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与WCDMA、GSM的对比V1.00

合集下载

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技术比较

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技术比较

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技术比较虽然CDMA2000、WCDMA和TD-SCDMA同属3G的主流技术标准,但是仍然可以将其分为两类:CDMA2000、WCDMA并作一类,TD-SCDMA则和前两者分开讨论。

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技术上CDMA2000和WCDMA是FDD的标准,而TD-SCDMA则是一个TDD标准。

1、WCDMA与CDMA2000WCDMA和CDMA2000都满足IMT-2000提出的全部技术要求,包括支持高比特率多媒体业务、分组数据和IP接入等。

这两种系统的无线传输技术均基于DS-CDMA作为多用户接入技术,单就技术来说,WCDMA和CDMA2000在技术先进性和发展成熟度上各具优势,但总体来看,WCDMA似乎更胜一筹,以下是WCDMA相对CDMA2000的一些优势所在:(1)、WCDMA使用的带宽和码片速率是CDMA2000演进家族的三倍以上,因而能提供更大的多路径分集、更高的中继增益和更小的信号开销。

此外,更高的码片速率也改善了接收机解决多径效应的能力。

(2)、WCDMA在小区站点同步方面的设计是使用异步基站,而CDMA2000基站则通常通过GPS实现同步,这将造成室内和城市小区(采用室内天线)部署的困难。

(3)、由于支持1xEV-DO的TDM接入系统采用共享时分复用下行链路,它具有固定时隙,因此CDMA2000物理层兼容性较差。

(4)、WCDMA较CDMA2000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话音和数据混合业务。

(5)WCDMA进行功率控制的频率几乎是CDMA2000的两倍,达到每秒1500次,因而能保证更好的信号质量,并支持更多的用户。

(6)、CDMA2000的导频信道大约需要下行链路总传输功率的20%,相比之下WCDMA只需要约10%,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公用信道的开销。

(7)、为支持基于GSM的GPRS业务而部署的所有业务(如计费、安全、漫游等)也支持WCDMA业务,而为了完善新的数据/话音网络,CDMA2000必须添加额外的网元或进行功能的升级。

TD-SCDMA与WCDMA技术对比分析

TD-SCDMA与WCDMA技术对比分析
UE
Uu
W和TD网络架构相同,核心网完全相同,区别主要集中在无线网络
3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TD-SCDMA标准和关键技术
信道带宽:1.6MHz 5 ms 码片速率:1.28Mcps 帧长:10ms,分成两个5ms子帧 语音编码:AMR(Adaptive MultiRate) 调制:QPSK/8PSK 15 功率控制:200Hz 切换:接力切换 基站之间同步工作 1.6 MHz 0 TS0 GP DwPTS UpPTS
6
TD-SCDMA
1.6M 1.28Mc/s TDD 10ms (子帧5ms) 卷积码、Turbo码 QPSK/8PSK 开环结合闭环 200次/s 同步
5M*2 3.84Mc/s FDD 10ms 卷积码、Turbo码 QPSK/16QAM 开环结合快速闭环 1500次/s 同步/异步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WCDMA
每无线幀帧为10ms,分成15个时隙 -
搜索最强小区SCH、时隙边界、帧边界、主 扰码、广播信道的相关广播 WCDMA系统中的RACH使用前缀 (preamble )发射进行初始的随机接入, preamble发射使用开环功率设定,功率斜坡 增加重试;然后通过接入指示信道(AICH)返 回调整信息,然后再使用RACH接入 无
<中兴通讯 版权所有>
Let’s 3G with ZTE !
关键技术比较--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 (T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
频分双工 (F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分离 D DDDDD
DUDDDDD
U
U 上行 11
D 下行
未使用

三大3G主流制式比较

三大3G主流制式比较

三大3G主流制式比较1序言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3G时代。

它们分别是基于FDD制式的CDMA2000和WCDMA,以及TDD制模式的TD-SCDMA。

其中TD-SCDMA在高效的频谱利用率以及对业务支撑的灵活性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非常符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将会在未来的3G竞争中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2 TDD与FDD比较在FDD(频分双工)制式中,系统采用成对对称的频谱来提供语音业务以及数据传输业务。

