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疾病情况介绍
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

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肛肠科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和直肠部位的病症,其中包括肛裂、痔疮、肛门瘙痒、肛门周围脓肿、肛门狭窄、直肠炎、肛门及直肠肿瘤等多种疾病。
这些疾病常常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和痛苦,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了解肛肠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一、肛肠科疾病的症状肛肠科疾病的症状因病情不同而各异,但是有些症状比较常见,如:1. 肛门疼痛和刺痛感,尤其是排便时更为明显;2. 肛门或直肠部位出现明显的肿块或肿瘤,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肛门出血或异物感;3. 肛门瘙痒和灼热感,常常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生活质量降低;4. 排便困难,如便秘、腹泻等;5. 肛门周围脓肿等感染性疾病,有时会出现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二、肛肠科疾病的预防肛肠科疾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 科学饮食: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水分可以增加肠道蠕动,防止便秘。
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油腻和辛辣食品。
2. 恰当用药:滥用泻药和抗生素不仅会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而且还会加重便秘和引起腹泻。
3. 合理运动: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道代谢,有利于肛肠保健。
4. 排便姿势:传统的坐式排便容易导致肛门部位括约肌失去张力,长期容易导致痔疮等疾病,因此可以采取蹲式排便。
三、肛肠科疾病的治疗肛肠科疾病的治疗要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痔疮、肛裂等疾病可以采用局部外用药物(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消炎药等)治疗,减轻症状和防止感染。
2. 手术治疗:一些疾病如肛周脓肿、肛垫脱垂、肛门闭锁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达到切除病灶、清除感染和恢复功能的目的。
3. 生活方式调整:便秘等症状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改变排便姿势等生活方式调整,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4. 中药治疗:一些肛肠科疾病如肛门瘙痒、肛瘘等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较为温和,但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肛肠科情况汇报

肛肠科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院肛肠科在医疗技术、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下面我将就我院肛肠科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院肛肠科在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们拥有一支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多种肛肠疾病的诊疗服务,包括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等常见疾病的治疗。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肛肠镜、直肠超声等,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我院肛肠科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我们的医疗团队积极
参与国内外肛肠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提高了科研水平。
我们在肛肠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我院肛肠科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多场学术讲座、研
讨会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了整个科室的学术水平。
总的来说,我院肛肠科在医疗技术、科研成果、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与关注,共同为患者健康贡献力量。
肛肠科总结

肛肠科总结肛肠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肛门和直肠疾病的科室。
这个科室的医生被称为肛肠科医生,他们专门负责诊断和治疗与肛门和直肠相关的疾病,如痔疮、肛瘘、肛裂、直肠息肉等。
肛肠科医生是专业的医生,他们通过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来诊断患者的疾病。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肛门指诊、肠镜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肛肠科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肛门和直肠相关的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肛肠科医生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的情况,他们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不同的方法。
例如,对于痔疮患者,肛肠科医生可以给予药物治疗,如口服药物或外用药膏,以减轻症状和促进病情的恢复。
对于严重的痔疮患者,肛肠科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治疗,如痔疮结扎术、痔疮切除术等。
除了治疗疾病,肛肠科医生还负责给患者提供相关的保健指导。
他们会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清洁肛门和直肠区域,如何预防肛门和直肠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此外,肛肠科医生还会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定期运动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肛肠科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肛门和直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们的健康与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及时就医并进行肛肠科的治疗和保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肛肠科是一个专门研究肛门和直肠相关疾病的科室,肛肠科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他们通过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和进行相关检查来判断患者的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肛肠科医生还负责给患者提供相关的保健指导,帮助他们预防疾病的发生。
肛肠科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

