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成像原理第三章--模拟X线成像

单纯型:CaWO4
荧
母体:基本成分,荧光体具有
光
某种特性的基础。
体
赋活型: 赋活剂:增强荧光体活性的物
如稀土类 质,如Tb、Eu等。
溶剂:促进母体结晶化,并增
加发光效率
(二)荧光物质
❖ 1896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发现了一种吸 收X线后能发射出荧光的物质。
❖ 1897年,一种以荧光物质为主要材料的钨酸钙 (CaWO4)增感屏开始在临床使用。
❖ 今天,增感屏得到不断改进,已成为模拟X线摄 影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荧光物质及发光机制
荧光现象:物理学定义,某种物质吸收了射线形式(紫 外线、 X线、电子线)的激发能量,并将吸收的能量以 可见光的形式(荧光)释放出来。
荧光物质:上述能发光的物质。 发光机制:荧光体在X线的激发下,通过能量转换的方
线占原X线的百分数。
吸收效率越高, X线有效利用率越高,其与荧光物质的 原子序数和X线的能量有关。
原子序数:其越高,入射X线光子与荧光物质相互作用 的几率增加,ηa也越高。稀土增感屏中含钡、镧、钇等 高原子序数的稀土元素,其吸收可达50~60%,高于 CaWO4增感屏(20~40% )。
K层结合能:当X线的光子能量处于荧光体材料的K层吸 收峰之上时, ηa 。
经自动洗片机的显影、定影、水洗、干燥 等化学加工过程,胶片上保存的潜影还原 为金属银;
银颗粒在照片堆积的数量决定影像的密度 不同,形成X线影像。
(二)结构:分双面和单面
是一层坚硬的保护 性明胶,防静电
利于乳剂层牢固 地粘附在片基上
多使用透明聚酯材料,作 为胶片的物理支架
由AgX、明胶、少量的有机 和无机物组成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三章 CT成像习题

(4)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扫描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线管和600~2000个检测器组成。这些检测器在扫描架内排列成固定静止的检测器环,X线管发出30°~50°宽扇形X线束进行旋转扫描。
(3)滤波反投影重建方法:采用先修正、再反投影的做法,得到原始的密度函数。滤波反投影重建图像的基本做法是:在某一投影角下取得投影函数(一维函数)后,对其作滤波处理,得到一个经过修正的投影函数。然后再将此修正后的投影函数作反投影运算,得出所需的密度函数。
滤波反投影法在实现图像重建时,只需作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由于避免了费时的二维傅里叶变换,滤波反投影法明显地缩短了图像重建的时间。
再将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CT图像的本质是衰减系数μ成像。通过计算机对获取的投影值进行一定的算法处理,可求解出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获得衰减系数值的二维分布(衰减系数矩阵)。再按CT值的定义,把各个体素的衰减系数值转换为对应像素的CT值,得到CT值的二维分布(CT值矩阵)。然后,图像面上各像素的CT值转换为灰度,就得到图像面上的灰度分布,此灰度分布就是CT影像。}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试题库
第三章 CT成像
一、专业名词解释与翻译
1.窗口技术:window technology
是显示数字图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选择适当的窗宽和窗位来观察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
2.窗宽:window width,WW
表示数字图像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医学影像学:第三章 磁共振成像(MRI)

MRI: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发生NMR所产生的MR信 号经图像重建获得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物理学 基础是NMR现象
一、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一)原子与原子核
(氢质子H) 质子 中子
原子核 电子
原子
(水分子H2O)
分子
物质
氢原子无中子, H1原子=H1质子
MRI成像原理
含有奇数质子或中子 的原子核可产生一定 角度的自旋并且在其 周围产生磁场.这种特 性就是成像基础。 现在的MRI图像就是H 原子的图像。
色素沉积绒 毛结节状滑 膜炎——含 铁血黄素沉 积
病理组织的信号强度
组织 水肿 含水囊肿
T1WI 低
T2WI 高
组织 钙化
低
高
脂肪
T1WI 低 高
T2WI 低 中、高
瘤节
低
高
胆固醇
中、高 高
亚急性血肿 高
高
三酸甘油酯 高
低
脑肿瘤的 CT、MR密 度与信号比 较
5、心腔、血管腔、动脉瘤腔等
由于血流的流空效应,一般表现为 无信 号或极低信号,但应用顺磁性对 比剂或用特殊序列也可使流动的血液表
腹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准T1WI图像
(三)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inversion recovery, IR)是一种
特殊的成像序列,其有一个重要的成像参数称反转时间 (time inversion, TI), 主要用于脂肪抑制(如STIR序列)和 水抑制(如FLAIR序列)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
质子进入外磁场前、后的排列状态 N
图1
进入外磁场前(图1)质子排列杂乱
无章;
S
外加外磁场后质子呈有序排列(图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

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分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生成并解析人体的影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影像生成原理、常用的影像技术以及影像的解读。
