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第四章 讲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一)先进性
它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是人 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至今仍在不断地改 革、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作为人类社 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 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扩大中华文化影 响力,展示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逐步打破西方的话 语垄断、舆论垄断,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 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 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 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意识,有效避免利益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形成团 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思修第四章讲义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本章教学目的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内容,完整把握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现代社会的去道德化特征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追求自由与财富的过程中,在陌生人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隐身衣”的条件下,我们是否还需要道德,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我们的道德传统,或者更精确地讲,我们应当建设怎样的道德。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定义及本质1.“道德”的词源学考察2.关于“道德”的马克思主义定义3.道德的本质2.关于“道德”的马克思主义定义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3.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对“道德”本质的界定: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反映经济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这是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道德的一种界定。
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理解: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阶级关系使得阶级社会的道德具有阶级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一)道德的功能指的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它集中表现为是一种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1.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2.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思修课第4章

我们终于开始注意到,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 过中线! 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 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 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洲最南端,没有警察,也 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看起来无任何约 束力的白线。这种“失衡”的图景在视觉上似乎丝毫没有美感 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感动,我多么希望同样的场 景尽早出现在中国的公路上! 夜幕降临,所有的车都打开了车灯,看着那来自对面的流 动的灯光,我感觉到了一种无言的美。那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 美丽的景观之一!甚至要比后来我们如愿看到的场景——那可 爱的、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从海浪里浮现出来,摇摇摆摆地踏上 沙滩,一路追逐着回到沙丘巢穴还要美!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 之河中看到了道德之美、制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优良传统二】
董仲舒:
精神生活的价值
高于物质生活
天之生人也,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其体 , 义以 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体不得利不能安。义者心 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夫人有义者 , 虽贫能自 乐也;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吾以此实义之养 生人大于利而厚于财也。 物质利益是身体所必需 ,道义是精神所必需。 二者相比,精神的快乐具有更高的价值。
武汉高中生发明获世界金奖 引起多位专家关注 在刚结束的第 下图: 李悦珂(右二)、蔡小睿(右 65届德国纽伦堡国 际发明展(iENA) 一)在德国的展示会上介绍他们 发明的检测仪。 中,华师一附中高 三学生李悦珂和伙 伴们的合作发明项 目《水泥电杆钢筋 质量检测仪》,在 全球700多个项目中 脱颖而出,斩获金 奖。
【新课导入】
诚实守信,
学习高效。
自律严谨, 求真至善,
人生价值,
思修第四章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 对屈从和人身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 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 从。
封建社会道德
•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 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 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是中国 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 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 德的重要特征。
义利之辨:“义以为上”、“先义 后利”、“见利思义”;反对“重利轻 义”、“见利忘义”。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仁“其““对 民亲为孝克自 而亲仁悌己己 爱而之者复: 物仁本也礼 。民与,为 ”,。 仁
””
己“勿“““对 欲己施己推仁他 达欲于所己者人 而立人不及爱: 达而”欲人人 人立 ,”” 。人 ”,
统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公民 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难点:
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也就是 如何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 德品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道德的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 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 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 等方式,指导和纠正 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 动,协调人们之间关 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 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3.道德的其他功能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 必然要求 。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 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思修第四章》

整理课件
浙江嘉兴大学生周一超刺杀 公务员一审被判死刑
• 新华网2003年9月5日电,备受关注的嘉兴一大学生因 怀疑招录工作的公正性而刺杀公务员一案4日作出一审 判决: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周一超死刑,剥
• 1、这是关系到能否坚持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 主义方向的重大历史课题
• 2、从现实的理论、实践层面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作
为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提出了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然性
整理课件
第三节
• 注意把握几个理论要点: • 1、不能把市场经济等同于私有制,市场经济
