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
史上最成功整合营销案例——多芬活动

史上最成功整合营销案例——多芬活动总结(参考“多芬真美运动研究”/art/3140/31405/)05和06年多芬发起了一股“真美运动”之潮,基于详尽的消费者调查,针对只有2%的女性认为自己美丽,多芬提出了深入的解析,“什么是美”-自然是美,内心是美,学会欣赏自己的美丽。
从此极具话题性的主题出发设计了一套整合线上线下,运用多种创意媒体、概念作推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5年.多芬产品销售额为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 2.5%;2006年多芬品牌的销售额增长了10.1%.增至5.89亿美元。
基于互联网上相关的资料,发现本次推广中多芬做了以下的动作:1. 悬念引出:多芬在《TIME OUT》杂志上刊登“寻找欣赏自己曲线的乐观女性”广告报名,并最终选出了6位女性现身2004年3月29日的“真人广告”(伦敦)露面。
她们是6位丰满的女性,穿着统一的白色内衣。
2. 权威美丽调查报告出炉:多芬发起并赞助“美丽的真谛——女性、美丽和幸福全球调查”。
这个调查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全球118个国家、22种语言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到对美丽的传统观念和看法;第二部分是对10个国家3200 名女性的电话访问;第三部分是调查报告的撰写,白皮书的发布和专家评述。
多芬赞助的调查虽然貌似普通社会民意调查,但其实却处处与公司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首先,调查有助于探求消费者心理。
其次,调查有助于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
再次,调查有助于树立企业有社会责任感的形象。
3 借助专家的影响:2004年9月29日,“多芬峰会”召开。
会议邀请到了哈佛心理学教授Nancy Etcof以及非常著名的英国心理治疗师Susie Orbach,共同探讨如何将已在英国开展3年的Body Talk(针对14-25岁之间的女性开设的沙龙会,帮助她们学会了解和处理外形和心理感受的关系,并且学习如何塑造“理想的”形象)扩大到其他国家。
4. 活动开启:2004年10月,“多芬真美运动(Real Beauty Campaign)”正式拉开帷幕。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IMC)1992年,全球第一部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简称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
作者是在广告界极富盛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Stanley I.Tannenbaum)、罗伯特·劳特朋(Robert uterborn)。
整合营销传播的简介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
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
所以,整合营销传播也被称为Speak With One Voice(用一个声音说话)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因此其概念的内涵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在过去几年内,整合营销传播(IMC)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营销人员、传播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如Caywood、唐·E·舒尔茨和王,1991;舒尔茨、Tannenbaum 和Lauterborn,1992;Duncan和埃弗雷特,1993;Duncan和Moriarity,1997;Hutton,1995;Wolters,1993;Nowak和费尔普斯,1994)。
一直以来,整合营销传播实践者、营销资源提供者和营销效果评价者以各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和研究。
理论建构与理论批评的互动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综述

理论建构与理论批评的互动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综述一、概述在营销传播的广阔领域中,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的研究与发展历经了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这一理论旨在通过整合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实现信息的协同传播,从而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市场影响力。
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理论建构与理论批评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模式。
在理论建构方面,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从最初的概念界定到后来的理论框架构建,再到具体的应用策略和方法,都经过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学者们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媒介环境、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不仅为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批评与反思。
在理论批评方面,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和质疑。
一些学者指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完全实现信息的协同传播,因为不同传播渠道和媒介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信息的整合变得复杂而困难。
