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四下《45观察、描述矿物(二)》word教案(2)
教科版科学四下4.4《观察、描述矿物(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4《观察、描述矿物(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描述矿物(一)》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和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水、土、空气等自然元素,对自然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矿物的了解还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一步认识矿物。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描述矿物,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矿物的基本特征,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描述矿物,理解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矿物的特征,增强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矿物标本:准备各种矿物的标本,如石英、云母、方解石等。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滴管等。
3.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矿物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矿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矿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矿物吗?矿物有哪些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通过PPT展示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矿物的特征。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器材,观察矿物的形态、颜色、硬度等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巩固矿物特征的知识。
小学科学矿物和矿产(教案)

小学科学矿物和矿产(教案)引言:科学知识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探索自然的基础。
而矿物和矿产作为自然界中丰富多样的资源,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教案将以培养学生对矿物和矿产的认识和了解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矿物和矿产的概念。
2. 能够区分常见的矿物和矿产。
3. 了解矿物和矿产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 发展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常见矿物和矿产的特征。
2.了解矿物和矿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矿物和矿产的图片、样本和手工制品等。
2. 学生准备规格不同的容器。
3.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支持教学上的展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珍贵的矿物和矿产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物质是什么,起到引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2. 探究活动(15分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实验。
将准备好的不同矿物和矿产样本放入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矿物的外观、颜色、质感等特征,进行分类和命名。
然后再由小组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让其他同学评论和补充。
3. 教学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常见矿物和矿产的特征、分类和应用。
例如,金子是一种高价值的矿物,用于制作珠宝和货币;铁矿石是一种重要的矿产,用于生产钢铁等。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思考和讨论矿物和矿产的应用价值。
比如,水晶可以用来做装饰品、玻璃材料可以制作窗户等。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矿物和矿产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6. 课后拓展(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索和了解更多的矿物和矿产。
要求学生收集不同的样本或图片,找出它们的特征并描述其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矿物和矿产的分类和特征描述,观察他们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小学科学44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

小学科学44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观察描述矿物的实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矿物;2. 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外观特征;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矿物的观察和描述三、教学重难点:1. 学生如何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外观特征;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分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矿物标本或矿石样本;2. 放大镜;3. 实验台;4. 学生实验本。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例如“矿物是什么?”学生可以就矿物的定义给出回答。
然后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外观特征。
步骤二:观察和描述矿物(15分钟)1. 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块矿物标本或矿石样本。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矿物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 记录描述:学生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在实验本上记录下自己对矿物外观的描述。
鼓励学生使用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形容词。
3. 分享交流:小组内学生相互交流和比较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鼓励他们相互借鉴和提出问题。
步骤三:整合总结(15分钟)1. 随机点名:老师随机点名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和描述的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和评论。
2. 整合总结:老师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规律和方法。
3. 概念阐释: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结果,老师对矿物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进行阐释和说明。
步骤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观察不同的矿物: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矿物标本,鼓励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2. 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描述的矿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进行分类。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矿物,然后将观察和描述结果记录在实验本上,并准备下节课的展示。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动手操作,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描述矿物二》公开课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描述矿物二》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观察、描述矿物二》的公开课教案。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矿物的特性,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矿物,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 学情分析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基本方法,对矿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矿物的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矿物的特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矿物特性的理解和描述。
2.观察和描述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矿物的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2.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学生查阅。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矿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矿物有很多特性,那么你们知道矿物还有什么特性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矿物。
2.呈现(10分钟)每组展示他们选定的矿物,介绍矿物的名称和特点。
其他组的学生认真观察,准备进行描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要求详细记录矿物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征。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矿物的成因和用途,进一步加深对矿物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矿物特性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矿物的小作文,描述他们观察的矿物。
教科版科学四下4.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描述矿物(二)》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矿物,了解矿物的特征,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描述矿物。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矿物的概念和一些常见的矿物,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矿物的特征理解不深,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不够科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矿物,了解矿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描述矿物。
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矿物,了解矿物的特征,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描述矿物。
2.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描述矿物。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讨论、总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矿物,学会描述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矿物的标本或图片。
2.准备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记录表格或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矿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各种矿物的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矿物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矿物进行观察,使用显微镜等工具仔细观察矿物的内部结构,并用词语描述矿物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描述矿物,巩固学生对矿物特征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矿物的特征对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矿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矿物特征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矿物的观察报告,内容包括矿物的名称、特征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科版

