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追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探究1. 引言1.1 引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究方法。
通过不断追问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追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追问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运用各种技巧与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又要关注追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追问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追问的技巧与策略、追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如何培养学生的追问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追问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 正文2.1 追问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追问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追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建立起更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数学课堂中,追问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及时发现他们的困惑和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
通过追问,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追问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追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学习,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可以说追问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追问这一工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2 追问的技巧与策略追问的技巧与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追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追问的技巧与策略:1. 提问清晰明了:追问的问题应该清晰明了,不应该含糊不清或者模棱两可。
只有清晰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方向,让学生思考的同时能够向期望的方向前进。
当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时,可以问:“从这段课文中,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提问应当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当学习一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中有哪些诗句是最令你感动的?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兴趣。
提问要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受到肯定和鼓励。
在学习一个生僻字时,教师可以问:“谁能够用这个生僻字造一个句子?”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和引导性。
教师在提问时应当尽量避免答案的单一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表达机会。
在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问:“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有其他的选择吗?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何谓“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持续提问。
“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文本的手段。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有敏锐的辨析能力,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模糊处和肤浅处进行追问,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缜密性、深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可培养学生勤思、善思的好习惯,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ﻭ(一)追问,引路入境ﻭ“境”,指美好的情境,怎样“入"?强调一个“引”字,也就是点拨,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追问. ﻭ我教《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时,发现课文描写时间的词语很有特点,应该引导学生品出字里行间的精妙,品出字词背后的西。
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文中有哪些描写时间的词句,学生说有“月落柳梢"“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学生说这样写,读者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时候,具体生动。
ﻭ我紧接着再追问,如果就把“黎明、傍晚夜深了”替换到原来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能把文中的描写在头脑中画面吗?学生在我刨根究底的追问中逐渐进入意境,此时的追问就如同架起的一座引桥,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学生就能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对“为什么这样写”的认识又往前走一步.这种追问的方法是笔者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也是教师教学机智、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
(二)追问,拨乱反正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
ﻭ(三)追问,情感升华新课程的阅读讲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其中最难达成的便是情感目标的实现。
情感不可能通过教师的单向传授来,只能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与学习中去体验、去感受。
追问,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追问,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作者:陈玉群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2年第10期“追问”是对话教学和问题教学的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前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研究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某一教学知识点,为了让学生真正弄懂,深入理解,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实现知识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就需要在一问之后,进行追问,把问题深化和升华。
追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不断的追问,可以让学生从无知到知其然,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一、创设追问的情境,让追问顺利开展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要做到高效,就要创设一个有效的开局。
有些教师在实践追问教学时效率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课堂前期没能吸引住学生,无法为后续的追问提供基础。
相对于追问教学来说,兴趣同样重要,课堂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同时也是教师提问、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的有利时机,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重点。
例如,讲授《孔乙己》一文。
实际上,学生已经厌倦了无数遍地介绍鲁迅先生,而教师也应该在这方面做出一点新意,便于吸引学生,避免出现沉闷的课堂。
第一问:“同学们,你们之前听说过孔乙己这个人么?孔乙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字,那么你们知道他真正的名字是什么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无答案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并不是要真正考究孔乙己的真名,而是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问之后,所有的学生都重新开始阅读课文,希望在文章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也是老师希望看到的。
追问:“有的同学开始翻书了,那么你们有没有找到他的真名呢?应该是没有吧,那么这孔乙己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呢?”学生迫切想知道“孔乙己”这个名号的由来,不由自主地去从课文中汲取有效信息。
这是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大体的过程,教师还可以追问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孔乙己这个名字背后所蕴含的含义是什么?要注意的是第一个问题并不需要有多深刻,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追问做铺垫。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

适时运用追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追问策略及技巧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的追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
通过追问,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要想追问得好,老师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追问的策略和技巧进行探讨。
一、明确追问的目的在运用追问之前,老师首先要明确追问的目的。
追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巧妙的追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追问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水平。
3.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追问,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4.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通过追问,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追问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追问的位置非常重要。
只有合理安排追问的位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追问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 引入部分。
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
2. 发展部分。
在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 结束部分。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注重追问的技巧在进行追问的时候,老师需要注重追问的技巧。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追问技巧:1. 悬置式追问。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留有一定的悬置,即在学生回答之后,继续提出追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 修正式追问。
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通过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
3. 转移式追问。
在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转移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4. 追究式追问。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场所,而追问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有效追问可以让课堂更加精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何为有效追问、追问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追问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提供一些帮助。
何为有效追问?我们来了解一下何为有效追问。
有效追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追问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出一个问题,而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来提出对学生有启发性的问题。
追问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在追问中真正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提问的表面。
