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雾霾效应的京津冀地区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对京津冀雾霾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对京津冀雾霾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废 气 ,北京 要给予 一定 的经 济支 援 ;再 次 ,为 了控 制京 津 冀 机 动 车 尾气 的排放 ,应该 对 车辆进 行 限行 限购 、绿 色 出行 等 措 施 ,并 对 尾
续 的雾霾 天气 不仅 危害京 津冀 地 区人 们 的身 体健 康 、影 响 人们 的外 出 、造成 生态 环境 的破坏 ,而 且对经 济 和 产业 的 发 展也 有 不 利 的影 响 ,雾霾 的 问题 已成为京 津冀 地 区当前 面临 的严 峻问题 。
2 雾霾产 生 的原 因 2 .1 产 业 因素
气 进行 净化 处理 。总之 ,为了更好 地 解 决雾 霾 问题 ,就要 建 立 京津 冀 三地 联动 机制 ,三 地协调 统一 共 同治理 雾霾 。
3 .2 建 立 和 完善 税 收 制 度
首先 ,第 二产 业 的影 响 。京津 冀地 区 为 了促 进 经济 一 体化 的发 展 ,投入 大量 的精 力去 发展经 济 ,促进 G D P的增长 ,而作 为 国民经 济 的支柱 性产 业—— 工业 , 就 成 为带 动经 济 增 长 的 主要 动 力 。而在 这 过程 中就不 可避 免 的会 与 环境 问 题产 生一 些 冲 突和 矛盾 。工 业在 运作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 ,导致雾霾天气 ,这也说明工业对于 雾霾 气候 的形 成有着 不可推卸 的责任 。其 次 ,生产 方式 的影 响。 由于 京 津冀地 区生 产方 式 的滞 后 ,使 产 业依 然 处于 一 种 “ 高投 入 、高 消 耗 、高排放 、低效率 ” 三高一低 的粗放 型经济发展 模式 。这 种模式 会 导 致工业 排放 出大量 的废气 ,极易形 成对人类 有危害 的雾霾天气 。
2 .3 治理 因素
在 的雾霾现象制定 《 大气污染 防治行动》 等相关 的制度 , 并采取各种 措 施来治理大气的污染 ,严格整治污 染的源 头 , 陆续 的消 除雾霾带 给人 们 的危害 ;其次 ,京津冀地区应该建立空气质量预报 平台 ,时刻观测着 当 地 的空 隋况 ,能及时对 出现的异常现 象做 出汇 报并进行 防 治。总之 , 建立相应 的立体 防治体系 ,可以I h r -  ̄大气 污染 , ' 减少雾霾天气 的形成 。

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问题研究

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问题研究

京津冀地区雾霾影响问题研究作者:王如意来源:《商情》2017年第17期【摘要】目前,雾霾的频繁出现,带来的是经济发展与经济方式的转变。

环保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这些利益与雾霾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相比还相差甚远。

雾霾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发展、旅游业、还影响了农业等多个方面。

本文就如何有效治理雾霾,较少雾霾给经济带来的损失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了解雾霾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影响,有效治理雾霾,以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雾霾影响近几年来,雾霾一词几乎已经妇孺皆知,它笼罩着我国大部分城市,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同时也在提醒着人们环境在不断地恶化,改善环境时不我待。

雾霾的出现一方面带动了环保产品、医药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同程度的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身心健康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有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雾霾是漂浮大气中的PM2.5等微粒粉尘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那么这些小颗粒到底来自何处?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有何影响?这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多数城市被不同程度的雾霾笼罩,这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一、北京市雾霾形成原因第一是自然环境因素。

北京三面环山,大气稳定风速小,空气不易流动,微小颗粒聚集,空气污染严重。

第二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因素。

北京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城市现代化进程快,大开发大建设使空气中扬尘增多,再加上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烧煤炭,汽车排放尾气,工厂排放废气,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增多,导致空气污染严重。

