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地理热点问题
【地理知识点】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

【地理知识点】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雾霾常见于城市。
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雾霾的形成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
1、汽车尾气。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
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
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2、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
3、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大量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窑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4、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5、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生物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6、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
1、出行防护雾霾天气尽量不去室外,或者尽量减少外出的时间。
又因为雾霾最严重的时间段一般在一天中的傍晚至午夜,以及早上9-10点钟,所以雾霾天气发生时需要外出最好避开这两个时间段。
出行的工具最好选择私家车或地铁等相对封闭且有空气净化系统的交通工具,并保持空气净化系统为开启状态。
高考地理热点北京雾霾的形成原因

新浪微博: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 人人网:新东方优能中学
高考地理北京雾霾的形成原因
冬春多沙尘。
冬季取暖,消耗大量能源,排放的污染颗粒较多。
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工地扬尘.
大气比较稳定,污染物颗粒不容易排放。
地形较封闭,空气温度较高。
【采取的措施】
坚持情节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策略。
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加大治理污染力度. 多部门联合执法,控制工地扬尘。
制度雾霾天气预案,如清扫道路,与周边省区污染联防联控。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问题分析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问题分析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及治理问题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雾霾天气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雾霾天气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还给环境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当前雾霾治理面临的问题。
二、雾霾天气形成原因分析1.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燃烧排放等,会释放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进入大气中。
这些污染物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容易形成雾霾。
2.气象条件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大气稳定、温度适宜、湿度较高的天气更容易形成雾霾。
此外,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像山地、盆地等地形条件容易造成对流层下垂,导致污染物滞留在地表,增加雾霾天气的频率和程度。
三、雾霾治理问题分析1.技术手段的不足雾霾的治理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提高燃汽车排放标准等,但由于城市扩张、交通量增加等原因,治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此外,我们目前的治理手段主要依赖于净化器、脱硫装置等技术设备,但这些设备的效率和功效有限。
2.缺乏全面的政策雾霾治理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管理。
然而,目前的政策主要侧重于限制工业和交通排放,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污染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执法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逃避责任,形成了治理的漏洞。
3.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是雾霾治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在一些地区,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关注的欠缺,公众参与度不高。
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雾霾治理建议1.提高技术手段的研发和使用效率对于雾霾治理,我们应该加大对净化器、脱硫装置等技术设备的研发力度,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

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雾霾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之外,还受到气象条件、地理因素等的影响。
为了应对雾霾问题,需要深入分析成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雾霾成因分析1. 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物质,进入大气中形成雾霾。
2. 光化学反应: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加剧雾霾情况。
3. 天气、气象条件:气温逆温层、湿度和风速的变化都会影响雾霾的形成和传播,例如温度逆温层导致污染物聚集在低层大气中。
4. 地理因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林立,地理位置使得部分地区雾霾问题更加突出。
三、雾霾应对思考1. 治理源头污染: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燃煤等污染物的减排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导致的污染排放。
3.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清洁生产方式。
4. 加强环保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5.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雾霾监测系统,及时发布雾霾预警信息,提供给公众合理应对措施。
6. 加强国际合作:雾霾不受边界限制,国际合作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治理。
四、个人应对策略1. 减少户外活动:雾霾天气时减少户外运动,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雾霾中。
2. 身体健康保护: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3. 创建绿色家庭:在家中增加绿植,利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4. 关注环境保护: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用水,多使用环保产品,垃圾分类处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高二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

