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肺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灶性支气管肺 泡细胞癌 。但其 他 良、 恶性 S N, P 如淋 巴瘤 、
机化性肺炎 、 肺梗死和似肿块的结节病等也可有同样表 现。
多层 螺 旋 C 的最 小 密 度 投 影技 术 可 更 直 观 、 晰 地 显 示 T 清
结节的生长速率用倍 增时间表 示, 这是 由于恶性肿 瘤 呈指数生长 , 同于 良性病 变。不同病理类别 及不 同分期 不 的肺癌其倍增时间不 同。多数 认为小细胞癌生长 最快 , 腺 癌尤其细支气管 肺泡癌生长最慢。肺癌体积增长 l 倍的时 间一般 为 l 8个 月, ~1 倍增 时间 <1 个月 或可提示 除外肺 癌的诊断 , 倍增时间 <1 个月 的疾病 为肺 内急性球形肺炎 、 肺梗死 、 巴瘤 或生长较 快 的转 移瘤 ; 8个 月为 良性 结 淋 >l 节病变 , 如结 核球 或错 构瘤[ 引。当 S N在 2年 内无改 变 P 时, 常勿须再作进 一步评价。但 S N的生长率并不完全可 P 靠, 例外的情 况也有 。随着多层 螺旋 C 的应 用及 软件技 T
术判断肿瘤 的增 长速度 较传 统的二 维技 术更 为精确 。但
C T容 积 测 量 技术 与 其 他 的 诊 断 技术 一样 , 节 的体 积 越 小 结
炎性结节净增强值 差别不大 。但结节 的强化值受患者的心 输出量 、 比剂的速度和浓度 的影响 , 对 仅测量强化值有局限
性 ,P S N与主动脉增强峰 值 比可有效避 免个体差异 对强化 绝对值的影响- 。结节的强 化程度与结节的微血管密度与 9 J 血管床面积成正相关 , 不同的结节 的微血管密度不同 , 以 所 增强程度不 同。周围性肺癌有丰 富的血供 , 因而增强显著 ; 活动性炎性结节 以血管扩张为主, 血管床面积大 , 因而强化 显著 , 单从 强化幅度上难 以和肺癌鉴别 , 甚至高于肺癌 。结 核瘤和错构瘤绝 大多数是 乏血管性 , 因而强 化程度 低[ ] 1。 0
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应用论文

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5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6例中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49例,准确度为87.5%,特异性为85.7%,灵敏度为89.3%。
良、恶性强化程度经比较(x2=13.905,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诊断孤立性肺结节首选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10-01多层螺旋ct是检验孤立性肺结节(spn)最敏感的方法,其能显示肺结节微细结构,消除或减少常规影像扫描的部分容积效应,提高对spn检测的准确性。
笔者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5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5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男31例,女25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4岁;结节灶直径<1cm者8例,1cm≤结节灶直径2cm者21例,2cm≤结节灶直者27例;其中45例呼吸系统有症状检查时被发现,11例因体检胸透或拍片时被发现。
1.2 检查方法:仪器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mx4000双排螺旋ct 机。
行层厚10mm,层间距10mm的常规螺旋ct扫描,待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病灶部位后行层厚3mmct扫描。
注射95ml欧苏造影剂对孤立性肺结节区行增强扫描,观察周围肺野及球形病灶的边缘征像的变化,观察纵隔淋巴结及球形病灶的内部结构特点的状况。
2 结果2.1 ct诊断准确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数;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十假阳性);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处理

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处理符浩男;樊树峰【摘要】目的:对孤立性肺结节应用C T影像诊断的价值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 T诊断,对C 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处理,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C T 诊断准确率,达到42.74%,与病理诊断结果(44.35%)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在胸管引流量、镇痛药物用量、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 诊断敏感性强、准确率高;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9【总页数】3页(P1341-1343)【关键词】CT;影像学;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准确率;手术处理【作者】符浩男;樊树峰【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放射科台州31805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4临床中,孤立性肺结节属于常见疾病,主要指的是直径小于3cm、边界不清、单一发生及周围有肺组织包绕的病变,无典型胸腔积液及肺不张等肺部症状[1]。