社会、民主、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 追求精神境界,实现道德人格。 •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道德修养。
整理课件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一、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和私有制没有必然联系。 • 2、正确认识市场经济运行中人和物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人,它是人的活动的结果。 人是市场的物的流动的发动者和支配者。 • 3、文化精神和价值理性不仅能够为市场经济 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且还能够为其发展 提供价值规范和定向定位机制。
整理课件
第三节
• 二、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 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整理课件
二、诚信建设的意义: (一)人无诚信不立 (二)家无诚信不和 (三)友无诚信不挚 (四)业无诚信不兴 (五)国无诚信不安 (六)世无诚信不宁
思修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讲义

养 锤
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炼
道
3、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
德 品
力量。
质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
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15.12.2020
13
第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
四 章
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15.12.2020
14
第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
四
章
加
强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道
德
修
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养
锤
炼
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道
德
品
质
15.12.2020
19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
儒家所推崇的“修齐治平”,去其封建性糟粕,在当前仍
四 章
有指导意义。
加
强
道
修身
德
平天下
道
5.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 的人际关系
德
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品
10.修身律己、保持节操
质
15.12.2020
21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第
四
章 加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
和奉献意识。
贾 谊 《 治 安 策 》
《思修与法基》第4章

“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非由外铄我也, 有之也。 有之也。”
康德(Immanuel Kant) Kant) 的纯粹理性
康德认为道德源于 与人类固有的纯粹 理性” “理性”,理性发 端于人的善良意志, 端于人的善良意志, 道德就是善良意志 发出的“ 发出的“绝对命 令”。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 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康德 ——康德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倡导言行一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以诚为本,取信于人。 以诚为本,取信于人。 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 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 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信是诚的外在表现。
案例1 案例1:诚信之殇
这是发生在广州市一家电脑城的真实故 事。 他是电脑城开业第二年夏天来到这里 的,做的业务是组装兼容机。由于他报的 做的业务是组装兼容机。 价格便宜、服务诚恳、装机技术好, 价格便宜、服务诚恳、装机技术好,生意 很不错。他档口的装机量越来越大, 很不错。他档口的装机量越来越大,他就 成了配件商的大客户,CPU、硬盘、主 成了配件商的大客户,CPU、硬盘、 ,CPU、硬盘 机箱、显示器、键盘……哪个档口一 板、机箱、显示器、键盘……哪个档口一 接到他的电话都会马上把货送上门。 接到他的电话都会马上把货送上门。而他 的口碑也确实好, 的口碑也确实好,说一个星期结账从不会 拖欠。半年时间里他建立了良好的信用。 拖欠。半年时间里他建立了良好的信用。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 ——孔子
思修 第四章(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以及是从哪几个层面体现的?
学生:讨论、回答
案例分享:邻里关系应“以和为贵”
案情:朱某某长期在门口烧香,造成楼层通道空气浑浊且存在消防隐患,邻居张某某多次建议朱某某停止烧香行为,但朱某某认为烧香是宗教习俗行为,对方不应干预。后来,双方再次因烧香问题发生争执,朱某某还将张某某家的木门踢烂。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认为,朱某某在消防通道烧香的行为,已产生安全隐患,在他人劝阻后反而采取暴力措施导致矛盾升级,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歌曲导入
新课讲授
布置作业
歌曲欣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
学生讨论:
1、同学们能记住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吗?
2、在社会生活在,我应该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入新课: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出示图片,反映什么样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大分工,社会分工的出现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形成的主观条件。
因为当人们意识到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时,就产生了调节利益关系的自觉要求和意识,这就产生了道德观念。
所以道德的起源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是先天固有的良知和自然本能,而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里有一个关于道德起源的趣闻,同学们欣赏一下,看一看这个故事讲得有没有道理呢?【资料】猴子版的道德起源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5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4只猴子打了一顿。
因为其他4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5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4只猴子又打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的,一只一只,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资料点评】原先被关在笼子里的4只猴子和新放进来的猴子结成的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猴子有了偷香蕉被打的经历之后,形成了偷香蕉违背规范的意识,才产生了道德观念,所以自我意识的产生就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件。
所以猴子版道德起源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道德的起源。
刚刚我们明确了道德的含义,了解了道德的起源,那道德的本质是什么呢?2、道德的本质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可以通过善恶观念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
不管是现实生活道德楷模的言行,还是文艺作品所倡导的道德风尚,都具有道德感染力,都能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利益关系,做出正确行为选择,成长为有德之人。
道德在个体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个体成长的导向和动力。
当然,道德绝不是万能的。
某人杀人劫财,如果不靠法律的强制手段加以制裁,仅仅凭借道德舆论的压力,让其承受良心的谴责,不仅起不到惩戒预防作用,甚至可能放纵犯罪,导致混乱。
2、道德的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
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正确化解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如六个同学同住一个寝室,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
如果大家具有较高的道德境界,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大家道德意识淡漠,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就会矛盾丛生,关系难处。
