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ppt

合集下载

第五节: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

• 曲面重建将扭曲重叠的血管、支气管等结构 伸展拉直显示在同一平面上,较好地显示其 全貌,是 MPR 的延伸和发展。
• (2)MPVR:是将不同角度或某一平面选取 的原始容积资料,采用最大、最小或平均 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得到重组二维图像 的方法。 • 这些二维图像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显示。 • 1)最大密度投影: •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对 被观察的CT扫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 影,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 象素,被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重组 成二维图像,其投影方向可任意选择 。
第五节 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课前复习
• CT螺旋扫描又称CT容积扫描(volumetric CT scan),是采用滑环技术,X线球管或X 线球管和探测器不间断360°旋转,连续产 生X线,并进行数据采集;同时,检查床沿 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 扫描方式。
• CTA是一种新的少创伤的血管造影术,可 清楚显示较大动脉的主干和分支;清晰地 显示动脉与肿瘤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 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蒂部和血栓 等情况。 • MIP 对血管的形态、走向、分布和管壁钙 化显示较好,但无法区分重叠的骨骼、钙 化和已充盈对比剂的动脉和静脉。
• 因此,MIP重建术前,必须预先在横断面图 像上用人工或自动、半自动的方法去除有 可能与被观察的血管相重叠并且密度等于 或高于被观察血管的结构,这样重建出来 的MIP图像就非常清晰。 • 但此过程较费时,同时会造成部分解剖信 息的丢失。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横断图像 上水平走向血管在MIP重建图像上的显示比 相同大小的垂直走向血管要淡,尤其是小 于扫描层厚的水平走向血管。
• 增强扫描时,对比剂到达不同器官的动脉 和静脉时间不同,同时病人心输出量和心 率亦会影响对比剂到达各个器官的时间, 扫描者难以捕捉到理想的扫描时间进行准 确的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只能根据经验 来确定开始扫描时间,而实时增强监视功 能可准确地确定开始扫描的最佳时间,使 扫描时间与增强同步。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应用ppt课件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临床应用ppt课件
31
缺点:
①只能选择单一的阈值,结果使阈值以外的象素信 息丢失,仅利用10%的数据。②不能表示实际组织 的密度信息。③图像对阈值的变化非常敏感,不适 当的阈值选择可能丢失相关解剖结构。如骨的三维 成像观察骨折时,阈值选择不当,能出现“假孔” 现象。因此正确确定相应的CT阈值非常重要。④另 一个缺点是本法获得的图像是不透明的,无法了解 其内部结构,如血管成像时不易区分钙化与血管腔 内造影剂(亦可采用分段法Segmentation,再次调 整阈值去除钙化,将钙化与血管模型分别赋予伪彩 色后叠加形成图像)。⑤血管狭窄的长度与宽度能 被低估。
1
70年代-80年代末-----为传统非螺旋CT设备的单纯扫描阶段, 以二维横断面图像为主,对了解身体各脏器肿瘤等病变的浸润深度, 壁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脏器转移起了重要作用。
但对小病灶的检测敏感性低,对病灶范围的判断,立体感差。
因此需要用三维重建像补充。
.
2
三维重建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 期
8
MPR是将多层面二维轴位像简单叠加 成三维像后,再按冠状位、矢状位、或任 意位相断面截取三维数据,重新构成二维 图像。
MPR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厚度显 示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CPR为MPR重建技术的延伸和发展,能 够将走行迂曲、缩短和重叠的血管、气管、 肠管等结构伸展拉直,完全展示在同一平 面上。
像素(pixel)图像像素(Picture element)---是构成计算机二维图像矩 阵的最小单位,512×512矩阵时像素的 大小为0.1×0.1mm。像素愈小构成的矩 阵图像愈细。每个像素的数值可以用CT 值或灰价表示。
.
4
矩阵(Matrix)—是计算机以二维排列 的数字群方阵图。方阵图的数字量不一, 如512×512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耐受 。支撑喉镜 法 , 需要 进行 全 身麻醉 , 麻 醉 意外 的几 率 较高 , 并且 费用 较高 , 对 于较 小 的病变 不易 发现 。纤维 喉 镜法 , 是在 电视 监视下进行手 术 , 图像清 晰 , 喉镜 的镜管 柔
软, 灵活度好 , 可 随意 调整方 位 , 易发 现较 小 的息 肉病 变 , 并且 能准确 的清除病 变 , 对 组织损伤 小 , 患者痛 苦小 , 术后 恢 复快 , 可适 用于 咽反射 强 , 年老体 弱者 , 因此 , 纤 维镜 弥