早期患者症状较强或无明显症状,所以在诊断时难度相对较大,且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不同,在影像学表现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2]。
CT影像诊断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孤立性肺结节处理中,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
为提高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准确率及手术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针对CT诊断效果及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临床上孤立的肺结节行多层螺旋CT,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
结果28例为恶性结节(鳞癌14例,腺鳞癌7例,小细胞癌4例,转移癌3例),13例为良性结节(炎性结节9例,错构瘤1例,结核瘤3例)。
结论动态对比增强CT可以用于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
标签:多层螺旋CT;肺结节;灌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定义是肺部直径≤4cm的类圆形或圆形病灶,病灶一般不伴有卫星病灶、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1]。
良恶性肺结节在代谢、血管化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影像科室可以借此通过对比增强来判断结节的性质,本文试图通过多层螺旋CT来判断结节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行肺灌注扫描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31~72岁,平均(54.27±5.14)岁。
病例纳入标准:X 线片平扫结节直径≤4cm,周围无卫星病灶,为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无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等禁忌证。
1.2CT扫描与影像分析首先对病变部位平扫,选择病灶为动态扫描中心层面,扫描范围4cm,应用随机cine扫描软件对选定的病灶连续动态扫描。
全程扫描50s,之后的80s~9min内每间隔45s扫描一次,应用轴位扫描方式,扫描范围4cm,以标准计算方法重建图像。
将扫描数据输入GE工作站,采用Perfusion3-体部肿瘤软件对病灶进行分析。
画出主动脉、结节感兴趣区域(ROI),结节以最大截面的60%为标准ROI,避开肉眼可见的坏死囊变区和血管,选择实性软组织进行测量。
由统计分析软件可得到结节与其同层主动脉的血流量(BF)、时间-密度曲线(TDC)、表面通透性(PS)、血容量(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
根据时间-密度曲线得到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S\A)、结节强化值。
孤立性肺结节螺旋CT动态增强鉴别诊断价值

的价值 。 方 i 分析 2 i 4例经 手 术病 理证 实 的肺 内孤 立 性 结节 的 c T动 态 增 强扫 描 资料 , 包括肺 癌 1 和肺 8例
结核 球 6例 。测 量 各结 节 C T动 态增 强扫描 中不 同时间点 ( s 0 、7 s 0 、3 s 0 、 1 S 1 S 0 和 0 )相 同层 面感兴 趣 区的 2 8 C T值 ,描绘 并 比较 两种 结 节 的 C T动 态增强 时间 一密度 曲线 。 结 摹 肺 癌 结节 c T增 强扫 描后 各 时 间点 平均 c T 值 较增 强前增 高在 3 H u以 上 , 而肺 O 结核强化 c T平 均值 增 高在 1 H u以 O 下 。两 种 结 节的 C T动 态增 强扫 描 的 时 间一 密度 曲线形 态不 同。 结论 螺 旋c T动 态增 强扫 描有 助 于肺 癌和 肺
s ia pr l CT ed fe e ta i g o i f oi i t i r n i l a n sso l・ n h d s -
t r m o r dul a y pul na y no e
Z ANG Ja , A Y n , inWe, t 1D p r n f a ilg ,h hr in XI O o g QI a ie a. e at t doo y teT i T me o R d
