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3)--青藏高寒区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分界线布局知识记忆口诀

中国地理分界线布局知识记忆口诀

中国地理分界线布局知识记忆口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格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口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气候界线(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河流界线(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记忆口诀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记忆口诀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记忆口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

例如时区的运算、土壤的改造、气候和天气都和其他学科知识有联系,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识基础打牢,才能更快的进步。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与记忆口诀,希望大家喜欢!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内容多动脑筋,想一想:“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等等。

然后,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

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3)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

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

是有利,还是不利。

要认识学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觉地对待学习。

我们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不具备中国地理知识是不行的。

试想一个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点不懂,何以动手去搞建设?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样不行。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

地理分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理分区对资源 分配的影响:地 理分区有助于合 理分配资源,促 进区域经济的均
衡发展。
地理分区对产业 结构的影响:地 理分区可以优化 产业布局,形成 合理的产业结构, 提高区域经济的
竞争力。
地理分区对交通 物流的影响:地 理分区可以有效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交通效率, 促进区域间的经 济交流与合作。
旅游资源:中部内陆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等。
西部边疆地区
人口分布:西部边疆地区人口稀疏,主要 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交通沿线。
民族构成:该地区民族众多,包括汉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具有丰富的 民族文化多样性。

经济特点:西部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 滞后,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但近 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植被覆盖:以草原、 荒漠为主,植被稀 少,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高寒区
地理位置:位于中 国西南部,包括青 藏高原和川西、滇 西北地区
气候特点:高寒、 干旱、大风、冰雹 等恶劣气候条件
自然景观:以高原、 雪山、冰川、湖泊为 主要特征,是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
资源优势:拥有丰 富的太阳能、风能、 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资源
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理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中国地理学的国际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绿色发展:推动绿 色产业和清洁能源 的发展,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区域合作:加强地区 间的合作与交流,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 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深化地理研究与教育普及
地理研究:加强地理科学研究,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育普及:开展地理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地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跨界合作: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藏地区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中部的高原地带,东临中国内地,南邻喜马拉雅山脉,西抵横断山脉,北界昆仑山脉,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整个青藏高原地势崇山峻岭,气候严寒干燥,地理环境非常恶劣。

二、地形特点青藏高原是一片地势较高的高原,平均海拔约4500米,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十大最高海拔山峰的集中地。

青藏高原的地形呈现出高原地势、峡谷河谷、山地丘陵等多样化的地貌形态,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质奇观,如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昆仑山脉等。

三、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腹地,地处高纬度和高海拔,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的气候主要表现为寒冷干燥、雨量不足、气温明显、温差大和阳光强烈等特点。

同时由于地形地势的影响,青藏高原还存在着高山峡谷气候和垂直气候等不同的气候类型。

四、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着许多独特的生态资源。

高原草甸、森林、湿地、冰川、高山荒漠等各种生态系统都存在于这片土地上。

同时,青藏高原还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孕育着长江、黄河等中国重要的河流。

五、文化特色青藏高原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地区,这里生活着汉族、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

不同的民族在这里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其中,西藏地区更是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佛教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影响。

六、资源开发青藏高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在西藏地区,有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如稀土、铜、锌、铅、金、银等。

同时,青藏高原还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这里拥有着丰富的冰雪资源,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基地。

七、旅游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受人们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山、高山草甸、神秘的湖泊、悠久的寺庙,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特色。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三⼤⾃然区⾃然区是指由于⾃然条件的空间地理分布具有⼀定的规律性和区域共轭性,以及各⾃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地球表⾯形成⼀系列等级⾼低不同的、⾃然地理特征相对⼀致的区域。

中国的三⼤⾃然区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旱半⼲旱区和青藏⾼寒区。

1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兴安岭以东、内蒙古⾼原以南、青藏⾼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地区。

(1)地形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级阶梯的黄⼟⾼原、四川盆地、云贵⾼原、横断⼭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以下。