所有 患者均行胸 片、 多层螺旋 c T扫描 , 其 中3 9例 患者做 了增强 c T扫描 。分析研 究 多层螺旋 c T在肺 结核诊 断 和鉴 别诊 断中的临床应 用价值 。结果 多层螺旋 C T能够发现 常规 C T和胸 片无法发现 的肺结核征 象。结论 多层螺旋 C T在肺结核的诊 断和鉴 别诊 断中 , 能够显示处肺结核 的各种重要 C T征 象, 并做 出正确 的诊 断 , 具 有重
指 南, 2 0 1 1 , 9 ( 9 ) : 2 3 2~2 3 3 .
转, 声带 息 肉消失 ; ② 有效 : 卢音 嘶哑 症状较 前改 善 , 病 变 部位 尚欠光滑整齐 ; ③无效 : 声音嘶 哑症状未 改善 , 声带 息
肉未 完 全 消 失 , 2
V o 1 . 2 5 N 。 . 1
J o u r n a l o f Ae r o s p a c e Me d i c i n e
连等并发 症发 生。
3 讨 论
J a n 2 0 1 4
以 1 % 丁卡 因进 行喷 雾 , 对 咽喉部进 行连续 3次 的粘膜表 而麻醉 , 观察 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 然后采 用 1 % o 的 肾上腺 素 和 1 %丁卡 因做 一 棉片 , 利 用棉 片 进行 双 侧鼻 腔 的麻 醉 。 然后患者呈仰卧位 , 以1 % 的盐 酸利 多卡 进 行环 甲膜 注 射 。若术 中 现麻 醉不 充分 , 可在 术 中注入 1 %盐 酸利 多 卡 因2 m L 通过活检孔 。 1 . 2 . 2 手术方法 术式操作者使用左手拿纤 维喉镜 , 从一 侧鼻腔进入 , 在电视监视下 , 纤维 喉镜管 轻轻推进 , 分 别经 过鼻腔 、 鼻咽 、 口咽 , 最后越 过会厌 , 看 清声带息 肉 的位 置 , 将分泌物 吸除 , 使息 肉充分 暴露 , 清晰可 见 , 在 助手 的帮助 下, 插入活检 钳 经 活检 孔 , 从 镜体 远 端 显 露钳 口, 靠 近息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
肠壁增厚和明显强 化,直小血管扩张
呈梳征(箭)
Paulsen S R et al. Radiographics 2006;26:641-657
CTE显示空肠肠袢的肠壁增厚和分层(箭),肠壁周围脂肪带模糊,肠系膜 窦道和脓肿形成(箭头)
Paulsen S R et al. Radiographics 2006;26:641-657
78岁女性患者,不明原因黑便入院,结肠镜提示升结肠血管畸形。 CT小肠造影动脉期和静脉期冠状面重组图像显示盲肠壁见增粗、迂 曲血管影。
与上图为同一例患者,结肠镜提示升结肠血管畸形。
CT小肠造影CTA图像(MIP)图像显示右结肠动脉增粗、迂曲,盲 肠壁亦见增粗、迂曲血管影。
与上图为同一例患者,结肠镜提示升结肠血管畸形。
• MSCTE后处理技术及三维重建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 直观立体地显示病变及与周围毗邻的关系,能更精确 地判断小肠肿瘤的数目,而且能发现小到0.5cm的肿 瘤。
27岁男性患者,畏寒,乏力,发热20天,黑便一周。 MSCTE显示近段空肠的腔内分叶状肿块,呈均匀强化。
病理证实为空肠腺癌。
72岁男性患者,因头昏入院,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后补充病史:患者反复便 秘1年,加重伴黑便3天。
