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内脏静脉血栓形成1例
护理多站式考核病例模板

护理多站式考核病例模板
标题: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
病例简介:
患者X,男性,65岁,因胸痛入院。
患者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
病史,无糖尿病。
患者在家中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气促等症状,前
往急诊科就诊后,医生初步判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考核项目:
1.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其他不适症状;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
3.进行血液检查,包括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
4.提供急性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如给予氧气、予以镇痛药物等;
5.监控患者的心电图变化;
6.帮助患者进行拟施行的冠脉造影手术的准备工作;
7.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教育患者和家属了解冠脉造影手术的相关知识。
评估标准:
1.评估准确,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其他不适症状;
2.生命体征监测准确,记录完整;
3.血液检查及时完成,并按照医嘱报告结果;
4.应急护理措施得当,包括给氧、给予镇痛药等;
5.心电图监测准确,能够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
6.冠脉造影手术准备工作做到位,包括了解患者的相关禁忌症、做好皮肤消毒等;
7.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8.教育内容全面,包括介绍冠脉造影的目的、操作过程、可能的并发症等。
备注:
本病例模板仅为示例,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调整。
考核项目和评估标准可以根据病情的复杂程度和护理人员的实
际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病例中的个人姓名和其他隐私信息需要进行修改。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

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的研究葛长江;邱杰夫;刘永明
【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18)004
【摘要】定ACS血栓形成相对特异的敏感指标.
【总页数】3页(P345-347)
【作者】葛长江;邱杰夫;刘永明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69;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港,222069;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连云
港,2220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09
【相关文献】
1.全自动血凝仪定量检测D-二聚体两种试剂的比较研究 [J], 赵秀清;吴晓慧
2.D-二聚体定量检测判断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病情况的临床研究 [J], 葛长江;邱杰夫;骆勇;刘永明;朱立勋
3.缺血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研究 [J], 邱杰夫;葛长江;骆勇
4.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许育;凌伟;李鹤
5.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判定不稳定性心绞痛血栓成分的临床意义 [J], 孟涛;张晋兰;周春兰;马文英;蔡芙莉;贾莉慧;胡凯;王健;闫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得

急性冠脉综合征1、1.下列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的是A、初发劳力性心绞痛B、变异性心绞痛C、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D、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E、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2、2.下列应首先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的是A、患者虽无症状但Ⅲ导联出现Q波B、夜间发生心绞痛C、缺血性胸痛持续大于30分钟D、不明原因晕厥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3、3.最早能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A、肌酶激酶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C、肌酶激酶同工酶D、肌钙蛋白Ⅰ或TE、乳酸脱氢酶4、4.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6小时内),最积极的限制梗死面积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抗凝治疗B、抗血小板治疗C、尽快开通梗死血管D、绝对卧床E、静脉应用硝酸甘油5、5.男性,68岁,因患急性广泛前壁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入院,不宜应用A、美托洛尔B、吗啡C、硝酸甘油D、呋塞米E、硝普钠心律失常《一》1、1.对于心房颤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律绝对不齐B、心音强弱不等C、可以听到第三心音D、心率小于脉率E、心电图P波消失,代之f波2、2.下列心电图表现不属于心房扑动的是A、P波消失,代以规则的锯齿状扑动波B、心房率为250~350次/分C、心室律可以规则D、心室律可以不规则E、QRS波群多宽大畸形3、3.听诊时,心律规则的心律失常常见于A、一度房室传导阻滞B、心房颤动C、室性期前收缩D、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E、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4.诊断心律失常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是A、心电图B、胸部X线检查C、超声心动图D、心电图运动试验E、胸部CT检查5、5.24岁女性患者,近1周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今晨起感胸闷、心悸。
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2秒,P波规律出现,无QRS波脱漏,心电图诊断为、A、窦性心律不齐B、正常心电图C、一度房室传导阻滞D、二度房室传导阻滞E、低钾血症心律失常《二》1、1.如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A、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B、肌内或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C、口服美西律15mg、普鲁卡因胺250~500mg或妥卡尼600mgD、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E、应用洋地黄类、维拉帕米2、2.对诊断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有意义的是A、A.心律绝对规则B、B.颈动脉按摩能增加房室传导阻滞C、C.颈动脉按摩能使心率突然减慢D、D.颈动脉按摩时心率逐渐减慢,停止后心率复原E、E.心率常>160/min以上3、3.下列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突止,心律整齐,刺激迷走可终止的是A、窦性心动过速B、心房扑动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E、心房颤动4、4.心室率120次/分,心电图提示QRS时间>0.12秒,RR间期不绝对相等,刺激迷走神经时心率无反应,应首先考虑A、室上性心动过速B、室性心动过速C、房颤D、窦性心动过速E、心房扑动5、5.男,18岁,阵发性心悸2年。