除上述功能外,道德还有导向、激励、辩护、沟通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是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后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法国的卢梭也曾经写到,“良心啊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
是你在妥妥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然而却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道德。
没有你,我就感觉不到我身上有任何优于禽兽的地方;没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没有条理的见解和没有准则的理智可悲地做一桩又一桩错事。
”这些论述都是对道德的社会作用的高度赞誉,概括讲来,道德具有以下几种社会作用。
①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当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发展起来,并力图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关系时,代表这种新的经济关系的道德便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同旧道德进行顽强的抗争,向人们表明旧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恶的、不正义的,新的经济关系是善的、正义的,为新的经济关系取代旧的经济关系进行辩护、斗争。
当新的社会经济关系确立起来,并建立了相应的政治制度以后,与它相适应的道德便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发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和促进新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的作用。
当一种经济制度走向衰亡,并逐渐为新的经济关系所取代时,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心理和习惯,同新的道德进行抗争,以阻碍新的经济关系及其相应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影响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对政治和法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定的道德总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它常常通过作用于人们的政治思想,影响着政治运动的兴衰进退。
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常常渗透到法律制度中,赋予法律以道德影响力和激发力。
执政者和执法者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法律状况发挥一定的影响。
道德对宗教、文艺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各种社会意识形态中,道德常常通过广泛的社会影响,作用于整个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进行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人们的道德面貌如何,常常影响着他们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发挥。
因为人们的劳动和其他各种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当一种道德观念为人们接受之后,必然对他们的劳动态度和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可以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
④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道德立足社会整体调节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可以通过教育、示范、激励、指导、沟通和舆论评价,为人们提供“应当”和“不应当”的模式与标准,并以此来规范、约束、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目标,化解个体之间的矛盾,增进个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营造和维护社会秩序。
⑤道德是个体发展、完善的内在动力人不是低等动物,更不是机器,一个人仅仅具有知识能力是不够的。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仅有专业知识的人和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是没有区别的。
”道德素质的培养相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更重要的事情,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提高做人的境界,担当起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人格上成熟完善起来。
正如斯福所说,培育一个人的知性却没有培育他的德性,等于是给社会创造了一个威胁性的存在。
所以道德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在阶级社会里,每个阶级都通过道德宣传和教育,使体现本阶级根本利益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本阶级的成员认识和接受,以约束本阶级成员的行为,使他们自觉地履行本阶级所要求的道德义务,从而达到调整阶级内部关系,维护阶级内部团结的目的。
同时,每个阶级也都通过道德宣传和教育,对其他阶级的成员施加影响,力图把其他阶级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纳入本阶级道德规范的轨道。
尤其是统治阶级,更是力图用本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全体社会成员接受自己的道德标准,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的统治。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道德的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
历史上依次出现的各种道德,既存在着历史的继承关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道德的历史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基本历史阶段。
1、原始氏族社会的道德原始氏族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社会形态,因而,原始道德也是道德发展的第一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是以氏族为单位进行的,个人离开氏族是无法生存的,既不能抵抗大自然的压力,也不能防御其他氏族的侵袭。
个人的安全和利益与氏族整体的利益紧密相连。
这样,维护氏族的共同利益、个人服从集体就成为原始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在原始氏族社会,主要的道德规范就是互助和平等。
达尔文在他的《旅行记》中说,生活在南美洲的火地岛人,直到19世纪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在他们中间,一切都是平均分配,即使是在饥荒最严重的年月,假如他们发现一条搁浅的鲸鱼,纵使饿得快要死了,也绝不触动它一下,而是跑回去向氏族成员报告,然后由年长者将鲸鱼平均分配。
再有,如果你送给火地岛人一床被子,他也会照着伙伴的人数,分割成若干份!平等和互助,这就是原始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原始人的基本道德观念是正义。
原始人的正义观念起源于血亲复仇。
原始人所谓的正义,就是以打还打,以伤还伤,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这就是同等的报复原则。
这种观念出于集体自我保护的需要。
简单、朴素是原始道德的突出特点。
如列宁所说:在原始社会中,实际上是“风俗的统治”,“公共联系、社会本身、纪律以及劳动规则全靠习惯和传统的力量来维持”。
调节手段的权威性是原始道德又一重要特点,这一点是以后所有阶级社会的道德望尘莫及的。
在原始氏族社会,氏族的秩序靠首领或妇女的威信来维持,族长、酋长的威望非常之高。
恩格斯说,那时候,“酋长在氏族内部的权力,是父亲般的、纯粹道义性质的。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纯朴道德的高峰。
另外,原始道德还具有蒙昧、野蛮的特点。
比如,在当时的生活中,吃人、杀俘虏、群婚等,都被认为是道德的。
这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一种反映,是人类尚未开化的表现。
所以我们说,原始社会的纯朴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中的最低的阶段。
2、奴隶社会的道德在奴隶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
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和人身依附关系。
奴隶主对奴隶的任何奴役、买卖、虐待以至随意杀害都被视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而奴隶的任何反抗言行则都被看作是大逆不道。
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轻视妇女是奴隶社会的道德的突出特点。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从来不劳动,并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的事情。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时期,不仅仅奴隶主鄙视劳动,而且自由民也以体力劳动为耻辱。
至于对妇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越来越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完善;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