2.政治互信: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较高的互信程度,经济利益和政治关系相互交融。

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相对较小。

3.地理位置优势:中俄地理位置相邻,交通便利,便于能源资源的输送和交换。

尤其是中俄天然气管道和石油管道的建设,有效地弥补了两国之间距离较远的不足。

以上优势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得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更加看好。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前景与建议

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前景与建议

研 究结 论和建议
首 先 ,就 业质 量评 价 不能 照搬 西方 国家或 国 际组 织 的
参考文献 :
[】 e s r n e e t W r i h S a i t c 1 n i a o s 1 M a u i g D c n o k w t t t i a I d c t r . s [] e s r n u l t f m l y e t C u t y P 0 2 M a u i g q a i y o e p o m n o n i t r 1
[] 军峰 . 6李 6 就业 质 量 的 性 别 比较 分析 . 场 与人 口分析 , 市
2 0 () 0 36 .
【】 羽 . 业 能 力 对 就 业 质 量 的 影 响 . 7柯 就 当代 青 年 研 究 ,
rp t sP 2 1. e o t 1 - 4
评 价指标体 系,也不能照搬 法律和法规来 约束和调整 就业质
量 ,必须适 应中国各行业 的现实背景 ,综合考量劳 动者就业
质 量 的评 价 。
[】 3 国福 丽 . 内就 业 质 量 研 究 述 评 : 涵 义 、量 化 评 价 及 影 响 国
积 极 主 动 地 构 筑 劳 动 保 障 的 良好 质 量 环 境 , 以期 提 升 就 业 质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弱 势一方 的劳动者 ,在就业质 量考量 中不得不首先 考虑
劳 资 关 系 问题 。
三 是 注 重 对 强制 性 社会 保 障 的要 求 , 即 所 谓 的 劳 动
保险。
量,让人 民享有体 面劳动。口
因素 . 中国集体经济 ,2 0 ( . 088 )
【] 4 刘素华. 就业质量: 概念 、 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 人 口与计划生育,2 0 () 057.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中俄石油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俄石油贸易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 现状概述中俄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两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双方有着广泛的能源合作,中俄石油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首先,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关系紧密。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的石油中,超过70%来自俄罗斯。

这种紧密的贸易关系使得中俄两国的石油贸易合作越发牢固。

其次,中俄石油贸易形式多样。

除了传统的长期供应合同外,中俄还有交易所合约、现货市场和贸易公司双边业务等多种交易方式。

这些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提供了供需双方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空间。

2. 影响因素两个国家之间的石油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环境因素等。

首先,国际油价对中俄石油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较低的油价通常会刺激需求增加,但也可能会导致供应方面的困难。

油价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两国之间的石油贸易。

其次,地缘政治因素也对中俄石油贸易产生影响。

国家间的关系紧张和冲突可能导致石油贸易的中断或限制。

政治稳定和友好关系对于双方石油贸易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环境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石油产业面临着更多的环保要求。

这可能导致石油开采和运输过程的成本上升,从而对中俄石油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未来发展趋势中俄石油贸易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首先,中国对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将继续推动中俄石油贸易的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将对石油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长期稳定供应国,将继续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其次,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的深入合作将促进中俄石油贸易的创新发展。

双方在石油勘探与开发、炼油和化工整合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 油 合 作 ; 在 问题 ; 展 建 议 石 存 发
作者简介: 李敏 (9 6一) 女 , 龙江龙江人 , 17 , 黑 大庆 师范学院外国语 学院讲 师, 从事俄 罗斯学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15 4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号 :05— 0 3 2 1 】 1 0 2 0 收 稿 日期 : 1 0 2 F2. A 2 9 0 6 (0 lO — 0 0— 3 2 0— 4— 5 0

中俄石油合作的前提条件
海 峡 , 马 六 甲 海 峡 是 美 军 全 球 战 略 中必 须 控 制 的 而 六 大 海 峡 之 一 。 一 旦 国 际 形 势 有 变 , 国 石 油 的海 我 上 补 给 线 可 能 被 切 断 , 分 依 赖 马 六 甲海 峡 对 中 国 过
的石油 安全 必然构 成严 重威胁 。
李 敏, 桂 芳
( 大庆 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龙 江 大 庆 13 1 ) 黑 6 72