一些学者还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过于强调传播手段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美国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这一理论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企业的营销传播活动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看到更多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批评反思,以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1. 整合营销传播(IMC)理论的重要性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理论自诞生以来,便以其前瞻性和实用性在营销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当今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单一的营销手段已难以满足企业对于品牌传播和市场推广的多元化需求,而IMC理论则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加全面和高效的营销解决方案。
[浅析整合营销传播方法论]整合营销传播案例分析
![[浅析整合营销传播方法论]整合营销传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be76c5453610661fd9f48d.png)
[浅析整合营销传播方法论]整合营销传播案例分析IMC的目的在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放进一点说服性讯息,以期影响购买决策。
由于产品的发展、定价、配销通路的形式与组成等在内的传统行销变数都已不如过去有效。
在势均力敌的商场上,企业唯一的差异化特色在于消费者相信什么是厂商、产品或劳务以及品牌所能提供的利益。
诸如产品设计、定价、配销等行销变数是可以被竞争者仿效、抄袭甚至超越的,唯独商品与品牌的价值存在于消费者的心中。
因此,存在于消费者心智网络(mental network)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行销价值。
一、舒尔茨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法论1992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出版了其专著《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各种形式的沟通方式,以统一的营销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为导向,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以有效的实现产品营销目的的传播活动。
在IMC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要明确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传播策略的制定;二是效果分析。
1、传播策略策略IMC的策略制定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根据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区隔消费者;2)根据消费者购买诱因提供竞争性利益点:3)根据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网络进行品牌定位;4)要建立与竞争品牌不同的品牌个性:5)支持利益点的理由;6)寻找有效接触消费者的渠道;7)建立责任评估准则;8)做好策略修正的准备2、基于消费者行为效果分析IMC的目标是发展传播计划以强化现有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激发潜在消费者的行为。
行为是可以测量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的活动,并且这些活动必须足以驱使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选择指定品牌,或者强化消费者对指定品牌有利的现有购买模式。
在IMC效果测量中要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详尽的测量:行为、承诺、品牌关系、态度以及品牌与产品类别网络。
广告公司在中国可以分为三类

广告公司在中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外商独资广告公司。
全球三大外资传媒集团:No.1奥姆尼康——全球规模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全球广告业收入排名:第1位下属主要公司:天联广告(BBDO)、恒美广告(DDB)、李岱艾、浩腾媒体No.2Interpublic——美国第二大广告与传播集团全球广告业收入排名:第2位下属主要公司:麦肯·光明、灵狮、博达大桥、盟诺、万博宣伟公关、高诚公关No.3WPP——英国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全球广告业收入排名:第3位下属主要公司:奥美(Ogilvy & Mather,O&M)、智威汤逊(J Walter Thompson,JWT)、电扬、传力媒体、尚扬媒介、博雅公关、伟达公关第二,中外合资广告公司。
中国排名前三位:No.1NEWSUN/JWT——广州市旭日因赛广告公司前身创建于1994年,2006年与智威汤逊合资,2009年首获中国本土及合资公司的戛纳银狮、铜狮,并获得英国伦敦广告节银奖、Spikes Asia 银奖与铜奖、艾菲奖金奖、艾菲奖最佳效果奖等。
为其在合资广告公司中跻身第一,奠定了基础。
No.2Y&R——电扬广告公司1986年中国国际广告公司与扬·罗比凯广告公司和电通广告公司联合成立中国电扬广告公司,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合资4A广告公司。
Y&R(电扬)率先把国际专业广告和品牌实践经验及模式带入中国。
No.3Shunya Ad——宣亚广告宣亚国际传播集团成立于1999年,2008年,宣亚与传播集团宏盟集团(Omnicom)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宣亚目前下辖宣亚互动营销(Shunya Digital)、宣亚国际广告(Shunya Ad)、宣亚国际公关(Shunya Public Relations)、培恩国际公关(Shunya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宣亚行动营销(Shunya Events)等数家全资子公司。
整合营销传播概念

整合营销传播概述英文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
基本介绍什么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