据对北京近来五次雾霾污染研究得出,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扬尘、硫酸盐、硝酸盐等,这些污染物和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排放“贡献”最大。

北京年平均PM2.5排放中燃煤占百分百之二十六、机动车占百分之十九、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

可见,人类活动对雾霾天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三是外来输送因素。

北京部分SO2来源于周边燃煤,沙尘输送。

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探究进展与展望一、引言霾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较高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京津冀地区特殊是北京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峻影响。

因此,探究霾的成因机制对于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的探究进展,并展望将来的探究方向。

二、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探究进展1.气象条件因素的影响气象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地区霾形成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气象条件因素包括天气稳定度、温度逆变、风速、湿度等。

天气稳定度较高、温度逆变层较低、风速较小和湿度较高的气象条件有利于霾的形成。

多个探究表明,在冬季,温度逆变是京津冀地区大气中颗粒物积累和霾形成的关键。

此外,高湿度也有助于水分子与颗粒物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物,并增加颗粒物局部浓度。

2.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大气污染物排放是京津冀地区霾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中,燃煤排放是主要的固定污染源,而机动车尾气排放则是主要的挪动污染源。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导致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增加。

这些污染物在复杂的大气条件下,易于形成气溶胶,进一步增进了霾的形成。

3.区域气候与地形因素京津冀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特殊性,其区域气候和地形也对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势相对平缓,有利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积聚和扩散。

此外,山地和山谷对气流的阻挡和导流也会影响污染物的分布和传输,从而影响霾的形成。

4.大气化学反应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是增进霾形成的重要环节。

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照耀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气相和颗粒物相的反应产物。

这些反应产物包括硝酸和硫酸等,它们进一步增加大气中颗粒物的数量和浓度,导致霾的形成。

三、进展与展望目前,针对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的探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起首,需要更加准确地了解气象条件对霾形成的影响机制。

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发展研究

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发展研究

大气污染防治背景下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发展研究摘要:在大气污染控制的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规划和开发新能源已成为解决雾霾天气的关键。

首先,本文总结了京津冀地区风能、光伏、光热等能源的资源现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开发的优缺点,为协调发展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新能源发电的规划与发展模式。

其次,对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发电的协同规划进行了研究,并对夏季和冬季典型日新能源互补发电的产出特点和负荷进行了比较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新能源开发模式京津冀地区,可为促进新能源开发规划和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新能源开发;空气污染;合作规划;发展模式引言全面评估投资实施计划京津冀地区的需要和影响,将有助于在所有区域科学实施空气污染防治。

目前,关于促进实施计划的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减少污染的效益、潜在的经济和环境影响、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实施皮拉特的健康效益。

计划东部。

然而,实施计划的投资需求仍然是一个问题。

首先,京津冀地区作为污染控制的三大重点领域之一,需要对污染控制在各个领域的投资需求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其次,京津冀地区目前的投资和融资进度需要明确,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投融资政策是必要的。

本文研究以京津冀地区和计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投资会计的方法论框架,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定量估计了计划京津冀地区实施过程中的投资需求,分析已实施的投融资情况。

本文对投资和融资缺口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未来实施计划京津冀地区的投资和融资政策建议,为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技术支持。

计划之爱京津冀。

1.区域碎片化管理:区域空气污染的制度根源1.1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发展水平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下的不同发展方式在企业环境保护准入机制、能源结构和调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尽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

目前,京津冀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

据2012年统计,两市财政收入分别占京津冀地区和河北的70.9%和29.1%;北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027.13美元,天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129.04美元,河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838.95美元,低于全国水平。

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从京津冀雾霾天气浅议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能源供应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以减轻空气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首先,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能源依赖度过高。

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等)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剧增,成为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此外,京津冀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煤炭占比过高。