d n mi o ta te h n e c n wa a y e r m 4 c s s t ah l g c l y a c c nr s- n a c d CT s a sa l z d fo 2 a e h p t o o i a y n wi l d a n s dp l n r o u ei cu ig 1 a e i g o e umo ayn d l n ld n 8c s awi ln a C r d6c s S t p n o h t u gC C a n n a e wi u l - h l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

指导 患 者取仰 卧 位 ,上举 双臂 ,在进 行扫 描时 屏气 ,扫描从 肺 尖 至肋 膈 角部 分逐 层进 行 ,对病 变 部位 确定 。在 进 行增 强扫 描 时 , 应 当将 8 O ml 非离 子 型造 影剂 殴乃 派 克 以4 . 0 ml / s 的速率 经肘 静 脉 注 入 ,注射 时应 当对 患者 的神 情 及 临床变 化注 意 观察 ,注 入对 比
病灶 直 径 <3 c m;③通 过 C T 检 查 显示 无 明 显脂 肪 密 度或 钙 化 ,
进 行 增 强 扫 捕 后 与平 扫 C T 值 有 明显 增 高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详见 表2 。
具 有病 理 检查 结 果 或 C T 影 像 学 资料 ;④未 接 受 任何 治疗 ;⑤无
表2 良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C T 值 比较 ( ± )
一
表1 S P N 病理诊断结果和Ms c T 增强扫描 比较[ 例 ( %) 】
Ms cT 增强扫描 j . 。 。 二
3 2( 4 4 . 4 4)
4( 5 . 5 6)
合计
_ 7( 9 . 7 2 )
2 9( 4 O . 2 8 ) 3 6( 5 0 . 0 0)
26 2 0
吉林 医学 2 0 1 4 年4 月第3 5 卷第 1 2 期
多层 螺旋 C T 对 孤 立性肺 结节 的诊 断意 义
钟 卿 ( 湖南省永州市新 田县 中医院C T 室 ,湖南 永州 4 2 5 7 0 0 )
【 摘 要】目的 :探 讨 孤立 性肺 结 节采 用 多层 螺旋 C T 的临床 诊 断价 值 。方法 :选择 7 2 例孤 立 性肺 结节 ( S P N) 患 者 ,采 用多 层螺 旋
孤立性肺结节MSCT诊断进展

孤立性肺结节的MS CT诊断进展东丽医院放射科孙健300300摘要:近年来螺旋CT 的广泛应用和肺癌CT 普查的提倡和应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但其诊断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和影像学的难点和重点。
尽管目前评估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形态学改变仍为影像学诊断肺结节的主要依据。
多层螺旋CT以其具有的极高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对肺结节的内部、边缘及周边结构均有极好的显示。
据报道孤立性肺结节中和其旁的支气管形态学改变与其良恶性有关。
应用MSCT的薄层扫描和靶螺旋扫描方法以及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正确诊断率。
本文就孤立性肺结节的MSCT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的、直径≤3 cm 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不伴有明显的肺不张、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1]。
SPN 的早期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早期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因为,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高达90 以上,而中晚期的5年生存率低于5 %[2]。
然而,影像学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却富有挑战性,一方面,对< 10 mm 的SPN 利用传统CT 的检出率较低,容易造成漏诊;另一方面,良性结节的手术率较高。
目前,在SPN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中,MSCT以其较高的密度和时间分辨力成为检查的主要手段。
CT技术评估孤立性肺结节形态学特征的进展:1.检查方法CT定性诊断SPN的关键是各种提示恶性的征象检出。
随着国内螺旋CT 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临床推广普及,SPN的影像学形态特征得以较为充分地显示,提高了SPN检出的敏感度和准确度。
目前,用于临床评估SPN形态学特征扫描技术包括薄层扫描、高分辨力扫描、靶扫描、MSCT 后处理技术等[1、4、5]。
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研究现状与进展

星2 Q 鲞
翅 0 u 塑 o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J u n e 2 0 1 3 , V o 1 . 2 0 , N 0
・
6 3 1・
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 C T 研究现状与进展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马 山 县 人 民 医  ̄( 5 3 o 6 o o ) 卢邦卫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宁市第八人 民医院
