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氧族元素-new

合集下载

《氧族元素》课件

《氧族元素》课件

硫单质
总结词
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稳定,加热 易燃烧
详细描述
硫单质包括硫磺和硫化物,它们在常 温下比较稳定,加热时易燃烧,发出 蓝紫色火焰。硫单质在自然界中广泛 存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 产硫酸、染料、橡胶等。
硒单质
总结词
化学性质与硫相似,有毒性
详细描述
硒单质包括硒粉、硒化物等,其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常温下比较稳定,加热时易燃烧。硒单质有毒性,对人和 动物有害,但也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生物体具有保护作用。
麻醉剂
氧族元素中的一些化合物具有麻醉 作用,如氧化亚氮、氟代烃等,可 用于手术麻醉和牙科治疗。
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大气污染治理
氧族元素中的一些化合物可用于 大气污染治理,如二氧化硫、三 氧化硫等可用于脱硫脱硝处理, 减少燃煤烟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
化物含量。
水处理
氧族元素中的一些化合物可用于 水处理,如臭氧、二氧化氯等可 用于消毒和杀菌,三氯化铁等可 用于混凝沉淀,去除水中的悬浮
催化剂பைடு நூலகம்
氧族元素在工业催化领域也有广泛应 用,如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可用于 石油裂化催化剂,三氧化二砷可用于 合成氨催化剂等。
在农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肥料
氧族元素中的磷是植物生 长必需的元素之一,磷肥 的施用能够提高农作物的 产量和品质。
杀虫剂
氧族元素中的硫和硒等具 有杀虫作用,可用于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如硫磺粉 、亚砷酸等。
硫化物合成
硫化物性质
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离子型硫化物、共 价型硫化物和配位型硫化物等。
可以通过热分解、硫化还原反应等方法合成 。
02
01
硫化物应用

氧族元素无机化学PPT课件

氧族元素无机化学PPT课件

Cu(OH)2 CuO + H2O
CaCO3 CaO + CO2↑
2 Pb(NO3)2 2 PbO + 4 NO2↑+ O2↑
——
——
——
第24页/共106页
(3) 高价氧化物的加热分解或被氢气还原,例如
PbO2
PbO3
563-593 K
V2O5 ────V2O3 ────VO
PbO4
PbO
663-693 K
——
第7页/共106页
2、 氧气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
金属氧化物 过氧化物 NaNO3 KClO3
2 HgO 2 BaO2
2 Hg + O2 △
2 BaO + O2
2 NaNO3
2 NaNO2 +△ O2
2 KClO3
2 KCl + 3 O2△
工业制备:
MnO2 473 为配体形成金属离子配位。例如,血 液中的血红素是由中心离子Fe2+同卟啉衍生物形成 的配位化合物(简写成HmFe),见右图。
HmFe + O2
HmFe←O2
第21页/共106页
4 以臭氧分子为结构基础的成键情况
由O3- 离子构成的离子型臭氧化物, 如KO3和NH4O3; 由共价的臭氧链-O-O-O-构成共价型臭氧化物,如O3F2。
2 Mg + O2 2 H2S + 3O2 4 NH3 + 3 O2
2 MgO ——
2 SO2 + 2 H2O
—— 2 N2 + 6 H2O ——
第9页/共106页
二、 O3 (臭氧) 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因有一种特殊的腥臭味而得名。
1、臭氧的产生
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导致O2生成O3
O2
2O
O + O2 O3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

(二)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并 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规律:两种液体混合时,要把密度 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如浓硫 酸、浓硝酸混酸的配制方法是把浓 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硝酸。
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 核素之间互称为 同位素 原子
定 义
研究对象
常见实例
氕、氘、氚等
考点4 过氧化氢的知识归纳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㈠双氧水的实验室制法
Na2O2+2HCl=H2O2+2NaCl (强酸制弱酸)
㈡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液体,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市售双氧水为30%,医 用双氧水3%。
㈢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 比空气大,易液化(沸点是-10 oC),易溶 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 积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亚硫酸的 酸酐。
(二):化学性质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H2O反应: SO2+H2O H2SO3(亚硫酸)
*亚硫酸是一种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
3、具有还原性
2SO2+O2
催化剂
2SO3
SO2 + H2O2 = H2SO4
SO2 + X2 + H2O = H2SO4 +2HX (X=Cl\Br\I) SO2 +2Fe3+ +2H2O = SO42-+2Fe2++4H+
4、具有氧化性
思考: 将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会看 到什么现象?
2H2S+SO2==3S↓ +2H2O(淡黄色沉淀)