CT小肠造影冠状面重组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胃窦壁均匀增 厚,粘膜下见小片状脂肪密度影。
56岁男性患者,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肠系膜上动脉近端狭窄(粗 箭),远侧段闭塞(箭头);另可 见肾脏梗死(细箭)。
43岁男性患者,急性肠系膜静脉缺血:动脉期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 未见栓塞,静脉期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箭头),邻近回肠淤血性 梗死、扩张(细箭)。
GE64排CT机的小肠造影检查方法:
• 扫描参数: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盖 了大脑前 动脉 、 脑 中动 脉 和大 脑后 动脉 供 血 区。 注成 像 以 孔 改变 等表现 ,或 出现 明显 神 经 系统 损 害症 状 加 重是 应 考 虑本 大 灌
肘 静 脉 以 8 l 流 率 的 速 度灌 注 优 维 显 30 g 15d m/ s 7m / 3r ,以选 择 病 , 及 时进 行 C m r 应 T扫描 确 诊 , 助 于 脑 梗死 的诊 断 。 多 层 螺旋 有 基 底节 层 面为 中心 单 层 连续 动 态 扫 描 , 描 范 围为 4m, 厚 5 C 扫 e 层 T扫 描 是诊 断脑 梗 塞 的最 主 要 的 检查 方 法 ,值 得 在 临床 中应
提 。随 着 C T检查 在 临床 中使 用 和推 广 , 为 诊断脑 梗 塞 的重 块 状 阴 影 ; 原有 梗 死 灶 小 的可 有 散 在血 点 状 、 片状 、 索状 已成 或 斑 条
要 工具 ,常 规 C T检查 对 后 期 或梗 死 面积 大较 大 时 具有 明显 诊 或 脑 回状 高密 度影 。由于 梗死 的部 位 和性 质 不 同 , 多层 c T扫描
在皮 质 区 , 使 脑 表 面脑 沟 、 池 沟 回变浅 、 事 受压 向健 侧 移 可 脑 闹
1 . 2检查方法 : 使用 G E公司生产的 T si v i 多层螺旋 C 位嘲 ohb X io a sn T 。③ 多层 螺 旋 C T的灌 注表 现 : 质 部 位 梗 死过 度 高 灌 注 现 皮
脑血 管疾 病是 临床 上 最 常见 的疾 病 之一 ,随着 人们 生 活水
全部 病 例经 多层 螺 旋 C T检 查确 诊 ,其 中额 叶 4 4例 ,顶 叶
平 的提 高 , 血压 、 血脂 的人 群越 来 越 多 , 血 管疾 病 的发 生 2 高 高 脑 2例 , 叶 3 颞 7例 , 叶 3 例 , 枕 0 基底 节 区 5 9例 。 小脑 半 球 2 例 , 1 也呈 不 断上 升趋势 , 已成 为危 害人 们 生活 和生 命 的主 要杀 手 。 脑 侧脑 室 2 。 5例 .C 2 多层 螺 旋 C T扫描 可 见 有 血肿 出现 , 原有 的梗 死 灶 梗塞 是神 经 系统 中多见 的一种 , 对 患者 造成 严 重 的后遗 症 、 可 并 2 T表现 : 边 密度 不 均 匀 , 呈 片 状 或 团 可 发症 , 至威 胁 患 者 的生 命 , 以 , 甚 所 早期 诊 断 是 治疗 和 预后 的前 内有 继 发 的 高 密度 影 , 缘 不整 齐 ,