(2)⽓候本区背靠⾼原,⾯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温多⾬,冬季受北⽅冷⽓流影响,⼤部分地区寒冷⼲燥,风向与降⽔均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

本区的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四季变化明显,冬季寒冷,河流、⼟壤冻结。

降⽔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此线以南,⼀年四季⽔绿⼭清,变化不明显,降⽔丰富,⽓候湿润、温暖。

(3)⽔⽂河流为外流河,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等⼤河⾃西向东注⼊海洋,且河湖众多。

地表⽔的补给以⾬⽔为主,绝⼤部分地区属于外流区,地下⽔资源⽐较丰富。

(4)⼟壤、植被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现状多为农作物和⼈⼯林等⼈⼯植被。

⼟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壤,⼟质肥沃。

⽣物种类繁多。

(5)⼈类活动⼈类对⾃然界的影响⼴泛⽽深刻,使⾃然⾯貌发⽣了巨⼤的变化。

除极少数的地⽅以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物⼴泛分布,是我国的主要农耕地区。

2西北⼲旱半⼲旱区西北⼲旱半⼲旱区地理位置是⼤兴安岭以西,青藏⾼原和黄⼟⾼原以北内陆地区。

(1)地形包括内蒙古⾼原、塔⾥⽊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总体海拔较⾼,但差别显著。

(2)⽓候因位于亚欧⼤陆内部,距海较远,受夏季风影响较⼩,海洋湿润⽓流被⼭岭阻隔,难以深⼊,⽓候⼲燥。

年降⽔量东部在400毫⽶左右,西部则减少到100毫⽶以下。

⽓温年较差、⽇较差⼤,多⼤风天⽓。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① 丙
1、我国地理区划分的界线 ① ①秦淮一线 ; ② ②地势第一、二阶梯界线 ; ③ ③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 2、写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甲: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乙:青藏高寒区 丙:东部季风区
3 、写出四大地理区 A 西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
二、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
(二)气候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三)三大自然区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界线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 秦岭-淮河
中国地理之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地图册P38-中国自然差异
一、中国的自然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名称: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别是 甲 东部季风区 , 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丙 青藏高寒区;
图1 乙 ① ②
A2
丙 ③ 甲
A1
2、界线: ①是 昆仑山一阿尔金山 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大兴安岭西侧—古长城—兰州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
纤维,油,糖 矿产资源
北方地区
棉花,大豆、花生、甜菜 煤、铁、石油、天然气
棉花、油菜、甘蔗 有色金属矿产
读我国某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左图)及土地利用类型 百分比统计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B 1.该省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较20世纪末有所减少,沙漠化整 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抑制。根据下列材料, 材料一:陕西省榆林地区区位示意图。 (1)榆林地区地处我国 黄土 内蒙古 高原和 高原的交界,处 温带大陆性 于 气候向 气候的过渡地 温带季风 带。(8 分) (2)榆林地区北 部主要受 (外力)作用的影 响,而南部主要受 的侵蚀 风力 4分) 作用。( 流水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1 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C ) 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 我国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C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向北弯曲的状况 D 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外流河,径流的 季节变化明显
2 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我国西北 干旱半干旱自然区的写照(A) A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青 藏 高 寒 区
3000m等高线
一、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 划分依据:气候和地貌 2 三大自然区:
图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3 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范围
地势地形 气候 植被土壤 水文
人类活动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荒漠、草原 土壤发育差 高寒动物
多高山—— 不利交通
多冰川、西北 属内流区,东南 多大江大河源 头
高、寒
喜温凉 作物生 长 河谷农业、 居民区
气温低、无霜 期短、光照强
青 藏 高 寒 区
高寒牧业
图片
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高寒牧业景观
返回
课堂检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荒漠为主;部分草原. 多为荒漠、草原与 荒漠土.肥力低.盐分 高山草甸灌丛;土 多.生物种类较少 壤发育差,土层浅, 冻土广布 多为内流河,径流 以雨水和冰雪融水 补给为主,多为季 节性河 人类影响较小,水 是农业发展的决定 性因素,以绿洲农 业和山地牧业为主