第12讲氧族元素

第12讲氧族元素

第14讲ⅥA(16)族元素:氧、硫、硒、碲和钋周期系第16族元素称氧族元素。

(Oxygenfamilyelement)。

它包括氧(Oxygen)、硫(Sulfur)、硒(Selenium)、碲(Tellurium)、和钋(Polonium)。

除氧以外,其余诸元素称为硫属元素(Chalcogen),该词的希腊文原意为成矿元素。

氧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元素、它是燃烧和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

硫史前为人们所知,炼丹术的方士们称它为“黄芽”。

硒和碲是分散的稀有元素,典型的半导体材料。

钋为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为138.7天。

14.1氧族元素概述氧族元素是由典型的非金属过渡到金属的一个完整的家族。

氧和硫是典型的非金属,硒和碲是准金属,钋是典型的金属。

氧的含量占地壳总重量的49.13%,硫的印度梵文(Sulvere)原意是鲜黄色。

贝齐里乌斯(J.J.Berzelius)于1817年发现了硒,硒的希腊原意是“月亮”。

碲是米勒(F.J.Müller)于1782年发现,原意是“地球”,居里夫人(M.S.Curie)于1898年发现了钋,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命名为钋。

有关氧族元素的性质的重要数据汇表于表14—1。

表14—1氧族元素的基本性质由表14—1可见,本族元素的共价半径、电离势、电负性的变化趋势与卤素相似。

氧的电负性值为3.50,仅次于氟又略大于氯,致使氧气能表现出相当大的化学活性,它能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又能与金属元素化合。

在研究氧的成键特征时,应当注意二点:第一,当氧与氟化合形成OF2时,氧才能显示正的氧化态。

一般除了在H2O2中的氧的氧化数为-1,通常情况下,均为-2;第二,氧在成键时,由于它处于第二周期,不能利用3d空轨道,于是氧与硫、硒、碲等元素不同,它不能显现高氧化态,也不能扩大配位数,而硫、硒、碲可呈现为+2、+4、+6,其配位数可以为2、4、和6。

14.1.1氧族元素的电子亲合势气态氧原子获得1个电子为放热反应,气态O-离子再获得一个电子为吸热反应。

12 氧族元素

12 氧族元素

12-3
过氧化氢(H2O2)
11-3-4 过氧化氢
二、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液体,极性比水强,分 子间存在氢键 在固态和液态时分子易发生缔合, 沸点(150C)比水高 与水可以任何比例互混
常用的双氧水为过氧化氢水溶液 浓度有35%和3%
三、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易分解 2H2O2(l) → 2H2O(l) + O2(g) ∆rH m= -196.06 kJ· -1 mol 减缓分解方法 (1)储存在光滑塑料瓶或棕色玻璃瓶中 (2)置于阴凉处 (3)加入稳定剂,如锡酸钠、焦磷酸钠、 8-羟基喹啉等
、 、
ⅥA 氧(O) 硫(S) 硒(Se) 碲(Te) (Po) 8 16 34 52 84 原子序数 典型非金属 2 4 2 4 金属4 22p4 3s23p4 4s准金属 5p 6s26p 4p 5s 价层电子构型 2s -1 -2 -2 、0 、 -2 4 0 、 -2 、 0 、 价层电子构型为ns2np、,其原子 +2 、+4 +2 、+4 主要氧化数 0 +4 、+6 +6 获两个电子可达到稳定电子层结 +6 66 104 117 原子半径/pm 常见的氧化数为-2 137 153 构,即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离子 r(M2-)/pm 140 184 198 221 硫、硒、碲还可利用外层d轨道形 r(M6+)/pm 29 42 56 67 半径 成氧化数为+2、+4、+6的化合物 I1/(kJ· -1) 1314 1000 941 869 812 mol
(1)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均有氧化性 氧化性 酸性介质>碱性介质
氧化还原性
0
O2 H2O2 H2O 酸性介质 H2O2+2I-+2H+1.763+ 2H2O EA /V O2 0.695 H2O2 → I2 H2O PbS+4H2O2 → PbSO4 + 4H2O EB /V O -0.076 H O 0.867 HO 2 2 例2 2