传统的煤炭火电对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燃烧煤炭产生的尘埃、硫化物等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因此,迫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其次,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还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上。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长期以来,煤炭燃烧导致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不仅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能提供更稳定的能源供应,对环境友好,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外,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北京、天津等地区的消费能源密度高,能源利用效率低。

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使我国能源利用更加经济高效,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并有助于实现经济由高耗能、高排放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此外,清洁能源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并非易事。

首先,我国目前清洁能源的规模还相对较小,发展不成熟。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设备和技术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以满足能源供应需求。

其次,由于传统能源的价格低廉,部分地区和企业在考虑经济利益时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再者,清洁能源的发展仍然面临技术、经济和政策上的挑战。

因此,除了进行能源结构调整,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协同治理雾霾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协同治理雾霾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协同治理雾霾在当今的中国,京津冀地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区域,其协同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雾霾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挑战。

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问题由来已久,且成因复杂。

这一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能源消耗巨大。

传统的重工业如钢铁、化工等在该地区占有较大比重,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尾气排放也成为了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

此外,冬季的采暖需求使得煤炭的燃烧量大幅上升,进一步加重了大气污染。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解决雾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

这一战略强调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规划和布局调整,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对于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不再是单个城市的单独决策,而是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将其逐步向更适宜的地区转移或者进行升级改造。

在交通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共同推动交通一体化,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减少了机动车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了尾气排放。

同时,加强了对车辆排放标准的统一管理,严格控制超标车辆上路行驶。

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协同治理雾霾的关键环节。

京津冀地区共同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减少了对传统煤炭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并且,在冬季采暖方面,推广了集中供暖和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减少了分散式小锅炉的使用,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然而,要实现京津冀协同治理雾霾的目标,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利益诉求难以完全统一。

一些地区可能会因为产业转移而面临经济增长的压力和就业问题。

其次,跨区域的环境监管和执法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2024年京津冀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京津冀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范文

《京津冀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其中以雾霾现象尤为突出。

雾霾对居民的健康、环境以及交通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科学研究者的深入研究。

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究京津冀地区雾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为有效制定和实施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雾霾问题不仅仅是单一城市的环保问题,更是影响整个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该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均对雾霾的生成、传播和消散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深入探讨京津冀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雾霾的形成机制,为雾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收集京津冀地区近几年的雾霾数据,包括PM2.5浓度、能见度等指标。

其次,运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揭示雾霾的空间分布特征。

再次,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究雾霾的时间变化规律。

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各种因素与雾霾之间的关系。

四、京津冀雾霾时空分布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通过GIS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的雾霾主要分布在城市密集区,尤其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部分城市。

这些地区的工业发达,人口密度大,交通流量大,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同时,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雾霾在区域内的传播和消散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2. 时间分布特征:时间序列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季节性明显,冬季是雾霾的高发期。

此外,雾霾的日变化规律也明显,早晚高峰时段雾霾浓度较高。

五、相关性研究1. 气象因素与雾霾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与雾霾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低温、高湿、静风等气象条件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和积累。

2. 人为因素与雾霾的相关性: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建筑扬尘等人为因素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一、引言雾霾是近年来急剧恶化的环境问题,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一个典型的雾霾高发地。

为了应对雾霾危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政策。

然而,目前的治理政策是否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特别是基于环境承载力的治理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评估。

二、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概述1. 限制工业排放:政府通过加强工业排放标准,限制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以减少大气污染。

2. 限制机动车污染:政府实施了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限制柴油车和老旧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推广新能源汽车。

3. 推广清洁能源:政府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污染能源的依赖。

4. 加强生态保护:政府加大了对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控制土地开发和水资源过度利用。

三、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意义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容纳并维持稳定的人类和生物的数量和负荷。

对于京津冀地区而言,环境承载力主要包括大气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力等方面。

评估雾霾治理政策的效果应该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进行,即治理政策是否超过了环境的容忍范围,导致其他环境问题的产生。

四、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开发程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比较分析:将治理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

3. 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构建相应的评估模型,用于预测和分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趋势。