整个频带被裁分未若干窄带业务信道,每对信道之间须保留一定的保护间隔,以防止临频干扰。

毫无疑问,FDD制式非常适合于语音类的上下行对称业务,因而可以成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标准之一。

然而,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日益增长,3GPP提出3G的下行传输速度需达到2Mbit/s以适应各种对称的以及非对称的业务需求,由此导致用户对频带以及数据吞吐量猛增。

因而,频谱的利用效率必将成为3G竞争的重点。

FDD难以实现最佳的频谱效率在3G的对称业务方面,上、下行链路形成一个对称的双工业务负载。

在FDD制式下,由于上、下行链路业务负载的对称性,对称业务将在成对对称的频谱上呈现最佳的频谱效率。

然而,随着大规模的无线包交换业务的广泛应用,非对称双工业务成为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负载。

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上、下行链路中的业务负载量不再是对称出现,而是取决于不同的业务类型。

为了达到最佳的频谱效率,则需要各种业务都可能灵活的调用有限的频谱资源。

然而在FDD的固定的上、下行频谱分配的模式下,灵活的将对称的频谱分配给非对称的上、下行业务负载是不可能的。

因此,基于FDD成对对称的频带分配制式实现语音或数据等对称及非对称的业务负载很难达到最佳的频谱利用效率,最终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频谱资源浪费。

TDD将频谱利用率推向最高为了实现对称及非对称业务的最佳的频谱效率,灵活的、自适应的频谱分配是十分必要的。

TD-SCDMA和WCDMA的网络覆盖对比讨论

TD-SCDMA和WCDMA的网络覆盖对比讨论

Receiver (base station) Thermal noise density (dBm/Hz)
Base Station receiver noise figure [dB] Receiver noise density (dBm/Hz) Receiver noise power (dBm) Interference Margin, dB Total effective noise + interference (dBm) Processing gain (dB) Required Eb/No (3GPP) Cable Loss in the Base station Receiver sensitivity(dBm) Base Station Antenna Gain [dB] Fast fading margin Max.path loss (dB) Log nomal fading margin (dB) Handover gain (dB) Indoor loss Allowed propagation loss for cell range (dB)
Allowed cell radius(r)(km)
2.04
3.12
第3页
总4页
TD-SCDMA 和 WCDMA 的网络覆盖对比讨论
四:结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总体的计算结果,参见第三页的表 1 所示。也就是说,TD-SCDMA 的小区半径 在 1.5 – 2.5 公里之间,而且这是在没有考虑室内覆盖和负载的前提下(在考虑这些因素之后,小区半径 为 0.5-1.0 公里是正常的结果),远小于 TD-SCDMA 技术本身限制的 11.25 公里,所以这里的小区半径 取决于前述计算。当然,这与传播环境本身的特征息息相关,另外可涉及的变动因子为:手机的最大发 射功率(标准规定最大为 30 dBm,需要手机采用高增益功放)、人体损耗(当手机离人体较远时人体损 耗较小)、基站的最小接收灵敏度(协议规定 TD-SCDMA 为-110dBm,目前可做到-113dBm)、智能天 线的接收增益(8 天线理论最大值为 9dBm)、Interference Margin(包括本小区和临小区的干扰)、Fast fading margin(如果用户处于静止位置,则其取值为 2 dB 左右)、Log nomal fading margin(取决于地理 因素)、切换增益(尽管 TD-SCDMA 没有软切换增益,但可以部分弥补阴影衰落的影响)。 通过前述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最大路损方面,TD-SCDMA 系统相比 WCDMA 系统主要有如下不 同:处理增益、天线增益、快衰落边界、切换增益、上行同步和联合检测增益(分析时可取固定值,如 1.5 dB)。而天线增益一项为有利于 TD-SCDMA 系统的重大有利因素。 尽管在 TD-SCDMA 系统采用了上行 8 天线接收以及 WCDMA 上行采用单天线接收的前提下, TD-SCDMA 系统支持的最大路损仍小于 WCDMA 系统,其关键原因是 TD-SCDMA 业务的处理增益太 小,如 12.2k bps 的语音业务,TD-SCDMA 系统的增益仅为 11.5dB 左右,而 WCDMA 可以达到 25 dB, 这个差异必须通过其它手段予以补偿。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 TD-SCDMA 系统必须采用智能天线技 术,而且接收天线个数最好为 8,比 8 更大当然更好。 此外,这里采用上行覆盖半径予以对比的原因在于,TD-SCDMA 系统由于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同 时 TD-SCDMA 系统为码道资源受限的系统以及下行链路为完全同步的,因此其覆盖半径取决于上行链 路。而对于 WCDMA 而言,其低负载的小区半径取决于上行链路,而高负载的小区半径则取决于下行链 路,也就是所谓的上行覆盖受限,下行容量受限。 通过类似的方法,大家可以通过改变有关因子获得其它条件下的覆盖估计值,这个值仅用于初始的 小区 半 径 评估 。此 外 ,在 高负载 时做的研究 表 明 WCDMA 的 小区 半 径 也 可低到 0.6 公里 左右 , 而 TD-SCDMA 的小区半径基本不会因为负载而减小;与此同时数据业务 TD-SCDMA 的覆盖也有优势。