无机化学氧族元素全解

无机化学氧族元素全解

O3结构:
•• Π 4 3
中心O:sp2杂化形成
未杂化的三个 p 轨道互相平 行,以“肩并肩”的方式相 互重叠,形成三中心四电子 大πΠ键 。
键角:117o
μ=1.8×10-30C•m
惟一极性单质
4 3


成键电子
不固定在
2
个原子之
间,是不
定或离域大π键。
臭氧分子中无单电子——反磁性物质。
7
大π键形成条件
2、 硫化氢和硫化物
硫化氢 结 性构质::HH2S2S是结无构色与,H有2O腐相蛋似味,剧毒气体。稍 溶于水,室温时饱和浓度为 0.1mol·L-1。水溶液 呈酸性,为二元弱酸。
最重要的性质是它的还原性:
0.3002V
A SO24- 0.1576V H2SO3
与空2气H 2(SO+2)3反O 2应:完全
过氧化物
含氧酸
+ H2O2(浓) →
含氧酸盐
过氧酸 过氧酸盐
(易水解为H2O2)
例如:H2SO4+H2O2(浓) → H2SO5+H2O
含氧酸去羟基,剩余部分为酰基。如,HO-SO2(含羟硫酰基)H-O-O-H中 H 被酰基取代得过氧酸,
取代一个氢称过一酸,取代两个氢称过二酸。 11
12.4 硫及其化合物
熔 沸 点:
单质Te
H2O H2S H2Se H2Te






最高 小

3
氧族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氧气是一个较好的氧化剂。
4
12.2 氧和臭氧
1. 氧( O2)
氧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90K时凝聚为淡蓝色 的液体,冷却到54K时凝结为蓝色的固体。氧在水 中的溶解度很小,在193K时,1L水中只能溶解 30mL的氧气。

氧族元素.doc

氧族元素.doc

氧族元素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掌握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氧族与卤族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

2.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难点与卤族元素性质的比较。

3.疑点(1)同一族元素无氧酸与含氧酸强弱变化规律为何不同?(2)“元素的非金属就是氧化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画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并预测其它性质。

2.阅读课本第6页表6-1,并对的性质变化规律与原子结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

五、教学步骤 [引入] 和氧元素一样和硫、硒、碲、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2个电子,成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统称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大家族中的各位成员,它们在结构以及性质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板书]第六节一、的原子结构[板书]元素名称:氧硫硒碲元素符号:O S Se Te核电荷数: 8 16 34 52原子结构示意图: [设问]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回答]1、相同点:原子最外层都有 6个电子2、不同点:1)核电荷数不同; 2)电子层数不同;3)原子半径不同。

[设问]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结构的哪些方面决定?[回答]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决定。

[设问]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怎样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回答]最外层电子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

[设问]从结构的相同与不同,预测其化学性质有何相似与差异?[回答]相似:原子最外层都有 6个电子,易得 2个电子而表现氧化性。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