4. 效果评估:通过对模型预测结果的评估,对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

五、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结果1. 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经过多年的治理努力,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表明限制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污染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2. 清洁能源利用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减少了对煤炭等污染能源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发展水平。
( 4) 外商投资( FDI) : 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外商在我国的投资规模
越来越大,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的科
技水平。因此,研究各个城市外商投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就变得很有必要,文中采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来
·2·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 29 卷
1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1. 1 SBM 模型
文中采用 Tone( 2003) [7]提出的 SBM 模型对京津冀地区 13 个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记
EE
为全要素能源效率,X
=

x1 ,x2 ,…,xm)
∈R
m +
×
k
为投入

阵,Y
g
=

y1g ,y2g ,…,ygs1 )
年) 、《河北经济年鉴》( 2004 - 2013 年) 以及《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目录》。
1. 3 Tobit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文中借鉴朱承亮等( 2012) [8]、张伟和吴文元( 2011) [15]、汪克亮等( 2013) 以 [16] 及胡宗义等( 2011) [17]
表示外商投资。
由于模型( 1) 算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为介于 0 和 1 之间的受限变量,用传统的线性方法对模型直接
进行回归在结果上可能有偏且不一致[18],因而文中采用处理受限因变量的面板 Tobit 模型,对京津冀地区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设定以下面板回归模型:
EEi,t = β0 + β1 ESi,t + β2 ISi,t + β3 EDLi,t + β4 FDIi,t + εi,t
x0 = Xλ + s - ,y0g = Yg λ - sg ,y0b = Yb λ + sb ,λ≥0,s - ≥0,sg ≥0,sb ≥0
其中,m 为投入指标的个数,s1 、s2 分别表示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指标的个数,k 为决策单元个数。
λ 为权重向量系数,s - 为投入松弛向量,sg 为期望产出松弛向量,sb 为非期望产出松弛向量,sgr 为决策单元
( 2) 劳动力: 在衡量劳动力投入时,最好的指标应当为劳动时间,但我国尚未对其进行统计。因此,文
中选取各个城市历年从业人员数来表示劳动投入指标,用年初与年末就业人数的平均值来表示,单位为万
人。
( 3) 能源: 采用各个城市每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能源投入指标,由于各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同,所
以利用标准煤折算系数将各个种类的能源消费量统一换算为标准煤,然后相加得到各个城市总的能源消
量、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生产总值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产出要素,利用 DEA - SOLVER Pro5. 0 软件
分别测算京津冀地区 13 个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表 1) 。
表 1 京津冀地区未考虑雾霾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Table 1 The energy efficiency that did not considered the haze effect in Beijing - Tianjin - 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排放量和污染物综合指标。指标及相关数据说明如下。
( 1) 资本存量: 由于无法直接获取资本存量的数据,目前常用" 永续盘存法" 对其进行估算。参照单豪 杰( 2008) [14]以及张伟和吴文元( 2011) [15]的估算方法,按 1952 年不变价格计算出 2003 - 2012 年京津冀
地区 13 个城市的资本存量,单位为亿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确定,京津冀地区将成为北方最大的经济区。然而天津和河北以制造业 为主,是能源消耗大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具有很大的环保压力。同时,京津冀地区是雾霾污染的重灾区, 环境质量恶化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合理分析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效率的差 异性和变动趋势,对提高该地区能源利用率、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文中研究结果以 期为该地区的经济、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考虑雾霾效应的京津冀地区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冯博,王雪青
(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角度的 SBM 模型,将雾霾前驱物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
框架中,对京津冀地区 2003 - 2012 年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 Tobit 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 2)
其中,EEi,t为各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考虑雾霾效应和不考虑雾霾效应两种情况; i 代表各城市;
t 代表年份; βi 为回归系数,i = 0,1,…,4; εi,t 表示随机误差项。
2 结果与分析