多层螺旋ct图片浏览ppt课件

多层螺旋ct图片浏览ppt课件


门 静 脉 血 管 造 影

门 静 脉 在 肝 脏
内 分 支
脑血管CTA
脑血管CTA
血管仿真内窥镜
DSA腹主动脉瘤血管内支架
同上病例CTA造影内支架 显示清楚
旋转角度观察 部分造影剂外渗
在骨关节方面的应用
骨骼系统的三维重建
显示躯干骨胳
颅底骨重建
内侧面
外侧面
颈椎重建
骨 质 增 生 骨 桥 形 成

HEART
脉心 成脏 像三
维 正重 常建
及 冠 状 动
不同角度显示正常冠状动脉
正常冠状动脉

HEART
冠 状 动 脉 曲 面 重 建
HEART

曲冠 面状 重动 建脉
成 像
冠状动脉曲面重建
冠状动脉血管内窥镜
▪显 示 冠 状 动 脉 内 管 腔 血 管 开 口 分 叉
在血管方面的应用
会 厌 部 仿 真 内 窥 镜
外耳道仿真内窥镜
▪ 气管仿真内窥镜


正胃
常 胃 脏
脏 仿
粘真
膜 皱 襞
内 窥

胃癌
▪C
T 尿 路 成 像
CTU
器官重建
肝脏三维重建
肝脏转移瘤病人 肿瘤区乏血供
肾脏横断面重建
牙CT
附属说明
▪ 以上图像均为我院机器扫描所得,有一些项 目现在还没有开展,图像暂时空缺,以后将 陆续上网。我中心愿同临床医生密切配合, 开展临床所需的特殊检查及科研工作,我中 心将竭诚满足临床医生及广大患者的需要!
动脉CT血管造影
颈动静脉血管造影 左侧颈总动脉走行迂曲
▪ 5~6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位 、并估 计狭 窄程 度 ,但 是无 法显 率 要 明显 高 于 钙 化 积 分 < 1 0者 M C 0 S T对 支架 术 后 的评价 有 较 大 的 示动 脉 的管壁 情况 , S T M C 克服 了这

E 1 8]

可靠 性 ,具 有广 阔的应 用前 景 。
缺 点 。 ST M C 技术 的 发展使 其 具不
了或 超 过 了 9 %和 9 %91 。 0 6 [ 2 3
的研究在 冠 心病 的评价 中有 着重要 大 。 u l e e 等报 道应 用双 源 C P g is [ T
对支 架 再狭 窄评 价 的敏 感性 、 异 特 目前 ,常 用 M C S T和 E C B T对冠 性 以及 阴性 预 测 率 分 别 为 94 %,
中国C 和 I T 杂志
21 年0 月 第l卷 第4 总第4 期 02 8 0 期 5
2 1 对 冠状 动 脉 狭 窄 程 度 的 虽然 这在 一定程度 上 可 以提 示 出其 手术 是 目前 治疗 冠状动 脉狭 窄 的一 . 评价 虽然 与传统 的有 创冠 脉造 影 脱 落 风 险性 的 高 低 , 但 要 进 一 步 种 常 用 的方法 ,因为它 创伤 小 、治 在 相 比M C S T在 时间和 空 问 分辨 率 仍 分析斑 块 内脂质 或是 纤维成 分仍 然 疗 效 果好 , 临床 上 已经 得到 了广
不 够 高 , 但 在 严 重 的 冠 状 动 脉 狭 面 临 很 多挑 战 , 因 为 不 同 的斑 块 泛 应 用 。但 同时 ,支 架 植 入 术 后
窄病 例 中 M C S T已经 有 了很 准 确 的 其 C T值 变化 有 很 多 重叠 ,患 者 的 也 常 常 会 发 生术 后 再狭 窄 的情 况 , 所 以很 有必要 对植 入术 后管腔 的通 诊 断正 确率 [ 。 A h n a h [ ] 体重 等 因素 也可 造 成对 斑块 C 7 l c e b c 等 8 T值