要: 中俄两 国在石油领域 的合作 虽然取得 了很大进 展, 但还存在 着影响双方合作 的不利 因素, 这其 中既有俄 罗
斯方面 的, 也有来 自中国及第三方的干扰。双方政府应从国家层 面给 予支持 , 通过 制定长期 的能源合作 战略 , 健全 经贸法规, 加强 中俄 民间交流 , 增进 了解和 互信等方式 , 同为中俄石油合作创造 良好 的投 资环境。 共
第3卷 1
第 1期
大 庆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OUR NAL OF D AQI G N NORMAL UNI VER IY ST
Vo . No. 1 3l 1
2 1年 1月 0l
J u r ,0  ̄ av 2 1 石 油 合 作 的 现 状 及 发 展 建 议
( ) 国 对 石 油 进 口的 依 赖 度 在 逐 年 增 加 一 中
进 入 新 世 纪 以 来 , 国 已 成 为 世 界 第 二 大 能 源 中 消 费 国 。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 致 能 源 消 费 的 迅 速 提 导 高 。 而 我 国的 石 油 生 产 增 长 缓 慢 , 暴 露 出 供 需 之 已
随 着 经 济 的 持 续 高 速 发 展 , 国对 石 油 的需 求 中 量 猛 增 。但 由 于 国 内 的石 油 储 量 和 生 产 能 力 有 限 , 我 国 越 来 越 依 赖 国 际 能 源 市 场 , 油 供 应 压 力 在 不 石 断 增 大 。 要 保 障 我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 了要 保 持 原 有 除
19 9 5年 起 , 国 成 为 _一 石 油 净 进 口 国 。 2 0 年 , 我 - 个 02
运 作 , 求 新 途 径 。 其 中包 括 建 立 国 家 战 略 石 油 储 寻
备 体 系 , 对 付 石 油 供 应 短 缺 , 效 节 制 油 价 的 上 以 有 涨 ; 行 “ 出 去 ”的 战 略 , 励 企 业 “ 出 去 ”, 实 走 鼓 走 获
的 石 油 进 口渠 道 外 , 要 寻 求 新 的途 径 。 还 俄罗斯 有着 丰 富 的石 油 资源 , 能 源输 出 国 , 是
( ) 国在 石 油 安 全 上 存 在 着 诸 多 隐 患 二 中
长 期 以 来 , 国 石 油 运 输 线 路 极 其 脆 弱 , 了 中 除 中亚 石 油 可 经 陆 路 运 输 之 外 , 余 全 靠 海 运 ,而 且 其
( ) 世 纪 中 国 实 施 新 的 能 源 战 略 三 新 为 了解 决 石 油 紧 缺 问 题 , 国政 府 一 直 在 积 极 我
间 的矛 盾 。从 1 9 9 3年 起 , 国 由石 油 净 出 口 国 向 石 中
油 净 进 口 国 转 变 , 年 进 口量 达 到 9 0万 吨 。从 当 2
我 国 原 油 净 进 口 7 8 i ,0 3年 , 国 进 口 原 油 6 0Z" 2 0 吨 我 9 1 " , 了 2 0 12Zi 到 吨 0 8年 , 国 进 口原 油 达 到 1 7 我 . 9亿 吨 ,0 9 年 我 国 石 油 净 进 口 量 达 到 1 9 亿 吨 , 20 .9 预 计 今 年 我 国仍 将 维 持 2亿 吨 的 原 油 净 进 口 量 。 到 21 0 5年 , 国 石 油 消 费 量 将 达 到 4. 亿 吨 , 时 我 我 5 届 国 石 油 消 费 的 对 外 依 赖 程 度 将 达 到 5 % ~6 % 。 0 0 到 2 3 年 , 国 石 油 消 费 的 对 外 依 赖 程 度 将 达 到 00 我 8 % 以 上 。 今 后 的 若 干 年 , 国 将 是 最 大 的 石 油 消 0 中 费 国 和 石 油 进 口 国 , 着 中 国 对 石 油 需 求 量 的 日益 随 增 加 , 国 的 石 油 进 口依 赖 度 也 将 逐 年 增 加 。 中
海 上 运 输 线 路 也 很 单 一 ,0 以 上 要 经 过 “ 度 8% 印
洋一 马 六 甲海 峡 一 南 中 国 海 ”这 条 航 线 , 此 线 易 但
遭 到 封 锁 。 这 种 单 一 的 石 油 进 口途 径 存 在 着 很 多 不安全 的 因素 。
中俄两 国又互 为邻 国 , 很 多方 面存 在 着 互 补性 。 在 中俄 石 油 合 作 有 利 于 保 障 我 国 的 石 油 安 全 , 利 于 有 俄 罗 斯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中俄 经 济 合 作 , 合 两 国 的共 符 同利 益 , 有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 。 具

首 先 , 国 石 油 以 往 主 要 是 从 中东 进 口 , 美 中 但
国 不 断 在 此 地 扩 张 势 力 , 国很 难 在 这 里 发 挥 实 质 中 性 的 作 用 , 别 是 2 0 年 的美 伊 战 争 之 后 。 另 外 , 特 03 石 油 运 输 主 要 依 靠 长 途 海 运 , 经 之 路 就 是 马 六 甲 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