TD-SCDMA、CDMA2000、WCDMA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是什么

TD-SCDMA、CDMA2000、WCDMA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是什么

TD-SCDMA、CDMA2000、WCDMA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都是什么td-scdma(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技术特点:同步码分多址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软件无线技术。

它采用tdd双工模式,载波带宽为1.6Mhz。

tdd是一种优越的双工模式,因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需要大约400Mhz的频谱资源,在3ghz以下是很难实现的。

而tdd则能使用各种频率资源,不需要成对的频率,能节省未来紧张的频率资源,而且设备成本相对比较低,比fdd系统低20%--50%,特别对上下行不对称,不同传输速率的数据业务来说tdd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也许这也是它能成为三种标准之一的重要原因。

另外,td-scdma独特的智能天线技术,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容量,特别对cdma系统的容量能增加50%,而且降低了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少了干扰。

td-scdma软件无线技术能利用软件修改硬件,在设计、测试方面非常方便,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也易与实现。

当然td-scdma也存在一些缺陷,它在技术的成熟性方面比另外两种技术要欠缺一等。

因此,信息产业部也广纳合作伙伴一起完善它。

另外它在抗快衰落和终端用户的移动速度方面也有一定缺陷。

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cdma wcdma采用直扩(mc)模式,载波带宽为5Mhz,数据传送可达到每秒2Mbit(室内)及384kbps (移动空间)。

它采用mc fdd双工模式,与gsm网络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作为一项新技术,它在技术成熟性方面不及cdma2000,但其优势在于gsm 的广泛采用能为其升级带来方便。

因此,近段时间也倍受各大厂商的青睐。

wcdma采用最新的异步传输模式(atm)微信元传输协议,能够允许在一条线路上传送更多的语音呼叫,呼叫数由现在的30个提高到300个,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线路将不在容易堵塞。

WCDMA和TD-SCDMA中HSDPA的比较

WCDMA和TD-SCDMA中HSDPA的比较

WCDMA和TD-SCDMA中HSDPA的比较随着3G网络技术的逐步出台,移动视频点播、移动电视等流媒体业务以及移动终端的高速下载业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话音业务的增长已日趋稳定,在此趋势下,数据业务将使移动运营商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为了保证数据服务的顺利提供,提高网络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势在必行。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可提供更加快速的数据传输速率,其下行传输速率可与目前日韩等国商用的cdma20001xEV-DO相媲美,可使用户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数据服务,因此,HSDPA技术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HSDPA可适用于WCDMA和TD-SCDMA,是3G网络技术演进路线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移动通信网由3G(WCDMA/TD-SCDMA)向E3G/B3G演进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有“3.5G”之称。

一、WCDMA和TD-SCDMAHSDPA相同点1.MAC层WCDMAHSDPA和TD-SCDMAHSDPA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结构基本相似。

其中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将MAC层的实体MAC-hs移到了NodeB中,以支持高级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传(HARQ)、快速调度等。

在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络(UTRAN)侧,每个小区有一个MAC-hs实体来支持HS-DSCH传输。