肛肠科常见疾病及诊疗方案肛肠科是一门以治疗肛门、直肠等消化系统下端疾病为主的医学专科。
肛肠科常见疾病包括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肛门狭窄等疾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痔疮痔疮是指肛门周围或肛门直肠内突出的静脉曲张,外痔和内痔均可发生。
痔疮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肛门疼痛、排便困难、便血等症状。
诊断对于痔疮的诊断主要通过肛门直肠检查,可以根据痔核的类型和程度进行分类。
痔核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位于肛门直肠内,外痔位于肛门外皮肤下,混合痔则同时包括内痔和外痔。
在检查时,医生还需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治疗方案痔疮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理、便秘治疗、肛门周围卫生、外用药物和内用药物。
饮食中应注意摄入纤维素、水分和减少辛辣刺激类食物。
便秘治疗可采用口服轻泻剂、大剂量纤维素等。
肛门周围卫生包括使用温水浴、干燥纸巾擦拭等。
外用药物包括涂抹抗炎消肿药膏、止痛药膏等。
内用药物可采用口服和局部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则包括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的痔核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肛裂肛裂是肛门周围皮肤或肛门黏膜的裂口,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和便血等症状。
诊断对于肛裂的诊断,主要通过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裂口的情况和周边黏膜的缺血情况。
治疗方案肛裂的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以口服轻泻剂和肛门周围卫生为主,如纤维素、小儿止泻口服液等。
肛门周围卫生应当使用温水清洗,保持肛门皮肤干燥。
在休息、用足量纤维素等能使肠变软的情况下,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康复。
手术治疗一般为括约肌切开术,其效果较好。
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指盘状大肠黏膜或粘膜下层组织向肠腔内突出形成的良性肿瘤。
直肠息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其中以5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最高。
诊断直肠息肉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肛门指诊、直视下结肠镜检查等。
直视下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息肉的形态、数量、大小、部位以及有无出血等情况,可以做到切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肛肠科总结

肛肠科总结引言肛肠科是专门研究与诊治肛门、直肠、结肠和肛周疾病的医学科室,主要包括大肠癌、痔疮、直肠脱垂、肛裂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了解肛肠科的医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常见疾病1. 大肠癌大肠癌是肛肠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
主要症状包括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
早期发现大肠癌的关键是进行定期的肠镜检查,在病变早期实施干预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 痔疮痔疮是肛门周围组织扩张和静脉曲张所导致的疾病,也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状包括肛门瘙痒、出血、脱肛等。
饮食结构不合理、久坐不动、便秘等因素都是痔疮发生的原因。
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
3.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和相应肌层由于各种原因从肛门内移出,并导致直肠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排便不畅、直肠坠感、出血等。
常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矫正的方式来治疗直肠脱垂。
4. 肛裂肛裂是指肛门黏膜发生裂口,造成排便时的剧烈疼痛。
常见症状包括排便时的疼痛和出血。
一般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如饮食调理、保持排便通畅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诊断与治疗肛肠科在诊断和治疗上采用了多种手段,以下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
1.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诊断和评估肛肠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内窥镜插入体腔、观察病变,可以对各种肛肠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肠镜检查不仅可以了解有无病变,还可以采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和分级。
2.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通过声波的反射和回声形成图像,对肛肠疾病进行诊断。
包括超声内镜检查和盆腔超声检查等多种方式。
超声波检查更适合于一些表浅部位的病变诊断和观察。
3.手术治疗对于某些肛肠科疾病,如大肠癌、痔疮等,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可以彻底清除肿瘤或病变,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肛肠科病历

肛肠科病历患者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45岁主诉:肛门不适、便血现病史: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肛门不适、便血,于XX年X月X日来我科就诊。
患者称近期出现肛门不适感,主要表现为肛门疼痛、灼热感,排便时有异物感,并伴有鲜红色便血。
患者未伴有其他明显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无肛肠疾病家族史。
此前体检未发现异常情况。
个人史:患者平时饮食习惯较好,没有暴饮暴食的习惯。
工作性质为办公室工作,较少进行剧烈体力活动。
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体格检查:查体时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面色正常。
腹部无压痛,肛门周围无明显红肿、溃疡等异常情况。
指检时,肛门括约肌紧张度正常,直肠壁平滑,无明显肿块。
辅助检查:1. 大便常规检查: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2. 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可见散在糜烂,未见明显肿块。
诊断:根据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肛糜烂伴出血。
治疗方案:1. 给予口服止血药物,如消炎止痛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出血症状。
2. 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改善排便情况。
3. 患者需保持肛门清洁,避免过度擦洗和使用刺激性化学品。
4. 定期复查大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预后与随访:大多数肛糜烂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
患者需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如出现病情加重、持续出血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结: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经验,初步诊断患者为肛糜烂伴出血。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
并且,患者应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
肛肠科总结