多层螺旋ct技术现状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技术现状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 ct技术现状及临床应用CT在临床医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CT技术问世并投入到临床治疗和诊断当中以来,极大程度的推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通过可视化的医疗和诊断,增加了准确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CT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最早的CT技术过渡到螺旋CT技术再到双螺旋CT技术,20世纪末,CT技术已经实现了半秒和多层扫描,而在21世纪初,多层螺旋CT技术问世,提升了CT的扫描速度和工作效率,使得CT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多层螺旋CT技术的特点多排探测器系统多层螺旋CT技术是单排螺旋CT技术的升级,单排螺旋CT技术在图像的清晰度以及锐利度上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主要原因是因为单排螺旋CT技术的探测器在CT仪器内部呈直线排列,其扫描的厚度由准直器来决定,在扫描的过程中,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呈散射状,可能引发容积效应,这就会导致图像清晰度不够,给临床的诊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多层螺旋CT技术则很好的规避了单排螺旋CT 技术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将原本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单排探测器改成4排、8排、16排等多排探测器并存,每一排单独有一个控制开关,这样就能灵活的调整准直器,控制扫描厚度,既能够获得一组低厚度多角度的图像,也能够获得一份高厚度单一角度的图像,增加了图像的清晰度,给诊疗提供了方便。

重建及后处理系统在重建技术方面,单排螺旋CT技术采用的是线性插入式,由于探测器单一线列排布,扫描厚度受限,层面敏感曲线变得更宽,纵向的分辨率就会下降,很容易在成像的过程中出现伪影,给图像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了一些误判的发生。

而多层螺旋CT技术的重建方式为锥形束重建技术,这种技术提高了纵向的采集效率和分辨率,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尤其是对图像的边缘来讲,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能够显著去除伪影。