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
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顾客。
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速腾飞阶段,21世纪的经济模式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新时代,仍旧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将面临被市场所遗弃的危机。
21世纪的市场,将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场,我们的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理智,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
广义的整合营销传播是指企业或品牌通过发展与协调战略传播活动,使自己借助各种媒介或其他接触方式与员工、顾客、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普通公众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从而建立和加强与他们之间互利关系的过程。
狭义的整合营销传播定义是营销传播计划就是确认评估各种传播方法战略作用的一个增加价值的综合计划(例如,一般的广告、直接反应、促销和公关),并且组合这些方法,通过对分散信息的无缝结合,以提供明确的、连续一致的和最大的传播影响力。
发展历程整合营销传播(IMC) 这一观点是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
广告学63:USP理论及整合营销传播

《广告学》6-3:USP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第三节USP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一、关于USP理论USP是近几年营销、广告类刊物的高频词。
它在营销和广告实践中建立了耀眼的功绩。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是近代广告界公认的美国广告大师罗素•瑞夫斯对“科学派”广告理论的继承和进展,它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主要的广告理论方式,使整个50年代成为USP至上时期。
罗素•瑞夫斯以为,只有当广告能指出产品的独特的地方时才能行之有效,即应在转达内容时发觉和进展自己的独特销售主题,并通过足量的重复将其传递给受众。
瑞夫斯描述USP具有三部份的特点:① 必需包括特定的商品效用。
即每一个广告都要对消费者提出一个说辞,给予消费者一个明确的利益许诺。
② 必需是独特的,唯一的,是其他同类竞争产品不具有或没有宣传过的说辞。
③ 必需有利于增进销售,即这一说辞必然要强有力招来数以百万计的公共。
从该定义特点可以看出USP理论包括如下几层实效性的思想内涵和功能作用:1.USP理论的实质① 实效的广告必需针对消费者。
广告的实效来自于广告主张对消费者的针对性,而不是广告主和广告人的自我陶醉,炫耀。
② 实效的广告必需针对消费者提出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即独特的“卖点”。
此主张必需对消费者明示商品给予他的“特殊的实益”。
③ 实效广告提出的销售主张必需是具有独特性的,即竞争对手无法也不可能提出的,或从没提出的。
④ 实效广告销售主张的独特个性既能够是商品的独特性,品牌的独特性或相关请求的独特性,也能够是非广告方面的主张。
⑤ 此主张应具有推销力和号召力,能将新的顾客拉来购买广告商品。
⑥ 实效广告的独特主张应具有普遍的消费者适应性和影响的公共性。
从上述分析可以明确看出,广告以区别于竞争对手,满足广泛消费者的实际利益为广告的独特主题或独特的诉求重点。
并以此为策划增强广告对受众的说服和号召力,从而直接实现广告对商品的促销目的,是USP的实质。
I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课件

精选课件ppt
26
IMC从纯粹的传播工具逐渐发展为成 熟的经营战略。
IMC和其他经营战略都不一样, 其中包括备受 肯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IMC 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围绕一个因素对组织的 各个部分进行整合, 这个因素就是客户的需 要和需求, 而满足这些需要和需求也成了创 造股东价值的核心经营目标。
整合传播的作用
对消费者的实用性
• 听到一种声音: 接触同 一诉求,对企业和产品 不会发生混淆; • 更容易理解企业和产 品的信息。
对广告公司的实用性
• 增加业务机会
• 增加市场竞争力
• 通过整合传播服务, 达到业务的国际化;
• 由于整合传播要考虑 不同的信息传播活动 之间的有效配合, 可以 提高策划服务的质量;
第二章 IMC(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到IMC理论的概念、
理论基础、传播机理及操作要点。 我们重点要了解IMC 的基本原理。
背景资料
让我们先看看现代广告的发展
按广告公司为广 告主提供的服务 来看。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27
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
在中国实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条件缺陷
技术, 经济环境, 社会 条件, 文化历史不同。
市场需求细分不足
中国物质经济条件相 对较差, 消费者个体需
求低。
数据库信息管理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数 据库管理机制。
网络营销环境不足
电脑相对不普及, 上网 费用较高, 使得网络没
有发挥效力。
精选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变革[摘要]:本文以整合营销传播范式下的西方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西方国家广告业变革的内外背景和其对组织机构变革的重大影响力,同时介绍了西方广告公司发展整合组织机构的五种模式和主要途径,以期对我国广告公司组织模式的变革和发展有所启发。
[关键词]:西方广告公司;整合营销传播;组织机构变革2004年1月,丁玎营销管理领域的新论“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以下简称IMC) 发端于20 世纪90 年代初。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巨大推动,21 世纪的营销逐渐向互动的方向演进,市场控制权转移到了消费者手中。