一、影像生成原理1. 放射线成像原理放射线成像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影像技术之一,它利用射线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产生影像。
当射线穿过人体时,会被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厚度所吸收或散射。
通过接收并处理经过人体的射线,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组织结构的影像。
2. 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像。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会与不同的组织产生反射,形成回声。
这些回声会被超声探头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最终生成影像。
3.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与人体的原子核相互作用来生成影像。
通过对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进行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可以得到不同组织的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MRI影像。
二、常用的影像技术1. 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最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肺部和消化道等部位的疾病。
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会被不同密度的组织吸收或散射,从而生成影像。
X射线成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对于柔软组织如肌肉和脑部较差。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成像的特点。
CT扫描通过将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可以生成更详细的影像。
它广泛应用于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可以显示器官和组织的细微结构。
3.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查肝脏、心脏、子宫等器官。
它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且对柔软组织成像效果较好。
超声成像可以实时观察器官的运动和血流情况,对于产前检查和心脏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4. MRI技术MRI技术具有较高的解剖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适用于对脑部、脊柱、关节等器官进行检查。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简介 ppt

(6)X射线的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经一定量的X射线照射,会产生电离和激发,使细胞受 到损伤、抑制、死亡或通过遗传变异影响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X射 线的生物效应。这个特性可充分应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
9
-
3பைடு நூலகம்.1高.速2带X电射粒子线撞成击物像质原受阻理而突然减速时,能够产生X
射线。医学影像诊断所用的X线产生设备是X线管(X-ray tube,球管)。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产生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2)有阻碍带电粒子流运动的障碍物(靶),用来阻止 电子的运动,可以将电子的动能转变为X射线光子的能量。
10
-
3X射.1线. 2的产X生射装线置主成要包像括原三部理分:X射线管、高压电源及
12
-
3②.1.人2体不X同射厚线度组成织与像X原线成理像的关系
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13
-
32..1X.射2线人X射体成线像 成像原理
(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 ① 医用X 射线胶片与增感屏 医用X射线胶片的主要特性是感光,即接受光照并产生化 学反应,形成潜影(latent image)。
3.1.1 X线的特征
3
-
4
-
3➢.1X.射1线X在线电的磁特辐射征中的特点属于高频率、波长短
的射线 ➢X射线的频率约在3×1016~3×1020 Hz之间, 波长约在10~10-3nm之间 ➢ X线诊断常用的X线波长范围为0.008~0.031nm
5
-
31..1X.射1线X的线波粒的二象特性 征
✓X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 性。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3.2.2X-CT的扫描方式3.旋转-旋转(R/R)方式这种扫描称为第三代CT扫描,扫描装置由一个X 射线管和由250~700个检测器(或用检测器阵列)排列成一个可在扫描架内滑动的紧密圆弧形。
X射线管发出张角为30°~45°,能覆盖整个受检体的宽扇形射线束。
由于这种宽扇束扫描一次即能覆盖整个受检体,故只需X射线管和检测器作同步旋转运动。
X线管旋转采样点检测器轨道检测器扇形X线束摄影区域旋转-旋转扫描方式3.2.2X-CT的扫描方式3.旋转-旋转(R/R)方式这种扫描的缺点是:要对每个相邻检测器的接收灵敏度差异进行校正,否则由于同步旋转扫描运动会产生环形伪像。