除此之外,MAC-hs还负责管理分配给HSDPA的资源。

MAC-hs通过MAC-control业务接入点(SAP)接收从无线链路控制(RRC)层来的配置参数。

MAC-hs由四个功能实体组成:流控、调度/优先级处理、HARQ及TFRC 选择。

UE侧的MAC-hs由以下实体组成:HARQ、重排序队列分布、重排序及拆分[1]。

2.物理层WCDMA和TD-SCDMAHSDPA中都新增了HS-SCCH和HS-DSCH信道,在两系统的HARQ进程中两信道上承载的信令也相同。

WCDMAHSDPA和TD-SCDMAHSDPA的上行控制链路中都传输HARQ的确认信息ACK/NACK以及下行链路质量反馈信息(CQI)。

WCDMA、GSM、TD-SCDMA、CDMA2000、4G通俗介绍

WCDMA、GSM、TD-SCDMA、CDMA2000、4G通俗介绍

WCDMA、GSM、TD-SCDMA、CDMA2000、4G通俗介绍联通就是WCDMA制式的3G网络和GSM制式的2G网络共存的。

而移动呢是TDSCDMA制式的3G网络和GSM制式的2G网络共存的。

电信只有一张网:CDMA2000制式的3G网络。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您用移动的SIM卡,只能使用移动的GSM网络,无法享受到这款手机支持的WCDMA制式的3G网络带来的高速上网体验,当然你不在乎高速上网也所谓,毕竟GSM网络中有GPRS和EDGE可以上网,(GPRS俗称2.5G,EDGE俗称2.75G)看个网页上个QQ是没问题的。

但是仍然建议你使用联通的3G SIM卡,因为WCDMA网络除了带来高速上网体验外(速度是GPRS和EDGE无法相比的,EDGE下行速率最高达到384kbit/s,而WCDMA网络中的HSDPA下行速度可以达到14.4Mbit/s),支持的业务更多:手机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等等。

由于采用WCDMA中更先进快速功率控制技术,WCDMA网络的手机的发射功率更小,一般情况下,使用WCDMA网络,手机的发射功率小于1mW(1毫瓦),最大也只有1.25mw,而使用GSM网络手机最大发射功率达到2W(2瓦),是WCDMA网络的接近20倍。

4G网络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

4G是集3G 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

4G系统能够以10MB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采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

ITU(国际电联)已经将WiMax、HSPA+、LTE正式纳入到4G标准里,加上之前就已经确定的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这两种标准,4G标准已经达到了5种。

TD-SCDMA与WCDMA有什么本质区别

TD-SCDMA与WCDMA有什么本质区别

TD-SCDMA与WCDMA有什么本质区别TD-SCDMA与WCDMA有什么本质区别WCDMA(Wideband CDMA)标准由3GPP组织制定,它的主要特点是无线接入网采用WCDMA技术,核心网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分别支持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并提出了开放业务接入(OSA)的概念。

WCDMA的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业务灵活。

WCDMA允许每个5MHz载波处理从8kbWs到2Mbit/s的混合业务。

另外在同一信道上既可进行电路交换业务也可以进行分组交换业务,利用在单一终端上进行多个电路和分组交换连接,实现真正的多媒体业务。

可以支持不同质量要求的业务(例如话音和分组数据)并保证高质量和完美的覆盖。

(2)频谱效率高。

WCDMA能够高效利用无线电频谱。

由于它采用单小区复用,因此不需要频率规划。

利用分层小区结构、自适应天线阵列和相干解调(双向)等技术,网络容量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3)容量和覆盖范围大。

WCDMA射频收发信机能够处理的话音用户是典型窄带收发信机的8倍。

每个射频载波可处理80个同时话音呼叫或者50个同时的Internet数据用户。

WCDMA 的容量差不多是窄带CDMA的两倍。

更大的带宽能在上/下行链路中使用相干解调和快速功率控制允许更低的接收机门限。

(4)每个连接可提供多种业务。

WCDMA符合真正的UMTS/IMT-2000要求。

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可在不同的带宽内自由地混合,并可同时向同一用户提供。

每个WCDMA终端能够同时接入多达6个不同业务,这些业务可以是话音或传真、电子邮件和视频等数据业务的组合。

(5)无缝的GSM/UMTS接入。

双模终端将在GSM网络和UMTS/IMT-2000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切换和漫游,在两个接入系统之间有尽可能大的业务映像。

(6)终端的经济性和简单性。

WCDMA手机所要求的信号处理大约是复合TD/CDMA技术的1/10。

更简单、更经济的终端易于进行大量生产,从而也就带来了更高的规模经济、更多的竞争,网络运营公司和用户也将获得更大的选择余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天线在TD和W系统的适用度分析