5.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材简析】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专题和矿物专题,《观察、描述矿物(二)》一课属于矿物专题。
本课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
难点是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教科书内容的思路是先指导方法,然后实践运用。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指导方法时,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透光和反光情况,再过渡到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反光情况。
第一部分: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教科书没有具体规定观察哪几种矿物的透明度,教师可选择当地容易找到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矿物供学生分组观察。
第二部分:观察矿物的形状要说明的是:自然界中的矿物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只有这几种。
我们见到的矿物更多的是不规则的块状(矿物晶体很小,组合紧密,以致肉眼不能分辨)。
同一种矿物的晶体有时会具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矿物颜色、条痕、软硬基础上学习的第二课时,重点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
生活中学生对物体是否透明还是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物体透明度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区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对光泽的观察与描述,学生比较陌生,可以从物体的反光情况引入。
四年级学生对于观察有明显规则几何形体的矿物相对比较简单。
因此,经过这节课后学生会学到几种重要的观察、描述和识别矿物的方法,培养观察研究岩石和矿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1.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2.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3.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利用简单工具分辨矿物的透明度。
2.了解有更多的技术能帮助我们观察、描述矿物。
教科小学科学四下《4.4.观察、描述矿物(一)》教案(4)

观察、描述矿物(一)·科学看法指孩子在学程中取一些物色、条痕、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
· 程与方法和指孩子在堂授课程中一些基本的察研究活程:物色和条痕的察和描述的程;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匙、小刀物刻划行硬度比的描述的程。
·感情度与价引和推孩子张开察、描述物的活,极激励孩子在外或校外开展一些研究物的活。
授课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张开用性察、描述物。
授课重点:能察的物行描述。
授课准备:孩子准匙、小刀、笔、物石、木、塑料、瓷。
老每一小供应石英、石、云母三种不一样样的物(能够自定)。
授课过程:一、引入上我知道岩石是由物成的,那我会物行描述?今天一起来学几种的方法。
二、提出,察和描述的方法那你准从哪些方面去察物呢?如:云母、石、石英,你准怎察、描述它的特点?(1)学生(2)交流:透明度、色、形状、有表面圆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重、厚度、气味⋯⋯(3)在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得最能反响物的本属性?(4)通交流确定:色、光、硬度等(5)明确本的目:察和描述物的色和条痕及物硬三、察和描述1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1)投影图片:不一样样色彩的矿物(2)让学生依照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简单观察到的矿物的特点,也是鉴识矿物的重要依照之一。
但有些矿物拥有多种色彩,有些不一样样矿物却拥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图片:石英(不一样样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4)观察铅笔的条痕A、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差异吗?( 5)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A、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B、学生实验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D、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表面的颜色一致吗?E、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F、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比较,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G、议论交流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引入: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资料硬度的?(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2019最新教科小学科学四下《45观察、描述矿物
(二)》word教案(2)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5.观察、描述矿物(二)
一、教材简析:
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专题和矿物专题,《观察、描述矿物(二)》一课属于矿物专题。
是在学生学习了岩石专题以后,知道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矿物专题的第二课。
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几种观察方法,也是学生开展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部分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混的概念。
它是指光线能否穿透矿物看到另一个物体这种矿物是透明的。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先让学生观察纸的透明度后再过度到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
光泽是当光线射到矿物表面时,它会发生反射和拆除现象。
第二部分是观察矿物的形状。
观察矿物的形状是对矿物鉴别重要方法,大多的矿物是有晶体组成。
晶体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矿物内部原子、分子的规律地排列形成一定的构造框架,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形体。
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