X线管旋转采样点检测器轨道检测器扇形X线束摄影区域旋转-旋转扫描方式3.2.2X-CT的扫描方式4.静止-旋转(S/R)方式这种扫描称为第四代CT扫描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X射线管和600~2000个检测器所组成。
在静止-旋转扫描方式中,每个检测器得到的投影值,相当于以该检测器为焦点,由X射线管旋转扫描一个扇形面而获得。
静止-旋转扫描方式的优点是:每一个检测器上获得多个方向的投影数据,能很好地克服宽扇形束的旋转-旋转扫描方式中由于检测器之间差异所带来的环形伪影,扫描速度与静止-旋转方式相比也有所提高。
检测器X线管轨迹X线管静止-旋转扫描方式3.2.2X-CT的扫描方式5.电子束扫描方式电子束扫描又称为第五代CT,扫描装置由一个特殊制造的大型X射线管和静止排列的检测器环组成。
这种机构在50~100ms内能完成216°的局部扫描。
真空泵靶环扫描床电子枪电子束聚焦线圈偏转线圈X线束电子束扫描方式3.2.3螺旋CT工作原理螺旋扫描是指在扫描期间,X线管连续旋转并产生X线束,同时扫描床在纵轴方向连续移动,这样,扫描区域X线束进行的轨迹相对被检查者而言呈螺旋运动,扫描轨迹为螺旋形曲线,这样可以一次收集到扫描范围内全部容积的数据,所以也称为螺旋容积扫描。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1895年,德国菲试堡物理研究所所长兼物理学教授威廉·孔拉德·伦琴把新发现的电磁波命名为X光,这个"X"是无法了解的意思。
世人为了表示对发明者的敬意,亦称之为"琴伦线"。
X光是一种有能量的电磁波或辐射。
当高速移动的电子撞击任何形态的物质时,X光便有可能发生。
X光具有穿透性,对不同密度的物质有不同的穿透能力。
在医学上X光用来投射人体器官及骨骼形成影象,用来辅助诊断。
1894年,实验物理学家勒纳德在放电管的玻璃壁上开了一个薄铝窗,成功地使阴极射线射出管外。
1895年,物理学家伦琴在探索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中,意外发现了X光。
X光的发现,不仅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也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伦琴因此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一种高能量光波粒子,所以一般物体都挡不住,射线要被阻挡,关键由射线强度、频率、阻挡物质与射线作用程度、阻挡物质厚度、阻挡物质大小共同决定。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X光(医院用)大约3~5cm的铅块就可以阻挡了。
但是也会在背景屏上会显示阻挡物的阴影形状,就好像日食,虽挡住了太阳光,却留下了阴影。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
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
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
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
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第三章模拟X线成像(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2020/3/2
7
透视的荧光图像称为正像 特点:
肺:白灰色 骨骼:黑灰色
视 影像增强透视
1.荧光屏透视 接收器是荧光屏,根据穿过被照体的透射线不同,在荧光屏 上产生亮暗不同的荧光影像。 早期使用的荧光屏透视,由于荧光屏亮度太低,图像质量差, 检查时患者及医生接受的辐射剂量大,防护条件差。
2020/3/2
9
2.影像增强透视 接收器是X线电视系统。
特点: 影像亮度提高,可在明 室下操作,方便准确。 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和 工作效率,监视器可以 放在任意位置,方便观 察并且为隔室透视提供 了技术基础。
2020/3/2
10
(二)X线摄影
X线摄影:应用光或其它能量来表现被照体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学 影像加以记录的一种技术。
S
1
E(Dmin 1.0)
S表示感光度,E表示产生密度点为1.0所需的曝光量,Dmin表示灰雾度。 X线胶片的感光度一般在30-60。
2020/3/2
30
3)对比度:对比度反映了X线强度差
异与影像密度差异之间的关系,表示方
法有两种:反差系数(γ)和平均斜率
(G)。
反差系数(γ值):称对比度
2020/3/2
26
(3)肩部:肩部的密度随曝 光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正 比,曝光量增加较多而密度上 升较少,此部在照片影像上显 示为曝光过度。
(4)反转部:随曝光量的增 加,密度反而下降,影像密度 呈现逆转。产生反转现象的原 因是潜影溴化的结果。
2020/3/2
27
(3)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特性: 1)灰雾度 2)感光度 3)对比度 4)宽容度
模拟X线成像主要是指X线从能量转换到影像显示的全过程,始终是采用连续 信号转换的方法,将不可见的X射线强度分布变换成可见的光强度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X射线的电离作用。
X射线虽然不带电,但具有足够能量的X光子能够撞击原子 中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 电离作用也是X射线损伤和治疗的基础。
(1)X射线的穿透作用。因X射线波长短,光子能量大,物 质对其吸收较弱,所以对物质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其贯穿本 领的强弱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如X射线的物质密度和原子序 数等因素。 其贯穿本领的强弱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1 X线的特征
2. 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X射线的荧光作用。