为顺应这种演变趋势, IMC 已成为近年营销传播的主流,因此,学术界对IMC 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目前,国外IMC 的应用已经从理论认识层面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广告公司的经理们认为,广告公司比其他营销传播代理商更会采用多种营销传播工具。
据Duncan 和Everett (1993) 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被访广告公司承担了一种以上的营销传播职能。
为了更好地整合各种不同的营销传播工具,西方许多传统广告公司都已经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改革,开拓出不同形式的整合型组织,并形成了若干变革模式。
本文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广告公司组织变革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一个世纪以来,大众媒体和广告公司在营销传播领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最近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西方传统广告公司层级式组织结构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同期与组织管理相关的理论发展则为广告公司组织机构变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后盾。
目前,西方广告公司已经进入IMC 范式时代。
未来的广告机构将不再是单纯的广告机构,而是一个营销机构(Steinberg ,1997) 。
1. 组织机构变革的外因。
从外因方面看,营销发展的趋势要求传播服务商和组织作出相应的变革。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得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控制权由制造商转到了零售商,最终转到了消费者手中;消费渠道的大规模整合结束了一个世纪以来由大众媒体和广告代理商控制营销传播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又加速了媒体使用的多样化,客户的营销手段和投入也由传统的广告导向转向行为导向。
例如,促销和直销等手段被大量采用。
为了适应新的营销潮流,20 世纪90 年代末营销传统领域出现了整合的趋势,美国的一些广告主和广告公司积极探索和实践IMC。
他们发现,实施IMC 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创造一种组织构架,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能成功地进行合作。
各种管理新思想为变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如企业流程再造(BPR) 、全面质量管理( TQM) 等。
有些公司将TQM 的理论应用于生产、存货控制、销售和预决算过程。
其实, TQM 的一个基本原则要求“工作的统一”,它的一个基本步骤就是要打破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壁垒;BPR 理论则要求创造整合的系统和流程以减少重复的步骤。
虽然TQM 和BPR 的专家并没有涉及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领域,但是他们都认为,有效完成跨职能项目的唯一方法,就是进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这就需要对组织进行改革。
2. 组织机构变革的内因。
从内因方面看,广告公司原有的组织结构在新的营销环境下暴露出一系列的弊端。
要成功地实施IMC ,首先要设法排除组织障碍。
西方广告公司为此作过不少的组织变革探索,诸如缩小机构规模,外包和分拆等。
其中虚拟组织和网状组织一度十分流行,类似的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更适合营销的发展,尤其是网状组织中的每一个独立公司,在与其他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实现跨职能整合的同时也发展了其综合的业务能力。
但是,它们也存在种种缺陷,如虚拟组织并没有为系统的大项目设置解决冲突和沟通活动的流程;不同的机构很难传达品牌的“形象”、“感觉”、“基调”、“主旨”、“个性”、“定位”、“风格”或者“精髓”等抽象的内容;不同的专业代理商实施促销、直销和公共关系活动,虽然针对性和专业性强,但是他们难以向消费者解释品牌方面的细微差异;还有,要让所有的合作者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也十分困难。
Schultz、Tannenbaum 和Lauterborn(1993) 曾提出过整合所面临的三个最大的组织结构障碍:一是大多数公司把营销决策作为低层次的职能;二是广告公司普遍采用垂直的组织结构;三是公司中存在独立的专业职能部门。
而Prensky、McCarty 和Lucas(1996) 的分析指出,实施组织整合的障碍分别为:佣金报酬制度、组织文化以及权力结构。
总之, IMC 的发展对组织结构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据美国、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进行的“广告公司IMC 实践”专项调查显示, IMC 对广告公司组织结构会产生影响。
二、五种整合组织结构模式1996 年,Anders Gronstedt 和Esther Thorso 经过调查分析,归纳出五种基本的广告公司整合组织机构模式。
这五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即表现为各科专家从独立的专业机构之间的宽松合作,到完全整合在一个机构中工作的过程。
被访的每个广告公司,其组织模式从整体上看可能会接近某一类型,但并不一定就是某个模式,它们可能同时又融合了其他的模式,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客户使用不同的模式。
1. 联合模式。
联合(consortium) 模式,通常适合员工不足40 人,没有能力聘请各种营销专家的小公司。
在采用联合模式的公司中,主公司一般执行媒体广告的工作,帮助客户制订总体战略,并决定采用哪些营销手段,而公共关系、直销和促销等活动则外包给其他公司。
整合工作由主公司的客户团队承担,即协调各个专业代理机构,以确认信息、形象和时间安排等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1) 灵活性。
可以帮助客户在合适的领域找到合适的专家; (2) 节约成本。
主公司无需花费雇用各方面的营销专家。