难溶 难溶
半导体 导体 升高
增大
小结:
氧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似,它们 的最外层都有6个电子。氧族元素随核电荷数 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 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使原子 获得电子的能力也依次减弱,失电子的能力 依次增强。所以,氧、硫、硒、碲单质的化 学性质也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它 们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混合气体,充分反应恢复到原状况,气体的体积
变为57ml,这57ml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A.C )
A. H2S
B. SO2 、
C.SO2、 O2
D. SO2 、H2S
(2)还原性:
2H2S + SO2 = 2H2O + 3S
H2S +2Fe3+ = 2Fe2+ + S↓+ 2H+
练习1:①在H2S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O2 , ②在H2S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 ,PH怎样 变化,作出图像。
课堂练习:
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 (B)碲的化合物有-2、+4、+6价
C)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比较稳定
(D)单质碲为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
课堂练习:
2.若已发现116号元素X,关于此元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B)
(A)其钠盐为Na2X (B)最高价氧化物为XO3 (C)气态氢化物H2X很稳定 (D)X是非金属.
OH
CHO
催化剂
+ O2
CHO
O COOH
COOH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
O:不等性sp3杂化 H-O σ键 O-O σ键 (过氧链—O—O—) 两页纸面的夹角θ为94°,
∠HOO的夹角φ为97°。
O—O健长为149 pm, 149pm O—H键长为97 pm。 97pm 2011-4-12 两个氢原子位于象半展开书本的两页纸上。
2、过氧化氢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 无色粘稠液体,极性比水强,分子间存在氢键。 ● 在固态和液态时分子易发生缔合,沸点(150°C)
比水高。
● 与水可以任何比例互混。
2) 化学性质
● 弱酸性
H2O2 � H+ + HO22011-4-12
Ka(1)θ= 2.3×10-1243; O22-
2s22p4 3s23p4 4s24p4 -1, -2, 0 66 140
5s25p4 6s26p4 153 67 812 2.0
-2, 0, -2, 0, -2, 0, +2, +4, +2, +4, +4, +6 +6 +6 104 184 29 1000 2.5 117 198 42 941 2.4 137 221 56 869 2.1
O2+hν (λ<242nm) →O+O,O+O2→O3 O3+hν (λ=220~320nm)→O2+O
这两种过程最后达到动态平衡,结果形成了一 个浓度相对稳定的臭氧层。正是这臭氧层吸收了高 空紫外线的强辐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2011-4-12
近年由于大气中污染物 如氯氟烃 、 (( CFCl 近年由于大气中污染物 如氯氟烃 、 33 CFCl CF Cl )) ,, 和氮氧化物等 不断增加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22 22 和氮氧化物等 不断增加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CF Cl 从而造成对环境和生物的严重影响。 从而造成对环境和生物的严重影响。 臭氧空洞变化图, 红色和蓝色区为空 洞,左为2001年9 月图,右为2002年 9月形势。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发现了臭氧空洞。
2011-4-12
减缓分解方法 :: 减缓分解方法 ① 用棕色瓶 ,塑料瓶(黑色纸包裹),防止光的照射 和玻璃的碱性。 ② 置于阴凉处。 ③ 加络合剂,如焦磷酸钠(Na2P2O7)、 8-羟基喹 啉等 ,以使相关离子杂质被络合掉 。 ④ 加锡酸钠(Na2SnO3),水解成 SnO2 胶体,吸附有 关离子杂质 。

特殊显色反应 (H2O2的检验) 在酸性溶液中过氧化氢与重铬酸盐反应: 4H2O2+H2Cr2O7 → 2Cr(O2)2O (或CrO5)+5H2O CrO5显蓝色——在水中立即分解, 在乙醚中稳定存在。
2011-4-12
检验H2O2,也可检验CrO42-或Cr2O72-的存在。
用 途:
主要用作氧化剂——被称为 “干净的 ” 优点: 还原产物为水,不会引入杂质; 过量部分在加热下即可分解为水和氧气逸出。
2011-4-12
氧气的反应活性很高,室温或较高温度下可直 接剧烈反应形成氧化物(除W 、Pt、 Au、Hg 和稀有 气体外),遇活泼金属还可形成氧化物或超氧化物。 O2-——超氧化物,如:KO2 O22-——过氧化物,如:Na2O2、H2O2 O2+——生成二氧基氧离子,如:O2+[PtF6]O3-——臭氧化物,如:KO3 氧气的制备: 加热含氧化合物制氧气(最常见KClO3) 2BaO2 →(加热)2BaO + O2 . N2 77 K , O2 90 K 工业上:分馏液化空气。 b.p b.p. 2011-4-12
2011-4-12
2、过氧化氢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 用稀硫酸与BaO2或Na2O2反应来制备过氧化氢: BaO2+H2SO4