追问的作用有效的追问在数学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追问,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追问还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了解了什么是有效追问和追问的作用之后,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有效的追问。
追问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不要问“2+3等于多少?”,而是问“你们认为2+3等于多少?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
追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问“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或者特点?”,这样的问题会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追问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相结合。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有效性-4页word资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有效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要使用一些教学方法或教学方式。
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我个人认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也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课堂追问作为问题教学法和课堂提问的一种方式,更有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所谓课堂追问,通常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
课堂追问可以建立在教师所提问题或预设问题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建立在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产生疑问的基础上,它是在对话教学模式中产生的一种在原有问题基础上再次提问的教学方法。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有效追问占有着独特的位置,效果也是最佳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追问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推向深处,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思维的乐趣,交锋的快感,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终目的。
课堂追问不同于一般性提问,因为它是对原有问题的再一次提问或更多次的提问,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未知性,不能靠预设,也很难预知,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丰厚的知识底蕴,能够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课堂状况随机应变,灵活掌握。
关于有效追问,我认为,有效追问是相对无效追问来说的,无效追问总的来说,要么问题流于简单化,要么偏难化,要么模糊化,总之,无效追问效果不佳,达不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追问的有效性,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了解追问学生的真实状况不同的学生,由于认知程度不同,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认知程度进行追问,不能盲目追问,这样,才能提高追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问题有难易之分,提问太容易,等于白问;太难,学生答不上来,则不如不问。
课堂提问的三种方法

课堂提问的三种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来说,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促进课堂的互动和交流。
但是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有讲究的,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课堂提问的三种方法。
一、直接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指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有效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直接提问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问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和拟定答案。
这种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
2.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指问题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通常只需要学生给出答案即可。
这种问题能够检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适合用于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3.追问式问题:追问式问题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再进一步追问,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学习成果。
直接提问法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和参与度。
直接提问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容易造成课堂氛围的紧张,可能使得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导致课堂的交流不畅。
教师在使用直接提问法时需要灵活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类型。
二、间接提问法间接提问法是指教师通过其他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通过故事、情景描述等方式引出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间接提问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情景式提问:通过给学生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情景,让学生在想象中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具体地感受和理解问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故事式提问: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或者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问题的含义和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追问
追问,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主动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水荡成涟漪,石击行灵光”,学生在多方位、长时期的追问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还能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个性品质的锤炼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往往会使小学英语课堂绽放异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追问于交流中——激活思维增强思辨
师生交流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对话形式。
真实而自然的交流,既能较好地导入新知,巩固旧识,提高听说能力,实现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还能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
如果教师能在交流过程中再巧妙地进行追问,这将会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课堂语言,课堂会因此充满活力。
例如,沈峰老师的一个经典的教学片段:
s: hello,miss shen.i have a
question.when’s your birthday?
t: oh, when’s my birthday?(追问)you want to give me a birthday present?
s: yes.
t: ok.i will tell you.my birthday is on feb.25.
s:thank you,miss shen.
t: (追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give me as a birthday present?
s:chocolate.
t:chocolate?but i don’t like chocolate.chocolate makes me fat.i’d like a car as my birthday present. (追问)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car as my birthday present?
s1: a toy car.
t: ok.thank you for your toy car.
看了这个教学片段,深深的为沈峰老师的睿智所折服。
沈老师这段教学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涛,她敢于让学生来尝试提问,她所做的就是仔细地聆听学生的提问并迅速地作出回答。
难能可贵的是沈老师并没因此打住,而是以调侃的口吻追问学生,在教师巧妙地追问下,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发展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追问于意外处——闲庭信步妙笔生花
苏霍姆林斯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学往往不能完全理性地去规划每一
件在课堂上即将发生的事情。
因此,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发生意外,如果教师对之熟视无睹或是草率处理,常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禁锢了他们的想象。
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例如,笔者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时,课堂上就出现了意外,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t: hello,s1. 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 money very much.i’d like lots of money.(学生哄堂大笑)
t: wow! money? is that a good idea? is that all for you ?(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
s2: yes, we can’t live without money.
s3:i don’t think so, money is not good for us.
s4: no, 虽然money is not good, but it’s very重要。
…
t:yes. we all need money, but it’s not everything for us.
正是由于笔者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节外
生枝”,因势利导,适时追问,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课堂呈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景象,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一次金钱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追问于空白处─有效延伸拓展思维
新课程倡导生成性理念,呼唤生成的课堂。
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文本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意境。
在教学小学英语牛津教材6a unit 7 at christmas part a时,我发现课文中只讲到jim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出圣诞礼物,而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文中并未涉及到jim和jim的父母亲是否送礼物给长辈。
结合本国礼节,我在课尾与学生进行了如对话:
t: jim has got some christmas presents from his dad and mum.then what presents will he give to his parents or his grandparents? why?
s1: he will give a pair of glasses to his dad. because his father is 近视眼(short sight)
s2: jim will ask his father and mother to give a computer to his grandparents. because they’re old now. they can listen to music on the internet. it can bring them love and joy.
面对如此精彩的发言,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时的英语课堂不再是纯粹的语言知识学习,而是文本价值提升的体现。
这是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即“在语言学习中学会做人”。
我想,这样鲜活、灵动和智慧的课堂与教师巧妙地追问是分不开的。
教师深层次地挖掘了文本的内涵,设计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自我价值观的欲望,从而拓展延伸了文本的空间,在文本空白处彰显了教师追问的智慧,体现了课堂有效追问的魅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
”适时的、有创意的追问是是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展现。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有效的追问中,教师和学生都以生活着、思考着、发展着的生命体而存在,并互相影响,共同创设一个美好的境界。
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