肛肠科总结肛肠科是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领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肛门、直肠、结肠等有关的疾病。
这个领域涉及到很多常见病和常见症状,如痔疮、肛裂、肛瘘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肛肠科的知识和经验,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痔疮。
痔疮是指位于肛门周围血管扩张、充血、变形形成的结节状的疾病。
痔疮患者常常会出现肛门疼痛、瘙痒、便血等症状。
治疗痔疮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痔疮的发生,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等。
除了痔疮,肛裂也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肛裂是指肛门直肠粘膜和皮肤发生裂伤的疾病。
患者往往会出现肛门剧烈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
对于肛裂的治疗,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一些保守疗法,如热水浴、纤维素摄入增加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我们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此外,肛肠科还经常遇到一种称为肛瘘的疾病。
肛瘘是指由于肛门周围组织感染导致的肛门与直肠之间形成的病变。
肛瘘患者常常会出现脓液流出、疼痛等症状。
对于肛瘘的治疗,我们通常会采取手术的方式,以确保病变得到充分清除。
肛肠科的临床工作还经常涉及到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直肠炎是肛肠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腹泻、腹痛、直肠出血等症状。
治疗直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
此外,一些肠道肿瘤,如结肠癌和直肠癌,也常常需要肛肠科医生参与治疗。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在肛肠科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通常会采用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来帮助诊断疾病。
例如,直肠指检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查肛门和直肠内壁的病变来帮助确定疾病的性质。
此外,肛肠镜检查也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通过将肛门镜或结肠镜插入肛门和直肠来观察病变。
这些检查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还可以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随访。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在肛肠科就诊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肛肠科实习医生总结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