图3.3 人体不同密度组织(厚度相同)与X线成像的关系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② 人体不同厚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一致,在组织密度相同的 情况下,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则相反。
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比的基础,是 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处理,对曝光不足或过度的胶片可进行后期补救。⑤ 可进行
图像传输、存储。⑥由于激光扫描仪可以对 IP 上的残留信号 进行消影处理,IP板可重复使用2-3万次。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4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直接数字化 X 射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 DR) 是在具有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2. X射线人体成像
(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
① 医用X 射线胶片与增感屏
医用 X 射线增感屏为荧光增感屏,其增感原理为增感屏上的 荧光物质受到 X 射线激发后,发出易被胶片所接收的荧光, 从而增强对X 射线胶片的感光作用。 主要目的是:在实际X 射线摄影中,仅有不到10%的X射线光 子能直接被胶片吸收形成潜影,绝大部分 X 射线光子穿透胶 片,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因此需要利用一种增感方法来增加 X射线对胶片的曝光,降低X射线的辐射剂量。常采用措施是 在暗盒中将胶片夹在两片增感屏之间,然后进行曝光。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3 计算机X线摄影(CR)
计算机 X 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 , CR )是
将 X 线 透 过 人 体 后 的 信 息 记 录 在 成 像 板 ( Image
Plate , IP )上,经读取装置读取后,由计算机以
数字化图像信息的形式储存,再经过数字/模拟
第3章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3.1 X线成像原理 3.2 X-CT成像原理 3.3 MRI成像原理 3.4 超声波成像原理 3.5 核医学设备成像基本原理
第3章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
现代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和技术路线从根本上 说是依据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和非电 离辐射(如超声波)的自身性质和它们与物质 的相互作用,并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来 采集成像数据,按一定的数学方法用计算机重 建数字图像。因此,深入挖掘图像所蕴藏的生 物信息和很好的控制图像质量,不但需要雄厚 的医学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 理。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 2 X射线成像原理
当高速带电粒子撞击物质受阻而突然减速时,能够产 生 X 射线。医学影像诊断所用的 X 线产生设备是 X 线 管(X-ray tube,球管)。 1.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产生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 2 )有阻碍带电粒子流运动的障碍物(靶),用来 阻止电子的运动,可以将电子的动能转变为 X射线光 子的能量。
X线的特性
1. 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X射线同时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统称为波粒二象性 。
(1)X射线的波动性 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具有干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 等现象,说明X射线具有波的特性。它的波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一 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它是一种横波,其传播速度在真空 中与光速相同,可以用波长,频率f等来描述。 (2)X射线的微粒性 X射线的波动性虽然可以成功地解释X线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但却不能解释X射线的荧光作用、光电效应、电离作用等。X射 线在以光子形式辐射和吸收时具有一定的质量、能量和动量。说 明X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交换能量。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1 X线的特征
2. 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4)X射线的热作用。
X射线被物质吸收,绝大部分都将变为热能,使物体温升。
(5)X射线的化学效应。
X射线能使多种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例如,X射线能使照相 底片感光。
(6)X射线的生物效应。
生物组织经一定量的 X射线照射,会产生电离和激发,使 细胞受到损伤、抑制、死亡或通过遗传变异影响下一代,这 种现象称为 X 射线的生物效应。这个特性可充分应用在肿瘤 放射治疗中。
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一维或二维的X射线探测