高二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试题1.雾霾指空气中悬浮大量微小水滴和颗粒污染物。
下图分别是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某区域2013年12月7日14时和8日8时近地面等压线(百帕)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甲图和乙图,a地天气变化情况是()A.气压降低,风力变小B.气温降低,风力变小C.气压升高,风力变大D.气温升高,风力变大【答案】C【解析】读图,两图为同一地区连续两日的气压分布图,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甲图中a地气压低于乙图,说明气压升高。
根据两图中等压线的疏密,乙图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变大。
C对。
A、B、D错。
【2】这两日b地持续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对流强B.风力大,气温高C.气压高,气温低D.风力小,湿度大【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两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到乙图b地的等压线比甲图中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风力小。
图中冷锋距b地更近,空气湿度增大,D对。
A、B、C错。
【3】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则F城降雨大约出现在()A.8 日 7-8 时B.8日12-13 时C.9日1-2时D.9日12-13 时【答案】C【解析】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图中锋面移动的距离用时约18小时,要到达F城还有基本相同的距离。
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不变,则F城降雨大约需要18小时左右,所以是9日1-2时,C对。
A、B、D对。
【4】据图,推测此天气系统对我国下列省份影响不大的是()A.河北B.宁夏C.上海D.云南【答案】D【解析】据图锋面移动方向,此天气系统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华东地区,如河北、宁夏、上海等,对南部沿海地区影响不大,D 对。
A、B、C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其特征,水平气压梯度力。
2.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是炼锌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的副产品。
镉通过废气、废水和废渣排入环境,比其他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从而进入食物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为加强雾霾治理提供参考。
二、成因分析1. 污染物排放雾霾天气主要源于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等。
这些排放物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颗粒物等与大气中的气态物质反应形成细颗粒物,进而形成雾霾。
2. 地理气候条件地理气候条件对雾霾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
在地势平坦、降雨量较少的地区,大气湿度高、阳光照射不充分,污染物在这种条件下容易积聚形成雾霾。
三、危害分析1. 健康问题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增加,同时还会加重肺部疾病、过敏反应等。
2. 经济损失雾霾天气对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首先,雾霾天气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于能见度降低,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给出行带来了阻碍;其次,雾霾天气还会对农作物生长、植物光合作用、养殖业等造成一定损失;而对于工业生产来说,雾霾天气会导致限产、停产,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四、防治措施1. 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遏制雾霾天气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
政府应该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减排政策,加强监管,同时加强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以减少排放量。
2.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是雾霾治理的关键。
提倡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用电,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 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机动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交通污染,是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
4. 科学防治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应加强科学防治建设,例如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园区等,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并同时推广低碳生活方式。
雾霾折射出的地理问题

河南
洛阳
4 7 1 0 0 0)
染物 的扩 散 。 ( 3 )从能源 消 费结构 看 :我 国是 一个 能源 消费大 国,近 年在 能源 消费 结构 构成 中 ,煤炭 所 占 比重 虽 有所 下 降,石 油 、天然 气 以及 新能源 所 占 比 重 有 所上 升 ,但仍 然 以煤 为主 , 能源 消 费结 构不 合 理 ,且煤 品质 差 ,含硫 量 高 ,能 源利 用率 低 下 。许 多 高耗 能产 业 ,主要 还 是 以火 电为主 。我 国在 次 能源 中6 9 %靠煤 ,发 电8 0 %以上来 自火 电。冬季 我 国北方地 区 ,气候 寒 冷 ,取 暖离 不 开燃 煤 。煤炭 在燃 烧 的过程 中产 生 出大 量 的二氧 化硫 、氮 氧 化 物等 废气 及颗 粒污 染物 。 ( 4 ) 从地 区分布 上看 : 我 国霾严 重的地 区主要分 布在华北 平原 、长江 中 下游 平原 、四川盆 地、珠 江三角 洲等地 区。这些 地区都 是我 国经 济发达 的地
雾霾折 河南省洛阳市外语实验高 中
环 境 问题是 世界 各 国所 关注 的共 同问题 , 良好 的环 境 能够促 进 社会 的 可持 续 发展 ,否 则将 为 之付 出沉 重 的代 价 。如英 国伦敦 烟雾 事件 、 美 国洛 杉矶光污染事件,前车之鉴,可鉴之 。为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实现中国 梦 ,就 不能 只 为了 眼前 的短 期效 益 ,而挥 霍 未来 。美好 的环 境需 要大 家共 同创 建和 维护 。 入冬 以来 ,我 国中 东部地 区 出现 严重 的雾 霾 天气 。次 此 雾霾 历 时时 间 长 ,影 响范 围广 ,危 害严 重 。极 具典 型性 , 能折 射 出与之 相 关的诸 多地理 问题 , 反映 了地 理环 境 与人类 活 动 的关系 ,可 作 为地 理教 学 案例运 用 。雾 疆 的 发生 现 实反 映 了我 国城市 化 过程 中产 生 的严 重环 境 问题 ,可 以说 大气 污 染 是造 成雾 霾 的最 直接 的 “ 罪 魁祸 首 ” 。据 有 关检 测显 示 ,在 此期 间 , 北京、 河北、 山东等 多地 空气 中P M2 . 5 指 数直 逼最 大值 ( 严 重超 标 ) 。 P M2 . 5 是 指大 气 中直 径 小于或 等 于2 .5 微米 的颗 粒物 , 也称 为可 入肺 颗粒 物 ,主 要 来 自扬 尘 、建筑 粉尘 、机动 车尾 气 、燃 煤及挥 发 性有 机 物等 ,它 对 空气 质 量和 能 见度 等有 重要 影 响 。以雾 霾作 为 典型 案例 教 学可 加深 学生 对环 境 污 染 的认识 ,树立 正确 的环境 观 ;也有 利 于提 高学 生剖 析 地理 问题 ,解决 身 边 的地理 事物 的 能力 。 正 确认 识雾 与 曩 雾 是 由大 量悬 浮在 近 地面 空气 中 的微 小水 滴或 冰 晶组 成 ,使 能见度 降 低到l 千米 以内的 自然 现象 。霾 是悬 浮在 大气 中的大量 微 小颗 粒 、烟 粒、或
精品推荐东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

