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考研政治入门 马原重点复习

合集下载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各章复习要点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第一章:唯物辩证法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其不同回答形成哪些不同的派别。

3、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派别4、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观点5、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什么6、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8、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实践对于人的重要性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10、规律有哪些特点(尤其掌握客观性的具体表现)1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1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5、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16、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是什么1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18、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9、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2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哪些方面(动力和源泉、形式和状态、方向和道路)第二章:认识论1、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认识的本质是什么3、认识的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割裂这种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分别会导致哪些错误。

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原理包括马哲和马政经两个科⽬,这两个科⽬都是知识点⽐较集中难理解的科⽬,学习起来重在理解和灵活运⽤,当然原理部分还是要熟记,基本上在初级阶段重点是在掌握整体知识点的架构和框架,然后每⼀章节注意重点复习,⼀⼀搞定。

初期⼤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对于初期阶段马原的复习知识点,⼤致归纳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67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5、两种历史观的对⽴;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9、物质与运动;10、运动与静⽌;11、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2、实践构成了⼈类存在的基本⽅式;13、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14、⾃在世界与⼈类世界;15、意识的产⽣、本质和能动作⽤; 16、世界的统⼀性和多样性;17、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8、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9、规律及其客观性;20、现象和本质;21、必然性和偶然性;22、原因和结果;23、可能和现实;2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5、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6、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7、对⽴统⼀规律;28、⽭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法论意义;29、主要⽭盾和⾮主要⽭盾及其相互关系;30、⽭盾的主要⽅⾯和⽭盾的⾮主要⽅⾯及其辩证关系;31、坚持唯物辩证法,防⽌形⽽上学;32、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3、认识发⽣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4、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36、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观;3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8、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限性;3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40、真理及其客观性;4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42、价值;43、认识论与思想路线;44、辩证思维的基本⽅法;4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6、地理环境和⼈⼝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47、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48、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49、⽣产⼒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50、⽣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51、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52、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构成要素;5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54、社会的观念结构与意识形态;55、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56、⽂化的本质和功能;57、⽂明与⽂明形态;58、社会规律及其特点;59、⽣产⼒和⽣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盾;6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盾;61、社会发展的动⼒;62、“⽣产⼒标准”的依据及意义;63、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64、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65、社会发展和⼈的活动的关系;66、⼈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67、个⼈在历的作⽤。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必背核心考点归纳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必背核心考点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马原复习的部分知识要点

马原复习的部分知识要点

马原复习的部分知识要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意识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其它唯物主义基本形态是一样的!即,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政治马原重点知识

政治马原重点知识

终极笔记(一)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014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政治马原模块化复习

2014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政治马原模块化复习

2014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政治马原模块化复习以下由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栏目为您提供。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原因在于: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它是对事物辩证认识的实质;此外,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辩证矛盾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

(1)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不能把斗争性归结为一种形式,也不能斗争形式的改变误认为斗争的消失。

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二者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我们要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

跨考教育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

2014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模块六第六章 逻辑框架模块六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 劳动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只是商品生产的一个阶段,它是从简单商品生产阶段发展而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有两个途径:①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②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利用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①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②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前者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重要方式。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96文,24;2011,18)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995文,24;2000文,6;2006,22;2009,6)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1994文,24;1998理,24;2013,20)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原因和实质(1991文,3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求。

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①社会分工的出现;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原14级重点归纳

马原14级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恩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具有普遍的、根本的、长远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基本原理: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等等基本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考研政治入门马原重点复习
研究生入学的考试中,政治是所有学科、所有学校的必考公共课,如果和另两门考研公共课英语、数学相比较而言的话,政治如果复习得当的话是比较容易通过短时间的复习获得高分的课程,这个特点是考研政治从学科比较角度来看的明显特点。

政治共有5门课程需要复习,工作量大,任务较重。

专家建议2014年的考生,要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马原重点复习,其他理解记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政治考研的基础,在基础阶段的开始进行复习。

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原理的把握,力求记得清楚、理解得透彻。

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基本原理概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一定难度,理论性很强,考生在此门学科上依然要下功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两门课更多的依然要求考生以记忆为主,在复习的中间阶段进行知识、背景等掌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考查理论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求学生把历史大事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复习。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要求考生按照大纲的范围把时事和知识联系起来掌握,建议大家在复习阶段后期进行。

结合考试大纲,把握命题规律
历年考研大纲通常于八月末、九月初公布,从近几年大纲的比较来看,大纲通常变化不大,2014年大纲仍然会在暑期末公布,并且总体上来估计依然不会有大的变化。

考试要求考到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这样五门课程,大的结构不会发生太多的变化。

但不排除在每门课里具体的考点会有个别的调整。

从2011考研政治的特点来看,考研政治的命题主要是联系知识点紧密结合时事政治、国家大事。

比如今年哲学分析题考了环保问题、毛中特和近现代史分析题都因建党90周年而出在党的问题。

2010年近现代史分析题也是结合当年大事——建国60周年出题。

可见近几年考试的命题重点、考研政治的命题规律突出了和时事政治联系紧密的特点。

因此,专家建议2014考生在复习考研政治时要关注全年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善于将其与考纲中知识点结合。

另一方面从近年考研真题来看,考研出现明显的学科交叉考查和跨章节知识点考查两个特点。

所以2014考生在复习时仍要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打通学习,注重考点与考点的内在关系,这是考试的重点。

在2011年的考研中,考试的题型有三种: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分析题。

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甚至部分单选题都不是孤立来出题的,均考察考点与考点的关系,如近现代史部分分析题第二问历时性的考查了大量章节,这两点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