低温
BaSO4↓+H2O2
Na2O2+H2SO4+10H2O → Na2SO4·10H2O+H2O2 除去沉淀后的溶液含有6~8%的H2O2。
2011-4-12
工业上制备: ① 电解硫酸氢盐溶液(或K2SO4或(NH4)2SO4在 50%H2SO4中的溶液)。 阳极(铂极) :HSO4-被氧化生成过二硫酸盐 2HSO4- → S2O82-+2H++2e 阴极(石墨):产生氢气 2H++2e- → H2↑ 将电解产物过二硫酸盐进行水解,便得H2O2溶液: S2O82-+2H2O → H2O2+2HSO4—35%的H2O2溶液。 经减压蒸馏可得到浓度为30 30—
2011-4-12
则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臭氧层 则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臭氧层!!! !!!
2、臭氧的分子结构
O原子sp2杂化形成: O 2s O 2s O 2s 2p 臭氧分子中无单电子, 为反磁性物质 2p 2p sp2杂化 sp2杂化 sp2杂化
4键 Π3
• • 2011-4-12
3、臭氧的性质
2011-4-12
此反应用于油画的漂白
2) 还原性较弱,只有遇到比它更强的氧化剂才表现 2) 还原性较弱,只有遇到比它更强的氧化剂才表现 出还原性 出还原性 Cl2+H2O2 → 2HCl+O2↑ 2MnO4-+5H2O2+6H+ → 2Mn2++ 8H2O+5O2↑ Ag2O+H2O2 → 2Ag+H2O+O2↑
半径 r(M6+)/pm ·mol-1) I1/(kJ /(kJ· 1314 χ p) 电负性 3.5 2011-4-12 (
ⅥA 原子序数 价层电子构型
氧(O)
硫(S)
硒(Se) 碲(Te) 钋(Po) 84 52 5s25p4 6s26p4 放射性 -2, 0,放射性
16 8 34 2s22p4 3s23p4 4s24p4 以单质存在。为分布最 以单质存在。为分布最 -2, 0, 广的成矿元素,很多金 -1, -2, -2, 0, 广的成矿元素,很多金 +2, +4, 主要氧化数 0 属在地壳中以氧化物、 +4, +6 属在地壳中以氧化物、 +6 硫化物形式存在 硫化物形式存在 原子半径/pm 66 104 117 184 198 离子 r(M2-)/pm 140
12-2-2 氧化物
1、分类 (1)酸性氧化物: 绝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某些高价金属氧化物, 如 Mn2O7→HMnO4,CrO3→H2CrO4 和 H2Cr2O7 (2)碱性氧化物:多数金属氧化物 MgO (3)两性氧化物: 少数金属氧化物 Al2O3 , ZnO , BeO , Ga2O3, CuO , Cr2O3 等, 还有极个别的非金属氧化物 As2O3 ,TeO2 等
第12 章 氧族元素 12章
第一节晶体与非晶体
2011-4-12
§12-1 氧族元素的通性
12-1-1 氧族元素的存在
0 ⅢA 2 3 4 5 6 B 硼 Al 铝 Ga 镓 In 铟 Tl 铊
2011-4-12
ⅣA C 碳 Si 硅 Ge 锗 Sn 锡 Pb 铅
ⅤA N 氮 P 磷 As 砷 Sb 锑
2011-4-12
(4)中性氧化物:如,CO、NO、N2O 等
2、变化规律: (1) 同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从左到右酸性增强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B B AB A A A A (2) 同主族同价态氧化物从上到下碱性增强 N2O3 P2O3 As2O3 Sb2O3 Bi2O3 A A AB AB B (3) 同一元素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氧化数高的酸性强 MnO MnO2 MnO3 Mn2O7 B AB A A
元素 +2, +4,元素 +6 137 221 153 -
元素
29 42 56 67 半径 r(M6+)/pm 为稀散元素。在自然界 为稀散元素。在自然界 ·mol-1) I1/(kJ /(kJ· 1314 1000 941 869 812 无单质存在,常存在于 无单质存在,常存在于 χp ) ( 电负性 3.5 2.5 2.4 2.1 2.0 重金属硫化物矿中 2011-4-12
2011-4-12
② 乙基蒽醌法: 以钯为催化剂在苯溶液中用H2还原乙基蒽醌变 为蒽醇。当蒽醇被氧氧化时生成原来的蒽醌和过氧 化氢。蒽醌可以循环使用。
O C2H5 + H2 O 乙基蒽醌 OH C2H5 + O2 OH O Pd OH C2H5
OH 乙基蒽醇 O C2H5 + H2O2
苯溶液中的过氧化氢用水抽取之,便得到18% 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减压蒸馏可得到高浓度溶液。 2011-4-12
2011-4-12
2O3+2I-+H2O→ I2+O2+2OH
臭氧可以分解不易降解的多种芳烃化合物和 不饱和链烃化合物、是一种优良的污水净化剂和 脱色剂。 臭氧与活性炭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已成为饮 用水和污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2011-4-12
12-2-4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H2O2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2011-4-12 判断:同类型反应的相应自由能的变化
12-2-3 臭氧
O3是O2的同素异形体。 O3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 20~40 km处有个臭氧层,臭氧浓度高达0.2 ppm,相 20~40km 0.2ppm 当于在地表覆盖 3mm 厚的一层 。
1、O3形成:氧气吸收太阳的紫外线形成。
2011-4-12

氧化还原性 0 氧化剂 -1 还原剂 -2 O2 H2O2 H2O
EA/V EB/V
O2 O2
0.695 -0.076
H2O2 H2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