地理青藏地区

地理青藏地区

地理青藏地区地理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1.本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和阿尔金山以南2.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地理青藏地区“高”和“寒”的自然特征该区显著特色是“高”和“寒”。

1.“高”:指海拔高。

高原上山脉绝对高度大,是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高原内部和边缘明显不同,藏北高原上相对高度不大,呈波状起伏;边缘则山高谷深,地势险峻。

高的原因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而成,两板块碰撞处即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谷地北面是冈底斯山,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而谷地内部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寒”:是由高造成的。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也是我国年积温最低的地方。

寒冷造成许多山脉终年积雪,冰川广布,该区是世界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区,冰川侵蚀形成大量湖泊,而丰富的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河的源头,并为星罗棋布的内陆湖提供补给。

地理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高原农牧业(1)非地带性草场——高寒草甸。

(2)畜种:牦牛、藏羚羊、藏山羊。

(3)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主要农产品:青稞、小麦、豌豆。

思考:青藏地区高寒环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这种影响既有不利一面,也有有利一面。

(1)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一年只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

畜牧业只适于放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有利方面: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多;夜晚气温低,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营养物质少,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长,积累营养物质多。

总之,本区麦类和牧草属于“低消耗,高积累,高产优质”类型。

地理青藏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1.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日光城”拉萨)2.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

3.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区,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3)--青藏高寒区
中国地理——青藏高寒区
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如下图):北线(青藏铁路)、中线(川
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

材料二:青藏铁路与其它两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三条线路的具体情
况如下
材料三:青藏铁路的起点所在地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该青藏线的起止点城市分别
是和,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5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有关部门决定首先修建青藏铁路线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湟水的流向是,水量最大的季节是,分析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
有利区位条件。

(7分)
(4)分析青藏铁路的修建对青藏地区带来的影响。

(10分)
2、(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亚欧大陆在地球上的位置和A 、B 两地的景观图
材料二: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曲线(℃)分布和C 、D 两地的气候类型图
(1)西西伯利亚平原地表多沼泽,沼泽占平原的50%以上。

请分析这里多沼泽的原因。

(6分)
(2)近年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水量明显增加,“纳木错湖”自2019年起,湖面每
年“长高”20~30厘米,大片草场被淹没。

其湖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4分)
(3)C 地的气候类型是,典型的植被类型,以C 地为中心气温年较差分布的特点是,其年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10分)
(4)D 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近年来大面积开垦湿地发展农业生产,试分析所带来
的生态环境影响。

(8分)
1、答案:(28分)
(1)西宁(1分);拉萨(1分);困难: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

(每个1分,答对3个得3分)(共5分)
(2)自然与技术方面:①路程短;②修建难度相对较低;③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社会经济方面:④有利于迅速带动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3)自西北流向东南(2分);夏季(1分);有利区位条件:①河谷地势较低,热量相对充足;②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③河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每点1分,答对1点得4分)(共7分)
(4)有利影响:①促进了青藏地区与我国东部交流,②将青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就业;④促进了沿线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⑤缩小了青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不利影响:⑥带来污染,造成生态破坏。

(每点2分,答对5点得10分,不答不利影响,最多得8分。


2、答案:(28分)
(1)①地势低洼,容易积水;②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③地下多冻土,不易下渗;④河流众多,容易泛滥(凌汛);⑤森林、草地多,保水性好。

(每小点2分,答对前面三点可得6分)
(2)气候变暖(2分);冰川消融(2分);(共4分)
(3)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分);亚寒带针叶林(2分);特点:(走势)年较差曲线呈闭合(2分);(数值变化)由中心向四周减小(2分);纬度高,大陆性强(2分)。

(共10分)
(4)①气候变干,温差变大;②对地表径流调节变弱,旱涝灾害增加;③对水污染物的降解减少,水质变差;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每点2分,共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