器直接把X射线信息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的技术。 当前 DR 设备主要采用二维平板 X 射线探测器( flat panel detector,FPD),包括: (1)非晶态硅平板探测器 先经闪烁发光晶体转换成可见光再转换为数字信号 (2)非晶态硒平板探测器 将X线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4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2 X-CT成像原理
X-CT与X射线摄影相比较有很大区别, X射线摄影产生 的是多器官重叠的平片图像 CT是用X射线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 机处理而获得重建图像,显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其密 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显著的扩大人体的检查范 围,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 X线成像原理
X线的本质:电磁辐射 常用X线诊断设备: X线机、数字X线摄影设备 (CR、DR 、 DSA)和X线计算机体层( X线CT) 3.1.1 X线的特征 3.1.2 X射线成像原理 3.1.3 计算机X线摄影(CR) 3.1.4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3 计算机X线摄影(CR)
2. CR 系统成像的基本过程 (1)影像信息的采集:携带人体信息的 X射线照射IP板后,IP板将X射线的能量 以潜影(模拟信号)的方式贮存下来,完成对影像信息的采集(记录)。 (2)影像信息的读取: 要将贮存在 IP 板中以模拟信号的形式记录的影像信息读出并转换成数字信
( D/A )转换器将数字化信息转换成图像的组织密
度(灰度)信息,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其中,成
像板是CR 成像技术的关键。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3 计算机X线摄影(CR)
1. 成像板(IP)
成像板(IP)是使用一种含有微量素铕(Eu2+)的钡氟溴 化合物结晶制作而成能够采集(记录)影像信息的载体, 可以代替X线胶片并重复使用2-3万次。IP板可在普通室内 明间进行操作,无需暗室处理,处理速度快。 当透过人体的 X 线照射到 IP 板上时可以使 IP 板感光并形成 潜影以记录X线影像信息。 成像板的构造: (1)表面保护层。 (2)辉尽性荧光体层。 (3)基板(支持体)。 (4)背面保护层。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 2 X射线成像原理
2. X射线人体成像
(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 ② X射线电视系统
X射线电视系统主要包括 X射线影像增强器、光学图像分配系 统、含有摄像机与监视器的闭路视频系统与辅助电子设备。 X射线影像增强管是影像增强器的核心部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大量自动化控制成像和信息处理 方法融入普通X线摄影技术之中。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直接 数字化X线摄影等。大大提高了普通X线成像质量。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① 人体不同密度组织与X线成像的关系
不同密度组织结构由于吸收程度不同,在X线胶片上或荧屏上显出 具有黑白或明暗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病理变化也可使人体 组织密度发生改变。例如,肺结核病变是在原属低密度的肺组织内 产生中等密度的纤维性改变和高密度的钙化灶。使用X射线拍摄的 胸片上就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影的背景位置出现代表病变的白影。因 此不同组织密度的病理变化可产生相应的病理X线影像。
号,需使用激光扫描仪。如图3.6所示,随着由高精度步进电机带动IP板匀速移
动,激光束经摆动式反光镜的反射,在与 IP 板垂直的方向上,依次对 IP 板进行 精确、均匀地扫描。与此同时,随着激光束的扫描, IP 板上释放出与贮存的影 像信息相应的荧光并被自动跟踪集光器收集,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相应强弱的 电信号,进一步放大后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化的影像信号并输入到计算机中。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电信号被重建为可视影像,并根据诊断需要对图像进行数字 处理。在完成对图像的读取后,由激光扫描仪对 IP 上的残留信号进行消影处理,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1 X线的特性
1. X射线的波粒二象性
X射线在传播时,它的波动性占主导地位,具 有频率和波长,且有干涉、衍射等现象发生。
X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它的粒子特性占 主导地位,具有质量、能量和动量。
上海艾乐影像材料有限公司
3.1.1 X线的特征
2. X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3.1. 2 X射线成像原理
2. X射线人体成像 (2)X射线的采集与显示
① 医用X射线胶片与增感屏 医用X射线胶片的主要特性是感光,即接受光照并产生化学反 应,形成潜影(latent image)。 经过对有潜影的胶片处理(暗室处理:显影、定影等),使胶 片上的潜影转变为可见的不同灰度( gray )分布像。X 射线照 射的胶片,经过显影、定影后,胶片感光层中的卤化银还原成 金属银残留在胶片上,形成由金属银颗粒组成的黑色影像。人 体组织的物质密度高,则吸收X射线多,透过的X线少,在X射线 照片上呈白影;反之,如果组织的物质密度低,则吸收 X 射线 少,在X射线照片上呈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