TD-SCDMA


WCDMA

是TD系统核心技术,能有效降 低小区内和小区间的干扰; 可以根据上行更好的估计下行, 波束赋性的准确度高; 需要跟踪的每时隙用户数少,波 束赋性效果好; 每时隙最多8个用户,算法复杂 度低。
是WCDMA的可选技术; 因为W上下行在不同频段,相 关性较小,根据上行估计下行 信道特性的准确度降低,赋形 效果不好; 每载扇需要同时跟踪的用户数 众多,波束能量过于分散; 每载扇支持用户多,天线算法 过于复杂。
3G普遍采用的多址技术:CDMA
ZTE Confidential
3
多址接入技术
频分多址技术 FDMA
FDMA
Power
业务信道在不同频段分配给不同的用 户。如TACS、AMPS。
时分多址技术 TDMA 业务信道在不同的时间分配给不同的 用户。如GSM、DAMPS。 码分多址技术 CDMA 所有用户在同一时间、同一频段上,根 据不同的编码获得业务信道。
1.28Mcps
1.6MHz QPSK/8PSK (2Mbps业务) 7时隙/5ms 采用 1/8chip 接力切换 一个完整的移动通信系统, 全面满足IMT-2000的要求
3.84Mcps
5MHz QPSK 15时隙/10ms 可选 1/4chip 硬切换 WCDMA的补充
ZTE Confidential
WCDMA
FDD需要上下行不同的频带,一 个频点需要10MHZ带宽 无时域DCA 最大扩频因子为512 目前暂不支持智能天线
DCA全面降低干扰,从而使频谱利用率得以优化
ZTE Confidential 22
关键技术对比小结

物理信道上的差别决定了关键技术方面的不同:

TD-SCDMA在宏蜂窝必须使用智能天线系统,而且能够发挥智 能天线的性能。WCDMA一般采用分集天线技术;GSM不支持
TD-SCDMA各业务覆盖基本一致
WCDMA各业务覆盖不一致
ZTE Confidential
27
容量规划

两个系统做容量规划都要首先要进行容量需求的预测。进行容量 需求的预测要先进行用户预测和业务预测。

在TD-SCDMA和WCDMA网络中,数据业务的比重显著增加,且
网络上下行的业务流量普遍呈现出不对称的特性,甚至有可能出
现下行容量受限的情况。因此,TD-SCDMA和WCDMA容量估算 需从上下行两个方向分别进行。
ZTE Confidential
28
容量规划
和WCDMA相比,TD-SCDMA由于采用TDD模式、上行同步、 智能天线及联合检测技术,可以非常有效的抑制干扰,从而

使得TD-SCDMA系统是码道资源受限系统;WCDMA系统为
干扰受限系统,通常负载因子约为50~70%。

TD-SCDMA系统由于采用TDD模式,其上下行时隙可根据需 要灵活配臵,上下行容量也可以灵活配臵,这一特性非常适 合不对称业务 。
ZTE Confidential
29
容量规划
Voice 12.2 kbps
10M带宽下TD-SCDMA容量 用户数 = 24x6-1 = 143个用户 前提
切换
扰码数量
业务覆盖
上下行业务 支持非对称业务,支持不同 非对称业务会降低频谱利用率 对称性 区域灵活的时隙配臵
ZTE Confidential
26
覆盖规划的不同点—呼吸效应

WCDMA系统存在呼吸效应,TD系统中呼吸效应微弱

TD-SCDMA各业务覆盖半径近似相同,可实现各种业务的
连续覆盖;WCDMA的上行覆盖随数据率的增加而减小。
FDD
2×5MHz 3.84M chip/s 10ms 15 快速闭环 1500次/秒 14.4 Mb/s
TDD
1.6MHz 1.28M chip/s 10ms 2子帧, 7时隙/子帧 闭环 200次/秒 2.8+(N-1)*3.2Mb/s
调制方式
编码方式
GMSK / 8PSK
卷积码
QPSK / 16QAM
TD-SCDMA
频域DCA 时域DCA 码域DCA 空域DCA
TDD频点1.6MHz带宽,10M频 宽有6个频点 同一载频6个业务时隙,将受干 扰最小的时隙动态地分配给处 于激活状态的用户 最大扩频因子为16,快速DCA 整合码道资源,支持高速用户 通过智能天线,可基于每一用 户进行定向空间去耦(降低多 址干扰)
ZTE Confidential 17
关键技术比较—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在TD和WCDMA系统的适用度分析