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历程介入医学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虽然此前的60~70年代已有零星的采用介入技术诊治疾病的报道,但并未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上和实践中形成新“学科”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放射学的泰斗、北京医科大学教授、本刊总编辑汪绍训医生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以《沿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道路前进》为题(刊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年第15卷第81页)发表述评,将“介入医学”称之为“手术性或介入性放射学”,并将“介入放射学”高度评价为是“放射学园地中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
时隔不久,我国放射学的泰斗、上海医科大学一级教授荣独山医生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以《手术放射学概述》为题(刊于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年第15卷第304页)阐述了“介入医学”的概念,将作为一门国外刚兴起的新兴学科较为全面、系统地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给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
当时荣教授根据“介入医学”的特点和诊治范围,称之为“手术放射学或介入性放射学”。
几乎在同时,卫生部委托时任贵阳医学院放射科主任的刘子江教授(刘子江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为介入放射学组创始人)首次以卫生部的名义举办了十几期介入放射学学习班,为各地培训了数百位介入放射学专家(目前已大部分成为各地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带头人)。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发布卫医司发(90)第27号文——《关于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放射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刊于本刊1991年第25卷增刊上),确定以是否能很好地开展介入放射学,以及加上具有相应的人才、管理程序是放射科从医技科室转为临床科室的标准。
同期还刊发了卫生部官员的文章《放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本刊述评《迎接介入放射学发展的新阶段》。
1996年11月,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分会主任委员的刘玉清院士受国家三部委(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委托,在京召开了“中国介入医学发展战略及学术研讨会”,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介入医学”的概念,并将“介入医学”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称之为“三大医疗技术之一”。
急性冠脉综合症误诊误治分析

部位的病变 可以放射在不 同区域引起相应 的临床表现也可 有 酷似 心绞痛 的症状 。由于有这些极其类似 的症状而被误
诊误治。鉴 于此类病人多起病急 , 痛苦重 , 必须尽可能早地 确诊 以便及 时治疗 。 就需要 医师有扎实 的基本功 , 这 要详尽
误诊为肺气肿加重 、 心力 衰竭 、 气管感染等 ,C 支 E G证 实为 急性心肌梗死 , 这类病人多为高龄或合并糖尿 病 ; 5例剧烈 胸痛心电图酷似早期心肌梗死 的早期复极综合症 ,以急性 心肌梗 死溶栓治疗后心 电图仍无变化 , 肌酶不支持心梗 : 心 3 突发剧 烈背痛 、腹痛的腹主动脉夹层被 误诊为急性心 例 梗 。2例突发胸痛气急 大汗 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好 转 ,
心肌梗塞症 状。 另外 由于脏 器的感觉定位不精确 , 常常某一
观治疗 观察病 情不细延 误而丧生 , 2例做 胃镜显 示浅 表性 胃炎 者 1 例未 予治疗 当晚猝死 , 例 以 胃炎治疗 数 日后 猝 1
死 ,其他 4例以胃炎对症 治疗无效再做心 电图后诊 断为心 肌梗死 ; 5例腹痛误诊 为胰 腺炎 ; 5例以气 紧为主要表 现者
11 一般情 况 本文 总结分析 了晋 中一院 和晋 中荣 军休 . 养 院 19 年 5月 至 2 1 98 0 0年 5月共 4 2例误诊误治病人。 男
2 3例 , 1 , 大 8 , 女 9例 最 2岁 最小 3 岁 。临床表现 , 6 发作性 左侧 头痛 2例 , 发作性枕后疼 痛 1 , 例 发作性牙痛 7例 , 顽 固呃逆 1 , 下肢疼痛 1 , 例 左 例 左侧腰 背痛 1 , 例 胃肠道 症 状( 恶心 、 呕吐 、 腹泻 、 痛 )2例 , 腹 1 气紧 5 , 例 胸痛背 1 。 2例 1 结 果 3例头痛者被 疑及颅 内病变 、神经性 头痛 、 . 2 癫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与肺栓塞的诊断鉴别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与肺栓塞的诊断鉴别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肺栓塞的诊断与鉴别,为降低误诊率提供依据。
方法对18例被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情况与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8例中胸痛10例,呼吸困难14例,D-diner(D-二聚体)>520 μg/L;患者血气分析均为低氧血症;11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
考虑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原因:8例胸痛伴有严重低氧血症,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4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无效。
结论因呼吸困难、胸痛被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如果临床资料不足以确诊时,特别对于冠心病常规治疗无效或低氧血症严重时,应考虑诊断为急性肺栓塞并行早日检查确诊。