孤立 性肺 结 节 ( S P N) 是指 直径 ≤3 , 0 c m 的 圆形 或类 圆
温建逸
向肺小 叶生长 时受到血管及支 气管的阻碍 , 以及 各部生长速 度不一所致。部分结核球 或慢性炎症结 节向周 围组织扩散形 成分叶征 , 以浅分 叶多见 , 深分 叶则 高度提示恶性肿瘤 。短细 毛刺表现为放射状 无分支 的短 、 细线条 自结节边缘 伸入周 围 肺 组织 , 呈长短不一光芒样 ,常见 于恶性肿瘤 , 良性 结节的毛 刺 表现为粗 长。 文献 [ 5 】 显示 , 小肺癌分叶征显示率为 8 4 %, 毛
如下 。
I S P N 的病 理 生 理 基 础
2 . 2 . 2 周 围血管集束征 : 血管集束征常见于恶性病变 , 表 现为
S P N主要包括 良、 恶性结节 , 炎性结节 , 血管异 常 , 发育异 常等 , 其病 理基础各不可相 同。恶性肿瘤是血管 生成依赖性
疾病 , 表现 为粗大 、 增多 、 迂 曲的肿瘤 血管 , 幼稚 血管数 量增 多, 血流缓慢 , 血管外淋 巴回流受阻。研究表 明肿瘤血管主要
2 . 3 . 1 空泡征及空气支气管征 :空泡征是指在致密肿块 或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AS6.12统计软件包 SPN增强前后比较用t检验。 各组间均数参数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百分比资料选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选用χ2检验。 参数间关系检验选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回阈值的敏感 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 性预测值。
2
在临床切除的SPN中,25%~33% 是良性的,所以,定性、定量诊断十分 重要。由于良、恶性SPN在血管化程度和 代谢特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可 通过CT研究SPN对比剂增强的特点,判 断SPN的性质,使得SPN的研究从关注单 纯的形态变化转向功能成像研究。
3
动态增强CT(Dynamic enhanced computed tomography ),是指经血管注射碘 对比造影剂后,对病变层面连续扫描,得到造 影剂在病灶内随时间变化的CT值,反映病变血 管化程度及代谢特性,以达到诊断目的。多层 螺旋CT (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因其高时间分辨率和强大的计算机图 像处理功能,应用于SPN的研究中。
42
CT灌注成像在准确把握造影剂在血管 内的过程时,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① 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注射完造影剂;② CT机要有足够高的时间分辨率。
43
本研究中扫描参数设置:每秒5ml注 射速率, 15 秒内注射完 75ml 非离子造影 剂;四排螺旋CT扫描速度可达每层0.5秒。 扫描模式延时为 10 秒,在血流到达 SPN 前启动,均未发现SPN提前强化,而第一 序列反映了造影剂首次通过SPN时的密度 改变。
30
良性结节缺乏丰富的新生血管,且血 管结构正常,分布较均匀。 肺的炎性结节也由支气管动脉供血, 管腔增大,数目增多,造影剂通过炎性 结节内相对较直的正常血管结构,而且 这一过程被迅速而有效的淋巴引流而加 快了造影剂在血管内、外的分布。
31
正是由于不同SPN在血管化程度、细 胞外间质特性的不同,构成了不同性质 SPN有差别的强化的基础。
34
以往扫描模式的缺陷: ①起始扫描时间长,会错过SPN密度变化 的最早阶段; ②扫描间隔或序列间隔太长,特别是1分 钟以内的第一、二序列间隔,造成低估 强化峰值的潜在可能; ③以单层面为代表反映结节增强特点, 难以全面描述结节内部特性。
35
我们采用了四层螺旋CT动态模式,延时时 间短至10秒,第一、二序列扫描时间均为20秒, 两序列间隔短至10秒,反映了SPN在1min内的 增强密度变化,大容量X线管,保证了亚秒级 的扫描;75秒后间隔10秒的三次扫描和间隔15 秒的四次扫描,反映了SPN中晚期增强趋势。 由于每次扫描得到结节中心的4幅图像,每层 厚2.5mm或5mm,因而更全面地反映了结节内 部强化形态。
32
1.2 SPN 动态增强扫描模式设计策略 ①起始扫描时间; ②扫描间隔或序列间隔; ③单层面或者多层面; ④对比增强剂注射速率和使用总量。
33
1992年,Swensen首先用动态增强 方式扫描评价SPN之后,许多研究采用这 一方法。但是,由于各研究使用机器不 同,成像速度受技术限制,因而采用了 不同的扫描模式。
6
排除标准 ①SPN有明确钙化、空洞及脂肪组织,有卫星 灶、肺不张及淋巴结肿大; ②直径大于3cm ; ③有肺外组织原发癌症; ④有过敏史及对碘造影剂的禁忌症;心肺肾功 能不全。
7
病人一般情况
性别 男
22
年龄 平均
获取病理方法 手术 穿刺 二者均行
23 32 20
女 范围
15
37-78 55.3±16.8
40
Miles[1,25]用非去卷积数学模型,将 核医学血流灌注的计算方法,简化为 TDC曲线上升段最大斜率与主动脉最大 增强值的比值,即P=TDCSPN/PHAORTA, 其 中P为灌注值,单位是ml/min/ml。
41
组织的强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 素:①组织的血管化程度;②血管壁对 造影剂的通透性;③细胞外间隙(除外 血管容量)的大小。第一个因素决定了 组织的早期强化,后两个因素决定了后 期强化。
36
最佳的对比增强剂注射速率和使用 总量,是合理设置动态扫描模式的重要 条件。 ZHANG认为造影剂用量、注射速率 的不同,决定了SPN强化和峰值时间的差 异。我们同意这个观点。