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多缺陷: (1) 专业机构之间缺乏横向联系。
项目的计划和执行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从客户到主公司,再从主公司到外包专业机构; (2) 每个公司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因此媒体之间潜在的协同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 合作公司之间很难传递有关品牌的无形信息。
(4) 只适合单个整合项目。
这种整合模式不适用于客户长期的、不断发展的整合传播战略。
2.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模式。
一机构为中心的联合(consortium with one dominant agency) 模式和上述联合模式实际上大致相同,主公司依靠许多外部供应商提供营销服务,如数据库管理、促销等;主公司的客户团队要承担整合任务。
这种模式与联合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公司除了有能力开展传统的广告活动外,同时也能兼顾使用其他的传统营销工具,如公共关系,也就是说公司本身也可提供多种营销服务。
此模式的一个缺陷是客户往往对主公司的专业水平持怀疑态度。
3. 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
拥有自主单位的公司(corporation with autonomous units) 模式被许多大中型公司所采用。
构建这种模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收购一些独立的、在某个营销传播领域具有专业水平的公司来实现。
但事实上,许多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其自主单位是由公司内部单位直接成长起来的。
在这种模式中,客户经理全权处理整合工作,并承担整合责任。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1) 众多同一领域的专家一起工作,有利于共同发挥专业能力; (2) 同一家公司来自不同自主单位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他们能进行更好的合作。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缺陷: (1) 专家间的关系难以协调。
由于多个专家一起工作,如何平衡和融合不同专家的意见,采纳哪个专家的意见等都需要考虑。
(2) 各自主单位各谋其利。
表面上,各方面的专家为同一家公司工作,其实他们所在的部门是相对独立的,作为独立自主的单位来运作,有时甚至拥有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地点工作,因此各领域的专家可能倾向于为自己单位谋利。
4. 矩阵模式。
矩阵模式有时也称为“项目组织”,它融合了职能部门和跨职能部门团队的特点。
在此模式中,整合营销传播的计划和执行工作是由不同跨职能部门的客户团队承担的,整合工作的领导者是协同作业的组织者,采用矩阵结构,引导不同领域的专家协同开展工作。
这种团队中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员、专家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这样的氛围里,各种想法都可以得到整合。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架构的优势: (1) 层级结构加水平结构,有助于遏制部门主义倾向; (2) 垂直结构和层级结构并行,使组织同时拥有职能部门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水平结构之间各营销手段整合的宽度; (3) 专家既归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又跨越职能部门和各自的专业进行合作; (4) 各领域专家一起工作,能更好地进行部门间的沟通,且容易产生更多的创意,而创意的所有权归大家所有,克服了专家纷争的陋习; (5) 团队的协同工作能产生更合适的媒体组合。
但明显的缺陷是延误时间。
要从不同领域的专家那里征求多数认可的观点,需要不断的磨合,产生创意也需要时间。
5. 整合模式。
整合模式通常由小公司采用,尤其是员工为15~20 人的小公司,员工们必须懂得运用所有的营销工具。
后来,大公司为了迎合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也开始模仿小公司组建整合模式。
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的优势在于能聘请到世界级的专家。
把握“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趋势是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在: (1) 组织范式的改变。
新模式减少了原有各种不同营销专业部门之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冲突,员工能充当沟通者的角色,目的是让客户从营销活动中受益。
(2) 深入理解客户品牌的核心内涵,在参与客户策划各种营销方式的过程中能良好地解释品牌的内容。
(3) 员工服务宗旨的转变。
采用这种模式的广告公司能对各种营销手段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即公司员工能真正为特定的客户服务,而不只是为某个职能部门工作。
(4) 更合适的媒体组合建议。
员工不再与任何特殊的职能部门发生关系,所以他们能从客户出发,采用“零基”(zero nbased) 媒体选择方法。
但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 对于员工的要求较高。
员工们要更好地参与整合,对各种营销手段都要了解,要成为“战略通才”。
(2) 不同营销手段的高度整合可能使公司难以在各个专业领域都保持世界级的专业水平。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五种组织模式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前三种组织模式中,各专业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竞争,虽然客户总监在决策时会与所有的专家协商,但是最终还由职能部门自己作出决定。
到了矩阵式组织模式,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以及如何整合媒体工具,则是由客户团队商讨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消除了各职能部门之间原有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