肛肠科实习医生总结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心得在肛肠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有幸接触到了各种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实践与学习,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特此总结与分享。
本文将从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于从事或将从事该领域的医生们有所帮助。
一、痔疮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出血、肿块等症状。
诊断方面,重要的观察点有肛门及周围皮肤的状况、肛管开口情况等。
治疗方面,根据痔疮的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局部药物、手术等。
二、肛裂肛裂是指肛门黏膜和直肠皮肤发生纵裂的疾病,表现为排便时剧痛、便血等症状。
诊断肛裂的关键在于详细询问患者症状,肛门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拍片、肛门镜等。
治疗可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个体化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三、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红肿、体温升高等症状。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与肛门检查,必要时借助B超、CT等检查手段进行辅助诊断。
治疗方面,常规处理包括抗感染、放脓、协助排脓等。
四、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肠道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
诊断要点在于肛门指检和直肠镜检查,直肠镜的检查可明确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必要时还可以取活检。
治疗方面,常采用内科治疗、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等方法,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五、直肠癌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便血、腹痛、贫血等症状。
诊断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确诊最好还是通过活检来进行。
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阶段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六、肛门肿瘤肛门肿瘤分为恶性和良性,其中恶性肛门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诊断主要通过肛门指检、镜检和活检等方式,如有必要可辅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现
便血 痔块脱出 疼痛 瘙痒
诊断及鉴别诊断
肛门检查 直肠癌、息肉、脱垂
治疗
一般治疗 注射治疗 红外线凝固治疗 胶圈套扎治疗 手术治疗 痔单纯切除术 痔环形切除术
血栓外痔剥离术 混合之外剥内扎术 吻 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
PPH手术
PPH手术
肛门直肠指检
①右手戴手套涂以润滑液,首先进行肛门周围指诊,肛管有无肿块、 压痛,皮肤有无疣状物等。
②测试肛管括约肌的松紧度,在肛管后方可触到肛管直肠环。 ③检查肛管直肠壁有无触痛、波动感、肿块及狭窄, 触及肿块时
要确定大小、形状、位置、硬度及能否推动。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肛门直肠指检:
① 直肠前壁距肛缘4~5 cm,男性可扪及直肠壁外的前列腺,女性 可扪及子宫颈,不要误诊为病理性肿块。
大便失禁
肛管括约肌环
结肠血管 动脉血供 右:肠系膜上A.左:肠系膜下
A. 静脉回流 右:肠系膜上V.左:肠系膜下
V. 直肠肛管的血管
→ 门静脉
动脉血供:
直肠上A,直肠下A,肛管A和 骶正中A
静脉回流:
直肠上V→门静脉
直肠下V、肛门V→下腔V
结肠、直肠和肛管的血管、 淋巴和神经
结肠淋巴回流: 1 肠壁→ 2 肠旁→ 3 中间→ 4 中央
直肠、结肠及肛管的解剖生理 直肠、结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痔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 肛裂 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
结肠的解剖
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 乙状结肠(肝曲、脾曲)
直径不一 解剖标志:结肠袋、肠脂垂、结肠
带 回盲瓣的作用 腹膜间位(升、降),内位(横、
内
炎
痔
性
伴
外
出
痔
血
血 栓 性 外 痔
混
头 肥 大
合 痔 伴 肛
34
乳
痔的临床表现
1.内痔
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和脱出, 可伴发排便困难 可发生血栓、嵌顿。 内痔分度: I度: 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 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 Ⅱ度: 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 便后可自行还纳 。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 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 偶有便血; 痔脱出不能还纳。
② 根据检查的具体要求,必要时作双合诊检查。 ③ 抽出手指后,观察指套有无血迹或粘液, ④ 若有血迹而未触及病变,应行乙状结肠镜检查。
重视直肠指诊!!!
简单但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 70%直肠癌可通过指检发现 而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中85%是由于未
作直肠指诊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结肠检查
钡剂灌肠 结肠镜 CT/MR
第 三十三 章 结肠、直 肠 与 肛 管 疾 病
Colon, rectum and anal canal disease
孙洁慧 2016.05.10
内容提要
直肠、结肠及肛管的解剖生理 直肠、结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痔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 肛裂 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
内容提要
痔
定义:直肠下段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 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内容: 病因 分类和病理 痔的临床表现 治疗
病因
解剖因素 肛垫下移学说
肛垫 由静脉(或称静脉窦)、平滑肌、 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 诱因
分类和病理
内痔 四度 外痔
血栓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 静脉曲张外痔 炎性外痔 混合痔
内容提要
直肠、结肠及肛管的解剖生理 直肠、结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痔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 肛裂 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定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anorectal abscess)
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 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
齿线上下解剖生理示意图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肛提肌为界) ①骨盆直肠间隙
②直肠后间隙
③坐骨肛管间隙 (坐骨直肠间隙)
④肛门周围间隙
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及其意义
肛管内括约肌、直肠壁纵肌的下部、肛管外括约 肌的深部、邻近的部分肛提肌(耻骨直肠肌)纤 维共同构成的肌环
绕过肛管直肠分界, 指诊可触及
括约肛管的重要结构
肛门静脉 (痔下静脉)
肠系膜下静 脉(入门静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髂内静脉 直肠上静脉 (痔上静脉)
直肠下静脉 (痔中静脉)
肛门静脉 (痔下静脉) 直肠上静脉丛 (痔上、痔内丛) 直肠下静脉丛 (痔下、痔外丛)
盆腔冠状面观
粘膜下间隙 耻骨直肠肌
粘膜下肌
外括约肌深层
外括约肌浅层 内括约肌
外括约肌皮下层
乙状)
结肠解剖示意图
直肠、肛管的解剖
直肠 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
长约12-15cm
肛管 上至齿状线、下至肛缘,长
约1.5-2cm
肛管
入门静脉 植物性神经 肛直线 括约肌间沟
脊神经
入下腔静脉
入腰淋巴结 痔上动脉 直肠颈(复层柱状上皮) 齿线 栉膜区(复层扁平上皮) 入腹股沟淋巴结 痔下动脉
直肠肛管检查
视诊、肛门镜、指诊 、直肠镜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不同类型的肛门镜
纤维结肠镜检查
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
不仅能观察到直肠、结肠的病变,还可行肿 物活检、结直肠息肉的摘除、出血点的止血、 肠扭转的复位、肠吻合口良性狭窄的扩张等 治疗
排粪造影
检查记录方法
按时钟定位 表明体位
内容提要
直肠、结肠及肛管的解剖生理 直肠、结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痔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 肛裂 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
4 2
1
3
3
4
1
直肠肛管淋巴回流: 上组—直肠上A淋巴结 中组—直肠下A淋巴结 下组—腹股沟淋巴结
直肠肛管淋巴引流
肛管直肠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动脉 静脉 淋巴 神经
肠系膜下 动脉
髂内动脉
直肠上动脉 (痔上动脉) 左右主枝 直肠下动脉 (痔中动脉) 前后分枝
阴部内动脉
皮下间隙
骨盆直肠间隙 闭孔内肌 肛提肌
坐骨直肠间隙深层 联合纵肌
内容提要
直肠、结肠及肛管的解剖生理 直肠、结肠及肛管检查方法 痔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 肛裂 直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
肛管直肠检查方法
体位 侧卧位 膝胸位 截石位 俯卧位 蹲位
肛门视诊 直肠指诊 肛门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