精品推荐东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雾霾,作为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给我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东北地区作为雾霾的高发区,其雾霾产生的原因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东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措施。
首先,导致东北地区雾霾的原因之一是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东北地区的工业排放量也显著增加,特别是燃煤和排放废气的企业。
这些工业废气和燃煤排放物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一旦进入大气中,容易和气态水分子聚集形成细小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不仅会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使整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形成雾霾。
其次,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也是雾霾频发的原因之一。
东北地区地势低洼,山势平坦,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这种地形条件使得东北地区的空气循环受到限制,不易将污染物带走。
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冷空气下沉和大气层稳定,形成温度逆转层,污染物很容易被束缚在近地层,无法有效扩散,导致雾霾的形成和积聚。
第三,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也是雾霾频发的原因。
东北地区长期以来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燃煤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然而,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这些污染物在缺乏环境保护设施和严格排放标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并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形成雾霾。
除了上述原因,东北地区雾霾频发还受到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
农村地区尚存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如生物质燃烧取暖、农业残留物露天焚烧等,这些方式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燃烧产物,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程度。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东北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雾霾的发生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东北地区应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通过加强环保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其次,东北地区应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监管和处罚力度,推动其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热点问题——雾霾
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一月中旬,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
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
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
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100%或接近100%。
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
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
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
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雾霾形成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1、我国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空气中的尘埃不容易降落到地面上,空气中灰尘多;
2、冬季风比较大,还会把地面的灰尘吹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灰尘增多;
3、冬季寒冷,燃煤取暖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尘;
4、冬季风还可以把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沙尘吹来;
5、大量的灰尘在空气中充当了凝结核的作用,使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云雾状天气。
人为原因:
1、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
2、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
3、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
4、建筑工地遍地开花;
5、污染控制力度不够
解决措施:
1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
2限制私家车,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
4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
5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6倡导市民低碳生活。
雾霾危害
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
例1.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 B
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
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
C、有利于大气成云致雨
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
例2:(2014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
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
下图表述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
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家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24分)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华北平原东南部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
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对流显著,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
(2)境内多中低山,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雪,且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持续时间长;山地坡度适中,适宜建滑雪场地;地势较高,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小;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