2. 1 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方法以及相关数据,不考虑雾霾效应对京津冀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选取资本存
* 收稿日期: 2014 - 9 - 10; 修回日期: 2014 - 10 - 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 71172148)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基金( 编号: 2011 - R3 - 18) 资助。 作者简介: 冯博( 1985 - ) ,男,山西阳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学方面的研究。Email: fengboedu@ 163. com 通讯作者: 王雪青( 1965 - ) ,女,浙江温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 wxqtju@ 163. com
能源效率问题已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研究主要从效率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两方面开展。能源 效率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于参数的 SFA 模型,代表学者有赵金楼等( 2013) [1]、陈玲和赵国 春( 2014) [2]以及 Lin 和 Wang ( 2014 ) [3]; 另 一 种 是 基 于 非 参 数 的 DEA 模 型,代 表 学 者 有 Hu 和 Wang ( 2006) [4]、王雪青等( 2012) [5]和曲茜茜等( 2012) [6]。然而,CCR、BCC 等 DEA 模型都是从径向和角度两 个方面对效率进行测 算,当 存 在 投 入 和 产 出 的 非 零 松 弛 时,容 易 使 效 率 的 度 量 出 现 偏 差。 鉴 于 此,Tone ( 2003) [7]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松弛变量测度的非径向、非角度的 SBM 模型。朱承亮 等( 2012) [8]、左中梅和杨力( 2011) [9]等学者将 SBM 模型应用于能源效率研究中。另一方面,学者主要采 用要素计量回归法对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 Pan 等( 2013) [10]基于 Tobit 模型对我国省际工业的 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类似研究参见苏洋等( 2014) [11]、王姗姗和屈小娥( 2011) 、 [12] 胡根华和秦嗣毅( 2012) [13]等。综上所述,文中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 SBM 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能源效率进 行测算,并采用处理受限因变量的面板 Tobit 模型检验了外部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
的期望产出不足量,sbr 为决策单元的非期望产出超标量。
1. 2 效率评价指标选取
文中研究对象为京津冀地区的 13 个城市,分别为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
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和衡水。采用年度面板数据,样本区间为 2003 - 2012 年。将资本存量、劳动力和
能源设定为投入指标,产出由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组成,期望产出为生产总值,非期望产出为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排放量无法直接获得,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能性,文中采用各市能源消耗量与标煤的碳排放系数的
乘积来表示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万吨。
( 6) 污染物综合指标: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由于我国对氮氧化物
排放量尚未统计,所以文中研究将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视为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另外,考虑到决
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考虑雾霾效应后,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效率有所下降。城市间的能源效率具有一定差
异,各城市能源效率在样本时期内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外商投资对能源
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不明显。
关键词: 雾霾效应; 京津冀地区; 能源效率; SBM 模型
( 3) 经济发展水平( EDL) : 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速度所达到的水准,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 GDP、国民收入、人均 GDP 等。尽管京津冀地区 13 个城市地域接近,但
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这对各个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一定影响。文中选用人均 GDP 来表示各城市的
费量,单位为万吨标准煤。
( 4) 生产总值: 以京津冀地区 13 个城市历年的生产总值作为期望产出,各个城市每年的生产总值按
照 1952 年不变价格进行换算,单位为亿元。
( 5) 二氧化碳排放量: 现有文献中,学者常常选取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文中沿用此做法,在
测算不考虑雾霾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时,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唯一的非期望产出。由于各个城市的
策单元只有 13 个,投入产出指标不能设置太多,所以在测算考虑雾霾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时,将二氧化
碳加入到污染物综合指标中,将三种污染物的排放量归一化后,按相同权重值进行加权平均,所得值用来
衡量污染物综合指标。
以上基础数据均来源于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4 - 2013 年) 、《中国统计年鉴》( 2004 - 2013
的做法,引入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外商投资四种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对京津冀地
区 13 个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回归分析。各自变量的具体描述及度量方法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