标签: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临床诊断;鉴别【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to identify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Methods 18 cases misdiagnosed a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of misdiagno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8 cases,10 cases of chest pain,dyspnea,14 cases of D - like > 520 mu g/L;Blood gas analysis were hypoxemia;11 patients electrocardiogram ST -t change. Consider a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8 cases of chest pai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hypoxemia,6 cases of normal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4 cases were given routine therap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clusion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breathing,chest pain was first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if clinical data are insufficient to diagnosis,especially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conventional treatment is invalid or severe hypoxemia,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a diagnosi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n parallel,diagnosed at an early date.【Key words】Acute coronary syndrome;Pulmonary embolism;Clinical diagnosis;To identify肺栓塞(PE)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栓子将肺动脉系统阻塞,从而诱发患者肺部出现栓塞症状,该疾病有较高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并且极易发生误诊。
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抗磷脂综合征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是血液中异常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胎儿死亡。
APS患者在血管内膜中发生血栓形成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以上,其中包括心脏血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APS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能表现为血栓性事件、胎儿死亡、皮肤病变等,但心脏事件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APS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上仍存在挑战,特别是对于伴有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本文将会通过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描述,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病因分析,旨在深入了解APS导致心脏事件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本病例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或许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APS诊断和治疗的启示,从而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67岁女性,无基础疾病史,突然出现胸痛、胸闷不适、气短等症状,持续时间约1小时后就医。
入院时患者自述疼痛感强烈,向左肩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体检发现患者神志清楚,呼吸浅快,心率110次/分,血压140/90 mmHg。
心音低钝,心音减弱,心音有杂音,心率不规则。
ECG显示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
血液生化检查发现心肌标志物高度升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携带抗磷脂抗体,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
对该病例进行详细询问发现患者曾有多次不明原因的流产史,并出现多部位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抗磷脂综合征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接受了紧急血栓溶解治疗,及时恢复心肌供血,病情得到控制。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稳定病情,最终症状得到缓解,出院后定期复查,目前病情稳定。
2.2 临床表现患者为一名50岁的女性,平时身体健康,无明显疾病史。
突然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医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
急性冠脉综合征业务学习试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业务学习试卷满分100分,80分为合格90分为优秀,如有低于80分重新培训姓名科室总分数一、判断题每题10分 5题共计50分1.由于静息性缺血性胸痛患者心脏性死亡和非致死性缺血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估计预后常常需要进行危险度分层。
()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休息,口服药物缓解疼痛,并加强抗凝、抗栓治疗,病情严重者考虑行冠脉介入治疗。
()3.心肌损伤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是ST段下斜型压低0.1mV()4.心肌坏死组织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在6-8周形成瘢痕愈合。
()5.病理性Q波是宽而深的Q波,是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的导联上出现。
心绞痛不会出现心肌坏死,因此不会有病理性Q波()二、选择题每题10分 5题共计5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A、不稳定型心绞痛B、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C、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D、缺血性心肌病2.心电图对区别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最有意义的改变是()A、ST段上升B、合并心律失常C、病理性Q波D、T波常高耸3.男性,50岁,2年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下列哪项有利于诊断()A、ST段压低B、病理性Q波C、T波高尖D、T波V形倒置4.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错误的是()A、溶栓治疗B、抗凝治疗C、调脂治疗D、冠脉介入治疗5.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依据是()A、多伴有斑块破裂B、斑块严重狭窄C、多伴有板块内出血D、闭塞性的血栓形成答案:一、判断题1.√2.√3.X4.√5.√二、选择题DC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