TD-SCDMA


WCDMA

每时隙最多8个语音用户; OVSF码长16位;
每载扇语音用户容量在60个左 右;
Midamble长度144位,并且 数量较少。

上行OVSF码长可达512位;
10
关键技术比较--双工方式
时分双工 (T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相同
频分双工 (FDD)
上行频带和下行频带不同
D
DUU DDDD D
U
U 上行
D 下行 11术比较--天线
分集天线 智 能 天 线
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WCDMA, GSM使用普通天线
TD-SCDMA与WCDMA、GSM 比较分析
目录

无线原理及关键技术对比


网络规划对比
业务提供能力对比
ZTE Confidential
1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第一代(80年代) 模拟 第二代(90年代) 数字 第三代(2000) 宽带多媒体
AMPS
GSM
数 模 拟 需求驱动 字 技 技 术 术
ZTE Confidential 12
关键技术比较--天线
能量仅指向小区内处于激活状态的移动
终端 正在通信的移动终端在整个小区内处于 受跟踪状态
能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小区内
智能天线能够降低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ZTE Confidential 13
关键技术比较--天线
TD-SCDMA WCDMA/GSM





ZTE Confidential
15
关键技术比较--检测技术
联合检测 (多用户检测技术)
Rake接收技术 (单用户检测技术)
ZTE Confidential
16
关键技术比较--检测技术
d1
d2
d3
t
联合检测技术最大处理16条多径,RAKE接收技术最大处理4条多径
联合检测能降低90%的小区内干扰
宽带信号
慢速信息
TX RX
慢速信息 被恢复
快速扩频序列
快速扩频序列
ZTE Confidential
5
GSM的无线传输方式
GSM采用时分多址、频分多址和频分双工(TDMA/FDMA/FDD)制式。 频道间隔200 KHz。每载波含8个时隙,时隙宽为0.577ms。8个时隙 构成一个TDMA帧,帧长为4.615ms。
FDMA+CDMA
ZTE Confidential 7
TD-SCDMA的无线传输方式和关键技术
5 ms
Power density
3. Carrier (optional) 2. Carrier (optional)
TDD技术 智能天线
Frequency
15
DL
联合检测
上行同步 动态信道分配 接力切换
(CDMA : codes)
1.6 MHz 0 TS0 GP DwPTS UpPTS
DL
TS1 TS2 TS3 TS4 TS5 TS6 UL UL UL DL DL DL
Time
FDMA+TDMA+CDMA
ZTE Confidential 8
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技术参数
多址方式
GSM/EDGE
TDMA/FDMA
智能天线,一般采用分集技术。

TD-SCDMA采用联合检测技术,算法复杂度不高;WCDMA可 以采用联合检测技术,但是算法复杂度过高,一般采用RAKE 接收技术。 TD-SCDMA采用接力切换,WCDMA采用软切换,GSM采用 硬切换。 TD-SCDMA系统在空中接口,用户是同步的,而WCDMA则不
TACS NMT
CDMA IS95 TDMA IS-136 PDC
语 音 需求驱动 业 务

业 务

WCDMA CDMA 2000 TDSCDMA
其它
ZTE Confidential
2
3G技术演进
WCDMA
核心网络:基于MAP
CDMA2000
核心网络:基于ANSI-41
3G 标准
TD-SCDMA
核心网络:基于MAP
(八天线线阵)
上行增益 下行增益 天线增益(15dBi)+上行赋形增 益(9dB)
(普通定向天线)
天线增益(17dBi)
天线增益(17dBi) 天线增益(15dBi) +功率增益 (9dB) +下行赋形增益(9dB)
智能天线能提高系统增益,增大覆盖半径
ZTE Confidential
14
关键技术比较--天线
没有Midamble做信道估计。
对于WCDMA系统,因算法过于复杂,采用联合检测技术难度很大
ZTE Confidential
18
关键技术比较--切换方式
接力切换
硬切换
ZTE Confidenti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