37
本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注射 速率达5ml/s,减少对比剂总量至75ml,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前30秒变化速 率最大,这一过程由第一扫描序列反映, 达峰时间多在第50秒左右,正好落在第 二序列扫描时间段内。
25
P E R F U S I O
2.5 2.0 1.5 1.0 0.5
280
300
320
340
360
A O R TA
Correlation of maximum enhancement of aorta and the perfusion values of malignant SPNs . y=-3.3768+0.0142x, x: aorta, y: perfusion r=0.5283
4
本课题用四层螺旋CT动态增强方法, 研究SPN的碘对比剂增强特征,应用时间 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 TDC) 快速上升段参数进行CT灌注研究,旨在 探讨SPN的定性、定量诊断,为临床决策 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5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经X光平片及普通CT证实有SPN,并且无钙 化、空洞及脂肪组织,无卫星灶及肺不张;直 径小于3cm; ②既往无过敏史及对碘造影剂的禁忌症; ③心肺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8
分组及病理结果
分 组 恶性结节组 20 良性结节组 炎性结节组 12 5
病 腺 鳞 类 其 结 错 其 活动性肉芽 理 癌 癌 癌 他 核 构 他 肿 例 11 数 4 3 2 7 2 3 5
9
2 、扫描方法 SOMATOM VOLUME ZOOM四排螺旋CT机。 指导受检查者进行闭气训练。 常规扫描,确定结节位置及最大层面 。 非离子等渗碘对比造影剂碘海醇(浓度 300mgl/ml)75ml,流速5ml/s 。 使用高压注射器 ,19G穿刺针,经肘前静脉穿 刺注入。
SPN-to-aorta,perfusion values among groups
Malignant Max-enhanced SPNtoaorta Perfusion 38.80±11.00▲ 12.20±2.80%★ 1.14±0.56●
▲F ▲P
Benign 6.45±5.24▲
inflammatory 40.72±10.62▲
24
18 16
R A T I O
8 14 12 10
280
300
320
340
360
A O R TA
Correlation of maximum enhancement of aorta and the ratio. y=-14.8284+0.0871x, x: aorta, y: ratio of SPN-to-aorta r=0. 6713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肺 结节评价的研究
研究生: 郑晓君
导 师: 彰俊杰 时高峰
1
孤立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是指肺周边的、单发的、 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直径小于3cm或4cm, 无肉眼可以分辨的钙化、空洞、卫星灶 等。许多肺部疾病均能以SPN的形式表现 出来,因而无特征表现的SPN是未定性结 节。
2.14±1.60%★ 13.32±3.41%★ 0.10±0.05●
★χ 2 ★P
0.91±0.51●
●F ●P
=65.97 <0.01
=30.80 <0.01
=26.98 <0.01
19
60
40
B
20
0 1 2 3
A
20
15
B
10
5
0 1 2 3
A
21
P E R F U S I
0 1 2 3 1 2
0 1 0
23
60
S P N
40
20 280 300 320 340 360
A O R TA
Correlation of maximum enhancement of aorta and malignant SPNs . y=-92.5889+0.4136x, x: aorta, y: SPN r=0.8083
12
测定SPN增强前CT值,增强峰值,最大 增强值。 测定主动脉曲线的最大增强值。计算 SPN最大增强值和主动脉最大增强比值。 SPN灌注值的计算依据miles提出的公式: P= TACSPN/ PHAorta..
13
依据强化类型将SPN分为五型: ①全部均匀强化; ②不均匀强化; ③中心强化; ④周边强化; ⑤不强化。
44
2 动态增强CT及CT灌注在SPN诊断中应用 2.1 动态增强CT的应用 本研究显示恶性、良性、炎性三组 SPN 的 TDC 曲线均不同。反映了血管化程度及 血管外间隙的状况。
45
50
V 40 A R 30 1
20
0
Fitting curve of a 64-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nodule of adenocarcinoma, which showed rapid increase in first 50 seconds and reached the peak 100 50 enhancement in the meantime. VAR0
16
结
1、TDC
果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5 55 75 95 12 5 1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