此外,由于多排螺旋CT技术的数据采集量很大,这样扫描出相同的图像所需要的X射线剂量就会大大减小,也能减少对球管的磨损,节约了维护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组
运用后处理软件对横断扫描图像进行体积 重建、冠状面、矢状面重建,以全方位、 无重叠观察有无骨折及骨折的错位情况, 有无累及关节面,骨碎片的多少,脊柱骨 折的椎管内情况,胫骨平台骨折的塌陷程 度等,以利于临床治疗。
CT血管成像:可分为动脉造影及静脉造影成像, 依赖于多层螺旋CT的三项技术进步,即更快的 扫描速度,更大的扫描范围,更好的层厚选择及
碘造影剂具有毒副作用,最重的反应可致人死亡,非 离子造影剂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死亡发生率1/25000. 但价格较贵。我院常用的造影剂有碘海醇(非离子型 造影剂),303元/100ML,离子型造影剂如安其格纳 芬,价格低,毒副反应机率稍大。严重的心、肝、肾 疾病、70岁以上老人、衰竭病人、支气管哮喘、多种 药物过敏、多发性骨髓瘤应慎用或禁用造影剂。
强度的后处理功能。可以观察到血管的狭窄、闭
塞、管壁钙化。确诊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动 脉夹层、血管畸形、静脉栓塞。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四肢血管栓塞
多平面重组成像
以原始横断面扫描数据为基础,可以进行 冠状面、矢状面、曲面及任意平面重组成 像,从而以不同角度、方位观察病变结构 、形态、大小及范围,利于疾病的诊断。
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栓塞等。 6.胸腹部急诊: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肠梗阻、
消化道穿孔等。
特殊临床运用
1.全肝快速三期扫描 造影剂在肝脏内的动 态循环过程可分为三期即动脉期、静脉期、 实质期,在注射造影剂约25-30秒钟后扫描 得到的图象为动脉期图象,此时肝动脉增 强十分显著而门静脉和腔静脉未显影或显 影淡,约60秒后扫描得到的图象为静脉期图 象,此时主动脉与腔静脉增强密度基本一 致,而实质期为90秒后的图象,此时肝脏与 血管密度趋于一致,平扫加三期扫描对肝 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CT成像原理
当高度准直的X线环绕人体某一部位做断面 扫描时,部份X线被吸收,X线强度因而衰 减,未被吸收的射线穿透人体后,被探测 器接受,然后经信号放大转换为电子流, 输入计算机运算处理,重建成图像。探测 器接受信号的强弱,取决于扫描层面组织 的密度,密度高,射线被吸收多,检测的 信号弱,密度低,则检测的信号强,据此 反映出不同组织的密度差异,使不同的组 织结构被辨别,达到诊断目的。
CT值的概念
CT值是指X线穿透人体后的衰减系数值,也 即人体不同组织的密度值,密度越大,X 线衰减越多,其CT值越高。故测量其CT值 可以判断该组织的成份。一般纯水CT值为 零,脂肪-20——-80,肌肉40-80,空气1000,血块50-80,肌肉40-80,骨骼1000。 其它如脑组织、脊髓、肝胰脾肾等都具有 各自CT值范围。
高血压脑出血
硬膜外血肿
多由骨折导致脑膜中动脉或静脉窦撕裂所 致。CT表现:脑外颅内板下双凸透镜形状, 血肿
外伤后横跨于硬脑膜桥静脉撕裂所致。位 于硬膜下腔,呈新月型高密度影或混杂密 度影,范围广泛,常有蛛网膜撕裂。占位 效应明显。
脑挫伤
外伤所致脑组织坏死水肿出血,表现为混 杂密度伴有出血。
我院螺旋CT简介 我院于2019年引进飞利浦64 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该机具有以下特点:
1.扫描速度快, 2.扫描层厚薄,最薄约0.625mm。 3.后处理功能强大,主要有以下功能: 4.多平面重组成像,比如冠状位,矢状位及任
意斜面与曲面重组。
5. 三维重建。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再现某一 解剖结构的表面影像。
何谓增强扫描
经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后进行扫描为增强扫描,反之不 注射造影剂的扫描称为平扫。增强扫描目的是使组织 X线吸收率提高,加大正常与病变组织密度差别,提 高病变显示率,帮助判断病变性质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肿瘤性病变一般需要增强扫描。腹部CT常规需要增强 扫描。头颅、胸部、椎体常规平扫,如怀疑肿瘤或肿 瘤术后复查、血管性病变最好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
螺旋CT概念:CT全称为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是 电子计算机与X线相结合的产物,主要部件有X线 球管,探测器与计算机系统。普通CT扫描为球管 每旋转360度(一圈)发射射线经过人体,产生一 层断面图象,球管再回复原位,重新工作。而螺 旋CT扫描是球管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射线,连 续取样的同时,床以一定的速度前进或后退,因 此,螺旋扫描方式不再是对人体某一层面采集数 据,而是围绕人体一段体积螺旋式采集数据,称 体积扫描,得到的信息是三维信息,而常规扫描 是二维信息,因此,螺旋CT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 多平面重建。
检查适应征
1.肿瘤性疾病,全身各部位肿瘤,可了解肿瘤大 小、形态、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转移。
2.感染性疾病,如颅内感染、、鼻窦炎、肺部感 染,部份腹腔脏器感染,如胰腺炎,阑尾炎、腹 腔脓肿等。
3.外伤性病变,如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脊柱 骨折、关节部位骨折。
4.退行性骨关节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 5.脑血管意外:脑梗塞、脑溢血。血管病变如动
冠状、矢状面成像
口腔全景片
头部常见疾病CT诊断
1.脑梗塞:脑动脉阻塞或脑缺氧所致,范围 与供血区域符合。表现为楔形低密度影, 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晰。
自发性脑出血
绝大多数由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由 于动脉壁薄弱,内膜病变,使小动脉向外 突出形成粟粒样动脉瘤,破裂后出血。主 要部位是基底节、丘脑、大脑半球。CT表 现为高密度血肿密度,周围可有坏死水肿 带。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外伤或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表现为脑池、 脑沟密度增高,与其形态一致。
脑转移瘤
由脑外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淋巴或直 接侵犯所致,或脑脊液种植。CT表现灰白 质交界结节或肿块影,中心多有坏死,周 围低密度水肿,增强后呈环状强化,一般 多发。单发者较大。特点是肿瘤周围水肿 与瘤灶大小不成正比例,肿瘤很小时水肿 即可很明显。
脑膜瘤
脑膜瘤为脑外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起 源于脑膜内皮细胞,多见于幕上,以大脑 凸面、上矢状窦、大脑镰旁多见。CT表现 :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平扫呈等密度或 稍高密度,边界清晰,周围可有水肿,邻 近骨质多有增生、少数可有破坏,肿瘤以 广基与邻近颅板、大脑镰相连。因血供丰 富,增强后为中等以上程度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